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中的經歷,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李玄微的腦海。那源自齊天大聖殘留靈念的龐大意志、那充滿戰意與沉寂的復雜情緒、那石像背後與“契約碎片”同源的古老印記……這一切都指向一個遠超他最初想象的核心秘密。
他不再猶豫,翌日清晨便向玄誠道長辭行。
玄誠道長雖有不舍,但也知李玄微身負要事,不再強留,只是再三叮囑務必小心,並贈予了一些華山特產的丹藥和干糧,聊表心意。
“李居士,日後若有用得著玉泉院的地方,盡管開口。守卷人一脈與我華山道統,此後當同氣連枝,共御邪魔。”玄誠道長送至山門,言辭懇切。
李玄微鄭重回禮︰“道長高義,晚輩銘記于心。逆天盟狼子野心,天下正道確應攜手。他日若有所需,晚輩亦必定義不容辭。”
辭別玄誠道長,李玄微獨自一人,沿著來時路下山。與來時跟隨清漪的緊張急迫不同,歸途的他,腳步沉穩,心中雖思緒萬千,目光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
山風拂過林梢,帶來松濤陣陣。陽光透過枝葉縫隙,灑下斑駁的光點。沿途依舊能見到零星的香客,臉上帶著亂世中特有的麻木與祈求。看著這些身影,李玄微心中那份“探尋真相”的信念,愈發清晰和沉重。這不僅僅是為了完成父親的遺志,也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求知欲,更是為了給這苦難的世間,尋找一個可能的未來。
他懷中,《西游後錄》殘卷安靜地貼著胸膛,不再有異動,仿佛耗盡了指引他尋得古洞的能量。但他知道,它與那石像、與那“契約碎片”之間,必然存在著更深層次的聯系。
行至山腳,找到藏匿風行駒的隱秘林地,那靈獸依舊安靜等候,見到他,親昵地蹭了蹭他的手掌。翻身上馬,輕叱一聲,風行駒四蹄生雲,再次踏上了風馳電掣的旅程。
這一次,目標是終南山。
歸心似箭,加之對前路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李玄微只覺路途不再漫長。他日夜兼程,只在必要之時稍作休整,腦海中不斷回放著自長安舊書肆得到《西游後錄》以來的一切經歷︰廢墟遇襲、初識清漪、終南山秘境、藏書閣秘聞、黑袍判示警、雲台峰血戰、古洞驚魂……每一幕都驚心動魄,每一步都踏在真相邊緣。
數日後,終南山那熟悉的輪廓再次映入眼簾。憑借著清漪留下的信物和法訣,他再次穿過那隱秘的陣法,進入了守卷人的秘境。
依舊是那派寧靜祥和的景象,仿佛外界的紛擾與血腥從未侵染此地。但李玄微能感覺到,秘境中的氣氛似乎比之前更加凝重了一些,來往的守卷人弟子步履匆匆,臉上帶著思索與憂色。
他徑直前往藏書閣。推開那扇沉重的木門,濃郁的書卷氣撲面而來。閣內,清漪果然在此,她正與老竹翁低聲交談著什麼,兩人的神色都頗為嚴肅。
听到腳步聲,清漪轉過頭,看到風塵僕僕但眼神明亮的李玄微,清冷的眸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放松。“你回來了。”她的聲音依舊平靜,卻少了幾分往日的疏離。
老竹翁那雙盲眼也“望”了過來,臉上露出溫和的笑意︰“看來,華山的塵埃,並未迷了你的眼,反而讓你這盞燈,燃得更亮了。”
李玄微上前,鄭重行禮︰“竹翁,清漪姑娘,我回來了。”他頓了頓,沉聲道︰“華山之行,確有重大發現。”
他沒有任何隱瞞,將自己留在華山後的探查,尤其是憑借《西游後錄》的指引找到隱秘古洞,發現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石像,以及觸動大聖殘留靈念、感受到那龐大意志和石像背後神秘印記的經歷,原原本本,詳述了一遍。
隨著他的講述,清漪的眉頭微微蹙起,而老竹翁握著竹杖的手,也漸漸收緊。
當李玄微描述到那石像背後的印記與“契約碎片”紋路相似時,老竹翁猛地用竹杖頓地,發出“篤”的一聲悶響。
“果然如此!”竹翁的聲音帶著一絲了然與更深沉的憂慮,“那並非普通的守護禁制,那是……‘心印’!”
“心印?”李玄微和清漪同時看向竹翁。
“是‘心印’。”竹翁緩緩道,仿佛在回憶某種極其古老的秘辛,“一種源自本心、以自身大道和意志凝結而成的印記,非外力所能施加。通常,只有在修行者面臨重大抉擇、或進行某種極端自我約束時,才會形成。大聖石像背後的‘心印’,與那‘契約碎片’同源,這說明……他當年的‘沉寂’,極有可能是自願的,甚至可能是……履行某種更古老‘契約’的一部分!”
自願沉寂?履行契約?李玄微心中巨震。這與黑袍判所說的“心囚”似乎能對應上,但角度截然不同!不是被迫囚禁,而是主動的、以自身為代價的……守護?
清漪也面露驚容︰“竹翁,您的意思是,大聖的自我封閉,與‘天幕’的形成,與仙神的退隱,本質上是同一件事的不同側面?都是為了維護那個更古老的……平衡?”
“雖不中,亦不遠矣。”竹翁長長嘆了口氣,“那枚‘契約碎片’送回後,我與幾位長老日夜參詳,其上蘊含的‘平衡’與‘禁止逾越’的法則意志,其古老與根本程度,遠超我等想象。它或許才是維系這片天地的最底層規則之一。‘天律’可能只是在其框架下,針對‘仙凡關系’這一具體問題所做的補充和細化。”
他“看”向李玄微,語氣凝重︰“玄微,你帶回的消息,至關重要。它證實了我們的猜測,齊天大聖孫悟空,這位可能是最後一位與人間有著深刻羈絆的強大存在,他的狀態,是解開所有謎團的關鍵鑰匙之一。而他背後的‘心印’,以及可能流落在外、能與之產生共鳴的‘生死簿殘頁’,就是找到並使用這把鑰匙的途徑。”
李玄微深吸一口氣,感覺眼前的迷霧似乎被撥開了一層,露出了後面更加宏偉、卻也更加復雜的真相輪廓。“所以,我們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尋找‘生死簿殘頁’?”
“是,但不僅僅是。”清漪接口道,她走到一旁的書架,取下一卷古老的輿圖展開,“根據守卷人零散的記載,以及黑袍判偶爾透露的信息,地府秩序崩壞後,生死簿殘頁流落人間,可能不止一片。它們或許散落在不同的‘節點’附近,或者與某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強大的地 遺跡相關。”
她的手指點在輿圖上幾個模糊標注的地點︰“我們需要根據現有線索,推斷最可能出現殘頁的地方。華山是一個,但已被我們探查。接下來,或許應該將目光投向其他古老的‘節點’,比如……嵩山,那里是佛教傳入中土後的重要聖地,亦與禪宗起源密切相關;又或者……蜀中,傳說中古蜀國與天庭關系密切,且是道教重要發源地之一……”
李玄微看著輿圖上那些代表著未知與危險的地點,心中沒有畏懼,反而升起一股躍躍欲試的豪情。他知道,第一卷的冒險結束了,但真正的征程,才剛剛拉開序幕。
他從懷中,再次取出那卷陪伴他經歷生死的《西游後錄》,輕輕撫摸著。
“神若常在,人永不醒……”他低聲重復著夢中唐僧的箴言,眼中光芒愈盛。
“我們,該出發了。”
(第一卷終)
第一卷卷末語︰
長安灰燼中拾起的殘卷,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漾開了探尋“仙隱之謎”的漣漪。李玄微,這位太史令的後人,自塵世苦難與故紙堆中走出,踏上了追尋父輩足跡、叩問天道真相的漫漫長路。
從長安廢墟到終南山秘境,從華山雲台喋血到隱秘古洞驚魂,他見證了逆天盟的瘋狂與偏執,感受了守卷人的堅守與智慧,更觸踫到了齊天大聖那沉寂卻並未消亡的戰意與靈念。
“天幕”並非隔絕的終點,而是更大棋局的序幕。仙神的退隱,或許並非拋棄,而是一場關乎文明存續的冷酷試煉。古老的“契約”碎片,石像背後的“心印”,流落人間的“生死簿”……線索如星,散落四方。
第一卷《殘卷驚雷》于此終結,李玄微的燈火已燃,他的道路已然鋪開。前路漫漫,更多的節點等待探尋,更深的秘密等待揭開。真正的風暴,還在遠方醞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