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男人的天堂

第1章 自由、競爭、冒險精神 3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且東 本章︰第1章 自由、競爭、冒險精神 3

    在這期間,麥當娜極力說服樂隊主唱為她寫幾首歌,但在與他們相處幾個月後,麥當娜意識到這個樂隊並沒什麼前途,所以她離開他們並組建了自己的樂隊,由她自己擔任主唱。-------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一段時間後,麥當娜的樂隊在紐約的一個俱樂部做了一次表演,漸漸的在音樂圈內有了一些名氣。

    經過努力,麥當娜終于與gotham錄音公司簽約,每周薪水100美元。steve bray成為她的鼓手和作曲人。在音樂界經過一番摸索之後,她終于有機會和sire錄音公司簽約,雖然報酬只有區區5000美金,但這次使她有機會推出了她第一首單曲《everybody》。

    當這首單曲首次在電台和各俱樂部播放時,有太多的歌迷把麥當娜錯當成美國黑人迪斯科舞廳的女歌手。錄音公司出于營銷方面的考慮,沒在單曲封面上張貼麥當娜的照片,他們就是想讓歌迷把她當作美國黑人,這樣可以多賣些磁帶。《everybody》銷售量超過了250000套,名列舞曲排行榜第3名。接著她的首部歌曲集《madonna》發行,並且得到了廣泛的稱贊,從而擁有百萬歌迷。

    從此,麥當娜一發不可收拾,迅速在美國走紅。她的唱片每張都十分暢銷。但也曾有謠言,說她用假嗓子假裝少女。但實際上麥當娜不僅會科學的運用嗓音,還善于創作全新的演唱風格。在音樂錄像片“幸運之星”中,她就突出了自己的嗓音特點。同時,她也擔當了一些服裝品牌的代言,並使得著名的“fredericks of hollywood”婦女內衣的銷售額爆長了40%。

    從不錯過任何一次掙錢機會的麥當娜,設計了自己的“wazoo”服裝商標。這家公司專門生產橡膠手鐲和腰帶扣。此後不久,在世界各個角落,都可以看到成千上萬的姑娘們為了追隨她們的頭號偶像,身上穿著“抹布裝”,戴著各式的“wazoo”裝飾。

    1984年,麥當娜的新唱片《like a virgin》使她一舉成為受大眾歡迎的藝術家。那段時間,幾乎所有的音樂愛好者都有一套她的專集,這使得她獲得了美國唱片排行榜中的白金獎。有趣的是,麥當娜的首部專集“麥當娜”在新專集推出後,仍然是十分暢銷。

    1985年是麥當娜十分忙碌的一年。著名的音樂錄像片《material girl》于2月1日推出,2月15日及3月29日又推出了影片《vision quest》。她在《desperately seeking susan》中的角色又為她的知名度添光加彩。

    在她的《the virgin tour》專集推出後,麥當娜首次在美國進行了巡回演出。開始的時候場地都非常的小,但後來就發展到每場爆滿的大舞台。在攝制《tv時,她與sean penn相遇。那時有一種傳言認為沒有人會娶麥當娜為妻,但她似乎就是要和人們做對,麥當娜很快就嫁給了sean penn。麥當娜回憶這段時光時說到︰“我跳起來,跳到我的床上,做著我清晨起床習慣做的動作,sean看著這一切,突然,我明白了他在想什麼。”

    1985年8月16日,他們在馬里布的media馬戲場舉行了婚禮。在婚禮期間,13架帶著攝影師的直升機在上空盤旋。sean penn曾試圖教訓那些躲藏在樹林後面的攝影師,麥當娜也不想頭頂著13架直升機舉行婚禮,開始的時候她很憤怒,後來還是很開心的笑了。

    1989年,當他們的婚姻不可協調的矛盾第二次爆發時,麥當娜終于離婚了。此後,她始終沒有再結婚,直至最近嫁給了一直被麥當娜認為是個全才的人物——英國導演蓋?里奇。婚後兩人感情很好,很快就有了兩個孩子。麥當娜是一位歌手,同時又是演員、作曲家、制片人和執行導演。她是富有的女人,每年收入在億美元!與此同時她還接連不斷地推出新唱片集、單曲、音樂錄像片和影片,使她的名氣神奇般的居高不下,雖已人到中年,其風采依舊無人能及。

    麥當娜是個成功的女人,她的成功來自對自由的熱切向往,來自心中不滅的冒險精神。女人尚可如此,男人能做的可以更多……可樂︰“可口”與“百事”的對峙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歷史其實就是100年來美國文明的縮影。“可樂”跨越了整個20世紀,從兩次世界大戰到後來的柏林牆倒塌,從地球到太空,從白宮的慶典到民間的娛樂,可口可樂參與了每次盛會並忠實地記錄了歷史性的時刻。100多年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從裝在玻璃瓶中的咳嗽藥水到與音樂、運動、造型藝術的結合,成為美國的精神象征,可樂已不再只是可樂。可樂和百事也不再只是美國的可樂和百事,它們已經融入到了世界人民的生活當中了。20世紀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最流行的三個詞分別是“上帝”、“她”和“可口可樂”。

    曾經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一個暢游世界的旅行家來到荒無人煙的撒哈拉沙漠腹地,他對司機說︰“我們可不可以走到一個沒有現代文明標志的地方?”司機不解。旅行家補充說︰“就是喝不到可樂的地方。”司機搖搖頭說︰“不可能。”由此可見,可樂已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2002年8月8日,全球品牌管理咨詢公司interbrand與美國《商業周刊》公布了全球100個最有價值的品牌。可口可樂戰勝微軟、ibm、諾基亞、奔馳,又一次登上榜首。此次公布的可口可樂品牌價值億美元,比2001年略有上升。

    同時,據著名的全球消費者行為與市場資訊調查機構的負責人尼爾森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市場上共有43個超級消費品牌,每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達到了真正全球化。而可口可樂在全球的銷售額超過了150億美元,其中在亞太區的銷售超過了15億美元,可以說是43個超級消者品牌中的“巨無霸”。

    好品牌是財富。可口可樂的前任老板伍德夫曾夸下海口︰即使可口可樂所有資產一夜之間統統燒光,單憑可口可樂4個字,就可再創一個強大的企業。這樣的海口是基于對品牌價值的信心,而不是吹牛。可口可樂,用糖漿和水給了世界一個成功的傳奇故事。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可口可樂已經無處不在,其主打商標在世界範圍內影響深遠,像可口可樂、芬達、雪碧這樣的商標在許多國家都家喻戶曉。

    具有110多年歷史的可口可樂,是世界上最大的軟飲料生產企業。而誰能想到,具有如此影響力的可口可樂,竟然是由藥劑師彭伯頓在美國喬治亞洲亞特蘭大市家中後院里,用一只斷了一半的船槳在一個大銅鍋里創制的。彭伯頓將這種精心制作的飲料,拿到當時“人氣最盛”的雅各藥房作為止咳藥出售,每杯只售5美分。頭一年,平均每天只銷售9杯,除去50美元的廣告費,可說是虧了老本。但彭伯頓並沒有灰心,他一直對自己研制的止咳藥抱很大信心,不斷到街頭派發贈飲券,並擴大廣告攻勢。不久,銷售量便增加了幾十倍,並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然而,彭伯頓卻未能看到他的飲料風靡世界。1888年,他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1891年,可口可樂公司成立,並且在3年內擴展到整個美國。

    最初的可口可樂只是一杯白開水與一匙糖漿兌成的飲料。有一天,亞特蘭大天氣很熱,售賣可口可樂的雅各藥房擁滿了人。由于新聘來的助手手忙腳亂,錯誤地將甦打水(碳酸水)與可口可樂混合出售,不料顧客贊不絕口,爭相購買這種“新配方”的可口可樂。就這樣,一個錯誤便引發了一場巨大的飲料市場的變革。從此,可口可樂糖漿與碳酸水混合的飲料逐漸風行美國。

    而真正使可口可樂成為世界最暢銷飲料的人則是羅伯特?伍德夫,他管理可口可樂公司60多年,到90多歲逝世為止。

    1919年,一個亞特蘭大的財團收購了可口可樂公司。4年後,伍德夫被委任為總裁,他采用了嚴格的質量管理標準,以保障不論在什麼地方生產的可口可樂都能保持優良的品質。他還著手在世界各地廣泛開展可口可樂的銷售和廣告宣傳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參加大戰,伍德夫馬上宣傳“無論美兵所到何處,可口可樂公司將會在當地以每杯5分錢價格,供應‘可口可樂’。”為了實現這個承諾,有的可口可樂公司的員工在戰地不幸失去了性命。然而,可口可樂公司卻因此具有了頑強的生命力。

    可口可樂,一個與美國歷史一起發展的品牌,折射和反映了美國的善與惡、民主與獨立、勾結與侵略、先進與罪惡的因子,只是它更隱蔽,更多的是潛移默化的文化底蘊。

    眾所周知,美國各州政府、國家的各級領導人實際上是一些大財團和大資本家利益的代言人。這一點,也可以從可口可樂的發展過程中清晰地看出。在“二戰”這樣艱難的日子里,可口可樂公司和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在戰爭物資運輸極其緊張的時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喬治?馬歇爾仍然沒有忘記命令將武器彈藥和可口可樂一並運往前線,“馬歇爾計劃”也借機為可口可樂這樣的美國企業做強有力的宣傳。作為交易,可口可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伍德夫把自己的“死黨”艾森豪威爾推上總統的寶座。而美國後來的歷任總統如肯尼迪、約翰遜、卡特等人與可口可樂公司及其董事長伍德夫、奧斯汀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甚至他們的競選資金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可口可樂公司出的。

    由此可見,美國的政府和政治更迭史實際上就是大企業、大資本家們為尋找其利益代言人的歷史,而總統們所握的國家賦予的權力往往都是和類似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利益勾結起來,達到“完美與和諧的統一”。

    可口可樂公司的執行官曾直言不諱地說可口可樂是“資本主義的精髓”。從獨立戰爭開始,美國的資本主義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其發展史既是美國民眾追求獨立與民主的歷程,又是一部權錢交易,充滿欺詐、戰爭和侵略的歷史。無疑,作為美國文化的代表,在美國的擴張過程中,可口可樂充當著文化先行者和侵蝕者的角色。“二戰”後,美國極力吹捧資本主義,可口可樂則在美國“胡蘿卜+大棒”政策的掩護下,悄然進行著文化的擴張侵略。每打進一個國家,可口可樂第一步就是要找一個有經濟實力、有政治影響力的社會名人做“裝瓶商”。

    伴隨著美國歷任總統的各種努力並配合美國的強勢外交,可口可樂公司所向披靡,從最開始的法國、日本等國家迅速進入了葡萄牙、埃及、也門、甦丹、前甦聯和中國市場。當然,可樂文化的侵入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其剛開始進入這些國家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抵制。

    1949到1950年間,隨著可口可樂的侵入,法國人認為美國文化正在改變著下一代人的消費模式和意識形態,擔心本民族的文化很快會被美國同化,因此強烈抵制可口可樂的入侵。在很多民族主義者看來,可口可樂的商標和文化是美國人文化入侵最恰當、最顯著的標志。直至1898年百事可樂誕生。

    兩種飲料口味接近,營銷模式相似,又都野心勃勃地搶佔世界市場。激烈的競爭,造就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數百億美元的品牌價值,衍生出驚人的商業文化,不斷變換的包裝設計,你來我往的各路明星,音樂行銷,自動售貨機……無不引領著最前衛的營銷潮流。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就像棋逢對手,誰先退出,另一個都會感到無比的孤寂與無聊。西方有一則曾獲得大獎的電視廣告短片,內容是一個彪形大漢用盡全力也無法把粘在一起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易拉罐分開,目的是推銷一種強力膠水。它形象地反映了兩大飲料公司之間的商業對峙,因而令人印象深刻。

    100多年來,在喧囂、紛亂、競爭的氛圍中,百事可樂隨著時代的步伐,與美國和世界一起成長、壯大。這期間,百事可樂經歷過挫折與艱辛,但它都挺了過來。最終,在廣闊的全球飲料市場上,歷經艱難險阻的百事可樂後來居上,與先于其12年問世的可口可樂並駕齊驅、分鼎天下。

    在2004年《福布斯》雜志“全美最有價值公司品牌”中,百事公司以561億美元位列前十名,首次超越一直以品牌價值為傲的可口可樂;同時百事的股價也開始領先于曾經是自己股價兩倍的對手。許多人認為百事可樂的崛起是商業史上的一個奇跡。在百事可樂揚眉吐氣之際,人們不禁要問︰是怎樣的理念和組織令百事永葆競爭活力?是怎樣的戰略為百事搭建起近乎完美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百事可樂誕生時,可口可樂早已聲名遠揚了。早在10多年前,可口可樂就已經開始大力開拓世界市場,以致一提起可樂,人們就想起可口可樂的品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百事可樂一直不見起色,曾兩度處于破產邊緣,飲料市場仍然是可口可樂一統天下。1929年開始的大危機和二戰期間,為了生存,百事可樂不惜將價格降至可口可樂價格的一半,以至于“5分鎳幣可以多買1倍的百事可樂”,但仍然未能擺脫困境。

    二戰後,美國誕生了一大批風格迥異年輕人,與他們的前輩們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沒有經過大危機和戰爭洗禮,自信樂觀。這些小家伙,逐步成為美國社會的主要力量。他們樂于接受一切新事物,這為百事可樂針對“新一代”的營銷活動提供了基礎。

    1960年百事可樂把它的廣告業務交給bbdo(巴騰—巴頓—德斯廷和奧斯本)廣告公司。bbdo公司分析了消費者構成和消費心理的變化,將火力對準了可口可樂“傳統”的形象,做出種種努力來把百事可樂描繪成年輕人的飲料。經過4年的醞釀,“百事可樂新一代”的口號正式面市,並一直沿用了20多年。10年後,可口可樂試圖對百事可樂“俘獲”下一代的廣告做出反應,但為時已晚。而此時,bbdo又協助百事可樂制定了進一步的營銷戰略,向可口可樂發起全面進攻,被世人稱為“百事可樂的挑戰”。其中有兩仗打得十分出色,奠定了百事可樂的勝利基礎。

    第一個漂亮仗是“品嘗實驗”和緊隨其後的宣傳活動。1975年,百事可樂在達拉斯進行了品嘗實驗。實驗者將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都去掉商標,分別以字母m和q做上暗記,結果表明,百事可樂比可口可樂更受歡迎。隨後,bbdo公司對此大肆宣揚,可口可樂的忠實主顧選擇標有字母m的百事可樂,而標有字母q的可口可樂卻無人問津。廣告宣傳完全達到了百事可樂和bbdo公司所預期的目的︰讓消費者重新考慮他們對“老”可樂的忠誠,並把它與“新”可樂相比較。可口可樂對此束手無策,除了指責這種“不道德”的行為,並且吹毛求疵地認為人們對字母m有天生的偏愛之外毫無辦法。結果,百事可樂的銷售量猛增,逐漸縮小了與可口可樂的差距。

    ?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美國 男人的天堂》,方便以後閱讀美國 男人的天堂第1章 自由、競爭、冒險精神 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美國 男人的天堂第1章 自由、競爭、冒險精神 3並對美國 男人的天堂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