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深夜,晉軍大帳之中,燭光的陪伴下,姬禮拿起來了案桌上的筆,在紙上寫道︰
罪臣姬禮誠惶誠恐伏啟我皇陛下︰前者南方三地遭難,楚以為時而背盟進犯,罪臣受命拜將,旋即出師,不意寧州失陷,漢州危急。罪臣下馬分兵以備楚軍,人馬不懈,三日而望楚州,平明臨陣設伏,故項英一敗而退,劫其糧道,楚州解危。受命于陛下,身負朝廷之望,故罪臣星夜回馬于漢州。賴皇天厚土之佑護,眾將之齊力,楚軍一敗再敗,寧州失而復得,此亦陛下之力也。昔者樂毅伐齊,或進讒于昭王,王聚眾于廳尋以斬之,示其愛于眾人,故樂毅入齊地下七十余城,報燕王之殊遇。以是罪臣言皆陛下之力也。
魏武帝訓其子而言曰︰在家為父子,受命為君罪臣。罪臣自校場登台受印以來銘記于心,不敢一日惑忘。趙國入侵邊界,罪臣雖勝其兩戰,然其力猶存,且南有楚國虎視,沭國跳梁亦有分羹之意。晉宣帝未有詔而擒孟達,除魏國南顧之憂。故罪臣和議趙國于前,奏之陛下于後也。罪臣本意伏闕束手,懸而示眾以禁後人。然見邊城百姓疲敝,不忍就此而去,亦為陛下解憂。故罪臣懇請陛下委罪臣以待罪之身備外敵于漢州,燃罪軀之智力以報陛下之恩。
罪臣平南將軍姬禮稽首謹拜表以聞。
將信裝好之後,讓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城。看到送信的人走後,姬禮的心中長長的松了一口氣。第二天午時,晉軍全軍準時起拔,由于淮州被趙軍佔去,晉軍選擇進入陽城。在下午勘察完陽城地勢之後,姬禮在縣府召開了一個小型的會議,與會的只有幾個重要將領與參謀。在會議上,主要討論作為新的前線陣地,要如何修建陽城,加固其防御。在會議結束的時候,姬禮說道︰“我已向朝廷請命前去漢州,雖然朝廷的詔令還未下達,但是漢州那的災情急需處理,且這里暫時無事,又有眾位守在這里,所以我明天將離開這里前往漢州,這里由陳良將軍接管。眾位將軍當念在國家的份上齊心努力。”
天剛放明,月亮還未完全躲起來,姬禮就騎上馬趕往了漢州,與他同行還有朱政以及幾個護身的士兵。唐朝時魏征為實現自己的志向不惜勞苦出關勸降敵人,因感嘆“路程”之艱辛寫了一首《述懷》又叫《出關》︰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
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深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
豈不憚艱難?深懷國士恩。
&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nbsp;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一行人到達漢州之後,漢州守將張亮接入州長府。在一陣寒暄過後就進入了正題,姬禮問道︰“楊斌何在?”
“回殿下的話,楊大人正在漢州城外安排並監督百姓糧食的發放。臣這就派人去將楊大人叫來。”
“恩,也好,我正想問他目前的情況災民的救濟的如何了。”
不一會兒的功夫,楊斌到了,在拜見了二皇子之後,姬禮問道︰“大人辛苦了,不知現在這三個州的情況如何?”
“回殿下的話,漢州自經過殿下上次的治理之後已經都安定下來了;楚州雖然秩序好,但是百姓依然沒有解決;江州在王平王將軍的鎮壓下好了許多。臣本意是想將漢州的百姓先安定下來,再去解決江、楚兩州的百姓。”
相當簡練的描述,但從中可以听出,百姓作亂的情況是解決了,只剩下百姓吃喝睡的問題了。這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因為朝廷沒有糧食,而那些世家大族不可能將自己的糧倉搬空。在一陣沉默之後,姬禮對楊斌說道︰“江州就交給你了,漢州、楚州由我來監督。”說完,姬禮站起來對著楊斌拱手道︰“有勞楊大人了。”
見到皇子給自己行禮,楊斌也沒有惶恐,也沒有口稱不敢之類的話,更沒有推辭,只是沉聲說道︰“此乃臣分內之事,都是為了國家與百姓,殿下又何必如此。臣這就將這里的事向殿下交接一下,明日動身去江州。”
在交接的過程中,姬禮才明白當初為甚麼有那麼多人反對自己前來救災,雖然他們居心有點歪,但是這確實不是一個初出茅廬的人所能應付的了的。糧食總有吃完的時候,需要當官的根據每天災民的數量以及這個秋天、冬天的情況一點點的發放。在這種物資緊缺的時刻,種種情況都要做到事無巨細親自操刀。經過徹夜長談,姬禮提出就與現在糧食的情況,將一部分災民導流到晉國內地,平均的將他們分散開來。楊斌說道︰“原先朝廷也是這樣打算的,只是由于楚國來犯,南邊的所有州縣都進入緊急狀態,災民們無法去往外地。現在只有狀況好點的幾個州縣在自己的努力下開了幾個粥棚,緩解了一下局面。但是由于規模不大,問題得不到解決。而現在,由于外敵得到暫時的壓制,朝廷的重臣們又開始了爭斗,我已經上書好幾次了,朝廷只是下詔說找我的意思辦,而並沒有知會其他地方的人,所以……”
“我今夜就寫一封奏折把情況上報給父皇,讓他給中書省下令。而你連夜寫一封信叫人交給太子,陳明這里的情況,請他遙領賑災大臣,並把功勞都讓給他,請他知會沿途所屬州縣。合你我二人之力盡快將這里的情況解決掉。”
“臣這就去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