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世紀建立、從奧古斯都•凱撒起繁榮昌盛了200年之久的和平穩定的羅馬帝國後來陷入混亂,最終滅亡了。-------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先關注一下這個大帝國中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那時距今還不到2000年,和平期間的羅馬帝國及漢朝中國的文明人生活,和他們的文明的後代、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接近了。
這時在西方國家,錢幣已經普遍流通了;在僧侶社會之外,出現了很多非官員非僧侶但有獨立財產的人民;出現了寬闊的道路和屋舍,人們的旅行比以前方便多了。與公元前5世紀之前相比,人民的生活更加自由了。以前,由于受傳統習慣的桎梏,一般文明人都終生居住在狹隘的部落和國家中,只有游牧民族才出外貿易或旅行。
但是羅馬帝國與漢朝統治下的廣大區域的文明並不相同。各地有各地的文化色彩,不同地方之間的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就像今天英國統治下的印度一樣。羅馬的駐軍和殖民地雖然廣泛分布在其統治下領土上,崇奉羅馬神靈,使用拉丁語言,但是在羅馬入侵之前就存在城鎮和城市的地方,雖然服從羅馬,卻仍實行自治,並且,至少在某一時間,只供奉本地的神靈。拉丁語在希臘、小亞細亞、埃及以及希臘化的東方的大部分地區,從來沒有流行過,佔據主要地位的仍是希臘語。後來成為使徒保羅的塔甦斯人掃羅是一個猶太人,也是一個羅馬市民;但是他卻不用希伯來文,而是用希臘文來交談、寫作。雖然希臘人統治下的塞琉古斯王朝——安息王朝不在羅馬境內,雖然它在波斯推翻了希臘人,但那里卻仍然十分流行希臘語。迦太基雖已滅亡,但在西班牙及北非的某些地方,迦太語仍流行了很長時間。在羅馬走上歷史舞台前就曾繁盛過的塞維利亞城,雖然距離羅馬駐軍的意大利只有幾英里遠,但其居民仍然信奉本族閃米特的女神,使用閃米特人的語言。公元193年到211年統治羅馬的皇帝塞弗拉斯,一直使用自己的祖國語言——迦太基語,後來才學會了拉丁語;據說他的姐姐一生都沒有學會拉丁語,甚至在對那些羅馬佣人下令時,也使用腓尼基語。
但是,羅馬帝國把許多以前沒有大型城市、盛大廟宇和文化的地方都拉丁化了,例如高盧和不列顛等國家、達契亞(即今羅馬尼亞的大部)、龐若里亞(即多瑙河以南的匈牙利)等城市。羅馬先向這些國家進行文化輸出,然後在那里建城設鎮,在那些地方使用拉丁語,讓他們奉祀羅馬的神,後來又向他們灌輸羅馬風俗。羅馬尼亞語、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等都是由拉丁語演化而來的,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當年拉丁語和羅馬習俗是如何地普及。後來,非洲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也都使用拉丁語。不過埃及、希臘以及其他東方帝國都沒有被拉丁化,他們保留了埃及和希臘的文化和精神,在羅馬,甚至受過教育的羅馬人,仍然把希臘語當作紳士語言來學習,並認為希臘文學和希臘知識要優于拉丁文學與拉丁知識。
在這個各種形式混合存在的帝國里,生產方式和商業狀況自然也非常龐雜。農業仍是重要的生產部門。我們前面已經提過,在意大利,自由農民曾經是初期羅馬共和國的支柱,但自從布匿戰爭後,他們被奴隸勞力所取代。在希臘人的世界里,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耕種方法,亞加狄亞人的耕種法是所有自由市民都參加勞動,斯巴達人則認為勞動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因此訓練了專門的奴隸階級——希洛來耕種。但這些都已成為過去,在希臘化的大多數國家中,領地制度和奴隸勞動開始風行。這些農耕奴隸是被俘虜來的,有的則天生就是奴隸。他們言語互不相通,彼此不能交流,所以也沒有產生一致反抗壓迫的意識。奴隸們沒有爭取權利的傳統,也沒有知識,因為他們不能讀書寫字。直到他們漸漸地成為國家人口的多數,也沒有一次成功的起義。公元前1世紀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奴隸暴動,是一種經過特殊訓練的角斗士的起義。在羅馬共和國末期及帝國的初期,意大利的農奴受盡屈辱。晚上他們被鎖起來,以防逃走;或被剃去半邊頭發,使之逃亡無門。他們沒有自己的妻子。主人可以隨意虐待他們,甚至斷其肢體,殘殺無辜;還可以把他們賣到角斗場進行斗獸表演。但是如果一個奴隸殺了奴隸主,那麼奴隸主家的所有奴隸,不管是凶手與否,都要受到磔刑。希臘有幾處地方,尤其是雅典,奴隸的命運雖不至于如此悲慘,但也很可憐。所以,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他們來說,後來入侵羅馬的野蠻侵略者,其實是他們的救星而不是他們的敵人。
當時,在大部分的工業行業和需要多人合作的各種工作中,奴隸勞動廣泛流行。開礦、冶金、劃船、修路及修建大型建築,無一不是奴隸的工作。一切家務勞動也都由奴隸來完成。在城市和農村,貧窮自由民和簧樂器樂師或為自己工作,或為工錢而勞動。作為工匠、監工等等,他們成為與奴隸競爭的新的掙薪酬的工人階級。他們的人數在羅馬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已經無法考證,很可能這個比例會隨著不同時間不同地方而有所不同。另外,奴隸也分很多種︰最開始的奴隸在夜間被鏈子鎖住,白天被鞭子驅趕到農場或礦山,後來有的則在主人允許下像自由民一樣耕種自己的小塊土地,或做手工活,甚至還有妻子,只要他能向主人繳納租糧加倍回報就行。
另外還有武裝奴隸。公元前264年,布匿戰爭初期,一種讓奴隸互相格斗取樂的伊特魯里亞人的消遣在羅馬盛行一時,後來傳遍了全國;很快,羅馬的每個大富翁都擁有了自己的角斗士。他們有時在角斗場角斗,但真正的任務是擔任主人的保鏢。當時還有博學的奴隸。羅馬共和國後期的征服者,在文化程度高度發達的希臘各城、北非及小亞細亞俘虜了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羅馬上流社會家庭的孩子的家庭教師往往由奴隸擔任。富人們常常派希臘奴隸當圖書管理員、秘書,或者豢養的學者。在當時,富人們養一個詩人就如同養一只會表演的狗。近代文學批評主義的傳統,即吹毛求疵的風氣,就是在這種氛圍中發展起來的。有些人把聰明的幼奴買來,讓他們受教育,然後賣給富人。很多奴隸往往被訓練成為圖書抄寫員、珠寶工匠以及種種社會所需要的熟練技術工人。
但從富人佔優勢的開放的共和初期,到瘟疫肆虐國勢衰敗的400年之間,奴隸的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公元前2世紀,戰俘成群,社會風氣粗俗不堪,奴隸沒有任何權利,我們所能想像到的暴行,幾乎都殘酷地施加到奴隸身上。但是到了公元1世紀,羅馬文明對奴隸制度的態度發生了顯著的改善。這時的戰俘比以前少了,奴隸的價格大為提升。奴隸主開始意識到奴隸帶給他們的利益和舒適,同時,奴隸們對自身不幸的自尊心也增加了。社會的道德輿論也開始興起,人們的正義感開始起作用了。更為高尚的希臘精神使得古羅馬的殘酷得到了緩和。社會開始限制暴行,主人不能再把奴隸賣去斗獸;奴隸主把財產權當作所謂“特權”給予奴隸;奴隸主向奴隸支付工資以作獎勵和刺激;而且,奴隸也可以結婚了。在許多情況下,奴隸主不能驅使奴隸勞動,或只能在特定的季節才可以驅使奴隸勞動。在後一種情況下,奴隸就成為農奴,只需向奴隸主繳納自己的一部分收成,或在某個季節為主人工作。
如果我們意識到,公元後200年中,這個使用拉丁語和希臘語的羅馬帝國本質上是一個奴隸制國家,而且只有極少數人民能保持自己的尊嚴,享有自由,那麼我們就不難把握它衰微和崩潰的線索。在當時的羅馬帝國,幾乎沒有現在所謂的正常的家庭生活,也幾乎沒有擁有活躍的思想和研究的家庭。學校也很少,距離也很遠。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自由意志和自由精神。盡管羅馬有寬闊的大道,宏偉建築的遺跡,以及威嚴的法律和權力傳統,但我們卻不能不說,這一切表面的繁華,都是建立在強迫意志、壓抑理性以及扭曲欲望的基礎之上的。即使那些少數的被征服土地上的統治者和奴隸主,他們的靈魂也是不安、不幸的。藝術、文學、科學和哲學都需要有自由的精神及快樂的心境,在這種氛圍下,自然就衰微下去了。抄襲與模仿充斥著帝國,知識淵博的奴隸多如牛毛,但是繁榮了400年的羅馬帝國的產物,卻根本無法與小城雅典一世紀間所產生的勇敢高尚的精神活動相比擬。在羅馬的統治下,雅典走向了衰敗,亞歷山大城的科學研究也一蹶不振了,甚至于人類的精神似乎也在一天天沒落下去了。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