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編城漢帝行在的偏殿內,燭火通明。劉備看著劉長明,眉頭緊鎖,案前攤開著那卷江東進獻的、足以充盈小半個國庫的禮單。殿內,張飛、趙雲、馬良、關興等核心文武皆在,氣氛凝重。
“孔明,孫權已然服軟,獻此重禮,曹丕亦已退兵。我大軍久戰疲憊,荊交新附,百廢待興。正該趁此良機,撫民養兵,穩固根基。為何……為何非要此刻急攻江東,甚至……甚至要將血戰所得之地,盡讓于曹丕?這豈非為他人作嫁衣裳?”劉備的聲音充滿了不解與掙扎。即便他無比信任劉長明,這個決定也太過驚世駭俗。
張飛更是直接嚷道︰“軍師!俺老張打下的夏口、柴桑,死了多少好兒郎!憑什麼白白送給曹丕那狗賊?!要打江東,我們自己打不下來嗎?何必去求他曹丕!”
趙雲亦沉穩勸諫︰“丞相,孫權雖敗,然江東水軍根基猶存,陸遜、朱然等將未死,據江而守,恐非易與。若與曹丕聯手,即便勝之,我軍必再遭重創,而曹丕坐收漁利,盡得江東富庶之地,其勢更大,將來北伐,豈非難上加難?”
群臣紛紛附和,面露憂色與不滿。唯有劉長明,神色平靜如深潭,他知道,真正的理由——那個關于曹丕死期的、驚世駭俗的“天機”——絕不能宣之于口。
他輕搖羽扇,目光掃過眾人,聲音沉穩而堅定,卻巧妙地避開了最深層的動機︰“陛下,諸君之憂,亮盡知之。然,諸君只見孫權一時服軟,未見其梟雄本性!其人反復無常,背信棄義乃家常便飯。今番求和,不過因力竭計窮,暫避鋒芒之緩兵計耳!若容其喘息,以其據江東之根基,不出一二年,必能恢復元氣,重整旗鼓。屆時,其北可再結曹丕,西可再圖荊州,我將永無寧日!”
他走到巨大的輿圖前,羽扇重重點在建業之上︰“此刻,實乃天賜滅吳之良機!其精銳盡喪于荊州、濡須,國力空虛,人心惶惶,更兼兩面受敵,首尾難顧!此機一失,悔之晚矣!”
“至于聯曹……”劉長明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非是求他,乃是利誘與利用!曹丕驕狂,必輕視我大漢,更垂涎江東膏腴之地。亮親往說之,許以江東全境,更甘為前驅猛攻,其必以為我可欺,樂得坐享其成。待我兩家合力,雷霆萬鈞,孫權焉能不死?”
他看向劉備,語氣無比鄭重︰“陛下!今日看似我為曹丕火中取栗,然速滅東吳,永絕後患,其利之大,遠勝區區江東之地之得失! 得一安穩之後方,整合荊交益三州之力,將來方可全力北伐,克復中原!此乃舍車保帥,謀萬世之基也!若因小利而遲疑,縱虎歸山,則荊襄永無寧日,北伐終成泡影!亮,請陛下聖裁!”
殿內一片寂靜。劉長明的理由,從戰略上看,確實有其道理,但代價太大,風險太高。眾人目光都聚焦在劉備身上。
劉備面色變幻,目光在劉長明無比堅定的臉龐和輿圖上逡巡。他想起隆中對的戰略,想起黃忠之死,想起荊州數次得而復失的痛楚,更想起劉長明從未出錯的判斷和那深不可測的智慧……終于,他猛地一咬牙,眼中露出決斷之色︰
“朕……準丞相所奏!一切事宜,由丞相全權決斷!縱天下人皆不解,朕……信孔明!”
“陛下!”張飛等人還想再勸。
劉備抬手止住他們,沉聲道︰“毋復多言!執行丞相軍令!”
劉長明深深一揖︰“亮,必不辜負陛下信任!”
是夜,一艘輕捷的快船悄然駛離龍編碼頭,沒有儀仗,沒有護衛,只有劉長明攜少數隨從,乘著凜冽的北風,直撲曹丕所在的濡須口方向。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