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

第275章 潛龍入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童叟 本章︰第275章 潛龍入蜀

    當司馬昭的馬車碾過崤山古道第一道界碑時,他撕碎了父親給的避禍路線圖——羊皮碎片在黃河的風里翻飛如雪,落進暗探捧來的蜀中官制圖時,恰好蓋住了“李嚴”二字朱批的那道裂痕。

    馬車顛簸在崎嶇的崤函古道上,離開了洛陽的繁華與肅殺,也離開了父親司馬懿為他精心規劃的、通往安全之地的隱秘路線。車廂內,司馬昭看著手中那份被自己撕毀又勉強拼湊起來的避禍圖,嘴角勾起一絲與其年齡不甚相符的冷峭弧度。

    “避禍?隱匿?”他低聲自語,年輕的臉龐上寫滿了不甘與傲氣,“父親未免太小看我了。高平陵之事,我已證明非是庸碌之輩。此番既以‘戴罪立功’之名出京,若真如喪家之犬般躲藏起來,豈非坐實了那些腐儒的攻訐?我司馬子上,要麼不做,要做,便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他要證明給父親看,證明給洛陽那些等著看他笑話的人看,他司馬昭,絕非池中之物!策反李嚴,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正是他最好的舞台。

    “停車。”司馬昭吩咐道。護衛的死士頭領,名為焦伯,是司馬家蓄養多年的忠僕,武藝高強,心思縝密。

    “公子,有何吩咐?”焦伯掀開車簾。

    “改道,不去預設的隱匿點了。”司馬昭目光銳利,“我們往弘農方向走,那里應該有我們的人接應。我要知道,關于李嚴,關于蜀漢益州派,所有最詳細的情報!”

    焦伯眼中閃過一絲訝異,但並未多問,只是沉聲道︰“公子,此舉風險極大。弘農雖近,但已屬前線區域,盤查必嚴。且……主公的安排,必有深意。”

    “風險?”司馬昭輕笑一聲,帶著年輕人特有的銳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按我說的做。”他的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焦伯不再勸阻,領命而去。馬車悄然轉向,駛向了更加危險,卻也更加接近目標的方向。

    數日後,弘農郡,湖縣一處看似普通的貨棧內。

    密室之中,燈火如豆。司馬昭見到了魏國潛伏在此地的資深暗探頭目,代號“玄圭”。玄圭年約四旬,面容普通,屬于扔進人海就找不到的那種,但一雙眼楮卻異常沉靜,仿佛能洞悉一切。

    “屬下參見公子上。”玄圭行禮,語氣不卑不亢。他早已接到洛陽密令,要求不惜代價配合並保護司馬昭,但對于這位年輕公子更改路線的冒險行為,他內心並不贊同。

    “玄圭先生不必多禮。”司馬昭擺手,直接切入主題,“我要知道李嚴的一切。不是簡報上那些泛泛之談,是他的性格嗜好,交往圈子,每日行止,對諸葛亮新政究竟不滿到何種程度,身邊有哪些可被利用之人——事無巨細,我都要知道!”

    玄圭心中微震,這位公子爺看來是動真格的了。他沉吟片刻,緩緩道︰“公子既然垂詢,屬下自當知無不言。李嚴,字正方,荊州南陽人,雖非益州本土,但在劉璋時期便已入蜀,深耕多年,與益州豪強關系盤根錯節。先主劉備托孤,以其為尚書令,與諸葛亮並受遺詔,地位尊崇。”

    他頓了頓,繼續道︰“然諸葛亮秉政後,尤其北伐以來,軍政大權盡歸丞相府。李嚴雖仍居高位,卻已無實權,更多是象征意義。其人性情矜高,頗以元勛自居,對諸葛亮重用馬謖、龐統等荊州派,以及姜維、鄧艾等降將,深為不滿。遷都長安後,對其益州派官員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影響力日益消退。”

    “至于其具體不滿,”玄圭壓低聲音,“據我們在成都宮內及李嚴府邸的內線回報,李嚴曾多次私下抱怨諸葛亮‘窮兵黷武,耗盡民力’,‘任用私人,排斥舊臣’,甚至……曾酒後言及‘若使正方掌權,必使百姓休養生息,何至如今日之困頓’。”

    司馬昭眼中精光閃爍︰“可有實證?譬如書信、奏疏?”

    玄圭搖頭︰“李嚴亦是老成之輩,此類言語,多在私密場合,且身邊皆是心腹,難以獲取實物證據。至于奏疏,他更不會留下此等把柄。”

    “那他身邊之人呢?誰可接近?誰可為我所用?”

    “李嚴有一子,名李豐,在成都任郎官,性情較為浮躁,好奢華,或可作為突破口。其府中長史王沖,乃李嚴心腹,跟隨多年,但此人謹慎,難以撼動。此外,益州本土大族,如譙周、杜瓊等人,與李嚴往來密切,他們對諸葛亮重用荊襄、涼州人士,壓縮益州人仕進空間,亦心懷怨望,此或可為借力之處。”

    玄圭又鋪開一張精心繪制的長安、成都城防及官署分布圖,指出了李嚴府邸的位置,以及幾條相對安全的潛入路線。“然,公子,”他最後鄭重提醒,“長安乃蜀漢新都,諸葛亮經營日久,‘天眼’耳目眾多,戒備森嚴。李嚴府邸更是重中之重。直接接觸,風險極高,幾乎……十死無生。”

    司馬昭默默听著,手指在地圖上李嚴府邸的位置輕輕敲擊,仿佛在權衡著什麼。他沒有被“十死無生”嚇倒,反而問道︰“我們的人,能把我安全送到長安附近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圭看著司馬昭那堅定甚至有些狂熱的目光,心中暗嘆,知道勸阻無用,只得道︰“可以安排。但進入長安城,乃至接觸李嚴,需公子自行設法,我等力量有限,難以提供太多助力。”

    “足夠了。”司馬昭站起身,年輕的臉龐上充滿了決絕與自信,“準備一下,盡快送我至長安外圍。”

    離開湖縣,司馬昭在魏國暗探的掩護下,繼續向西,穿過曹魏與蜀漢實際控制區交錯的復雜地帶,最終抵達了靠近長安的藍田一帶,隱匿于山中一處秘密據點。

    在此期間,他並未閑著,而是不斷與焦伯以及當地負責接應的暗探推演各種接觸李嚴的方案。

    直接潛入府邸?難度太大,幾乎等同于自殺。

    通過李豐引誘?李豐雖是其子,但能否影響李嚴決策?且如何安全接觸李豐?

    借助益州派官員牽線?譙周、杜瓊等人皆是名士,如何取信?稍有不慎便會暴露。

    一個個方案被提出,又被否定。司馬昭雖然年輕氣盛,但也並非全然無謀,他深知此事的關鍵在于取信。如何讓李嚴相信,他司馬昭是帶著誠意而來,而非諸葛亮的試探或陷阱?

    “或許……我們該換個思路。”司馬昭沉吟道,“不直接找李嚴,而是先制造一個‘契機’,一個讓他不得不注意到我們,甚至主動產生興趣的契機。”

    “公子的意思是?”

    “李嚴對諸葛亮不滿,根源在于權力失落和理念不合。我們是否可以……送他一份‘大禮’?”司馬昭眼中閃爍著危險的光芒,“一份能加劇他與諸葛亮矛盾,甚至能讓他在蜀漢內部獲得更多話語權的‘大禮’?”

    焦伯和暗探頭目面面相覷,不知這位膽大包天的公子爺又有什麼驚人之想。

    “比如,”司馬昭壓低了聲音,“一份關于諸葛亮‘密謀’進一步削弱益州派勢力,甚至可能動李嚴本人地位的‘絕密’計劃?當然,這份計劃,需要是我們精心偽造,但又要足以亂真,能經得起一定推敲的。”

    這個想法極其大膽,也極其冒險。偽造文書容易,但要騙過李嚴這等老狐狸,難如登天。一旦被識破,立刻就是滅頂之災。

    “公子,此計……是否太過行險?”焦伯忍不住勸道。

    “行險?”司馬昭冷笑,“我們現在做的哪一件事不是在行險?按部就班,我們連李嚴的面都見不到!唯有出奇,方能致勝!”他頓了頓,語氣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決斷,“去準備吧。我需要關于蜀漢官員調動、錢糧調度、乃至諸葛亮近期言行最詳細的記錄,越細越好!我們要編一個……讓李嚴不得不信的故事!”

    在司馬昭的強力推動下,這個極其危險的計劃開始籌備。魏國在蜀漢內部潛伏的暗探被充分調動起來,搜集各種零散信息。司馬昭則親自把關,與幾個精通蜀漢政務文書格式的謀士一起,字斟句酌地開始偽造一份所謂的“丞相府密議紀要”,內容直指諸葛亮意圖借新一輪人事調整,徹底架空李嚴,並進一步打壓益州籍官員。

    與此同時,司馬昭也在積極物色將這份“大禮”送到李嚴手中的合適人選和渠道。他否決了通過底層僕役轉交的不靠譜方案,也將直接收買李嚴核心幕僚的風險列為最高。最終,他將目光鎖定在了一個相對外圍,卻又與李嚴府邸有合理聯系,且可能有自身訴求的人物身上——李嚴府上的采辦管事。

    此人負責李府部分日常用度的采購,有機會出入府邸,接觸不到核心機密,但或許能接觸到一些中層管事甚至李豐。更重要的是,根據情報,此人家中似乎正為一場訴訟所困,急需錢財打點。

    “就從這里打開缺口。”司馬昭下令,“想辦法接觸這個采辦,許以重利,讓他將我們的‘禮物’,‘不經意’地送到能引起李豐或王沖注意的地方。不必直接交給李嚴,只要能讓李嚴身邊的人看到,並引起他們的警惕和調查,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第一步。”

    一場圍繞著謊言與信任的致命游戲,在長安城的陰影下,悄然拉開了序幕。司馬昭,這個違逆父命、執意行險的年輕人,正以其過人的膽識和逐漸顯露的權謀手腕,一步步走向那深不可測的龍潭虎穴。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麼,是功成名就,還是萬劫不復?但此刻,他心中只有一股不服輸的火焰在熊熊燃燒。他要向父親,向所有人證明,他司馬子上,絕非需要躲在父輩羽翼下的雛鳥,而是注定要翱翔九天的雄鷹!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方便以後閱讀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275章 潛龍入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第275章 潛龍入蜀並對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