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著︰
在雲陽的東邊有片叢林,素來傳說那里有很多鬼魅,往往大白天也出來抓人。
一天,一位壯漢路過這里,一路提心吊膽。忽然,有一名少年奔跑著追趕他,壯漢嚇得直大聲呼喊︰“鬼!鬼!……”就快速往前跑,卻被樹根絆了一跤,差點崴了腳。少年趁機追上來,扶起壯漢,對他說︰“別害怕。”話未說完,壯漢先發制人揮拳擊向少年,少年愣了一下神兒叫道︰“鬼……鬼……”也掄起胳膊來打壯漢。
兩人正打得不可開交,一位高戴頭巾的人不慌不忙走過來,問兩人為何打斗,兩人都說曰︰“鬼!鬼!”戴頭巾的人笑了笑說︰“糊涂啊!這地方哪有鬼呢!”解釋半天,兩人才松手。各自通報姓名住址,原來都是相互知名但沒見過面的人,于是相視而笑,並說︰“現在我們三人結伴同行,不用再害怕了。”
沒走幾步,戴頭巾的人在後面大笑道︰“二位好膽量,像我這樣丑陋的人,竟然也不害怕!”兩人回頭一看,看到戴頭巾的人身高長一丈有余,大臉如同凶惡的方相神(譯者注︰方相神,神話中逐疫驅鬼之神,頭長雙角,鼓目呲牙,滿臉凶相,極其丑惡。),黑白各半。兩人一齊驚呼︰“鬼!鬼!……”嚇得暈厥倒地,鬼也隨之消失了。
非非子(譯者注︰非非子為作者樂鈞在書中的自稱)評論說︰人與鬼的分辨太難了!當兩個人正在懷疑、恐懼的時候,彼此互相觀察對方,覺得衣服、手腳、五官到處都像鬼,而實際上並不是鬼。恰恰那個為他們調停、排解的人才是真鬼,兩人感到親切反而去求助于它。分清人鬼,真的太難啊!
假如鬼不是趁兩人因誤會大打出手時才出現,或者是在他們獨自走路時施以毒手的話,鬼也算是名符其實了。偏偏這個鬼經過籌劃反其道而行之。哎呀!鬼也太狡猾了啊!
附原作︰
雲陽之東有叢林,素傳多鬼魅,往往白晝搏人。
一健兒過其地,心甚怖。忽一少年奔而逐之,健兒駭呼曰︰“鬼!鬼!……”因疾走,為梗絆而僕,幾傷足。少年追既及,攙健兒起,謂之曰︰“無畏。”語未畢,健兒奮拳擊之,少年駐呼曰︰“鬼……鬼……”乃亦攘臂擊健兒。
正斗間,一人岸幘昂然而來,問二人何斗,各應曰︰“鬼!鬼!”岸幘者笑曰︰“惑哉!是烏有鬼哉!”理論再三,二人始釋手。各通姓名鄉里,蓋平昔相知而未相識者,遂相視面笑,且曰︰“今三人同行,不復畏矣。”
不數武,岸幘者在後大笑曰︰“二公真雅量,如某之丑陋,猶不畏耶”二人回顧,見岸幘者身長丈餘,面大如方相,黑白各半。二人齊呼曰︰“鬼!鬼!……”駭絕僕地,鬼亦遭滅。
非非子曰︰甚矣,鬼之難識也!當二人疑懼之際,彼此互觀,覺衣服、手足、耳目事事皆鬼,而實則非鬼。而為之居間而排難者乃真鬼,而反親之而求助也。甚矣,鬼之難識也!
使鬼不乘釁而出,或見于二人獨行之時,則毒手飽拳,鬼當之矣。此鬼之所熟籌而萬萬不出于此者也。嗚呼!鬼亦狡譎矣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