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崛起

第51章 皇帝查理五世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英)威爾士 本章︰第51章 皇帝查理五世

    神聖羅馬帝國在查理五世統治時期達到了它的巔峰時期。-------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他是歐洲歷史上最卓越的君主之一。有一段時間,他大有成為繼查理曼之後最偉大的君主之勢。

    他的偉大並不是他自身所造就的。這大部分是他的祖父馬克西米連一世(1459-1519)的成果。世界上有些家族通過戰爭,有些家族利用陰謀來奪取權力,而哈布斯堡家族用的則是聯姻政策。馬克西米連以哈布斯堡家族最初的遺產奧地利、施蒂里亞、阿爾薩斯的一部分,及其他一些地區開始了他的事業;他通過婚姻——這位夫人的名字對我們來說微不足道——得到了尼德蘭和勃艮第。他的第一個妻子死後,他失去了勃艮第領地的大部分地區,但仍然保住了尼德蘭。後來,他又試圖利用婚姻得到布列塔尼,但沒有成功。1493年,他繼承他的父親弗里德里希三世成為皇帝,又靠婚姻得到了米蘭公國。最後,他又讓兒子取了費迪南德與伊莎貝拉的弱智的女兒,他們是哥倫布的支持者,當時不但統治著新近統一的西班牙,統治著撒丁島和兩西西里王國,還統治著巴西以西的美洲的絕大部分地區。因此,他的孫子查理五世,繼承了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在土耳其統治之外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歐洲領土。1506年,他又繼承了尼德蘭。在1516年他的外祖父費迪南德去世以後,由于母親懦弱無能,查理五世便成了西班牙實際上的統治者;1519年,他的祖父馬克西米連去世,1520年他就被推選為皇帝,當時他才20歲,還是一個稍顯幼稚的年紀。

    查理五世是個外表看起來不太機靈的青年人,有著厚厚的上唇和長長的下巴。他生活在一個少年君主輝煌的時代。1515年,弗朗西斯一世在他21歲的時候繼承了法蘭西的王位;亨利八世1509年登上了英格蘭王位的時候才18歲。當時印度有巴貝爾(1526-1530年),土耳其有偉大的甦里曼(1520),二者都是特別有能力的君主。而教皇利奧十世(1513年)也是一個非常杰出的教皇。教皇和弗朗西斯一世試圖阻止查理被選為皇帝,因為他們害怕如此多的權力集中于一人之手。弗朗西斯一世和亨利八世都參與了皇帝的選舉。但是哈布斯堡家族有著長期建立起來的當皇帝的傳統(從1273年開始),再加上積極的賄賂確保了查理被選為皇帝。

    這位年輕人剛登上皇位時,就像是一個華麗的木偶一樣受他的大臣擺布。不過漸漸的,他開始維護自己的權威並掌握控制權。他開始意識到危及自己高貴地位的復雜勢力。皇位雖然顯赫,但同時也是極不穩定的。

    從他的統治剛一開始,他就面臨著路德的鼓動在德國激起的暴亂。在教皇反對他當皇帝的情況下,他有理由支持宗教改革。但是他生長在西班牙,這是各國中天主教最為盛行的地方,他下決心反對路德。因此,他與支持新教的各諸侯尤其是薩克森選帝侯發生了沖突。他發現自己正處在將要使基督教世界分化成兩個敵對陣營的分裂的開端中。他真心誠意的想彌補這個裂口,但最終失敗。德國又發生了波及全國的農民革命,這是一場把政治問題和宗教糾紛糾纏在一起的騷亂。同時,這次內部的混亂又混入了來自東西方對帝國的夾擊。西邊是他精神上的對手弗朗西斯一世,東邊則是非常活躍的土耳其人,他們現在在匈牙利,與弗朗西斯結成聯盟,並向奧地利的一些統治區域索取進貢。查理雖能自由控制西班牙的金錢和軍隊,但要得到德國的任何有效的資金援助都是相當困難的。他在社會和政治上所遇到的麻煩又混入了財政危機,他被迫借債,但這將使他破產。

    總的來說,查理聯合亨利八世成功地對抗了弗朗西斯一世和土耳其人。他們交戰的主戰場在意大利北部,雙方的將帥都很平庸;他們的進退,主要看是否有援軍到來。日耳曼人侵入法國,進攻馬賽沒有成功,只好退回意大利,卻失去米蘭,並被圍困在帕維亞。弗朗西斯一世對帕維亞進行了長時間的圍攻,被德國新到的援軍擊敗,受傷被俘。但這也促成了害怕查理勢力過大的教皇和亨利八世聯合起來反對查理。波旁將軍率領的德國軍隊在米蘭因為領不到軍餉,強迫而不是跟隨其統帥進攻羅馬。他們攻下這個城池並大肆劫掠(1527年)。在掠奪和屠殺進行的時候,教皇躲在聖安極樂城堡避難。最終他花了40萬金幣才遣走德軍。這場長達10年的混戰拖窮了整個歐洲。最後,查理皇帝在意大利取得了勝利。1530年,他在波倫亞接受了教皇加冕,他是最後一個由教皇加冕的德國皇帝。

    與此同時,土耳其人正入侵匈牙利。1526年,他們打敗並殺害了匈牙利國王,佔據布達佩斯。1529年,甦里曼大帝幾乎佔據了維也納。皇帝大為擔憂,傾全力來驅趕土耳其人。但是他發現,即使強敵壓境,他所遇到的最大困難仍是使德國諸王侯團結起來的問題。在一段時間里和弗朗西斯一世很難和解,一場新的法蘭西戰爭爆發了。到1538年,查理佔領了法蘭西南部後,才使他的對手轉變態度。于是,弗朗西斯和查理建立起了反對土耳其的聯盟。但是一些擁護新教的王侯們,即決心和羅馬決裂的德國王侯們,結成了施馬爾卡爾登同盟,共同反對皇帝。查理不得不放棄將匈牙利變為基督教國家的想法,集中精力解決德國內部爭斗。他明白,這些斗爭僅僅是戰爭的開端。這是一場戰爭,是各個領主為了權力所進行的激烈的無理智的爭吵,時而爆發為戰爭和破壞,時而又隱藏起來搞陰謀和外交;這種斗爭就是王侯政策的“蛇袋”,它將不可避免的滾落到19世紀,一次又一次的消耗和分裂中歐。

    查理皇帝似乎沒有抓住在這些危機中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就他所處的時代和地位來說,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但是,他似乎把將歐洲撕裂成戰爭的碎片的宗教紛爭完全看作是真正的神學上的分歧,故多次召開各種會議,試圖對其進行調解,也嘗試過發布告書和聲明。研究德國歷史的學生必須詳細了解紐倫堡的宗教合約,雷拉斯堡的議會決議案,以及奧格斯堡臨時和約等文件。這里我們只是提到這位盛極一時的皇帝煩惱生活的一些細節。事實上,歐洲的各種諸侯和統治者,幾乎沒有一個在行動上是有誠意的。世界上廣為擴展的宗教糾紛,平民對于真理以及社會正義的渴望,當代知識的擴展,所有這些僅僅是諸侯外交的想像中的反駁理由。英王亨利八世以一本反對異端的書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被教皇授予“信仰守護者”的稱號。他愛上了一個名叫安娜•博林的少婦,急著想和他的第一個妻子離婚;他還想奪取英格蘭教會的巨額財富,于1530年加入新教諸侯的行列。瑞典、丹麥、挪威都已站到新教的一邊了。

    德國的宗教戰爭開始于1546年,即馬丁•路德去世後的幾個月。我們沒有必要講述戰爭的詳情,新教的薩克森軍在洛肖遭到了慘敗。皇帝剩下來的主要敵人——黑森的菲利普,也因犯了背叛信仰一類的罪而被捕入獄。土耳其則以每年向他進貢為條件退兵。1547年弗朗西斯一世逝世,皇帝如釋重負。因此,到1547年為止,查理進行了某種安排,並為使未取得和平的地區實現和平盡了自己最後的努力。1552年,整個德國又陷入戰爭,查理從因斯布魯克逃出才免于被俘。1552年,伴隨著帕紹條約的簽訂,開始了另一個不安定的平衡局面。

    這就是查理統治32年間的政治概況。研究歐洲的全部思想如何集中在對歐洲霸權的爭奪上,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無論是土耳其人、法國人、英國人還是德國人都還沒有在美洲大陸上發現任何政治上的利益,也沒有意識到通往亞洲新航線的重要性。美洲大陸上大事不斷;科爾特斯僅率領少數人,就替西班牙征服了新石器時代的墨西哥帝國,皮薩羅越過巴拿馬海峽(1553年),征服了另一奇異的土地秘魯。但是這些事情對歐洲人來說,僅僅是表明流入西班牙國庫大量有用的白銀。

    帕紹條約簽訂以後,查理開始產生一些奇特的想法。對于他的帝國的成就,他感到徹底厭倦,不再抱有幻想。他產生了對歐洲對手的不可遏制的煩躁。他的體質天生不好,天性懶散,並大受風濕之苦。他決定退位。他把全部的德國統治權交給他的弟弟費迪南德,西班牙和荷蘭則傳給了兒子菲利普。然後,他懷著莊嚴的理想,到于斯特修道院中過起了隱居生活。該修道院位于塔古斯河谷北面,一個橡樹和栗樹包圍的小山中。1558年,查理死在這里。

    對于這次隱退,以及這位疲憊、威嚴、厭世的偉人放棄世界的權力,有很多傷感的文字,說他想在簡樸的孤獨中追求與上帝在一起時的平和心境。但相反,他既不孤獨也不簡樸。他帶了近150名隨從;他的住處輝煌放縱不下于皇宮,卻沒有皇宮的辛苦。菲利普二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對他來說父親的建議就是命令。

    如果說查理對管理歐洲失去了興趣,還有一些別的更直接的東西使他感興趣。普雷斯科特寫道︰“大多數奎克塞達、加茲特羅與巴利亞多里德的國務大臣之間的日常書信中,幾乎每一封信最終都會或多或少的談論到皇帝的飲食和疾病。就好像時事評論一樣,一個話題自然接著另一個話題。罕見的是這樣的話題已經產生了與政府部門溝通的負擔。國務大臣們在閱讀這些把政治和烹飪奇怪結合的信件時忍住笑意恐怕是一件難事。從巴利亞多里德到里斯本的特使,常常受命繞道亞蘭迪拉采購皇帝餐桌上的原料。每個星期四,他必須帶魚回來用于次日的齋戒。查理認為附近的鱒魚太小,總是叫人從巴利亞多里德送大的來。他喜歡所有魚類,事實上,是喜歡任何一種性質和習性像魚的東西。鱔魚、青蛙、牡蠣佔據了他的菜單的重要位置。罐裝的魚,特別是鳳尾魚,非常受他的喜歡;他常為沒能從低地國家一帶獲得更多的這種魚深感遺憾。他尤其愛吃鱔魚餅……”

    1554年,教皇尤里烏斯三世特許查理免除齋戒,甚至允許他在行聖禮時仍可在早上不守齋戒。

    飲食與治療,這變成主要的事情。他一直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但他像一位描述者所描述的那樣發表一些“優美而絕妙的評論”。他喜歡擺弄機械玩具,喜歡听音樂和布道,有時也關心國事,但這不過是他的消遣罷了。他與皇後感情很深,皇後的逝世,使他的心神轉向宗教。他的宗教十分死板,注重儀式。每逢四旬齋期的星期五,他總要懷著虔誠的信念和修道士們一起鞭打自己,直至出血。這種苦刑和風濕病,使查理釋放了出于政治的考慮而壓抑的對宗教的熱情。巴利亞多里德附近出現了新教徒時,他十分震怒︰“告訴宗教法庭的庭長和他的議會,一定要忠于職守,在罪惡蔓延之前,用斧頭把它連根斬斷。”盡管他有這樣的疑問︰對這類罪犯我們不通過一般審訊也不加同情是否正確。但他還是認為︰“一旦這些犯人得到了寬恕,就會有機會重新犯罪。”他還以自己在荷蘭的行動為例,宣布︰“執迷不悟者燒死,悔悟者斬首。”

    幾乎可以成為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的象征的是他對于葬禮的過分關注。他似乎有種直覺,覺得歐洲某些偉大的東西已經死去,非常需要舉行葬禮,對未償還的一切畫上句號。他不僅參加在于斯特舉行的每一次真正的葬禮,而且他還為不在場的死者舉行儀式。他就曾在妻子逝世的周年忌日,為紀念她而舉辦了一次葬禮儀式,最後,他為自己舉行了葬禮。

    “小禮堂的四周掛著黑幔,雖然有千百支蠟燭,發出的燭光尚不足驅散黑暗。教會的信徒個個身著正裝,皇帝的所有家屬也身穿黑衣,陷入深深地悲痛之中,圍繞在教堂中央一個蒙著黑布的靈柩周圍。接著,葬禮儀式開始了。在修道士的哀悼聲中,人們替離去的亡靈祈禱,祝願他進入天國。當主人死亡的樣子出現在他們的腦海中時——或許他們是被感動了,又或者是對主人表現出來的懦弱表示憐憫,悲哀的侍從禁不住放聲大哭。裹在深色斗篷里的查理手持一根點燃的蠟燭,夾在家屬當中,做自己葬禮的旁觀者。最後,他把蠟燭遞給教士,表示他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了萬能的神。這次悲哀的喪禮就這樣結束了。”

    在這次假葬禮後不到兩個月,查理死了。神聖羅馬帝國短暫的輝煌,也同他一起消逝了。他的領土早已分給了弟弟和兒子。神聖羅馬帝國以一種衰弱、將死的狀態一直撐到了拿破侖時代。直到今天,它的未被埋葬的傳統,仍毒害著政治的空氣。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國的崛起》,方便以後閱讀大國的崛起第51章 皇帝查理五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國的崛起第51章 皇帝查理五世並對大國的崛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