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順正式開啟《舌尖上的華國》拍攝項目後,整個順亦工作室迅速進入緊張而興奮的籌備狀態。
在隨後的日子里,大家各司其職,為即將啟程的拍攝之旅做著最後的沖刺準備。
負責聯絡的工作人員如同勤勞的蜜蜂,在各地馬幫與村民之間往返穿梭,協調拍攝事宜,全力落實拍攝地點的使用許可,同時做好各項後勤保障工作,為拍攝的順利進行築牢根基。
因為要分兩組進行拍攝的緣故,現有的器材有些不夠,采購人員則像技藝高超的獵人,在各大器材市場精心挑選適合不同拍攝場景的設備。
從能捕捉細微畫面的高清攝像機,到確保拍攝穩定的三腳架;從用于特寫的微距鏡頭,到精準收音的設備,每一件器材都經過精挑細選,因為它們關乎著能否完美呈現美食與文化。
編劇團隊更是深入歷史長河與民間故事,挖掘各地美食背後鮮為人知的典故傳說,為紀錄片文案注入豐富內涵。
終于,備受期待的拍攝日子來臨。
攝制組首站來到了齊魯大地的曲阜。
清晨,柔和的陽光灑落在孔廟古樸的紅牆黃瓦上,古老建築仿佛煥發新生,莊嚴肅穆的氣息撲面而來。
余順帶著攝制組人員靜靜佇立孔廟前,仰望精致的飛檐斗拱,心中感慨萬千。
余順深知,曲阜不僅是儒家文化的聖地,更是魯菜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蔥燒海參的拍攝場地選在了一家百年老菜館。
菜館大廚是魯菜非遺傳承人,雖已白發蒼蒼,卻精神矍鑠,眼中透著對廚藝的執著。
大廚熟練地拿起泡發好的海參,輕輕一抖,海參在他手中富有彈性地顫動,完美展現其絕佳質感。
隨著海參入鍋,蔥香與海味瞬間在空氣中交融,攝制組成員們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
余順全神貫注地觀察大廚的每個動作,思索著如何通過鏡頭全方位展現這道菜的魅力。
"師傅,這蔥燒海參的關鍵要點是什麼呢?"余順虛心請教。
大廚和藹一笑︰"余少,這蔥燒海參啊,關鍵就在這蔥上面。一定要用章丘大蔥,經過長時間精心炸制,把蔥香徹底融入油里,這才是靈魂所在。"
余順若有所思地點頭,將細節銘記于心,隨即指導攝影師精準捕捉每個瞬間。
從海參細致的泡發、切配,到大蔥耐心的炸制、調味,再到最後的勾芡裝盤,鏡頭一一記錄,不放過任何展現美食魅力的機會。
當熱氣騰騰、色澤誘人的蔥燒海參端上桌時,攝制組成員有幸立刻品嘗。
軟糯的海參與醇厚的蔥香在口中交融,美妙的味覺體驗讓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對這道魯菜經典贊不絕口。
結束曲阜的拍攝後,攝制組馬不停蹄趕往膠東半島的漁港。
天還未破曉,漁港已然熱鬧非凡。
漁民們熟練地解開纜繩,啟動漁船,駛向茫茫大海。余順和攝制組跟隨一艘漁船一同出海,親身感受漁民們的生活。
海風呼嘯,海浪拍打著船舷,余順堅定地站在船頭,深刻體會到漁民勞作的艱辛與對大海的敬畏。
幾個小時後,漁民們開始收網,活蹦亂跳的魚蝦被拉上船來。
"看,這就是我們膠東半島的特產鱍魚,新鮮得很吶!"一位老漁民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向大家展示手中泛著銀光的鱍魚。
余順看著這來自大海的饋贈,心中已然開始構思如何在紀錄片中生動展現它的魅力。
回到岸上,當地廚師用新鮮捕獲的鱍魚制作了一道特色鱍魚餃子。
潔白的餃子皮包裹著鮮嫩多汁的鱍魚肉,在鍋中翻滾的餃子恰似歡快游動的魚兒。
當餃子出鍋,余順和攝制組成員品嘗著這充滿海洋氣息的美食,都不禁連連稱贊。
在黃河入海口的鹽田,余順目睹了鹽工們辛勤勞作的場景。
陽光強烈地照射在鹽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鹽工們身著防水服,在鹽田中忙碌穿梭。余順走上前去,與一位飽經風霜的老鹽工攀談起來。
"大爺,您從事這行有多久啦?"
"喲,我都干了大半輩子咯。從年輕的時候起,就跟著我爹在這鹽田干活。這鹽田吶,就是我們家的生計,也是我們祖祖輩輩的根吶。"老鹽工憨厚地笑著,臉上深深的皺紋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余順看著鹽工們忙碌的身影,心中滿是敬意。他深知,這看似平常的鹽,背後凝聚著無數鹽工的辛勤汗水。
攝制組用鏡頭認真記錄下鹽田如詩如畫的美景,記錄下鹽工們細致的勞作過程,也記錄下鹽在魯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與此同時,遠在雲南深山的拍攝小組傳來消息。
他們跟隨馬幫,歷經艱辛,終于將拍攝設備運進了彝族寨子。
當獨具特色的石板燒映入眼簾時,所有人都被深深吸引。
彝族同胞們熱情好客,不僅毫無保留地展示了石板燒的制作過程,還興致勃勃地講述了許多與美食緊密相連的傳統習俗和動人傳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石板啊,可是我們彝族的寶貝。以前,祖先們偶然發現用這石板燒出來的食物別有一番獨特風味,就一直傳承到了現在。每次用石板燒菜,都是我們對祖先的一種深深敬意。"一位彝族老者充滿自豪地向拍攝小組介紹道。
拍攝小組用鏡頭細膩地捕捉著每一個畫面,從精心挑選石板、慢慢加熱石板,到食材在石板上滋滋作響的精彩瞬間,每一個畫面都洋溢著神秘而獨特的民族風情。
然而,余順在齊魯大地拍攝期間,發生了一段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或許是因為余順帶領攝制組拍攝紀錄片的消息被當地媒體報道,竟傳到了隔海相望的西巴國,被京喜善知曉。
她直接來到青島找到了余順。
對于成年男女之間的微妙心思,余順心里如同明鏡,明白京喜善此舉的目的,無非是想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集個郵"。
其實,余順對這位西巴國第一美女也並非從未有過遐想,況且她有這樣的想法,余順又何嘗沒有呢?
正巧女朋友不在身邊,不過他心里清楚,"營養品"是堅決不能給的。
于是,在這種郎情妾意的氛圍下,一切似乎順理成章地發生了。
但京喜善顯然低估了余順的"戰斗力"。
當晚,房間里急促的"歐巴,歐巴"聲此起彼伏,直至她精疲力竭。畢竟這並非自己的女朋友,余順也就少了些憐香惜玉,展現出了"莽漢"的一面。
京喜善食髓知味,可余順太過于勇猛,她實在是不堪重負,一晚上估計都恢復不過來,強忍著疲憊,去洗浴了一番,回來之後嗅著“歐巴”身上好聞的味道,就沉沉的睡去了。
在“負距離”親密接觸過後,余順開始近距離仔細端詳著眼前京喜善這卸了妝的臉。
可以確定這張臉確實動過一些微整形手術,雙眼皮是割的,鼻尖也做了微調,但不得不承認,她依然算得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美女。
在西巴國的眾多女星中,余順最為欣賞的還是王智賢,就是出道後取了個藝名,在王姓上加了個人字的那位智賢,自己還"薅"走了她一部電影《我的野蠻女友》。
余順不禁思索,不知道日後有沒有機會與她也有所交集。
一夜歡愉過後,京喜善便要離開了。臨別之際,余順向京喜善表示想要認識王智賢。
京喜善佯裝嗔怪道︰"歐巴,你好貪心哦,不過智賢妹妹也是你的粉絲呢,她特別喜歡你那部《野蠻女友》,一直想買翻拍版權過去自己當女主角,可經紀公司一直不同意,說歐巴你這部電影已經達到了難以逾越的天花板級別,翻拍很難激起什麼水花。"
"哦,還有這樣的事。你回去告訴她,《野蠻女友》我還有個韓語版的劇本,問問她有沒有興趣,我請她做女主角。"
"歐巴,人家幫你這個忙,那我呢?"
余順心想,這位姐姐明年不是都要結婚了麼,居然還想著拍戲,不過倒也不難應付,把她嫁人後復出的作品《信義》《憤怒的媽媽》提前安排上就行。
他當即表示自己抽空就給她寫個劇本,這讓京喜善高興不已,又在余順臉上留下了一個個"草莓印",這才心滿意足地離去。
…………
喜歡重回6歲,看我叱 風雲請大家收藏︰()重回6歲,看我叱 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