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大勝的余波,如同巨石投入深潭,徹底改變了三國的力量格局與戰略態勢︰
原本最為弱小的劉備一方,此刻緊握益州天府,擁漢中全境,盡收荊北鎖鑰,襄陽、樊城、南郡、宜都等地全為劉備所得,並且重得長沙。疆域空前遼闊,東西貫通,面積約有130萬平方公里。襄陽成為插入中原的利刃,成都則為堅實後盾。
並且在劉長明“新政”與荊州“三緩一興”強力吸納流民,人口激增至約200萬,益州約有100萬,漢中及東三郡之地約有人口40萬,荊州新附及恢復約有人口60萬,且增長勢頭迅猛。
而其總兵力也膨脹至約18萬。關羽荊州兵團約有水軍3萬,陸軍4萬;魏延漢中兵團皆為山地勁旅,約有3萬人;成都中樞及各地鎮戍軍約有8萬人。水師實力因繳獲、新建及控制漢水而大幅增強。
而劉備集團也全面轉入了規劃的“固本培元”期。荊襄、益州新政如火如荼,北線“疲曹”襲擾持續不斷。對東吳外松內緊,沿江布防森嚴。
曹魏仍舊虎踞中原,傷而未死。
雖失襄樊重鎮及南陽部分區域,但中原腹地司隸、豫兗冀青徐並幽大部根基未動,仍是最大勢力,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
人口基礎仍然雄厚,約有400萬人口,但襄樊損失及流亡影響不小。而兵力方面,紙面兵力仍雄厚,約有35萬人,但精銳,尤其中原野戰軍損失慘重,士氣受挫。戰略被迫全面收縮防御︰
曹休死守宛城,張合屯駐葉縣,構成南陽鐵桶防線。
曹真坐鎮長安,加固潼關、武關,嚴防漢中方向。並且加速整編軍隊,提拔郭淮、孫禮等新生代將領,恢復戰力。 對劉備忌憚極深,全力防守,並且想要伺機離間孫劉。
對于江東既恨其無能,又需其牽制劉備,暫取守勢觀望。
東吳保有江東六郡、部分江北地區、交州全境,面積約120平方公里。而且江東未經戰亂,大量北方人口南遷,仍有210萬,
東吳總兵力約14萬。但呂蒙敗亡損失大量精銳骨干,水師元氣大傷,陸戰精銳折損嚴重。戰略徹底轉向防御與舔傷。
陸遜被火速提拔為右護軍、鎮西將軍、假節,總督荊州諸軍事夏口以西,成為江東新的西線柱石。
並且不計代價加固夏口柴桑濡須口防線,廣築堡壘烽燧,多造輕型快船如蒙沖、走舸,日夜操練。
朱然守柴桑,全琮守濡須口,與陸遜成犄角。
對蜀漢,表面臣服,接受屈辱盟約,送城納貢。實則舉國上下,同仇敵愾,將關羽、趙雲視為死敵,將蜀漢視為最大威脅,防備等級提升至最高。
對曹魏,維持表面和平,避免兩線受敵。
其內部,厚葬追封呂蒙,極力安撫其舊部及寒門勢力;同時加速整合資源,恢復國力,等待復仇之機。
襄陽城頭,關羽按劍獨立,墨綠戰袍在浩蕩春風中舒卷如雲。腳下是剛剛沐浴過血火的新附雄城,眼前是奔騰不息、流向北方的漢水。身後,是兄長交付的荊襄九郡和七萬虎賁。
軍師中郎將徐庶悄然立于身側︰“君侯,新政條陳已發各郡,蒯異度、馬季常已著手實施。‘天眼’回報,陸遜在夏口日夜督造戰船,沿江烽燧倍增。”
關羽目光沉靜地掃過北方廣袤的中原大地,又轉向東南方向那森嚴的江防。他緩緩抬起手,指向漢水奔涌的方向,聲音低沉而堅定,如同襄陽城厚重的基石︰
“三年。三年之內,此城,此地,當為吾兄北定中原之跳板,亦為震懾江東之鐵壁!傳令三軍︰整飭武備,修葺城防,屯田積谷——以待天時!”
漢水湯湯,奔涌向前,仿佛承載著新生的力量,沖刷著舊日的河山。襄陽城頭,“漢”字大旗在春日晴空下傲然飛揚。一個以荊襄為心髒,以益州為後盾的新生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屹立于天下棋局之中。短暫的和平之下,曹操的怨恨、孫權的蟄伏、劉備的雄心、諸葛亮的謀劃、關羽的威壓……無數暗流在荊山漢水、長江黃河之間洶涌交匯。威震華夏的輝煌,只是拉開了更加波瀾壯闊的時代序幕。天下這盤棋,落子無悔,勝負,猶在未定之天。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