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男人的天堂

第2章 機會、金鑰匙、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4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且東 本章︰第2章 機會、金鑰匙、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4

    博登花了6年時間研制他的肉餅干。-------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1850年他在自己的說明書里開列了一系列肉餅干的受益人︰“海軍和所有在海上作業的人;長途旅行,要經過貧困地區”的人;(他指出︰“諸如在印第安人地區,炊火是最大的危險之一,因為這會把你的宿營地暴露給有敵意的印第安人。”)地質工作者和測量人員;醫院以及所有的家庭。為了讓醫生和美國軍隊接受這種肉餅干,博登同阿什貝爾?史密斯博士合伙,史密斯是那魯大學畢業生,在得克薩斯共和政府中任公共醫務總監。史密斯主要是在開展公共關系方面有所幫助,他給《德鮑評論》寫文章,解釋生產肉餅干將會有利于南方工業的多樣化發展。

    1851年5月在倫敦舉辦的水晶宮博覽會上,史密斯把肉餅干同其他美國產品一起展出,包括赫林專利的耐高熱保險櫃(誰要是能把它的鎖撬開就得500英鎊),科爾特公司生產的左輪手槍,還有麥考米克的弗吉尼亞收割機。踫巧被任命為國際裁判的美國人就是阿什貝爾?史密斯。由于這項任命,得克薩斯的蓋爾?博登得到了為食品工業作出貢獻的最高獎。史密斯博士自鳴得意地說︰“看來這是美國使命的一部分——不光是給從舊世界受壓迫的擁擠人群里跑出來的難民安個家,而且要養活從那些國家來的一部分從來吃不上好肉的窮人︰對這些人,即便是很差的肉也是難得的佳肴。”博登花了6年時間耗資6萬美元推廣他的肉餅干。但是,由于部隊里的鮮肉供應充足,博登的餅干就難以得到公正的評價了。而且人們抱怨博登的餅干“樣子難看”,也不好吃,博登承認只有他自己知道究竟怎樣做這種餅干。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旅行經過得克薩斯的時候,最後把博登的肉餅干喂鳥了。他聲明︰“不到旅途中萬不得已的時候,他絕不再求助于肉餅干。”但是在肉餅干還沒有完全失敗的時候,博登已經又有了一個更好的主意。這個好主意在19世紀末使博登的名字和牛奶成了同義詞。

    1851年秋,博登參加倫敦博覽會後返回美國的途中,海上風大浪急,船上的牛由于暈船擠不出奶了。听到船上的嬰兒餓得啼哭,他就想能否使用他的濃縮技術在這種緊急情況下供應牛奶呢。這可是個難題。因為牛奶是最容易變質的食品,世界各地都曾試過要使它保鮮保味,全沒有成功。做成奶酪當然是一種出路,不過博登下決心要想辦法把鮮牛奶濃縮。

    按當時流行的理論,這是辦不到的。幸而博登對這些說法不以為然,因而未受影響。于是,他親手盛上一鍋牛奶試著做起來。在歐洲,曾有人采用蒸發法保存牛奶,但是做成的產品都賣不出去。博登當時可能也不知道,以某種形式把牛奶保存起來並不大難,可是要保持牛奶的質量和鮮味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博登先是把牛奶盛在一個敞口鍋里,把鍋放在用木炭燒的砂鍋上面加熱,再加黃糖。然後把煮好的糖奶汁封裝在玻璃瓶里,就可以保存好幾個月,可是顏色很深,味道像糖漿。後來,博登在紐約州新黎巴嫩地方的謝克移民點看到真空鍋,他就買了一只,試著用這種鍋來濃縮牛奶。可是,牛奶加熱後都粘在鍋邊上,接著就起泡沫,溢出來。專家們勸他別試了,可是,博登在鍋里先涂上油脂,繼續試驗,就是這個簡單辦法使他掌握了濃縮牛奶的技術。博登的發明就是這麼簡單,所以他很難使華盛頓的專利委員相信他真有什麼新招。不過,有了《科學美國人》月刊編輯的鑒定書加上一堆表格和宣誓保證書,他終于說服了專利官相信他確實發明了一件重要的新產品︰真空煉乳。

    博登的直觀式的解釋雖然不能使現代有機化學家滿意,但卻表現了他觸及問題核心的才能。他說,牛奶同血一樣是一種“活性液體”,“從牛身上一擠出來,就開始死亡,變質,分解。”封好了,真空狀態就使牛奶不會“死亡”。1856年,博登既得到了英國的專利,也得到了美國的專利。煉乳還沒找到市場,博登又開始試著做濃縮咖啡、茶和“其他有用的日常飲食”。他迷上了濃縮術。“我是要把土豆放在藥丸盒里,把南瓜放在湯匙里,把最大個兒的西瓜放在茶碟里……土耳其人把成畝的玫瑰花制成了玫瑰油,我則要把一切都制成玫瑰油!”

    煉乳很快成了暢銷貨。有次在火車上他偶然踫到一個有錢的紐約雜貨批發商,後來博登得到他在經濟上的贊助,創辦了紐約煉乳公司。1858年在紐約市北面100英里處,他又開辦了第一家大規模的煉乳廠。附近的農民把鮮牛奶送到他這個廠里,加工成煉乳再運往城里。1858年5月22日《萊斯利畫報》上登了一條廣告,很可能是博登自己寫的,內稱︰博登煉乳,在康涅狄格州的利奇菲爾德縣制造,是唯一無糖、無其他雜質的濃縮牛奶,易溶于水。此乃農村鮮牛奶,水分幾乎完全蒸發掉,不加任何雜質。醫學院委員會推薦飲用,因其純淨、耐久存、便宜,為牛奶業前所未有之佳品。1夸脫加水至夸脫成乳脂,至5夸脫成濃牛奶,至7夸脫成佳質牛奶,門市部設于運河街173號。在紐約和布魯克林送貨上門,每夸脫25美分。

    這個時候把一種高級牛奶引進紐約市場是有戰略意義的。因為當時紐約市正遭到“牛奶謀殺”丑聞之災。就是這家刊登博登廣告的報紙向紐約市民揭露了嬰兒死亡率過高的事實。據稱,這是由不潔淨的牛奶造成的。當時這個城市普遍銷售的叫做“泔水牛奶”,因為市里的奶牛是喂釀酒廠的“泔腳水”,或者“蒸餾室的污水”,都是釀酒廠的渣滓。這種牛奶幾乎不含乳脂,都得人工加色以掩蓋它那種令人不快的藍色。糞肥和牛奶都是用同一輛車拉。《萊斯利畫報》還報道了病奶牛怎麼被扶起來擠出最後一次奶而後就死去的傳聞。這個市的釀酒廠、奶廠都是“冒著臭不可聞的煙的維甦威火山”。負責奶品質量的當局報告說,泔水牛奶“損害幼兒的健康,引起各種疾病,如果連續食用肯定會死亡”。

    有了博登的衛生鮮奶制品,紐約市銷售牛奶的渠道增加了,後來又添了不少渠道。博登訂出了新的清潔和質量標準,他還派出檢查員到農村去指導養奶牛的農民。他規定母牛產犢後12天內不擠奶,擠奶前先要用熱水洗淨牛的乳房,牲口棚要干淨,糞肥不許放在奶牛欄里。他還要求網絲布過濾器早晚要用沸水清洗晾干。工廠的檢查員們要拒收溫度58攝氏度以上的牛奶。這許多的做法使農民的生活復雜化了,但同時也使他們的生活簡單化了。因為博登使養奶牛的農民可以把奶一次賣掉,而不必再在鄉下到處叫賣,更不必去攪制奶油或者自己去做奶酪。凡是同博登訂了合同並能不斷達到他規定標準的農民可以把奶直接交到工廠的奶庫,公司就會定期給他開來支票。

    南北戰爭爆發時,博登願意向軍隊供應煉乳。他的兒子約翰?蓋爾參加了聯邦軍隊,另一個兒子黎卻參加了南方邦聯的騎兵。聯邦軍隊購買博登的煉乳作為部隊的戰地給養,博登本人也獻身于聯邦事業。後來他的紐約煉乳廠日產達16000夸脫,仍滿足不了政府的訂貨,所以他就給其他地方的廠家發放許可證。到1866年,伊利諾伊州埃爾金的一個加工廠1年就向農民購進33萬加侖的鮮牛奶。

    1875年,也就是蓋爾?博登逝世一年之後,博登公司開始出售全脂鮮奶。雖然公司給奶農規定的標準比過去更嚴格,畢竟能做的還是有限。作為考核牛奶指標的細菌數仍不得而知,衛生的唯一標準就是牛奶如何生產處理。交售牛奶的時候還是用勺從大罐里盛出來倒進買主的容器里。如果牛奶不在牛奶廠裝瓶,用封閉的容器以小包裝發售,那就沒法保證家庭里鮮奶的衛生。1885年博登公司已由他的大兒子主事,並開始出售瓶裝牛奶。又過了10年,路易?巴斯德火菌法普及了,細菌數才成為市場上出售的牛奶的標準。此後又過了20年,又有了奶牛肺病檢疫,以保護兒童不致傳染上結核病。各州也接二連三地成立了保健委員會,定期對牛奶進行檢查,發給“合格證”。

    就在博登想方設法把牛奶濃縮裝罐以便無限期保存的時候,美國還有不少有創業精神的人也在想辦法使所有東西全年保鮮。一個名叫尼古拉斯?阿珀特的法國釀酒和食品商已經發明了制造罐頭的基本工藝。阿珀特由于想出辦法給法國軍隊提供新鮮食品而在1809年得到拿破侖頒發的獎章。他發明的烹調和密封工藝,使罐頭工業在19世紀的歐洲興旺發達起來,後來又有了一些基本的改進,這種工藝一直沿用到20世紀。19世紀40年代美國的罐頭業發展勢頭很大。玉米、番茄、豆子和魚都制成罐頭供給前往加利福尼亞的人旅途中食用。位于切薩皮克灣上的巴爾的摩城盛產牡蠣、螃蟹和魚,此地成了美國第一個大罐頭工業中心。不過,這時做罐頭的技術還是很原始的,一旦出錯,一個季節的罐頭成品就都會付諸東流。因為每一批罐頭需要6小時的沸水加工,效率再高一天也只能生產出二三千只罐頭。南北戰爭的爆發又大大地推動了罐頭業的發展。聯邦方面征用了博登的罐頭牛奶供應部隊,但是要滿足部隊的需要,罐頭食品的加工速度要大大加快才行。敞口容器里燒水最高溫度是華氏212攝氏度。19世紀初英國化學家漢弗萊?德維爵士發現在水里加氯化鈣,開水溫度可提高到240攝氏度以上。年巴爾的摩的一個罐頭制造商艾薩克?所羅門運用了這一技術,把一般需要6小時的加工時間縮短到半小時。戰爭期間許多人在部隊里、船上或醫院里第一次吃到罐頭食品。軍隊解散之後,士兵們就把罐頭食品的事傳遍全國各地。對罐頭需求量還小的時候,罐頭生產地多靠近海邊。廠家一部分時間加工牡蠣、蝦和其他海鮮,另外一部分時間就加工少量的水果和蔬菜,使工廠保持常年開工。後來,大規模的罐頭廠出現在內地,如辛辛那提、印第安納波利斯等地逐漸興建起來。在1860年以後的10年中,每年上市的食品罐頭數量由500萬只增加到3000萬只。

    大規模制作罐頭需要成千上萬只鍋。阿珀特最初“做罐頭”的工藝實際上是在玻璃缸中保存食品。同時,一個英國人登記了一項用馬口鐵罐頭儲存食物的技術專利,可是當時馬口鐵罐頭還是靠手工來制作成型的。一個白鐵匠一整天也只能做出60個。19世紀初,美國人改進了馬口鐵罐頭,他們制造了做罐頭的機器,一天能生產出幾千只罐頭。到1880年,兩個人操作一台機器,再加上兩個孩子輔助,每天就可以生產1500只罐頭。白鐵匠們看到他們的工作被機器代替了,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就提出機器做的罐頭危害健康的說法。他們說,制罐機上用的焊條有毒,結果相當一段時間,有些人不肯吃機制罐頭。

    不過謠言終究擋不住機器化的歷史趨勢,機器做的罐頭逐漸被人們接受。直到今天仍是外出旅行或軍隊作戰時的首選食品。一個新主意就可以開創一個時代的飲食習慣,更能帶來巨額的利潤。聰明的美國人總有這樣讓人意想不到的創意,才有現在日新月異的美國。

    用智慧點亮世界美國男人不僅僅善于發現機會,更善于把機會變成財富。

    提起發明,我們不得不提及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愛迪生是聞名世界的美國發明家,一生共有2000多種發明,其中申請專利的就有1300多種,被人們譽為發明大王。因為他的許多發明都與電有關,電燈、電影、電唱機、電車等,最初都是他發明的,所以又有電世界中的“魔術師”之稱。在舉行托馬斯?愛迪生葬禮的當晚,美國政府下令全國停電一分鐘,這是一種意味深長的紀念形式,它表達了美國人民對愛迪生人生價值的深刻認識,表達了美國人民對愛迪生的感激和紀念之情。

    托馬斯?愛迪生1847年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的一個貧苦家庭里,他是家中的第七個孩子。窮困的生活沒有能遏制這個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曾偷偷地拆開家中的鐘表,然後再裝上。他發現母雞能孵出小雞,于是自己也學著母雞的樣兒爬到稻草上,伏在雞蛋上。有一次,他看著天上自由飛翔的鳥兒,腦子里忽然出現一個疑問︰鳥兒能飛,人為什麼就不能飛?他想到了氣球能飛,是因為氣球里面充滿了氫氣,假如人的身體里也像氣球那樣有很多氣,不就也可以飛了嗎?他立即跑到自家的菜窖進行實驗,他發現了一種藥粉能產生氣體。于是他把一個小伙伴找來,告訴這個小伙伴說,喝了這種藥就能飛上天去。藥喝了,飛上天的奇跡沒有發生,小伙伴的肚子卻劇烈地痛了起來。因為愛迪生總是做些讓人奇怪的事情,所以鎮上的人送給了他一個“呆子”的雅號。

    8歲時,愛迪生上了小學。他對什麼事都愛刨根問底,數學老師教“2+2=4”,他問老師為什麼“2+2=4”?英語課上,他問老師星星為什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老師們很討厭他提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很討厭他的“搗蛋”,認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糊涂蟲,十足的低能兒。看來學校是無法待下去了。就這樣,愛迪生一生中的短短的3個月的學校生活結束了。了解愛迪生的母親決定親自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她給孩子講歷史、講文學、講物理、講化學,精心培養孩子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歲時,愛迪生便能閱讀《美國史》、《羅馬興亡史》、《大英百科全書》、《博物教科書》等一般少年兒童很難看懂的書籍,甚至還能讀牛頓、法拉第的著作,並且養成了做實驗的癖好。家庭的貧困,迫使愛迪生12 歲就當了報童。他的工作是在火車上賣報紙。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科學實驗的強烈興趣。他在行李車廂的吸煙室里設置了自己簡易的實驗室,一有空便專心做自己的實驗。

    一個看似平常的夜晚,火車在飛馳著,所有的旅客都已被困頓征服,原本嘈雜的車廂變得安靜起來。愛迪生像往常一樣,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又開始了他專心致志的有趣實驗。列車在顛簸中繼續奔馳著。突然,只听“砰”的一聲,愛迪生實驗用的一瓶黃磷掉到地板上打碎了,馬上燃燒起來。愛迪生一面撲火,一面呼喊。列車上的其他人員及時趕到,避免了一場可怕的災難。而愛迪生因此挨了暴怒的列車長的幾記重重的耳光。這幾記耳光,直打得他眼冒金星,隨著耳朵“嗡”的一聲,愛迪生便永遠跟這個世界的聲音告別了。這一年,愛迪生15歲。這次事故雖然使愛迪生失去了听力,但它沒能奪去愛迪生好奇、好勝的天性和自強、自信的意志。相反,愛迪生更加積極地創造條件,刻苦地進行科學探索。他省吃儉用,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實驗室。他幾乎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到圖書館閱讀各種書籍,經常是一坐下來就是幾個小時。一次,由于耳聾,坐在僻靜角落看書的愛迪生沒有听到圖書館下班的鈴聲,竟被管理員關在閱覽室里了。當後來有人提起這件事時,他不無風趣地說︰“耳聾是一種福音。”

    是的,因為世上的一切喧囂都干擾不了他,使他能更加專心致志地致力于科學研究、發明創造。對于具有頑強的科學探索精神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的愛迪生來說,耳聾確實是一種福音。然而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是沒有坦途的。為了進行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愛迪生受過嘲笑,挨過打,失過業,毀掉過新衣服,甚至還差點弄瞎了眼楮,但所有這些都沒能使他懼怕、退卻,他不畏艱難,顛沛流離,繼續在坎坷不平、荊棘叢生的攀登科學高峰的路上執著地前行著,前行著。

    功夫不負有心人。愛迪生的第一項發明——電動投票記錄機終于問世了。然而,盡管這項發明是愛迪生工作之余廢寢忘食的結晶,而且獲得了專利,但它並沒有被人采用。這種結果使愛迪生省悟到︰應該研究解決對人們有用的問題,發明創造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

    1876年春天,不滿30歲的托馬斯?愛迪生帶著15個工人遷到新澤西州一個名叫門洛帕克的偏僻村莊。他的工廠寬30英尺,長100英尺,全部瓖著白色的護牆板。馬車拉來了成卷的金屬線、成箱的化學制品、書籍、一台褐色的蒸汽發動機和一台燃汽油的煤氣燈。人們很難憑這些五花八門的什物猜出愛迪生想做什麼,因為他已經決定致力于“發明”了。

    “發現並非發明,”愛迪生說,“我不喜歡人們把這兩個詞混為一談。發現多少帶有點兒偶然的性質。”美國人不是想要新產品嗎?那麼他們就不能等待“發現”。他們就必須去追求,組織起來去追求,就像組織起來做別的事情一樣。愛迪生認為,發明不是憑頭腦漫無目的地探索,發明並非踫運氣的結果,而是有目的地追求的產物。他相信,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組織下,就可以定期地、有目的地搞出種種發明,就像工廠生產其他任何產品一樣。

    在門洛帕克,愛迪生的目標是“每10天搞出一項小發明,每半年左右搞出一項大發明”。愛迪生所說的“發明”,是指一件社會性的產品,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指一件可銷售的產品。這使他的“發明”概念帶上了明顯的美國色彩。

    ?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美國 男人的天堂》,方便以後閱讀美國 男人的天堂第2章 機會、金鑰匙、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4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美國 男人的天堂第2章 機會、金鑰匙、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4並對美國 男人的天堂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