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藏書閣內,油燈的光芒將三人的影子投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之上,拉得悠長。
李玄微帶回的關于華山古洞“心印”的消息,如同一塊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守卷人內部激起了不小的波瀾。老竹翁與幾位長老連日參詳,結合那枚“契約碎片”,愈發確信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沉寂”是主動履行古老契約的關鍵一環。
“嵩山,必須盡快前往。”清漪的手指在攤開的古老輿圖上劃過,最終定格在中岳嵩山的位置,“此處為佛、道、儒三教薈萃之地,少林寺乃禪宗祖庭,中岳廟是道教第六小洞天,歷來傳說眾多。更重要的是,守卷人前輩手札中曾模糊提及,嵩山少室山某處,存有疑似直接鐫刻‘天律’條文之石壁。”
李玄微目光灼灼︰“若能親見‘天律’條文,或許能更清晰地理解仙神退隱的界限與緣由。”
“正是此意。”老竹翁頷首,盲眼仿佛能洞穿時空,“然逆天盟此番受挫,絕不會坐視我等探尋真相。此行務必謹慎,嵩山雖為名門正派聚集之地,但‘天幕’之下,人心易變,難保沒有逆天盟的暗樁潛伏。”
三日後,準備妥當的李玄微與清漪再次啟程。依舊是兩匹神駿的風行駒,但清漪的包裹中多了幾件守卷人特制的防身法器與解讀古文的工具。李玄微則除了那卷《西游後錄》和父親遺留的青銅短劍,還帶上了一卷空白的帛書和特制墨錠,以備拓印可能發現的古老銘文。
兩人離開終南山秘境,一路向東,過潼關,入中原腹地。時值晚唐,中原大地雖暫離黃巢起義的核心戰火,但藩鎮割據的陰影依舊籠罩,民生凋敝,路途常見逃難的流民與荒蕪的田地。這與終南山秘境的寧靜祥和形成了鮮明對比,更堅定了李玄微探尋真相的決心。
沿途,他們並未過多停留,只在必要之時補充食水,打听消息。偶爾能感受到一些微弱的元氣波動,或是在荒村古廟發現一些低階妖物作祟的痕跡,皆被清漪隨手料理。李玄微則利用這些機會,磨練自身對天地元氣和邪祟氣息的感知,雖無法力,但靈覺愈發敏銳。
半月之後,嵩山那雄偉連綿的山脈輪廓終于出現在地平線上。山勢巍峨,林木蔥郁,隱約可見山間點綴的寺廟宮觀的飛檐。
兩人在山腳偃師城稍作休整,並未驚動當地的少林寺或中岳廟,而是根據守卷人秘傳的線索,直接繞向游人罕至的少室山後山。
與華山的險峻奇崛不同,嵩山更顯雄渾厚重,帶著一種歷史的沉澱感。後山路徑崎嶇,古木參天,藤蔓纏繞。清漪循著記憶中手札記載的方位,結合對地脈元氣的感應,在前引路。李玄微緊隨其後,仔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
越往深處,人工開鑿的痕跡幾乎消失,只有獸徑與自然的鬼斧神工。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草木腐殖質氣息,以及一種……難以言喻的古老與肅穆。
“應該就在這附近。”清漪在一處看似普通的山崖前停下腳步,此處岩石呈暗褐色,布滿了風化的痕跡,與周圍山體無異。她閉上雙眼,指尖泛起微光,輕輕按在岩壁之上,細細感應。
李玄微也凝神靜氣,放開靈覺。起初,只能感受到山岩的沉寂與厚重。但漸漸地,他捕捉到岩壁深處,傳來一絲極其微弱、卻異常堅韌的“律動”,仿佛某種沉睡的法則在緩緩呼吸。
“這里有極強的隱匿陣法,若非守卷人秘法,絕難發現。”清漪睜開眼,目光銳利,“陣法核心,就在這岩壁之後。”
她手捏法訣,口中誦念起悠揚而古老的咒文,指尖白光漸盛,如同畫筆般在岩壁上勾勒出幾個玄奧的符文。當最後一個符文落下,岩壁仿佛水波般蕩漾起來,發出低沉的嗡鳴,隨即,一片原本堅實的岩壁變得透明,最終消散,露出一個幽深的洞口。
一股蒼涼、古老、蘊含著淡淡威壓的氣息,從洞內撲面而來。
兩人對視一眼,皆看到對方眼中的凝重與期待。清漪當先,李玄微緊隨,邁入洞中。
洞內並非天然溶洞,而是一條明顯經過人工開鑿、向下傾斜的甬道。甬道兩側的牆壁光滑如鏡,上面刻滿了各種古老的壁畫與難以辨識的文字,內容似乎是描繪遠古先民祭祀、與自然抗爭的場景,風格樸拙,卻帶著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
他們沿著甬道向下行走,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前方出現亮光。走出甬道,眼前豁然開朗,竟是一個巨大的、位于山腹之中的天然石窟!
石窟頂端有數道裂隙,天光從中透下,照亮了洞內的景象。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石窟中央,那面高達數丈、光滑如鏡的黑色石壁!
石壁並非空無一物,上面以某種強大的力量,鐫刻著數行巨大的、非篆非隸、卻蘊含著無上威嚴的文字!那些文字並非靜止,而是如同活物般,緩緩流動著淡淡的金色光暈,每一個筆畫都仿佛蘊含著天地至理!
李玄微與清漪屏住呼吸,緩緩靠近。即便不識其字,也能感受到那文字中透出的、不容置疑的法則力量!
“這……這就是……”李玄微聲音干澀,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清漪目光凝重地掃過那些流動的金色文字,一字一句地辨認、解讀︰
“天律︰”
“一、凡間生靈,自有其命,自有其劫。非傾覆三界之禍,仙、佛、神、聖,不得顯聖臨凡,直接干預其興衰生滅。”
“二、天地靈氣,循環有度。斷絕先天靈�z蠊婺=凳樂 荊 谷思湓 匝 淶潰 樽鄖坎幌 ! br />
“三、幽冥地府,執掌輪回。然生靈業力,自承其果。生死簿效力減等,輪回之權柄,部分歸于人間自業抉擇。”
“四、此律,上承洪荒古約,下啟人道紀元。旨在護持天道根本,促萬靈自悟、自立、自渡。違者,削功德,墮位業,受天道反噬之刑。”
落款處,是幾個更加古老、仿佛由規則本身凝聚而成的印記,散發著讓李玄微靈魂戰栗的氣息,他隱約能辨認出,其中似乎有八卦的變體、蓮花的痕跡、以及某種如同龍章鳳篆的符文……
石壁之前,還有一方石台,台上供奉著一柄斷裂的石劍,劍身布滿裂紋,早已靈氣全無,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曾經的守護與如今的沉寂。
整個石窟,彌漫著一種絕對的、冰冷的、不容置疑的秩序感。
李玄微站在原地,久久無言。親眼見到、親耳听到這“天律”條文,遠比在《西游後錄》中讀到更加震撼。這不是猜測,不是推論,而是冰冷的事實,是懸掛于所有仙神頭頂、也懸于所有依賴神佛的生靈頭頂的……鐵律!
“非傾覆三界之禍,不得干預……”他喃喃自語,腦海中浮現厲無咎瘋狂的吶喊,浮現沿途所見流民麻木的眼神。神佛不顯,非不願,實不能!這“天律”如同一道冰冷的閘門,徹底隔絕了凡間對上天的一切奢望。
“上承洪荒古約……”清漪則更關注落款,“這‘洪荒古約’,恐怕就是我們找到的‘契約碎片’以及大聖‘心印’所遵循的……那更古老的規則。”
就在這時,李玄微懷中的《西游後錄》再次傳來熟悉的溫熱,但這次並非指引,更像是一種……共鳴與悲憫。
同時,他感到一絲極細微的、與此地莊嚴氛圍格格不入的陰冷氣息,自身後甬道的方向一閃而逝!
“有人!”清漪顯然也察覺到了,霍然轉身,長劍已悄然出鞘半寸,目光銳利如電,掃向幽暗的甬道入口。
石窟內,剛剛發現的震撼與明悟,瞬間被新的危機感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