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男人的天堂

第2章 機會、金鑰匙、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5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且東 本章︰第2章 機會、金鑰匙、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5

    南北戰爭後的10年是金融投機活動的黃金時代。-------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愛迪生1869年來到紐約市,這時電報已經在為“黃金交易所”服務了。新的“金價標示器”把數字變為電脈沖,並立即把市場波動的情況傳到遙遠的地方。一次在投機狂熱達到高潮時,金價標示器出了故障,愛迪生很快就找到了毛病,修好了機器。金價標示器公司以當時頗為可觀的300美元月薪雇用了他。此後,他作出了一系列對黃金交易市場有用的發明。後來,愛迪生和幾個朋友又自稱“電氣工程師”,進一步改進電報裝置。實力雄厚的西聯電報公司發現了他的才能,便聘用他加入該公司的發明專家隊伍,並給了他一張價值50萬美元的訂單︰制造1200台新設計的證券行市自動收錄器。1871年,愛迪生已經可以向母親報告說,他雖然只有24歲,卻已經是一個“趾高氣揚的東部制造商了”。

    當時電報技術中最急需的是用一條電報線路同時發送幾份電訊。1869年,愛迪生已經在發明“雙向”發報機方面取得進展。這種發報機可以同時在同一條線路上向相反兩個方向各發出一份電訊。1874年,他研究出更了不起的“四路”發報機,即可以同時向兩個相反方向各發出兩份電訊。這一發明使西聯電報公司原有設施的效用倍增,節約了數百萬美元。杰伊?古爾德買下了愛迪生的這個發明,但這筆交易非常不順利,他們之間竟然因此打了10年的官司。在由此引起的訴訟中,愛迪生听到律師們在法庭上稱他為“雙向和四路教授”。

    到年輕的愛迪生創辦門洛帕克實驗所時,他已經是公認的“發明家”了。除了改進電報術外,他還發明了“電筆”、油印機和其他一些小東西。愛迪生的實驗室實際上就是一座發明工廠,他的目的是把發明轉化為大規模的生產,以滿足市場的需要,就像爐子工廠把工人聚在一起,各人制造火爐的不同部件一樣,愛迪生也想把能夠制造一項發明物的各個不同部件的人集聚在一起。他擁有負責制造、維修和校準機床的技工,不久又增加了一位數學物理學家。愛迪生認為,搞發明的最好途徑是集中足夠的人才,盡量給他們配備最好的設備,並將他們組織起來,不屈不撓地追求自己的目標。講求實效的愛迪生實際上並不注重“靈感”或“天才”。正如他的傳記作者所說,他是一個“認為世上根本沒有天才的天才”。

    在南北戰爭後的美國,成功的發明家很少是孤獨的幻想家。盡管人們稱愛迪生為“門洛帕克的巫師”,但煉金術士在神秘的小屋中煉金的傳說已經開始過時。雖然愛迪生的鑽研幫助人們認識了這一點,不過孤軍奮戰的發明家卻永遠不會完全消失。對20世紀歐美60大發明進行的研究表明,確實有些發明是出自孤軍奮戰的發明家,他們雖然缺乏資金,卻不顧大企業的漠視,竭力奮斗,終于完成了自己的發明。如噴氣發動機、回轉羅盤、使液態油脂凝固以便制造肥皂和人造黃油的工藝、動力操舵裝置、磁帶錄音、酚醛塑料、直升機、彩色照片工藝、拉鏈和自動手表。但單槍匹馬的發明家的發明方式並無新穎之處,而組織起來進行發明卻確實有其新奇的特點。在現代美國,最富裕、最會算計的公民,規模最大、最受人尊重的企業就是這種有組織的發明的主要支持者。

    就愛迪生本人而言,發明是一種愛好。他有時抱怨說,到門洛帕克來找工作的所有年輕人都只想知道工資的數額和工作時間的長短,而他卻告訴他們︰“哼!我們不付工資!我們成天干活!”但也有不少年輕人像他一樣酷愛發明,全身心的投入發明工作。

    1878年愛迪生電燈公司成立時,這家發明工廠正式跨進了美國經濟領域。電燈照明系統改變了20世紀人們的日常生活,而電燈照明系統就是愛迪生的新機構中事先策劃好的產物。

    早在愛迪生遷到門洛帕克前的10年,就有人開始研究用電照明了。19世紀60年代,英國沿海的燈塔已使用弧光燈。年,在費城舉行的美國建國百周年展覽會上,3盞露天的弧光燈放射出令人目眩的白色光芒。

    在1878年的巴黎博覽會上,明亮的電弧燈給西聯電報公司的總顧問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一回美國就勸愛迪生探索電弧燈運用在商業上的可能性。愛迪生以前也曾有很短一段時間試驗過利用電來照明,但當時他由于專心致力于搞留聲機而暫時將這項工作擱在一邊了。

    弧光燈是指電弧發出的光亮,把兩條狀如鉛筆的碳棒接通電流,當電流通過兩根碳棒的尖端時,就能發出強烈的耀眼白光。1808年,漢弗萊?德維爵士就曾用兩千節電池構成的電池組燃亮弧光。但是在發明直流發電機之前,弧光一直未能普遍應用于實際生活,直到19世紀80年代,直流發電機才取代了電池組。

    在日益成長的城市中,總會有某種形式的照明燈成為公共安全所必不可少的設施。當時,弧光燈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煤氣燈。到1835年,巴爾的摩、波士頓、紐約、布魯克林和新奧爾良的一些街道、少數工廠和小量富豪的私人住宅都是由煤氣公司的煤氣燈照明的。40年後,全美國已有400多家煤氣公司。但是街道用煤氣燈照明還只限于大城市,因為只有在大城市里,經營中心站才能贏利。需要煤氣燈的偏遠工廠要自設煤氣廠,小城鎮和農村只能靠蠟燭和煤油燈照明。

    1878年愛迪生電燈公司成立時,弧光燈並沒有顯示出能為家庭、辦公室和小商店提供照明的任何可能性。弧光也像煤氣一樣由燃燒產生,因此只能在火焰不會引起危險的地方使用,同時碳棒也必須經常更換。限制弧光燈廣泛應用最突出的因素是它發出的光過分刺眼,而且這種強光又不能減低,因此,即使最小的弧光燈也不適于空間較小的室內照明。此外,弧光燈的電路是“串聯電路”,即是說,所有的弧光燈必須同時開關。甚至只要有一盞弧光燈短路,整個系統就有危險。相比之下,煤氣燈則有許多優點,因此,煤氣公司超過90%的收入是來自辦公室與家庭的照明。愛迪生之所以重視電燈照明這一問題,絕不是簡單地由于“美國佬異想天開”,當然更不是出自天真的發明小玩意兒的人的直覺。對于他來說,這是一個社會問題,當然也是一個市場問題。他曾對紐約《太陽報》的一位記者透露他對整個照明系統的設想︰中心電站通過電力網向各家供電,電流點燃千家萬戶的電燈。他急不可待地預言,僅在紐約鬧市區,很快就會有50萬家庭用上電燈。即使僅是在剛剛開始實驗的階段,他這夸張的預言就已使他獲得範德比爾特以及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的資助。

    對于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當時愛迪生心中仍然只有一個極為模糊的概念。但是他堅信,只要具體確定了需要的方向,他的發明工廠什麼都能設計出來。不到兩個星期,他就發電報給在歐洲的代理商︰“電燈事業出現大突破——光的無限細分。”美國的資助者一直致力于使夢想變為現實,而愛迪生所描繪的也只不過是“尚未發生而必將發生的事情”而已。然而,他已從商業角度為他的夢想作了精確的計算。他知道,到1878年,龐大的煤氣照明工業中只有10%用于路燈;他相信,弧光燈也只能取代照明市場的這一小部分,因為弧光燈的特性使它基本上只能用于戶外照明。這意味著,90%的煤氣照明市場仍然是向某種新的競爭勢力開放的。愛迪生比較了從煤中獲得煤氣的費用和把煤和蒸氣轉變為電力的費用。他注意到,在城市里,商店和小工廠需要大量的電力來開動馬達,但它們對電燈的需求卻可能不大。“而在比較高級的住宅區,不需要用多少電力來開動馬達,但對電燈卻有更大需要。”因此他斷定︰“最不需要電燈照明的區域恰好就是最需要電力的區域,因此這就平衡了整個城市對電的需求。”如果要將電產生的光“細分”,以便它進入每一個家庭,首先需要有一種新型電燈,然後需要有一種新型的電路,以便每盞燈都可以單獨開關;當然還需要一個用電線與成千上萬個電源插座相連的中央發電廠。于是,愛迪生開始同時進行這幾方面的工作。

    顯然,第一步本來應該是集中力量研究如何將弧光分細,但是愛迪生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另一條途徑。他著手研究一種在封閉的燈泡里發出柔和光亮的電燈,這就是“白熾”光,即不利用電來產生火焰,而是利用它使某種細絲發出灼熱的白光。人們過去在弧光燈方面的成就無助于這種研究。至少有半個世紀之久,發明家們一直嘗試搞出一種完善的“輝光燈”。他們把導電的金屬絲或碳絲放進一個抽掉空氣的玻璃容器中,但是發光的時間都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專家們由此得出堅定的結論︰白熾燈照明不論在理論上或是在實踐中都是行不通的。以前這些失敗的試驗使用的都是碳絲或鉑絲,通電後,碳絲和鉑絲產生的電阻很低,因此相對地就需要較強大的電流,于是電路就需要大量昂貴的銅線,而銅線的價格昂貴,加上其他因素,專家們才認為這種系統是不經濟的。愛迪生並沒有走前人的老路,因此不必擔心燈絲的性質和銅絲的價格。他是從一個嶄新的角度看待整個問題的。實際上,他把整個問題顛倒了過來。假設通上電流的燈絲電阻很高,那麼每盞燈就可以只用很少的電流。由于使用了高壓電流,這樣一個系統的電路就只需要原來1%的銅絲。這種節省的本身就有助于使整個計劃變得切實可行。

    由于用這種方式重新考慮整個問題,愛迪生隨即規定了他必須找到的那種燈絲的性質。他先用鉑做試驗,但是並沒有成功。此後,他又試驗其他各種材料。最後在1879年10月,用碳化棉絲做燈絲的試驗燈泡終于顯示出成功的希望。它實際上發光達40小時。這還要歸功于愛迪生改進了燈泡的真空效果。1879年10月1日,愛迪生申請碳絲燈泡的專利。同時,他設計了一種並聯電路,這種電路上的成千上萬個電源插座都可以單獨開關。

    他還改進了直流發電機。因此,愛迪生不僅發明了新的白熾燈泡,而且正在為整個社會組織一種新的電力照明系統。像半個世紀前組織毛皮商定期集會的先驅者或牧畜小道的開路人一樣,他也考慮了時間、地點和人的問題。他必須立即全線出擊,提供電源、線路網,來為他的新式電“蠟燭”服務。愛迪生的行動是有根有據的,因為煤氣照明業已經測驗了他的市場,而煤氣業由于能夠為辦公室和家庭提供“分散的”照明,確曾興旺一時。因而只要能夠提供一種更便宜、更好的代替品來取代煤氣燈,他就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的事業會昌盛起來。愛迪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夠全面有效運作的照明系統,因此他知道,解決一兩個問題是不行的,必須全面解決所有的問題,才能結出碩果。不過只要得到一些能夠說明他取得進展的證據,就可以鼓勵紐約的投資者繼續資助他的研究。因此,他開始利用自己制造戲劇性氣氛的本領,來宣傳自己所作的探索的偉大意義和成就。

    愛迪生並不想對他的發明保密,他宣布門洛帕克將在1880年除夕用神奇的新燈照明。從聖誕節到新年這一個星期里,人們紛紛涌到門洛帕克,觀看愛迪生那神奇的“未來之光”。由一台直流發電機供電的40盞白熾燈使參觀的人們驚嘆不已,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電燈本身,更重要的是可將它們隨時開關。

    第二年夏天,愛迪生宣布,他正派遣代理人到世界各地去為他的白熾燈絲尋找完美的植物縴維。幾年前出版的朱爾?凡爾納的《八十天環游世界》一書,其時在美國仍然風靡一時,這樣,愛迪生引人注目的研究就有了一個現成的陪襯,足以保持投資者的興趣並喚起未來顧客的興趣。他派了一名代理人去日本和中國,一名去西印度群島和中美洲,還有一名去亞馬遜河上游地區。後來,他的一個代理人在古巴死于黃熱病,這可不是他想要的宣傳效果。去亞馬遜河的那位代理人則送回大量聳人听聞的新聞供日報登載,此人回紐約後得到一筆報酬,在紐約最高級的飯店吃了一餐宴席,從此銷聲匿跡,渺無蹤影。報界把愛迪生的代理人稱為“文明世界無畏的騎士”。為了尋找“謹慎的大自然藏在它最秘密堡壘里的寶貴原料”,他們甘冒風險,不畏古巴的黃熱病、亞馬遜河的毒箭和死亡的威脅,幫助愛迪生用電燈去照亮美國的千家萬戶。

    正在此時,一位剛開始經營航運業的鐵路公司老板給了愛迪生第一次機會。1880年5月,一艘3200噸的鋼制輪船“哥倫比亞號”離開賓夕法尼亞州切斯特的碼頭,進行繞合恩角到加利福尼亞的首次航行。它是歷史上第一艘由電燈照明的船只。兩個月後,“哥倫比亞號”抵達舊金山,船上115盞白熾燈經過415小時的照明後仍然亮著。翌年,愛迪生在倫敦的赫爾本?維亞達克特經營了第一個城市白熾燈照明系統。兩台由愛迪生設計的龐大發電機由紐約運來,為該區的2000盞電燈供電,其中包括英國中央郵政大樓的電燈。

    根據這個經驗,愛迪生設計了在曼哈頓島南部建立的美國第一個中央發電廠。愛迪生早在1878年就許諾,“電燈在經濟和其他方面都完美到肯定立即就能勝過煤氣燈以前,我是絕不會讓它面世或供人使用的。”在1881年的巴黎博覽會上,愛迪生展覽了他的照明系統的模型。一位德國專家報道愛迪生的展出時說︰“該系統的結構連最微小的細節都經過周密思考,其設計之完整,好像已經在許多城市進行過幾十年試驗一樣。插座、開關、保險絲、燈座和其他所有附件一應俱全。”一個曾在英國愛迪生公司工作的21歲英國青年塞繆爾?英薩爾承擔了與煤氣公司競爭的任務。他幫助愛迪生取得計劃珍珠街電廠所需要的資金和特許權。愛迪生和英薩爾找到一塊長100英尺、寬50英尺的場地,準備修建一座能為半平方英里地區供電的電廠。

    在珍珠街一帶建發電廠是很精明的選擇,因為它包括華爾街金融區的大部分街區。愛迪生的電燈一旦在那里取得成功,立即就會贏得許多人的支持,而正是這些人的支持可以在下一步把電力照明推廣到全國。這一地區還有許多住宅和小工廠,而電廠就位于該區的中心。愛迪生在市政官員和資助人的抗議下,決定不把電線架在空中,而是將它埋在地下,雖然這樣做需要花很多錢。為了做到這一點,他研制成新的管道,規定了新的絕緣標準。這些絕緣標準後來都被列入紐約最早的有關電力的法規中。

    每當愛迪生遇到一個出乎意料的問題時,他總是利用它作為發表又一個樂觀聲明的機會。“我不斷通過報紙作出許諾,紐約的龐大中央電廠將在何時竣工。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住我的股東們的勇氣,他們當然盼望快些發財,要比通常的合理速度更快。”珍珠街工程大約耗資60萬美元。愛迪生回憶說︰“這是我所進行的規模最大、也是責任最重的一項工程。它是舉世無雙的。我們所有的裝置、設施和零件都在國內設計和制造。我們的人員都沒有建立中央電廠的經驗。誰也不知道把巨大的電流輸入紐約街道下面的導管會產生什麼後果。在那些歲月里,煤氣公司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他們注視著我們的每一個行動,只要有一點兒微小的失誤,它們就會攻擊我們。”

    1882年9月4日下午3時,愛迪生的主任電氣技師扳動了開關。85家用戶的400盞電燈大放光明。《紐約時報》評論說,“直到7點鐘左右夜幕降臨時,電燈才真正顯示其威力,人們看到它是那樣明亮,又是那樣穩定。”該報辦公室里裝了52盞愛迪生的電燈,“這里光明如晝,人們好像在陽光下工作。”這是美國城市第一次用電燈照明。

    愛迪生當時還只有35歲。由于他有機會為千百萬美國人將黑夜變為白天,促使他宣布自己無可置疑地成了一個企業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將不再進行發明”。由雄心勃勃的塞繆爾?英薩爾組織的愛迪生電廠遍及全美國,很多書籍和文章把年輕有為的愛迪生描述為“發明家之王”、“現代魔術師”。

    1883年,著名的紐約音樂廳——尼布羅花園為慶祝愛迪生普降光明、戰勝黑暗,演出了一場“大型芭蕾模擬劇”。這可以說是公眾的最高獎勵了。舞劇的背景是燈火輝煌的新布魯克林大橋模型,每個女演員都揮舞著一根尖端安著燈泡的魔棍。最後彩排時,一位記者看到愛迪生正在給女演員的服裝上拉電線。

    “愛迪生在姑娘們中間穿來穿去,調整她們的緊身胸衣,以便電線發揮作用。”他在每個演員胸前裝一小組電池,這樣她們額前的燈泡就可以發出光亮。這個節目驕傲地宣布︰“這種新穎的照明效果是在托馬斯?愛迪生先生的親自指導下,由愛迪生電燈公司提供的。”

    愛迪生最後的發明是橡皮,他自己便像是一塊橡皮,用自己短暫的生命使世界文明的圖畫不斷地趨于完美,用自己的智慧為人類點亮了更加精彩的世界。

    ?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美國 男人的天堂》,方便以後閱讀美國 男人的天堂第2章 機會、金鑰匙、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5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美國 男人的天堂第2章 機會、金鑰匙、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5並對美國 男人的天堂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