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葛亮的投石機將第一百罐火油傾瀉在潼關東門樓時,夏侯霸的劍鋒正第三次削掉勸降使者的發髻——可鄧艾踏進大帳時帶進的不是降書,而是卷著武關烽煙味的羊皮地圖︰“將軍可知司馬懿的退兵路線,為何偏偏繞開了你夏侯氏的祖墳?”
公元241年深秋,潼關籠罩在肅殺之氣中。司馬懿主力雖已悄然西撤,但留下的潼關,依舊是一座由宿將夏侯霸統領、兩萬魏軍死士據守的鋼鐵堡壘。關牆之上,魏字大旗獵獵作響,垛口後閃爍著弓弩的寒光,滾木 石堆積如山。
諸葛亮深知,即便司馬懿離去,潼關也絕非輕易可下。他必須盡快奪關,打通與武關方向友軍的聯系,方能對退守函谷關的司馬懿形成夾擊之勢。然而,他並不願付出慘重的攻城代價。
“傳令︰霹靂營前移,于關外三里構築陣地!”
“魏延、姜維,各率本部,輪番至關前挑戰,疲敵擾敵!”
“文鴦率精騎,游弋關側,截殺任何出關之敵,封鎖消息!”
漢軍的進攻,如同潮水般展開,卻又帶著諸葛亮特有的縝密與節奏。
第一波︰遠程壓制與心理震懾。
龐統督率的“霹靂營”再次發威。雖然部分重型器械已調往武關方向,但留下的轟天炮、震天弩依舊威力驚人。巨大的石彈劃破長空,狠狠砸在潼關厚重的城牆上,留下一個個凹坑;燃燒的火油罐在空中劃出猙獰的弧線,點燃城樓、哨塔,濃煙滾滾;特制的、聲響巨大的“驚雷箭”不時尖嘯著落入關中,雖殺傷有限,卻極大震懾著守軍神經。
夏侯霸站在關樓內,感受著腳下傳來的陣陣震動,面色凝重。他嚴令士卒隱蔽,盡量減少暴露,同時組織人手撲滅火勢,搶修工事。
第二波︰佯攻與疲敵。
魏延、姜維各率數千精銳,每日分時段至關下搦戰。他們並不真正架設雲梯強攻,而是列開陣勢,鼓噪吶喊,箭矢如雨點般射向城頭。有時夜間,也會突然鼓聲大作,火光通明,做出夜襲的假象。
魏軍初時高度緊張,每次蜀軍來襲都全力應對。但連續數日,蜀軍皆是無功而返,魏軍難免產生懈怠。夏侯霸雖知是計,卻也不敢大意,只能督促將士時刻戒備,士卒疲憊不堪。
第三波︰地道與反制。
諸葛亮故技重施,命鄧艾督率工兵,選擇關牆根基看似薄弱處,秘密挖掘地道。然而,夏侯霸早已從司馬懿處得知蜀軍可能運用此術,關中亦備有“地听”之法。魏軍很快發現了幾處地道動向,夏侯霸立即命人對挖,或以濃煙燻嗆,或以毒水灌注,成功破壞了蜀軍的地道作業,並俘獲了一些工兵。
第四波︰重點突破試探。
見疲敵、地道效果不佳,諸葛亮決定進行實質性試探。他選擇東門一段因連日石彈轟擊而略顯殘破的城牆區域,集中霹靂營火力進行飽和打擊,同時命姜維率敢死隊,攜帶飛梯、鉤索,待城牆出現缺口時發動突擊。
戰斗一度異常激烈。巨石轟鳴中,那段城牆終于坍塌出一個數丈寬的缺口!姜維身先士卒,率軍猛沖!夏侯霸親臨缺口處指揮,魏軍拼死抵抗,滾木 石如雨而下,箭矢密集如蝗。雙方在缺口處反復爭奪,尸積如山,鮮血染紅了殘垣斷壁。激戰半日,蜀軍終究未能突破魏軍頑強的防守,姜維被迫下令撤退。
連續五日的猛攻,潼關依舊巍然矗立。蜀軍雖給予魏軍重大殺傷,但自身也付出了不少代價。關牆之下,遍布雙方將士的遺體和破損的器械,訴說著攻堅戰的殘酷。
諸葛亮在中軍大帳,听著各部的戰報,眉頭微蹙。夏侯霸的頑強,超出了他的預期。強攻下去,即便能下潼關,這支精銳的前鋒也必將元氣大傷,不利于後續與司馬懿的主力決戰。
“丞相,如此強攻,非上策也。”參軍鄧芝進言,“夏侯霸乃曹氏宗親,勇則勇矣,然其與司馬懿……恐非一心。何不遣一能言善辯之士,入關勸降?或可不成,亦可亂其軍心。”
諸葛亮聞言,羽扇輕搖,目光掃過帳下諸將,最終落在了鄧艾身上。
鄧艾,原魏國人,如今已是大漢將軍,其人口吃,然心思縝密,洞察力強,更關鍵的是,他與夏侯霸同出魏國,了解其處境與心態。
“士載,”諸葛亮緩緩開口,“本相欲遣你入潼關,面見夏侯霸,陳說利害,勸其來歸。你可敢往?”
鄧艾出列,話語簡短卻堅定︰“艾願往!必竭盡全力!”
諸葛亮點頭︰“善。你且听我言……”他低聲對鄧艾面授機宜,點出勸降的關鍵所在。
是日,鄧艾只帶兩名隨從,手持節杖,白旗,來到潼關東門外。
關上魏軍嚴陣以待。夏侯霸聞報,冷哼一聲︰“諸葛亮派說客來了?不見!亂箭射回!”
副將勸道︰“將軍,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且听其有何說辭,亦可探听蜀軍虛實。”
夏侯霸沉吟片刻,道︰“也罷!放他入關!但只準他一人上關樓!若有異動,格殺勿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吊橋緩緩放下,關門開啟一道縫隙。鄧艾神態自若,整理衣冠,獨自一人,步入這龍潭虎穴。
關樓之內,氣氛肅殺。夏侯霸按劍而坐,左右甲士環列,刀出半鞘。
“鄧……鄧艾?哼,背主之賊,安敢來此?”夏侯霸語帶譏諷。
鄧艾並不動怒,躬身一禮,雖口吃,卻字字清晰︰“夏侯將軍,別來無恙。艾今日來,非為私誼,乃為將軍及關中兩萬將士性命前程而來。”
“哼!巧言令色!要戰便戰,我夏侯仲權豈是貪生怕死之輩?”
“將軍忠勇,天下皆知。”鄧艾不疾不徐,“然艾有一事不明,請將軍解惑。”
“講!”
“司馬仲達,用兵如神,當知武關失守,潼關難保。其主力撤退,三五日即可悄然完成,為何偏偏要大張旗鼓,留將軍在此死守五日?”鄧艾的目光銳利起來,“這五日血戰,將軍損兵折將,而司馬懿主力安然抵達函谷關。此舉,與借刀殺人何異?”
夏侯霸臉色微變,強自鎮定︰“胡說!大將軍乃是為大局著想,為我主力撤退爭取時間!”
“爭取時間?”鄧艾逼近一步,聲音壓低,“若真為爭取時間,何不趁我軍尚未合圍,連夜急撤?反而讓將軍在此吸引我軍全力攻擊?將軍莫非忘了,高平陵之後,司馬氏對曹夏侯宗室是如何清洗的麼?”
此言一出,如同重錘,狠狠砸在夏侯霸心上!他想起被殺的曹爽一黨,想起司馬懿日益顯露的野心,想起自己身為夏侯子弟,在司馬氏掌權的魏國,那尷尬而危險的處境……司馬懿此舉,是否真有意借諸葛亮之手,除掉自己這個潛在的隱患?
看著夏侯霸陰晴不定的臉色,鄧艾知道說中了要害,繼續加碼︰“再告知將軍一事。馬超、龐統將軍已克武關,大軍正向我靠攏。陳泰所部,已撤入函谷關。將軍如今已是孤軍懸于外,後路斷絕,援軍無望。縱將軍不惜此身,願為司馬氏殉葬,可麾下這兩萬將士,何其無辜?他們的家小,還在洛陽,在許昌啊!”
正在夏侯霸內心激烈掙扎,權衡忠義、家族、將士生死之時,一名親兵急匆匆闖入,帶來一個更如晴天霹靂的消息︰“報——將軍!函谷關方向傳來消息……司馬大將軍已下令,全面封鎖關隘,許出不許進!我們……我們回不去了!”
最後的希望,或者說幻想,破滅了。司馬懿不僅拋棄了他們,更是徹底斷絕了他們的歸路!
夏侯霸猛地站起身,臉色慘白,身體微微搖晃。他環顧四周,看到的是一張張同樣絕望、惶恐的將士的臉。
鄧艾適時開口,語氣誠懇︰“將軍,大漢皇帝,仁德布于四海。丞相用人,唯才是舉。將軍若肯歸漢,必得重用。麾下將士,亦可免遭屠戮,與家人團聚。將軍三思啊!”
長時間的沉默。關樓內,只剩下粗重的呼吸聲和火把燃燒的 啪聲。
最終,夏侯霸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氣,頹然坐回椅上,揮了揮手,聲音沙啞︰“開……開關……迎……迎接王師吧。”
潼關巨大的城門,在蜀軍將士驚訝的目光中,緩緩打開。夏侯霸率關中剩余將校,素服出降。
諸葛亮聞訊,親至關前受降。他溫言安撫了夏侯霸及降卒,下令妥善安置,並嚴明軍紀,不得騷擾關中百姓。
兵不血刃拿下潼關,無疑是一場巨大的勝利。漢軍上下,歡欣鼓舞。然而,諸葛亮的心中,卻並無多少喜悅,反而籠罩著一層疑雲。
他在眾將簇擁下,登上潼關城頭,眺望西方司馬懿退卻的方向,眉頭緊鎖。
“丞相,夏侯霸已降,潼關已下,為何仍憂心忡忡?”姜維問道。
諸葛亮輕搖羽扇,緩緩道︰“伯約,你不覺得……司馬懿此番放棄潼關,太過……干脆了些麼?”
他分析道︰“潼關之重,關乎中原門戶。以司馬懿之能,即便武關失守,局勢被動,他也完全可以利用潼關天險,與我周旋更久。即便最終要撤,亦可組織得更為從容,至少……可以嘗試將夏侯霸這支兵馬,更多地撤出去。”
“但他沒有。”諸葛亮的目光變得深邃,“他選擇了最激烈,也是最……殘忍的一種方式。讓夏侯霸死守,吸引我軍全力攻擊,幾乎是將這兩萬人置于死地。這……不符合司馬懿一貫謹慎、保存實力的作風。”
龐統在一旁接口道︰“除非……他本意就不想救夏侯霸,甚至……希望借我軍之手,除掉這個曹魏宗室的重要將領?”
帳內一陣沉默。這個推測,太過驚悚,卻也合情合理。
“國難當頭,司馬懿竟行此齷齪之事?”魏延難以置信。
“權力面前,何事不可為?”諸葛亮長嘆一聲,“若真如此,則司馬懿其志……非止于權臣矣。其所圖者大,故可犧牲一切絆腳石,哪怕是潼關這兩萬將士的性命,哪怕是中原門戶的暫時洞開。”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凝重︰“若真如此,我等面對的,將是一個比曹操更加冷酷、更加難纏的對手。函谷關之後,恐非坦途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拿下潼關的勝利,並未讓諸葛亮感到輕松,反而讓他對未來的戰局,產生了更深的憂慮。司馬懿的“棄子”之舉,如同一團迷霧,籠罩在函谷關前,預示著接下來的中原決戰,將更加詭譎莫測,凶險異常。
當諸葛亮站在潼關城頭,眺望東方那更加險峻的函谷關時,他深知,真正的硬仗才剛剛開始。司馬懿絕非易與之輩,其退守函谷關,如同受傷的猛虎縮回洞穴,反而更加危險。
函谷關前,司馬懿亦登關西望。身後是亟待穩定的軍心民心,面前是氣勢如虹的蜀漢大軍。他損失了潼關,損失了部分兵力,但他保住了主力,穩住了陣腳。
“諸葛亮……”司馬懿喃喃自語,眼中燃燒著不屈的火焰,“佔了潼關武關,不過是打開了門扉。想進我中原腹地,還需問過我司馬仲達,答不答應!”
他轉身,對身後的將領們沉聲道︰“傳令下去,嚴守關隘,整頓軍備。諸葛亮遠來,利在速戰。我偏要與他……比比耐心,耗耗糧草!”
一場新的、或許更加漫長的對峙,在函谷關內外拉開序幕。兩位絕代智者的博弈,進入了更加凶險、更加考驗國力與意志的新階段。中原的命運,依舊懸而未決。司馬懿的斷腕之舉,雖顯狼狽,卻無疑為曹魏政權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也將諸葛亮的北伐大業,拖入了一場未知的消耗戰。弈局,遠未到終盤。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