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婆婆。”
鬼婆婆緩緩睜開沉重的眼皮,映入眼簾的便是閉關數月的方余,只見她搖了搖暈眩的腦袋,漫不經心地問道︰“方小子,你出關了?現在已是‘歸真’境界了?”
“還差一線,還有一些晦澀的劍理始終參不透。”方余幽幽說道。
“那這大白天的,你守在我床前作甚?還不去閉關修習?”鬼婆婆揉了揉眼楮,沒好氣地說道。
“現已是晌午了,日上三竿。我出了定,便覺得肚子有些餓,出來找些食物,不曾想婆婆還未燒菜,我見婆婆房門開著,望見婆婆還在榻上安睡,便來喊婆婆一聲,攪了婆婆清夢。”方余接著沉吟道,“對了,小桐去哪兒了?”
鬼婆婆一听“小桐”二字,猛一拍腦門,便急著要下床,說道︰“糟了!這丫頭扎了我的安眠穴,讓我昏睡至今。”
方余一臉困惑,不明前因後果,但見鬼婆婆如此情景,深知茲事體大,便攙扶著站立不穩的鬼婆婆,問道︰“小桐為何要扎婆婆睡穴?她去哪了?”
鬼婆婆掙脫了方余的攙扶,甩了甩他的手臂,急道︰“我已來不及解釋了,她興許中了別人設下的圈套,我與你一起去追,以你我的腳力,應該還能截住她。”
絕不能讓甦丫頭步入小野的後塵!
梅林盡頭,有一人一劍,攔住了這老少二人的去路。
老道捧著懷里的那口太極劍,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身裝扮,頭上系的只是道門九巾中最為常見的太極巾,難得是那寬大、嶄新的太極道袍,黑白相間。
這太極道袍在當今道門中只有兩位真人才敢如此穿著。一位是武當掌教大真人,可開陽真人生平最是平易近人,便是與青字輩弟子交談也是溫和的性子,不愛標新立異,新任掌教莫莊真人尚未立威,更不敢傲視道統;還有一位是姑甦玄妙觀的子虛真人,昔年一手“四象劍”縱橫江湖,與武當的開陽真人並稱于世上道統兩位真人,與“亂劍”余伯溪交情不淺,地位超然。
而今這個老道在天下道統中顯然未敢自稱為真人,甚至沒有立足的道觀,只是一個游方道士,本連私收徒弟的權利都沒有。如今身穿太極道袍,精神抖擻,不容小覷。
方余本就從未小覷這位一劍囊盡天下劍招走勢的老道。
“嫂夫人這是要出這梅林?”老道困惑問道。
“牛鼻子老道,你可別攔著我。老婆子數十年沒有踏足江湖,今日破戒只是為了救我那甦丫頭一命,趕在去鬼門關之前把她攔下來,日後到了陰曹地府對小野也算有個交代,不至于埋怨我沒有照顧好她僅剩的血脈。老婆子縱然是死在外頭,也無怨無悔。你最好別攔著我,雖然這座江湖臥虎藏龍,已不是我歸未央一劍登頂的江湖,但老婆子撂倒你的本事還是有的。到時候可別怪我不顧數十年的情分。老婆子瘋起來,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要,還會在乎你的性命?”鬼婆婆叫嚷道。
“小友,你可到了‘歸真’境界?”老道轉而望向方余問道。
“還差一線,但小桐命在頃刻,救人要緊,便提前出關了。”方余答道。
“你可知如此一來,可能會前功盡棄。出世劍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到時境界一日退千里,便會跌回谷底。即使你還想再花三年時間練劍,老朽可活不到那個歲數了。自信在如今這座江湖中,還沒有一人能在劍術上勝過老朽。”老道捋了捋花白胡子,鄭重說道。
“為了小桐,莫說這一身修為,便是舍棄我這條性命又有何妨?”方余振振有詞,落地有聲。
“好個方小子!不枉我甦丫頭對你痴心一片,終究沒有錯付。”鬼婆婆脫口贊道。
“你自閉關後便再也沒來受我一劍,來來來,讓老朽見識見識你這次閉關修為到了哪一層境界。若還是接不住我一劍,便趁早回去閉關。你是個好苗子,老朽眼中從來都是只有劍道,沒有人情,絕不會讓你的天分被扼殺在你自己的手里。你今日若能勝過我手中的太極劍,以後江湖萬里,天高海闊,隨你鮮衣怒馬,快意恩仇。”老道緩緩拔出了太極劍。
太極巾,太極道袍,太極劍。
人也太極。
天地萬物皆太極。
老道拔劍那一刻,似乎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
由無極入太極。
大戰在即,鬼婆婆施展騰挪身法,掠出一百丈,還需以金剛掌力結成氣牆,眼下將會有一場劍道曠世之爭,稍不留心,便會被劍氣撕成粉碎。
老人這條性命可是要留著去l n ji 甦丫頭的,甚至有可能與當世高手一較高下,再現“一劍動京華”的絕代風采。
“小友,你的劍呢?”老道以指彈劍,錚錚作鳴。
“劍在。”方余一字一句說道。
“數月之前,你還不能抗下老朽一劍,此次出關,莫非想要手無寸鐵,來接老朽一劍?是否太不惜命?”老道厲聲問道。
“不敢藐視道長,晚輩此次閉關,求證的是‘我即劍道,劍道即我’這八個大字,如今只差一線,望前輩指點,故並未帶劍。失禮之處,望道長海涵。”方余作揖答道。
“尊師離‘歸真’境也只差一線,我曾有幸見他使出博愛之劍,不知今日是否有緣,在大限將至之際,再見這舉世無雙的一劍。不過,劍道千年,不乏仙才,但有劍總是勝過無劍。即使是‘歸真’境界所說的手中無劍,也是因為他本人便可作劍。這點你要記住。”老道侃侃而談。
“晚輩謹記道長教誨。”方余再次作長揖禮。
“你七竅玲瓏,為何對老朽見識過尊師的博愛之劍毫無疑問?”老道再次發問。
“漁隱老人,當世道統劍魁,兩儀劍法生出無窮變化,在濟南城郊竹林一戰中,一劍三十六般變化敗左杭野而不殺。晚輩其實早已知曉道長身份。濟南城郊竹林一戰,道長為亡子討回公道,無可厚非。先生與夫人之死,雖與道長有所牽連,但道長並非元凶,且事出有因。不管道長是否相信,晚輩對道長實無絲毫恨意,反倒油然生出崇敬之情。”方余娓娓道來,原來那日老道听得範沖與甦桐之言,恍然知道了這幾人的身份,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不管如何,一切無妄災,老朽難辭其咎。今日比劍,是老朽的封劍之戰,對你師傅也要有個交代。望你能傾盡全力,我也不會劍下留情。”老道若說劍不留情,那就是真的六親不認,需知他一心本就只在劍道。
“道長,請!”方余拱手抱拳推出,禮讓前輩。
漁隱老人也不跟這江湖後學客氣,不屑擺那倚老賣老的架勢。
只見他灌輸渾厚內力于三尺劍身,劍鋒顯現青芒,今日還是一劍!
今日這一劍揮出,只有一著變化,再無後手!
只見一道凌厲的劍氣揮出,一劍無匹!
這一劍席卷百丈,催得枝上梅花在這一瞬之間刷刷齊落,零落成泥碾作塵!
可這百丈內的梅花枝干卻無一支被凌厲劍氣折斷!氣勁拿捏妙到毫巔!
這一劍才是集這老道轉出世劍四十年後劍術之大成。
劍意氣吞百丈如虎!
劍花開盡百花殺!
百丈之內,再無雪梅凌寒獨放!
歲寒懸崖百丈冰,然後知寒梅之後凋!
而這驚天一劍,卻讓這花中氣節最高堅者,折在吐芳之際!
方余卻不緊不慢,口中默念《雪霽心經》口訣,借助《易筋經》成就的金剛體魄,在這“一劍百花殺”的氣機牽引之下,竟一朝登上“化雪”境界,內息游走,任督二脈分行陰陽兩股真氣,匯入羶中,體內氣海翻騰,輕輕張開嘴巴,吐了一口濁氣,劍氣破體而出。
這一劍沖上了僅有一線之隔的“歸真境”。
我即劍道,劍道即我,劍者去劍,返璞歸真。
由人篤于劍,邁入劍篤于人的境界。
一劍歸真,入天人之境!
百丈之內再無殺機。
枝椏上的花苞似是被那q ng r n之手拂過,雪梅吐蕊,再度凌寒開放,有暗香盈袖。
劍氣化作梅香,沖天香陣直透三十三重最高離恨天!
又見博愛之劍!
漁隱老人仰天狂笑,掌中太極劍離手重歸黑鞘,終于老淚縱橫,止不住雙淚齊流。
昔日在濟南城郊竹林,初見余伯溪使出這博愛之劍,驚為天人,自慚四十年修出世劍乃井底觀天,固步自封。
而今眼見這位劍道仙才,乃經自己一劍囊盡天下劍招走勢的千錘百煉後,猶勝乃師,登上前人未臨之“歸真境”!
老道真是喜極而泣,似是撫盡這四十年不平事。
“掌教師尊啊,不孝弟子雖誠如你老人家所言,此生無望得證太上玉虛劍道,但弟子卻將一位劍道前後五百年不可得之仙才推上了‘歸真境’,也算是證道了!從此弟子了無牽掛,魂魄可歸武當山!”說罷,漁隱老人一身劍意瞬間散去,氣若游絲,挺拔身形卻如山倒。
方余急掠過去,臨近方才看見老人七竅滲出了黑血。
原來那“劍花開盡百花殺”,乃是漁隱老人畢生修為所化,老人強行催動奇經八脈的真氣灌入劍身,反遭劍氣侵蝕,縱是大羅神仙降世,也已回天乏術!
方余百感交集,眼前這位老人雖與先生之死牽連甚廣,但真心實意授以自己幻變劍術,甚至不惜以畢生修為使出一劍,助自己登上歸真之境,是再造恩師。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這三年來,風雨不改,方余得以看遍天下怪異劍招走勢,方才成就“一劍歸真”的境界。
推及到此處,方余屈膝跪倒,拱手在地,畢恭畢敬地行稽首禮,問道︰“道長還有什麼未完的心願,晚輩願意代勞。”
漁隱老人氣若游絲,拼盡全力吼出了此生最後五個字︰“歸劍武當山!”
鬼婆婆趕來之時,這位道統劍魁已經咽了氣,撒手人寰,不免唏噓︰“我與這牛鼻子相交半生,從來沒給過他好臉色,但他卻敬我一生。今日連牛鼻子也先我而去!也罷!老婆子還是不踏足這座陌生的江湖為好。那口太極劍你歸還武當山,開陽大真人想必樂意接收,洗劍逍遙湖。人大可留在這里,老婆子自會照看。我余生不再踏出梅林半步,如今你已是歸真之境,有你在側,甦丫頭吃不了虧!”
方余再次稽首跪拜,拾起地上的太極劍,朗聲說道︰“若不能護小桐一世周全,愧對她痴心一片,方余何以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