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學堂旁邊,一間原本堆放舊桌椅、如今被收拾得窗明幾淨的小屋里,四丫蕭文瑜正伏在一張略顯陳舊但擦得干干淨淨的書案上疾書。她面前鋪著幾張在沙棘堡算是奢侈品的、質量稍好的宣紙,上面是用清秀工整、帶著幾分女子特有柔韌風骨的小楷寫就的文章。這就是沙棘堡目前唯一的官方出版物、信息傳遞和精神燈塔——《沙棘堡旬報》手抄版,限量發行二十份,主要張貼在城門、集市、軍營公告欄以及龍淵閣門口,傳閱率極高)。
四妞是這份旬報的靈魂人物,負責采編、撰寫、甚至偶爾還得客串一下“排版”和“發行”。內容包羅萬象,力求貼近生活又引導向上︰有蕭戰最新頒布的政策法令解讀,她用最通俗易懂、甚至帶點俏皮話的語言重新表述,確保老農都能听懂;有表彰在城牆建設、田間勞作或邊境巡邏中表現突出的軍民,樹立榜樣,激發榮譽感;有普及飯前洗手、不喝生水、定期清掃環境衛生等基礎常識,三娃的醫護營提供技術支持,確保科學性;甚至還有一個備受期待的“塞外故事連載”欄目,由四妞自己創作,或改編一些關于勇敢、守信、團結、智慧的小故事,情節曲折,人物鮮明,成了沙棘堡軍民最重要的精神食糧。許多不識字的百姓,也會在旬報貼出後,早早圍在公告欄前,眼巴巴地等著識字的人大聲朗讀,听到精彩處,叫好聲、議論聲能傳出去老遠。
“最新消息!最新消息!”一個半大小子氣喘吁吁地跑進蒙學堂,對著正在教孩子們寫字的四妞喊道,“蕭先生!趙疤臉將軍手下的王老三,前兒個晚上巡夜,一個人撂倒了三個想摸進來偷東西的毛賊!自己就蹭破點皮!趙將軍賞了他三兩銀子,還記了一功!旬報上肯定要寫吧?”
四妞抬起頭,眼楮一亮,放下毛筆︰“當真?仔細說說,當時什麼情況?王老三怎麼發現的?怎麼動的手?賊人長什麼樣?”她立刻進入了“記者”狀態,掏出隨身帶的小本本和炭筆跟三娃學的),準備記錄關鍵信息。那認真的勁兒,讓跑來報信的小子都不自覺地站直了身子,一五一十地講了起來。
四妞不僅自己埋頭苦寫,還非常有遠見地鼓勵蒙學堂里那些進步快、對文字敏感、有些天賦的孩子參與進來。她認為,這不僅能讓旬報內容更豐富、視角更多元,也能鍛煉孩子們觀察、思考和表達的能力,是為沙棘堡培養未來文化人才的搖籃。
這天下午,年紀稍大的杏兒舉著一張草紙,跑到四妞的“編輯部”,小臉因為興奮而紅撲撲的︰“蕭先生!蕭先生!您看看我這個為‘勤洗手、不生病’畫的插圖,畫得怎麼樣?”紙上用炭筆畫了一個大大的木盆,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正在清澈的水里搓洗,旁邊還畫了幾顆仿佛在跳動的水珠,以及幾個張牙舞爪、被水流沖走的、擬人化的丑陋小蟲子代表病菌),雖然筆法稚嫩,線條簡單,但卻生動有趣,寓意明確。
四妞接過畫,仔細看了看,眼中露出毫不掩飾的贊賞神色,她肯定的點頭︰“畫得很好,杏兒!特別是這幾顆水珠和小蟲子,畫得活靈活現,一看就懂!下次旬報的衛生知識欄,就用你的這幅畫做配圖,旁邊再配上三娃醫官寫的洗手口訣,好不好?”
杏兒的小臉頓時笑成了一朵盛開的沙棘花,用力地點點頭,聲音清脆響亮︰“好!謝謝蕭先生!”她如今在蒙學堂里是進步最快的學生之一,原本的怯懦和膽怯早已被自信和開朗取代,和亦師亦友的四妞關系極為親密。她常常把自己在街上、在福利院听到的趣事、看到的新鮮事講給四妞听,成了四妞了解基層民情、挖掘新聞素材的一個寶貴小窗口。
而四丫則將目光投向了更深遠的地方——豐富學院的藏書和實現人才培養的梯度化。蒙學堂的藏書最初只有可憐巴巴的幾本啟蒙《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還是從流民里湊出來的,破舊不堪。四丫看著心急,這怎麼能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她磨了蕭戰好幾次,又拉著大丫“化緣”,軟磨硬泡,終于從龍淵閣的利潤和軍費里摳出了一筆錢,通過各種渠道,艱難地搜集和購買書籍。
她的目標很明確︰從最基礎的啟蒙讀物,到更深一些的詩詞歌賦、史書雜記,再到……科考必備的四書五經!她甚至想辦法弄來了一套半新不舊、但內容完整的《四書章句集注》。這個過程充滿了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插曲。比如,有一次她托商隊從內地帶回一批書,結果打開箱子一看,里面混進了好幾本春宮圖,把負責接收的四丫臊得滿臉通紅,差點當場把書扔進灶膛,最後還是蕭戰听說後,嘿嘿壞笑著沒收了,美其名曰“批判性收藏”。
經過不懈努力,蒙學堂角落那個原本空蕩蕩的書架,終于漸漸豐滿起來,雖然依舊比不上內地任何一家像樣的私塾,但在沙棘堡,這已經是知識的寶庫了。四丫嚴格制定了借閱規矩,像守護眼珠子一樣守護著這些來之不易的書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同時,她細心地發現,學生里面確實有幾個好苗子。比如那個父母雙亡、被福利院收養的石頭,記憶力超群,幾乎過目不忘;還有那個鐵匠的兒子鐵蛋,邏輯思維能力特別強,對經義的理解往往能舉一反三。這些孩子的天賦,如果只停留在識字算數階段,就太可惜了。
四丫和蕭戰商量後,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蒙學堂的基礎上,開設一個“進階班”。她將這些學習能力突出、表現出潛力的學生篩選出來,單獨編班。然後,她通過龍淵閣的關系和沙棘堡官方的名義,從流民和周邊城鎮,好不容易“淘”來了一個姓孫的老秀才。孫秀才考了半輩子科舉,屢試不第,心灰意冷,流落邊塞,學問是扎實的,就是為人有些迂腐古板。
四丫親自去請,許以相對優厚的待遇主要是管飽,偶爾有肉,還有固定的工分),並承諾給他充分的教學自主權。孫秀才一開始還端著架子,嫌邊塞苦寒,嫌學生底子薄,直到四丫不卑不亢地說了一句︰“孫先生,沙棘堡百廢待興,正需要開啟民智,培養棟梁。此地雖偏,然志向不小。先生滿腹經綸,難道就甘心埋沒于市井,不想為這塞外之地,教化出一二讀書種子,將來或可光大門楣,亦不負先生平生所學?”
這話說得,既有格局又給足了面子,還把孫秀才那點未泯的功名心給勾了起來。他捻著幾根稀疏的胡須,沉吟半晌,終于點頭答應。于是,沙棘堡蒙學堂的“進階班”正式開課了,主要就是由孫秀才系統地講解四書五經,為將來可能的科舉考試打下基礎,目標是為沙棘堡培養屬于自己的、有文化的管理人才和知識分子。
開課第一天,就鬧了笑話。孫秀才搖頭晃腦地講《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底下坐著的石頭、鐵蛋等孩子,雖然記憶力好,理解力強,但畢竟野慣了,听著這文縐縐、繞來繞去的話,一個個眼神發直。鐵蛋忍不住舉手,用帶著濃重邊塞口音的官話問︰“先生,這個‘明明德’,是啥意思?是讓咱們把德行擦亮點嗎?像擦鎧甲那樣?”
孫秀才被問得一噎,差點背過氣去,吹胡子瞪眼︰“孺子不可教也!此明德,乃天生之光明德行也!非……非擦拭之物!”
孩子們哄堂大笑,課堂氣氛倒是活躍了不少。四丫在窗外看著,既好笑又覺得充滿希望。她知道,這只是開始,讓這些塞外的野小子們接受系統的儒家教育,注定不會一帆風順,但這第一步,總算是邁出去了。沙棘堡的人才培養搖籃,算是有了個粗糙的雛形。
四丫看著朋友們為書籍和進階班忙碌的身影,看著杏兒和其他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逐漸成長,心里暖暖的,充滿了干勁。她希望通過自己手中的筆和那份小小的旬報,加上打造的藏書閣和進階班,不僅能傳遞信息,普及常識,表彰善行,更能潛移默化地凝聚人心,教化民風,開啟民智,讓沙棘堡真正成為一個有溫度、有深度、有希望、有未來的地方。
喜歡特種兵重生古代,開局五個拖油瓶請大家收藏︰()特種兵重生古代,開局五個拖油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