【偷襲】
一天黃昏,駐扎太原西面的北宋部隊趙贊營寨突然出現了一群北漢士兵,他們一哄而上,不由分說就狂砍亂殺,大宋軍隊頓時慌亂一團。
趙贊一看,情知大事不好,是北漢士兵來襲,他想不到這個時候居然還有北漢士兵敢出城來襲擊大宋軍隊,不要命了!是的,這只偷襲宋軍的北漢部隊正是一只不要命部隊,因為他們的帶領人是北漢軍民尊稱的“楊無敵”,楊業!
趙贊不敢怠慢,當即翻身上馬,前去迎敵,然而鏖戰很久,都沒能打退本次襲擊,更悲劇的是趙贊一腿被暗箭射穿,眼看這回宋軍就要吃大虧了。
突然這個時候,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一支宋軍增援部隊,別說令楊業大吃一驚,就是趙贊本人也大吃一驚。因為當時宋軍兵分太原四個方位,每個軍隊之間相距起碼十來公里,就算有人報信,現在都還沒到呢,怎麼會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出來?
但是不管怎麼說,宋軍有援兵了,局面一下子穩定下來,開始朝宋軍有利的方向發展。楊業也不敢多逗留,畢竟他只是帶小部隊過來偷襲的,再不走可要成為硬踫硬了,他之前跟宋軍交過手,知道硬踫硬根本不可能,只得趕緊帶兵撤退。
趙贊險過一劫,這個時候他才看清過來支援的是東門黨進手下的一個將領李謙溥,黨進怎麼會知道楊業要過來偷襲,提前安排李謙溥過來增援呢?
事情來由是這樣的,當時黨進正派李謙溥在西山伐木用來做軍需,半途中李謙溥突然听到趙贊營寨戰場人馬廝殺聲,知道有情況。趕緊率領砍柴的兵士前來。過來一看,果然是敵兵,二話不多,工程本隊立即變成砍殺部隊,對來犯敵人實施打擊,楊業以為是宋軍來援,只得趕緊撤兵。
但是,撤退後的楊業並沒有停止下來,一來劉紀元命令他要對城外敵人進行持續性偷襲,降低大宋軍的圍城實力;二來楊業是一個盡忠職守的將領,是一個十分本分的將領。雖然他被打退了,但是領導說過的話兒,他始終不渝地遵循的。很快他就重整旗鼓,在當天就打算對宋軍的另一個駐扎營寨進行偷襲。
但是,偷襲的第二個目標是誰呢?楊業想,趙贊那兒剛去過,再去麼不是對方蠢就是自己蠢了;李繼勛?也不成,這家伙就是三個月以前圍攻太原的主將,楊業在他手下吃過不少虧。那麼是曹彬呢?似乎也不行,曹彬是個十分謹慎人,他知道宋軍剛被人偷襲過,要是他沒什麼防備那才見鬼了呢。
現在名單里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了,那就是駐扎東城門的北宋將領黨進,听說此人五大三粗的,又喜歡喝酒,是個偷襲的好對象。對,就他了!楊業決定。
但他絕對想不到,他這個決定差點要了他的命!因為駐扎太原四個方位的將領中,最不好惹的恰好就是黨進!因為此人屬于猛張飛類型,一旦惹毛了,你懂的,砍不死你!
計議決定後,當天深夜,楊業再次對宋軍進行偷襲,看到這里,不得不為楊業這種職業操守感動。一天連續兩次偷襲,這人得忠于職守、實誠到什麼地步才能做到。為了偷襲效果更好,這次楊業精心挑選了北漢數百名精銳起兵。
駐扎在東城門的黨進部隊正準備入夜休息了,沒想到從側面突然沖出一大群騎兵,不由分說就提刀亂砍,黨進部隊頓時亂做一團。楊業一看,果然不出所料,黨進真是個粗人啊,不長記性的。
黨進一听外面有人砍殺過來了,知道是北漢軍隊偷襲,當即二話不說,躍身上馬,向混亂中沖過去。就在楊業認為本次偷襲進程一片形勢大好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高大魁梧猛漢,雙目圓睜,滿臉怒容地朝自己沖過來。
北漢根本沒人擋住他,楊業就知道是黨進過來了。他當即排開架勢,跟黨進斗起來。然而幾個回合下來,楊業發現,自己根本不是這人的對手,這家伙太生猛了,簡直就是大宋版的猛張飛,而自己卻不是趙子龍,楊業只好趕緊下令收兵。
然而這個猛張飛可不是一般人,他不僅把楊業趕出自己營寨,還一路窮追到太原城下。楊業眼看再不想辦法就要被這家伙收拾了。到城下的時候,只得趕緊翻身下馬,跑到太原城壕溝深草中躲起來。
北漢士兵在城樓上看見,卻不敢開城門,只得從城上射箭救援。又從城樓垂下一根繩子,楊業抓住這根繩子爬上城去,這才得以逃過一劫。
黨進將軍策馬在城下痴痴地看著楊業爬上城門,才心有不甘地一步三回頭地回了自己的營寨。
說起黨進將軍,雖說凶猛,但他卻是一個十分樸實的人。也正是因為他的樸實,鬧過不少笑話。
在那個時候,軍中將校大多讀書少,很多甚至沒讀過書,所以每次入朝時,都要將自己所掌管的士兵數額記到手持的木棍上,像朝官所帶的笏板,以備皇上所問。黨進當然也又這樣的木棍。
不過別人雖然沒讀過書,好歹認得數字和自己名字,但是我們的黨進將軍可真是絕對的純文盲了。他不僅自己名字不認得,就連數字也不認識。
有一天趙匡胤心血來潮,問黨進手下有多少士卒。我們的黨將軍一听就傻了,瞪著一雙大眼看著木棍,完全不知道怎麼辦。他憋了半天,臉都憋紅了。最後他干脆就將手中木棍舉到趙匡胤面前︰“都擱上面呢,您自個兒看吧。”
趙匡胤听罷哈哈大笑,黨將軍,真是朕的開心果啊!趙匡胤一看黨將軍如此樸實,所以對他十分優厚。
楊業被黨將軍一頓猛錘,差點丟了性命之後,再不敢出來偷襲了。趙匡胤也得意集中全力攻城。但是太原城牆實在太堅固、太可怕了。大宋軍隊輪番上陣,晝夜不停,太原城依舊巋然不動。
【水淹太原】
就在趙匡胤愁眉不展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叫陳承昭的將領走到趙匡胤面前,對他說︰“陛下自有數千萬兵在左右,為什麼不用呢?”
趙匡胤听後一愣,然後左顧右盼了一下,不明所以。陳承昭隨即用馬鞭指著太原城不遠的汾水,那是太原附近兩條大河之一。趙匡胤一看,登時醍醐灌頂,心說︰有了!
當他的眼光從汾水收回來,再看太原城的時候,趙匡胤確定自己已經有十足的把握將這座當世數一數二的堅固城池徹底征服了。因為他已經想到了一個絕佳妙計——水淹太原!
如果說人攻死傷甚大,不符合趙匡胤愛惜將士性命之心;火攻又容易被敵人撲滅;那麼水攻,無疑是當時最好的辦法。因為不管你是太原城也好,銅牆鐵壁也罷,其他東西進不去,水是不可能進不去的!
趙匡胤當即下令︰築堤壅塞汾水,令其改道灌入太原。不僅如此,為了方便水中攻城,他還下詔在汾水上現造船舶,準備等河水漫上來的時候,就用現造船只直接進攻太原城,真是一舉兩得的舉措啊!
就在趙匡胤信心滿滿的時候,一個不利的消息突然從北邊傳來,——契丹援軍過來了!已經快到大宋邊界石嶺關(今山西忻州關城村北)之地。
雖說對于石重貴、石敬瑭之流,契丹應該是強悍之師,但對于當今中原第一軍事強人趙匡胤來說,只怕未必了!
趙匡胤得知契丹來援,並不驚慌,因為這已在他預料之中。隨即他命大將何繼筠為石嶺關部署,給他數千精銳騎兵,讓他領軍前去阻擊,並當面跟他講解阻擊之法,可惜史書沒有記載。
但趙匡胤十分自信,知道此戰必破契丹援軍。臨別時天很熱,趙匡胤命人特意做了一碗麻漿粉,親手遞給了何繼筠,對何繼筠說︰“明天中午,我等你的好消息!”
何繼筠得趙匡胤如此榮寵,他並沒有像慕容將軍(慕容彥超)那樣,豪情滿志,義氣勃發。他只是叩頭謝恩,然後幾筷子就將趙匡胤賜給他的粉吃光了。擦擦嘴巴,轉身率軍離開了。
雖說趙匡胤志在必得,但是畢竟對手的契丹,所以他還是有些擔心的,因為從五代以來,中原對契丹,基本上負多勝少,很多中原將領幾乎都被打出了“恐契丹癥”了。
趙匡胤目送何繼筠離去,然後轉過頭看著巍峨的太原城,想到里面頑固的劉繼元還在做困獸猶斗,在等待契丹援軍,他心里就不禁有些惱怒,這回老子把你契丹爹打死,看你還抱什麼希望!
終于熬過漫長的黑夜,第二天黎明到來的時候,又是新的一天了。趙匡胤照例安排手下,對太原有條不紊地進行攻擊,同時也在焦急地等待何繼筠給自己帶來好消息。
為此他還有些不安,趙匡胤數次登上北邊的高台 望,卻沒有看到什麼人過來。將中午的時候,趙匡胤再次登上北邊的高台 望,突然看見一騎飛奔而來,他就知道,成功了!
來的人是這次去阻擊契丹援軍大將何繼筠的兒子,他一來就向趙匡胤報捷︰大敗契丹,一舉擒獲契丹武州刺史王彥符,斬首上千人,捕獲戰馬七百余匹。而且阻擊部隊很快就將斬殺契丹援軍首級全部帶過來了。
趙匡胤看後大為驚喜,他知道劉繼元死守太原不過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太原城牆十分堅固,第二就是他有賴以求援的契丹軍。太原城已經被大宋軍隊死死地摁在了那里,河水很快也會上漲上來了。現在,契丹援軍又已經被打退,這下劉繼元還投不投降!
趙匡胤立即讓手下在太原城下挑一塊干淨開闊地面,將從石嶺關帶回來的一千多顆契丹士兵首級整齊擺放城下,告訴城上的北漢將士,你們的援兵已經被我殺了,還不投降?
然而他還是低估了劉繼元的頑固,這家伙是屬于那種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雖然他知道契丹援兵被擊退,但他也知道契丹有更大的援軍正趕過來,所以他決定抵抗到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