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膽簫心俠骨香

第四十章 逍遙湖中萬劍鳴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顧楚堯 本章︰第四十章 逍遙湖中萬劍鳴

    漁隱老人曾有言在先,勝了他手中那口太極劍,便能走出這片梅林,以後江湖萬里,天高海闊,隨他鮮衣怒馬,快意恩仇。

    如今方余握著這口樸實無華的太極劍,握著這口“劍花開盡百花殺”的太極劍,快馬加鞭,一路揚塵二百七十里。

    此去紫禁城走官道,遙遙兩千里,出梅林,過襄樊,必經武當山。

    方余只希望能早一刻去往武當山,歸還漁隱老人的佩劍,于逍遙湖洗劍之後,便可連夜趕去紫禁城尋找甦桐。

    傳聞葉慕風死後,尸身葬于紫禁城不知名處,便是李樹喬也未能尋到,只能黯然回了漠北建起衣冠冢。

    武當山北麓有一逍遙湖,武當弟子若是得道仙逝,便要托一人將佩劍帶至逍遙湖,用湖中碧水洗去三尺劍鋒上的戾氣,洗去武當弟子今生手上沾染過的血腥,最終沉劍逍遙湖,如此死後方能逍遙,無愧三清。

    如今,逍遙湖中已有歷代武當弟子佩劍萬柄,湖水或可深百丈,不能見底。附近居民傳言水底陸地之上,沉睡著一位深水龍王,他有一座碧瓦朱甍的宮宇,雕梁畫棟,檐牙高啄。

    方余也是出了梅林方才知曉前些日子開陽真人仙逝于紫霄岩,逍遙湖方才洗去一柄掌教大真人的佩劍,如今又將迎來道統劍魁之劍。

    自己忝居南北十三省俠道魁首之位,于情于理都需去祭拜這位掌教大真人。

    方余已至武當山北麓峰下,便在峰下茶館討了杯茶水喝。

    這兩百七十里路,方余一刻也不敢停歇,風塵僕僕,縱然人不離鞍,馬匹也需要吃些草料,恢復腳力。

    何況早已給了店小二一些銀兩,煩勞他去往武當牌坊遞上拜名帖,喝完這一壺采花毛尖兒,便可上山。

    一壺茶尚未喝完,卻見一位牽青牛而來的出塵道長也走入了這座小茶館,叫喚了一聲︰“小二哥,來壺毛尖兒。”

    在武當山方圓六百里地界,黃冠道士皆出自武當派,雖然“道不言壽”,但眼前這位道長英華內斂,已近花甲之年,顯然在武當諸位道長中輩分不低,應是開字輩的高人。

    “道長,小二哥去武當牌坊幫在下遞拜名帖,若不嫌棄,可與晚輩同飲一壺茶。”方余起身抱拳說道。

    “如此,貧道卻之不恭了。”那道人倒也熟絡,搬來板凳便坐下,拿起覆在桌面上的茶杯,自行倒了茶水,如牛飲水般,一口氣喝了三大杯。

    這與方才牽青牛徒步而行的出塵模樣大相徑庭,那道士喝完三杯茶水,反手一抹嘴,接著問道︰“少年郎,你來武當山是作甚?”

    “晚輩受人所托,歸劍武當,洗劍逍遙湖。”方余呈上漁隱老人那口樸實無華的太極劍。

    那道人抽劍離鞘,見劍身上刻有“開泰”二字,心下大驚,抓起方余手臂,急道︰“你是何人?為何會有我師兄佩劍?我師兄此人素來是生不離劍,你是如何拿到我師兄的佩劍?你快快說來,若有一字不實,貧道叫你領教一下武當十段錦的厲害!”

    “原來前輩乃是純陽宮開元道長,晚輩失禮!”開元道長是當今武當派中唯一一位畢生鑽研十段錦的道長,素來不愛武道,擅長煉制內丹。純陽宮一脈莫字輩、青字輩的弟子在武當劍法上也要輸給其他脈的弟子,但開元道長收徒,素來只是選挑些武學根骨稍差者,圖的是一個憨厚本性。

    開元道長見方才怒發沖冠,自己才是失了禮數,逐漸松開箍住方余的手掌。

    “晚輩方余,與漁隱老人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情分,受他臨終所托,歸劍武當山。”方余娓娓道來。

    “你就是南七北六十三省的俠道魁首方小俠?何以證明?”開元道長打量了這位少年郎一番,疑惑問道。

    “晚輩在玉皇頂與莫莊真人有一面之緣,昔年岱宗之約,莫莊真人曾隨上任掌教開元大真人一起登上泰山絕頂。待會兒與莫莊真人會面,一見便知。”方余答道。

    “若說這武林三百年來的俠魁,也就屬你做得最差勁。自你上任來,先是丐幫大仁總舵與大義分舵爭幫主之位,範高索慘死在總舵。然後範沖借你之名廣發俠魁令,邀天下英雄趕赴海寧甦園,大家伙都憋著一股勁兒,你卻是個烽火戲諸侯的假把式。襄陽府一戰後,你從此音信杳無,使得原本不太平的江湖呈‘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鐵幽門門主劉三柏與四位鐵刀奴被門下弟子發現慘死在鐵刀禁地,听聞前些日子華山劍宗的宗主‘落雁一劍’高君子也不見了蹤跡。再者矛頭便指向我武當,也是我開元沒什麼本事,累得我那掌門師兄也……哎!你莫怪貧道多嘴,貧道素來有一說一,你這俠魁做不長久了。現如今江湖民怨四起,江湖之大,幾乎無你立錐之地。群雄都想著要罷免你盟主的位子,另立賢者居之。”開元道長竟好似將那一壺毛尖兒當作陳年佳釀,又痛飲了三大浮白。

    “道長教訓的是,晚輩無德無能,不能許武林一個太平,確實再無面目見天下英雄。”方余嘆了口氣,想起近年來,自己無德無才,疏于管理,這座江湖腥風從未停歇,竟是千年來罕見的亂世。

    “走吧,與貧道一起上山!”開元道長一手拉上方余,一手牽青牛,大步流星往山門走去。

    武當山門,有一年輕道長領莫字輩杰出弟子三十六人,踏天罡方位,迎南北十三省的俠道魁首方小俠上山。

    “不曾想方小俠與開元師叔攜手同來,貧道有失遠迎。”莫莊真人劍眉星目,面如冠玉,卻自有一股震懾武當七十二峰的掌教威嚴。

    “掌教師佷,老道采摘藥草回山,路遇方小俠,便一起復了掌教法旨吧!”這開元道長素來不愛條條框框的道家約束,莫莊也不與開元道長多計較這些細枝末節,含笑點頭。

    與這豪放不羈的開元道長相比,這位年輕道長顯然更有謫仙風骨。

    “莫莊真人,在下此次不請自來,造訪武當,乃受漁隱老人所托,歸劍逍遙湖。”方余抱拳說道。

    “先師生前放不下二事,一是武當弟子三千六,二便是游歷江湖的開泰師伯,常常念叨這位師伯。先師曾說,當年掌教師祖曾下法旨,若開泰師伯負劍游歷九千里歸來,便可重返武當。如今已過去四十載春秋,行程又何止萬里!開泰師伯乃我武當當代劍魁,生前佩劍自當好生安放。”

    這位掌教大真人比之開陽真人,多了幾分圓滑與威嚴,處事靈活多變。

    其實當年武當門人金頂比劍,開泰道長練劍心急,入了魔道,反被掌中太極劍奴役,錯手殺了同門師弟開明道長。

    當時的掌教大真人玄感真人怒不可遏,綁縛開泰交于開明道長的父母處置,開明道長的父母確實開明,再者本身年輕時也曾混跡江湖,通曉刀劍無眼、生死有命的道理,只是在武當齋醮典禮過後便下了山,並未傷開泰道長一分一毫。

    開明道長父母雖未處置開泰道長,可玄感真人執掌武當門戶卻是賞罰分明,依武當七十二律第一則,有意sh  r n者償命,無心sh  r n者卸去一臂。

    後來只知是開陽道長入玄感真人房門求情,閉門長談三個時辰,玄感真人方才在法旨上改“卸去一臂”為“放逐千里”,逐出武當門牆,卻並無“負劍九千里歸來,重返武當”一說。

    開泰道長情願斷去一臂,也不想離開自幼居住的武當,再者江湖萬里,不知何處去。

    這也是漁隱老人四十年不上武當山的緣由,開陽真人臨終前以為這位師兄是怪罪掌教師尊放逐千里,這才老死不相往來。

    殊不知漁隱老人所記恨的,是當年為保他一臂而讓他淪為武當棄徒,江湖笑柄的開陽道長。

    而開陽真人繼位掌教大真人後,無一日不牽掛游歷九千里的師兄。

    當年開陽真人保住漁隱老人一臂,是為保住他的修為,開陽真人深知劍道是漁隱老人一生所求,故情願讓漁隱老人記恨,也要保他一臂。

    莫莊何等聰慧機智,怎會不知掌教師尊心思?便索性改了當年玄感大真人的法旨,說成是“負劍游歷九千里歸來,便可重返武當。”

    何況漁隱老人當年在武當山頗受擁戴,其中緣由,開元等師兄弟不點破,莫字輩、青字輩弟子不知內情,還不是由著莫莊真人一言顛倒?這也算是圓了其師一樁遺願。

    北麓峰下,逍遙湖波瀾不驚,碧波沉璧。

    只見莫莊真人手執刻有“開泰”二字的太極劍,施展武當絕學“御風泠然”中登萍渡水的身法,如燕子三抄水,步步生蓮花。

    一劍斬江面,涌起三丈高的水花,水勢磅礡,劍意也磅礡。

    莫莊真人一指彈劍,劍身上的水珠一滴滴又再落入逍遙湖水中,忽地長劍離手,幻化成一道飛虹,隨即再度施展“御風泠然”的身法踏江而行,一人一劍向方余奔來。

    方余伸手抄去,再看掌中那口太極劍,卻不見有任何沾水的痕跡,暗里稱贊這位新任掌教真人武功了得。

    “師兄生前既然把佩劍交予你,按著我武當的規矩,掌教真人洗劍完畢,便得由你來沉劍。”開元道長解釋了一番。

    方余再看一眼那刻在劍身上的“開泰”二字,心想︰漁隱老人雖然自稱心中只有劍道,從無人情。但終其一生,最歡樂逍遙的時光,仍是在武當山上度過的,縱是負劍游歷九千里,牽腸掛肚之人,仍是這些一起學道練劍的師兄弟。非是生性涼薄,只是出走九千里,消耗完了人情。彌留之際,漁隱老人仍是希望魂歸武當山,洗劍逍遙湖。縱然有來世輪回,老人也應不屑于鐘鳴鼎食,只願做武當山上一道童。

    推及到此處,胸中氣海又再涌起,已登上“化雪境”的雪霽真氣即將破體而出,氣機充沛,劍意大盛。

    逍遙池水忽然中心大開,波瀾大驚,卷起千堆雪,卷出一個深不見底的漩渦,將意欲一觀罕見景象而躍出江面的錦鯉卷入百丈之下,似乎直抵大水龍王宮。

    方余將掌中長劍拋起,喝了一聲︰“歸去!”

    太極劍扶搖上青天,隨西下的殘陽一起墜入逍遙湖,湖面浩浩湯湯,波光粼粼,如錢塘大潮,鐵馬金戈雷霆怒。

    此去碧波誅仙劍,青芒十萬斬龍王。

    那一日,武當山北麓峰下,逍遙湖中萬劍鳴。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劍膽簫心俠骨香》,方便以後閱讀劍膽簫心俠骨香第四十章 逍遙湖中萬劍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劍膽簫心俠骨香第四十章 逍遙湖中萬劍鳴並對劍膽簫心俠骨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