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崛起

第34章 羅馬和中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英)威爾士 本章︰第34章 羅馬和中國

    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人類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美索不達米亞和地中海東部地域不再是利益中心。美索不大米亞和埃及雖然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繁華無比,但已經不是控制世界的中心地區了。權力中心逐漸轉向了東方和西方。那時,新興的羅馬帝國和再度強盛起來的中國成為了控制世界的兩大帝國。由于離本國太遠,羅馬的勢力擴張到幼發拉底河後,就不再向外擴張了。許多新的統治者掌握了從前由塞留卡斯的波斯和印度掌管的幼發拉底河流域以外的地方。當時,中國秦朝的始皇帝已經駕崩,漢朝取代了秦朝。漢朝的勢力,穿過西藏,越過帕米爾高原,一直到達土耳其西部。到這里,漢朝也擴張到了極點,因為再過去也太遠了。

    當時的中國,是世界上版圖最大、組織系統最完整、政治體系最發達的國家,其面積和人口都超過了鼎盛時代的羅馬帝國。這兩個大國,雖然在同一世界同一時代同時繁榮,但相互之間並不知曉。同時,海陸交通發展和組織體系並不健全,所以兩國之間還沒有發生直接沖突。

    但是兩國卻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間接地相互作用,這對夾在中間的中亞和印度產生了巨大影響。例如,駱駝商隊橫穿波斯,貿易商船路過印度及紅海沿岸,在緩慢地行進中經營著商業。公元前66年,龐培大帝率的羅馬軍隊,追尋著亞歷山大以前的足跡,進軍到黑海東岸。公元102年,班超率中國遠征軍曾抵達黑海,並派遣使者探听羅馬的情況。然而,歐洲與東亞兩大平行世界間的明確了解和直接通商,一直等到若干世紀後才得以實現。

    這兩大帝國的北方都是野蠻荒涼之地。現在的德國地區,當時大部分仍然被森林覆蓋,大片的森林一直延伸到俄羅斯。森林中有群居的野牛,這些野牛體積與大象不相上下。當時,亞洲大山脈的北方,橫亙著沙漠、荒原、森林以及凍土地帶。亞洲高原的東部,是滿洲的大三角地。橫跨俄羅斯與土耳其斯坦之間,直到滿洲的大部分氣候一直變化莫測。幾百年間,這個地區的降水量變化很大。氣候決定了這里的土地不適合人類居住。也曾經有些年頭,那些地方牧草叢生,適宜耕種,但接踵而至的是致命的周期性的大旱時代。

    從德國的森林地帶到南俄羅斯、土耳其斯坦,從哥德蘭島到阿爾卑斯山的一大片北方荒原的西部,是北歐民族以及雅利安民族的發源地。蒙古東部的沙漠和荒原地帶,則是匈奴人,或蒙古人,或韃靼人,或土耳其人的發源地。這些民族在語言、種族以及生活方式上都相差不大。一方面,北歐民族不斷向外擴張,南下侵入文明國家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及地中海沿岸一帶;一方面,匈奴人中的過剩人口也成為流浪者、侵略者或征服者,進入中國境內定居下來。多年的豐收使北方人口急劇增加;但是牧草的匱乏、牲畜感染瘟疫卻逼著饑餓、凶悍好戰的民族大舉南下。

    有時,這世界的兩大強國能夠同時擊退蠻夷,用武力維護著邊境的和平。漢朝從中國北方向蒙古境內推進的力量強烈而且持久。中國的居民越過長城,噴涌而出。中國的農民們依仗著戍守國境的士兵,騎著馬扛著鋤具,開墾了塞外的草地,佔有了冬季的牧場。匈奴人雖然屠殺過不少移民,但卻抵不過比他們強大得多的中國討伐軍。于是,這些游牧民族有的作為一個耕作民在當地定居下來,向中國政府納稅;有的向別處遷移,尋找新的夏季牧場。前者成了中國人,後者則向東北方和東方漂泊,翻山越嶺,進入到西土耳其斯坦。

    從公元前200年起,蒙古騎兵入侵西方。他們欺壓雅利安民族,迫使其西遷,又騷擾日漸衰落、防守不嚴的羅馬邊境。公元前1世紀,安息人,即塞西亞人,這個很明顯與蒙古人種混雜過的民族,侵入了幼發拉底河流域。安息人曾抗拒過龐培大帝的東征;擊敗並殺死了克拉甦,進而奪取了塞琉卡斯王朝在波斯的勢力,建立了安息人的王朝,即阿薩西茲王朝。

    但是,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這些被饑餓所困的游牧民族都遭到了強烈的反擊,無奈,他們只好跨過中亞,向東南遷移,翻越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在羅馬和中國強盛的數個世紀間,只有印度屢遭這些蒙古騎兵的侵犯。許多騎兵征服者經過旁遮普進入大平原,大肆劫掠破壞。阿育王的帝國崩潰後,印度歷史進入黑暗時期。這些侵略民族的一支大月氏建立貴霜王朝,一度統治印度北部。這些侵略持續了幾百年。在公元5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印度飽受伊達人或白色匈奴人的騷擾。這些人征服了印度小諸侯,使印度陷入了恐慌。每到夏季,他們就在西土耳其游牧,入秋後,他們就越過山口前來騷擾印度。

    公元2世紀,災難降臨到羅馬帝國和大漢帝國,也許正因為如此,他們對北方侵略者的抵抗顯得有點力不從心。這是一種空前的瘟疫。這場瘟疫在中國肆虐了11年之久,導致了社會秩序混亂,漢王朝滅亡,中國再次進入了新的分裂、戰亂的年代。這種情景一直持續到公元7世紀,直到唐朝建立時才有所好轉。

    這場瘟疫從亞洲傳到了歐洲。從公元164年到180年,瘟疫在整個羅馬帝國極盡猖獗,很明顯使羅馬帝國的實力大為削弱。此後羅馬諸省人煙稀少,國勢衰弱。此時羅馬的國界不再牢不可破,各處的土地紛紛淪陷。原屬于瑞典哥德蘭地方的新北歐民族哥特人,此時已經橫越俄羅斯,遷移到伏爾加河流域及黑海沿岸,經常在海上劫掠往來船只。公元2世紀末期,哥特人開始感覺到了匈奴人的西侵的壓力。247年,他們大舉渡過多瑙河,一路劫掠,在今天的塞爾維亞打敗並殺害了狄西阿皇帝。236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佛郎克人,攻破了萊茵河下游的羅馬邊境;阿拉曼尼族也侵入到阿爾薩斯。高盧的羅馬軍隊雖然曾經打退過入侵者,但是巴爾干半島的哥特人屢屢進犯,于是達契亞省就從羅馬的版圖上消失了。

    驕傲、自信的羅馬彌漫著一種沮喪的情緒。公元270年至275年間,羅馬改變了過去300年間開放不設防的情形,奧利連皇帝不得不下令開始在羅馬周圍構築防御工事。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國的崛起》,方便以後閱讀大國的崛起第34章 羅馬和中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國的崛起第34章 羅馬和中國並對大國的崛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