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崛起

第52章 政治實驗的時代︰歐洲的君主制、議會制和民主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英)威爾士 本章︰第52章 政治實驗的時代︰歐洲的君主制、議會制和民主制

    拉丁教會崩潰了,神聖羅馬帝國也徹底的衰落了。-------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16世紀以來的歐洲歷史,是人們在黑暗中摸索新的、更好的適應新形勢的統治方式的歷史。在古代世界的漫長歲月中,朝代甚或是統治的民族和語言在更替,但是君主和教會的統治方式卻保持著相當的穩定性,而日常生活方式則更加穩定。在16世紀以後的近代歐洲,朝代的更替已經不再重要,歷史的興趣集中在廣泛和日益多樣的政治和社會組織的實驗上。

    如前所述,16世紀以來的世界政治的歷史是一種努力,是一種下意識的努力,是人們為了適應已經出現了的新形勢而改變政治和社會組織方式所做的努力。這種努力往往因為情況本身的迅速變化而變得復雜。這種下意識的、往往是不情願的變化(因為人們總的來說不喜歡主動的變化)越來越落後于形勢的變化。十六世紀以來的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政治與社會制度越來越不平衡的歷史,是一部更加不安、更加繁瑣的歷史,也是人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新的需求和可能性、緩慢猶豫的意識到有必要對人類社會整體模式進行有意識的、深思熟慮的改造。

    在人類狀況的變化中,是什麼打破了伴隨著由野蠻民族的征服帶來的周期性更新,已經在歐洲舊世界中以一種特定的節奏控制人類生活萬余年的帝國、牧師、農民和商人之間的平衡?

    變化是多種多樣的,因為人類事務本來就是特別復雜的。但是主要的變化似乎都可以歸結為一點︰即關于事物本質的知識的增長與擴展。這些知識最初由一小群知識分子所掌握,傳播的很慢。但在最近的五百年中非常迅速的傳播到越來越廣泛的人群中。

    人類生活所發生的變化中,也有很多是因為人類精神生活的變化所引起的。這些變化伴隨著知識的增長和擴展而不斷發生,同時與知識發生著微妙的聯系。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傾向于不再把生命看作是滿足人類普遍的、基本的欲望和享樂,而是傾向于在更廣泛的生活中去參與、去探求、去做出貢獻。這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這些在過去二十多個世紀中傳遍世界的偉大宗教的共同特征。它們作用于人類的精神,這是那些古老的宗教所無法做到的。他們完全不同于那些被它們部分改造或取代的、以教堂和牧師為中心的、有迷信血祭的古老宗教。它們逐步發展了個人的自尊心和對人類共同事業的參與心和責任感,這是在古代文明中所不存在的。

    政治和社會生活領域第一個大的變化是古代文字的簡化和廣泛應用,這使更大的帝國和更廣泛的政治諒解成為可能和必然。第二個變化是馬以及後來駱駝成為運輸工具,而陸地上鐵的發現促進了車輛的使用,道路的擴展以及軍事能力的提高。接著發生了深刻的經濟變動,這是由于貨幣的出現,以及由于這種便利而危險的契約方式而發生的債務、所有權和貿易的本質的變化所導致的。帝國在大小和範圍上不斷擴展,人們的思想也同樣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地方神的消失,神權統治的時代開始,偉大的世界性宗教的教義開始出現,詳細的歷史和地理記載也開始出現,人類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蒙昧時代和對知識的第一次系統的研究也從此開始。

    在希臘和亞歷山大時期開展的科學進程曾一度中斷。日耳曼野蠻民族的襲擊、蒙古民族的西侵、宗教改革的震動以及大瘟疫都給政治和社會秩序造成了巨大的損害。當文明從沖突和混亂中重新恢復過來時,奴隸制已不能作為經濟生活的基礎了。第一批造紙廠的建立通過印刷品為收集信息、加強合作提供了新的媒介。漸漸地,在各處,對知識的研究和系統的科學進程又重新恢復。

    這樣,十六世紀以後,作為系統思考的必然產生的副產品,不斷出現大量的發明創造,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他們都往往加強了活動的範圍,加大了互相的利益或傷害,加強了合作,並且這些來得越來越快。人們的思想並沒有對這一切做好準備,直到20世紀初的大災難加快了人們的思想之前,歷史學家們幾乎找不到為應付在不斷發展的發明浪潮的影響下產生的新情況而做出的有才智、有計劃的嘗試。最近四個世紀的人類歷史就好像是一個被監禁的熟睡者,當囚禁和庇護他的監獄著火時只是笨拙不安的動一動,根本不會醒來,而是將火的劈啪聲和溫暖混入到原來混亂的夢境中,不像是一個清醒者能夠意識到危險和機會。

    正因為歷史並不是個人生活的歷史,而是關于全社會生活的記載,因此,那些在歷史上有重要影響的發明必然是影響人類交往的發明。在十六世紀出現的新事物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印刷品以及應用羅盤的適于航海和遠洋航行的船只的出現。前者普及、擴展並改革了教育、公共信息、討論以及政治活動的基本組織。後者使整個世界聯為一體。但是同樣重要的是槍炮和火藥的使用和改進,這最初是十三世紀由蒙古人帶到西方的。它破壞了城堡中的貴族和有圍牆的城市的實際上的豁免權。槍炮將封建制度一掃而空。君士坦丁堡被炮火攻陷,墨西哥和秘魯也是在西班牙炮火下屈服的。

    17世紀,系統的科學出版物有了很大的發展,雖然並不顯著但卻是富有意義的創新。在這偉大的進步過程的領導者中,成就顯著的是在維魯拉姆大法官之後的英國大法官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他是另外一位英國人、卡切斯特的實驗哲學家吉爾伯特(1540-1603)的學生,並可能是他的代言人。這一位培根和他前一位培根一樣,鼓吹觀察和實驗,在他的烏托邦式的故事《新大西洋》中,他以令人鼓舞的豐富的形式,表達了他獻身科學的理想。

    不久成立了倫敦皇家學會和佛羅倫薩學會,其他獎勵研究、出版、知識進步的國家團體也相繼成立。這些歐洲的科學團體不僅成為無數發明的源泉,而且成為猛烈抨擊幾個世紀以來統治和摧殘人類思想的荒誕哲學思想的中心。

    盡管17、18世紀並沒有出現像印刷品和航海船只這樣的能迅速改變人類生活狀況的發明,但是穩定的知識和科學能力的積累在十九世紀結出碩果。對世界的探索和地圖的繪制仍在繼續。塔斯馬尼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地圖上出現。18世紀,在英國,煤炭已應用到冶金技術中,這大大降低了鐵的成本,並且與過去的木炭冶金相比,增加了鑄造和使用更大的鐵的可能性。現代機器制造的黎明來到了。

    如天國之樹一樣,科學也在不斷的發芽、開花、結果。到十九世紀開始結出科學的果實(事實上今後可能永遠不會停止)。首先出現的是蒸汽機和鋼鐵、鐵路、大型的船只、巨大的橋梁和建築,以及幾乎萬能的機器。人類的任何物質需求似乎都能夠得到滿足。然而更加奇妙的是,電子科學這一隱秘的寶藏也開始向人類敞開大門。

    前面我們曾將16世紀以來的人類政治和社會生活比作一個在關押他的牢房失火時仍在做夢的昏睡著的犯人。世紀的歐洲人仍在繼續著他們的拉丁帝國夢,統一在天主教會下的神聖羅馬帝國夢。但是,正如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會給我們的夢插入一些最荒謬最具破壞性的注解一樣,當英格蘭的亨利八世和路德將天主教撕成碎片時,在這樣的夢中我們會看見皇帝查理五世昏睡的臉和貪吃的胃。

    到了17、18世紀,這樣的夢就成為個人的君主國。這一時期幾乎整個歐洲歷史都在呈現出變化︰努力鞏固君主制,使其變得更徹底並向更虛弱的鄰近地區擴展;隨之出現了反對王權的勒索和干涉的堅決抵抗,這首先來自于地主,其後,隨著國際貿易和國內工業的發展,又出現了新涌現出的貿易和有產階級的反抗。雙方都沒有取得徹底的勝利,在這里國王取得了優勢,而在那里則是私有財產者戰勝了國王。有時,國王在他的國界里成為太陽和中心,而就在其邊界上就存在著由強硬的商人階級統治的共和國。變化的範圍是如此廣泛,這表明這一階段的各種不同的政府形式有著強烈的試驗性和地方色彩。

    在這些國家上演的戲劇中,一個非常普遍的角色就是大臣,在天主教國家則是主教。他們站在國王的背後,為其服務,並通過這種不可缺少的服務支配著國王。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們不能對這些國家上演的各種戲劇進行細致的描述。荷蘭的商人加入了新教並支持共和制,擺脫了皇帝查理五世的兒子、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的統治。在英格蘭,亨利八世和他的大臣沃爾西、伊麗莎白女皇和她的大臣伯利奠定了專制主義的基礎,結果卻斷送在愚蠢的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的手上。查理一世因叛國罪被推上斷頭台(1649年),這成為歐洲政治思想的一個新的轉折點。在一段時期內(直到1660年),不列顛實行了共和制;王權很不穩定,更多的受到議會的控制。直到查理三世(1760-1820年)時期為恢復統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並取得了部分的成功。與此相反,法國的國王是歐洲所有國王中完善君主制最成功的一位。兩位偉大的大臣,黎塞留(1585-1642年)和馬薩林(1602-1661年)在這個國家樹立了王權的權威,而這一過程也得到了被稱為“大君主”的國王路易十四長期統治和非凡才能的幫助。

    路易十四確實是歐洲君主的典型,在其權力範圍內,他是一個罕見的有能力的國王,他的野心比他的基本的激情更加強烈。他以一種至今仍令我們敬佩的精心樹立的尊嚴和霸道的外交政策相混合的方式,最終將國家引向破產。他的短期目標是鞏固法國,並將領土擴展到萊茵河和比利牛斯山,並吞並西屬尼德蘭;他的長遠目標是使法國的國王成為重建的神聖羅馬帝國中查理大帝的可能繼任者。他把行賄看作是甚至比戰爭更重要的國策。英格蘭的查理二世就曾被他收買,同樣,大部分波蘭貴族也被收買,這將在以後介紹。他的錢,確切地說法國納稅階級的錢被送往世界各地。但是在他心中最重要的就是風光。他的宮殿凡爾賽宮及其客廳、走廊、鏡子、陽台、噴泉、花園及景觀,都成為全世界羨慕和贊賞的對象。

    他引起了全世界的仿效。歐洲各國的國王和王侯紛紛建立自己的凡爾賽宮,幾乎超越了他們的臣民和信貸所允許的範圍。各地的貴族都將他們的城堡重建或擴大成新的樣式。精美的紡織品工業和家具業得到巨大的發展,奢華的藝術品到處流行;雪白的雕刻品、彩色的瓷器、鍍金的木器、鐵制品、印花皮革、各種音樂、壯麗的繪畫、精美的印刷品和裝幀、巧妙的烹飪、上等的葡萄酒。在鏡子和精美的家具中間,穿梭著被稱為“紳士”的奇怪的一群人,他們戴著高高的撲了粉的假發,穿著帶花邊的絲綢,靠著手里令人驚訝的拐杖的支撐在紅色的高跟鞋上尋求著平衡;更奇妙的是那些所謂的“貴婦人”,撲了粉的頭發高高梳起,穿著由金屬支架支撐起來的蓬大的絲綢衣裙。在他們中間是裝模作樣的偉大的路易,他自詡為世界的太陽,並沒有意識到那些消瘦、憤怒、痛苦的臉正在他的陽光所照射不到的低矮陰暗處注視著他。

    在這個君主制和各種政體試行的時代里,德國人民在政治上仍然是分立的,但仍有大量的王公貴族在不同程度地模仿著凡爾賽宮的奢華。三十年戰爭(1618-1648),即德國、瑞典和波希米亞之間為了爭奪政治優勢而進行的破壞性的戰爭,使德國元氣大傷達一個世紀。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戰爭結束後,根據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所進行的瘋狂瓜分。我們看到的是王國、公國和自由政權的混合體,一部分在帝國內,一部分在帝國外。讀者應注意到,瑞典的勢力已經深入到德國;除了帝國境內的幾塊島嶼外,法國還遠在萊茵河彼岸。在德國的各部分中,普魯士王國(1701年成為王國)正穩步的崛起,並取得了一連串戰爭的勝利。普魯士的弗里德里希大帝(1740-1786)在波茨坦修建了自己的凡爾賽宮,在那里,他的大臣說法語,讀法國文學,並與法國國王的文化競爭。

    1714年漢諾威選帝侯成為英國國王,這使部分在帝國內部分在帝國外的君主政體的名單中又增加了一個。

    查理五世的後裔中,奧地利的一直仍保持著皇帝的稱號,西班牙的一直也保有著西班牙。但是,此時東方又出現了一個皇帝。君士坦丁堡失陷後,莫斯科大公伊凡大帝(1462-1505)自稱是拜佔庭帝國的繼承人,並采用了拜佔庭的雙頭鷹作為他的軍隊的徽章。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即暴君伊凡將王朝命名為凱撒(俄語中為沙皇)。但直到十七世紀後半期,在歐洲人的心目中才改變俄國是偏遠的亞洲國家的印象。沙皇彼得大帝(1682-1725)將俄國帶入了西方事務的舞台。他在涅瓦河邊為他的帝國建立了新都彼得堡,這成為俄國與歐洲交流的窗口。他在十八公里外的彼得霍夫建起了自己的凡爾賽宮,他聘請了一位法國的建築師,設計了露台、噴泉、瀑布、畫廊、花園甚至所有人們能想像得到的一個大的君主國應該有的東西。俄國也像普魯士一樣,法語成為宮廷用語。

    位于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之間的是不幸的波蘭王國,這是一個由大地主統治的病態組織的國家,他們太吝惜自己的權威,只給他們選出的國王以名義上的王權。除了法國曾試圖維持波蘭為獨立的聯盟外,它的命運最終是被三個鄰國所瓜分。瑞士在當時是一個共和制郡縣的集團;威尼斯是一個共和國;意大利和德國一樣,分裂為一些小的公國和王國。主教像國王一樣統治著國家,但是因為害怕失去天主教王國的聯盟而不再干涉他們的內政,也不再提醒世人基督教國家的聯盟。事實上,歐洲已根本不存在共同的政治觀念,它們所擁有的,只是分裂和差異。

    所有這些主權王國和共和國計劃著向彼此擴張。每一個國家都奉行著侵略鄰國和結成侵略性聯盟的“外交政策”。今天的歐洲人仍然生活在多種主權國家共存的最後階段,仍然受到由此而產生的憎恨、敵意和猜忌的傷害。對于一個現代知識分子來說,當時的歷史變得越來越明顯的像是“閑談”,越來越沒有意義和乏味。你會發現這個國王的情婦如何引起這場戰爭,而那個大臣對另一個大臣的嫉妒如何引起那場戰爭。賄賂和競爭的無聊故事令有頭腦的學生感到厭惡。更有永久意義的事實是︰盡管有著大量國界的阻礙,知識和思想仍在傳播和增長,發明也在增加。18世紀涌現出大量懷疑和批評當時的朝廷和政策的文學作品。例如在伏爾泰的《老實人》一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歐洲出現的混亂的極度厭倦。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國的崛起》,方便以後閱讀大國的崛起第52章 政治實驗的時代︰歐洲的君主制、議會制和民主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國的崛起第52章 政治實驗的時代︰歐洲的君主制、議會制和民主制並對大國的崛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