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石濤字浩曠,趙國京城人士,祖上世代都是文官出身,到了他這一代情況就有所變化,他認為當今之時天下五分,各國征戰不定,大丈夫當立不世之功,何必只拘泥于一書本之中,于是在他十六歲那年棄文從武,可以說他是文武兼修的一個人,在趙國的文官武將當中也是有相當的威望。由于他年輕時讀過書,後來學武之後也沒放棄過讀書,因此他常常是一個讀書人的打扮,不像是個武夫。姬禮在平陽城的時候就听說過他,想借著這個機會正好可以一睹石濤的為將之道。
韓浩騎馬先去趙軍營寨提前知會正在半睡半醒的石濤,告訴他鄙國將軍陳良代表我方前來談判,今天晚上就商量出一個雙贏的方案。虧得石濤讀過好多年的書,涵養功夫相當的到位,半夜之中被人打擾他也不生氣,整理好衣服走出營帳外等候陳良的到來。
重要人物到場之後,會議正式開始,與會的人有︰晉國一方是以陳良為首的三個人,其余的一個為韓浩,一個就是隨從打扮的姬禮;再說趙國一方是四個人,當然是以石濤為首的,其余三個分別是副將代曠、隨軍長史劉遠、參軍呂川。照例石濤作為主人說了一番客人辛苦之類的話,然後正式進入議題。陳良首先解釋了襲擊趙軍糧倉之事,不過石濤這些人來說這算是揭人傷疤,其實陳良強調的是︰你趙軍的糧食被我們燒了,你不退軍也得退軍了,我們現在是平等的關系,而不是我求著你們。其次提出了兩方撤軍的時間;最後提議兩軍撤軍後直到秋收完成之前兩國都不要動兵。石濤等人也是個痛快人,馬上就同意了。這出乎了晉軍的意料,差點被對方打了個措手不及。由于在會議上,姬禮一直微笑著注視著石濤,這讓與會的趙國人員感覺這個人怪怪的,但是石濤卻明顯感到一種挑釁,那是一種年輕一輩渴望打敗上一代至尊而一舉成名的饑渴。石濤轉過頭看向姬禮,隱隱覺得這個人在書生氣之下存在著一股野心,一種睥睨天下的野心。同樣的,在姬禮的眼中石濤是一個不尋常的將軍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讀書人,他將自己的野心隱藏的很好很深,但是他那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偶爾會發出凌厲目光的眼楮解釋了他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石濤真英雄也”,這是回程時,姬禮在心中給石濤的評價。
其余兩人見姬禮不說話,他們也就不敢開口詢問,因為此次的退兵是二皇子一個人提議的,並沒有上報給朝廷,一旦退兵之後,朝廷必然會問罪于他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當然身為皇子也不過就是減幾個月的俸祿而已,但是此事給人的壓力去不是這麼簡單。三人快馬回到營中,姬禮對著陳良說道︰“還要勞煩將軍在撤軍之前的這幾天里加緊對趙軍防備。”陳良領命而去。姬禮又對韓浩說道︰“盛遠,你隨我來一下。”
中軍帳中是焦急等待二皇子到來的隨軍長史魏平,在看到姬禮他們之後,魏平趕忙過去迎接。三人一起走進帳中,姬禮對著魏平說道︰“勞煩長史了,趙軍已經答應退軍了,兩軍協定秋收完成之前不得動兵。明日午時中軍收拾一下準備後撤。”
晉正朔四年夏末秋初的這場歷時半個月的趙晉之戰以兩軍議和退兵而結束。
…………………………………
身在寧州的屈英與侯成听到這個消息後,大罵趙國叛徒,牆頭草等等。然而罵的再多也是無用的,趙國已經退軍,現在就剩下自己在這硬撐著了,而且此時的局面成了百姓口中常說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楚軍在硬撐了幾天之後,營寨里來了一個人,詳細點說是寧州城中派來的一個傳話的人,他向屈英轉達了姬邵的幾句話,大意是︰你們退兵吧,不要在這硬撐著了,搞不好還要挨打;只要你們退兵,我們絕不會追擊你們;回去跟你們的皇帝說不要閑著沒事找挨揍,我們這忙的幾乎都沒有空兒,要不是看在你這麼想挨打的份上,老子還懶得理你們呢。
屈英听完差點兒沒一口老血噴出來,大口的喘了一會粗氣,指著傳話的士兵說不出話來,只是在心里大聲的喊道︰天啊,我屈英一世的英名就喪送在這個乳臭未干的黃毛小子的手中,我不甘心那。侯成見狀,馬上把一杯水送到屈英面前,並讓人將傳話的人趕了出去。在屈英怒氣平息了之後,侯成小心翼翼的說道︰“將軍,姬邵的話雖然無理,但是照我們目前的狀況,與其在這與晉軍僵持,勞費百姓,不如早早撤軍,免得朝廷中的人說閑話。”
屈英嘆了口氣說道︰“你說的我都明白,只是我在陛下面前夸下海口,如今狼狽而回,我有何臉面去見陛下啊,又有何臉面去見死去的將士啊。”
“將軍多慮了,自古勝敗乃兵家常事,常勝的將軍可以說自古到現在沒有幾個,想來陛下也不會怪罪于你的。”
“唉……………..”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