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老的導引術中,八段錦是流傳最廣,對導引術發展影響最大的一種”。中國近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每天下午四時,就一直堅持練習八段錦,且取得了很好的健身效果。八段錦有坐八段錦、立八段錦之分,北八段錦與南八段錦,文八段錦與武八段錦,少林八段錦與太極八段錦之別,在我國深受知識分子和練習者的喜愛。
立八段錦
編輯立八段錦的內容首見于南宋曾驘《道樞•眾妙篇》︰仰掌上舉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東西獨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復而顧,所以理其傷勞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髒矣;咽津補氣,左右挑其手;擺鱔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此時的立八段錦還未定名,亦沒有歌訣化。而在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修真秘旨》中將該養生功法定名為“呂真人安樂法”且其文已歌訣化︰昂首仰托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東脾單托兼西胃;五勞回顧七傷調;鱔魚擺尾通心氣;兩手搬腳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髒;漱津咽納指雙挑。
明代《道藏•靈劍子引導子午記》中的“導引訣”,其文字與陳元靚大致相同︰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東肝單托西通腎;五勞回顧七傷調;游魚擺尾通心髒;手攀雙足理于腰;次鳴天鼓三十六;兩手掩耳後頭敲。
清末《新出保身圖說》首次以八段錦命名,並繪有圖像,形成了較完整的動作套路,其歌訣為︰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1]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
從此,傳統八段錦動作固定下來。今人周稔豐著的《氣功導引養生》所收錄的立八段錦,其動作名稱為︰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臂單舉;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後七顛百病消。
坐式八段錦編輯
依據現有文獻,八段錦之名最早出現在南宋洪邁撰寫的《夷堅乙志》中︰政和七年,李似炬為起居郎。有欲為親事官者,兩省員額素窄,不能容,卻之使去。其人曰︰“家自有生業,可活妻子。得為守闕在左右,無在俸為也。”乃許之。早朝晚出,未嘗頃刻輒委去,雖休沐日亦然。朝晡飲膳,無人曾窺見其處者,似炬嘉其謹,呼勞之曰︰“台省親事官名為取送,每下馬歸宅,則散示不顧矣。況後省冷落,爾曹所棄,今獨如是,何也?”曰︰“惟不喜游嘻,且已為皂隸,于事當爾。”
似炬素于聲色薄,多獨止外舍,效方士熊經鳥伸之術,得之甚喜。自是令席于床下,正熟睡時,呼之無不應。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此人于屏後笑不止。怪之,詰其故。對曰︰“愚鈍村野,目所未見,不覺耳,非有他也。”後夜復然,似炬謂為玩己。叱曰︰“我學長生安樂法,汝既不曉,胡為屢笑!”此人但謝過,既而至于三,其笑如初,始疑之,下床正容而問曰︰“自爾之來,我固知其與眾異。今所以笑,必有說,願明以告我。”對曰︰“愚人耳,何所解?”固問之,踟躕良久,乃言曰︰“吾非逐食庸庸者流。吾之師,嵩山王真人也,愍世俗學道趨真者益少,欲得淳樸端敬之士教誨之,使我至京洛求訪,三年與此矣。昨見舍人于馬上風儀灑落,似有道骨,可教,故托身為役,驗所營為。必觀夜中所行,蓋速死之道,而以為長生安樂法,豈不大可笑歟?”似炬听其言,面熱汗下,具衣冠向之再拜,事以師禮。此人立受不辭。坐定,似炬拱手問道,此人略授以大指,至要妙處,則曰︰“是事非吾所能及也,當為君歸報王先生,以半歲為期,復來矣。”凌晨,不告而去。終身不再見。
此處的八段錦就是坐勢八段錦,其具體內容,首見于 仙《活人心法》,其歌訣及說明如下︰閉目真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渾,漱津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頻;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訖,發火遍燒身。邪魔不敢近,夢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災病不能 。子前午後作,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
叩齒集神法︰叩齒集神三十六,兩手抱昆侖,雙手擊天鼓二十四。右法,先須閉目冥心,盤坐握固,靜思。然後叩齒集神,次叉兩手向項後,數九息,勿令耳聞。乃移手掩兩耳,以第二指壓中指,彈擊腦後,左右各二十四次;撼天柱法︰左右手搖天柱,各二十四。右法,先須握固,乃搖頭左右顧,肩膊隨動,二十四;舌攪漱咽法︰左右舌攪上顎三十六,嗽三十六,分作三口,如硬物咽之。然後方得行火。右法,以舌攪口齒並左右頰,待津液生方漱之,至滿口方咽之;摩腎堂法︰兩手摩腎堂三十六,以數多更妙。右法,閉氣搓手令熱,摩後腎堂如數,畢,收手握固,再閉氣,思用心火下燒丹田,覺極熱,即止;單關轆轤法︰左右單關轆轤各三十六。右法,須俯首,擺撼左肩三十六次,右肩亦三十六次;雙關轆轤法︰雙關轆轤三十六。右法,兩肩並擺撼至三十六數。想自丹田透雙關,入腦戶。鼻引清氣,後伸兩腳;托天按頂法︰兩手相搓,當呵五次,呵後叉手,托天按頂各九次。右法,叉手相交向上,拖空三次或九次;鉤攀法︰以兩手向前如鉤,攀雙腳心十二,再收足端坐。右法,以兩手向前,攀腳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候口中津液生,再漱吞,一如前數。擺肩並身二十四,乃再轉轆轤二十四次。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燒身體。想時,口鼻皆閉氣少頃[1-2] 。
<e>關注官方qq公眾號“”(id︰love),最新章節搶鮮閱讀,最新資訊隨時掌握</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