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這里不可以

第68章 研討會的交鋒與暗處的冷箭

類別︰ 作者︰青銅猴面 本章︰第68章 研討會的交鋒與暗處的冷箭

    “傳統的當代表達︰民樂創新的邊界與可能性”學術研討會,在“辰音文化”不遺余力的籌備下,于國家會議中心如期舉行。會場內座無虛席,到場者不僅有沈墨老先生這樣的傳統泰斗,也有活躍在國際舞台的跨界音樂人、銳利的青年學者和資深樂評人。媒體長槍短炮嚴陣以待,所有人都預感到這將是一場火花四濺的思想踫撞。

    江以辰和林清音並肩坐在主辦方席位。他一身剪裁考究的深灰色西裝,氣場沉穩強大;她則穿著素雅的改良旗袍,氣質沉靜從容。兩人並未過多交流,但偶爾交匯的眼神里,是無需言說的默契與信任。

    研討會開場,沈墨老先生首先發言。他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強調傳統的珍貴與傳承的必要性,言語間對過度“創新”可能導致文化精髓流失的擔憂溢于言表。他的發言引來了許多傳統派人士的頻頻頷首。

    隨後,幾位年輕的創新派音樂人和學者上台,用激昂的語調和鮮活的案例,論證了民樂必須與時代接軌,融入現代語匯才能獲得新生。雙方觀點針鋒相對,會場氣氛逐漸升溫。

    林清音一直安靜地听著,直到自由討論環節,她才舉手示意。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這個近期風頭最盛的年輕演奏家身上。

    她站起身,沒有拿講稿,目光平和地掃過全場,最後落在沈墨老先生身上,語氣尊敬而清晰︰“沈老,各位老師,剛才听了許多精彩的發言,受益匪淺。我想分享一個很小的例子。”

    她頓了頓,聲音通過麥克風傳遍會場︰“在我改編《春江花月夜》時,曾試圖用古箏模仿德彪西《月光》中那種朦朧、破碎的光影感。最初,我只是機械地使用了一些相似的琶音和模糊的和聲,效果生硬。後來,我反復揣摩,發現德彪西追求的是印象派的光色流動,而《春江花月夜》的核心是‘意境’,是‘寫意’。于是,我放棄了表面的模仿,轉而用古箏大量的泛音和左手細膩的吟揉,去營造那種‘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空靈與流動感。結果發現,東方的‘寫意’與西方的‘印象’,在追求超越具象的‘神韻’上,竟然殊途同歸。”

    她的話引起了在場許多人的深思。

    “所以,我認為,”林清音繼續道,眼神越發清亮,“‘新國風’的‘新’,不在于使用了多少新奇的音效或形式,而在于我們是否真正吃透了傳統的‘魂’,並用我們這代人的生命體驗和藝術感知,去與這個時代對話,去找到那種跨越具體形式的、精神層面的共鳴點。融合,是靈魂的共振,不是材料的堆砌。”

    她沒有直接反駁沈老,而是用自己切身的創作體驗,闡釋了一種更深層次的、基于理解與共鳴的“融合”觀。這番發言,既有對傳統的深刻理解,又有創新的實踐支撐,邏輯清晰,態度謙和而堅定。

    會場出現了短暫的寂靜,隨即響起了一陣真誠的掌聲。連沈墨老先生嚴肅的臉上,也微微動容,看向林清音的目光中,少了幾分審視,多了幾分探究與深思。

    研討會的氣氛,因林清音這番發言,從對抗轉向了更深度的思辨。

    會後的小型交流環節,在羅伯特先生的巧妙安排下,江以辰和林清音“偶遇”了沈老先生。羅伯特先生以鑒賞那架可能的唐琴為由,邀請沈老小聚。面對心儀已久的古琴和羅伯特先生這樣的同道中人,沈老欣然應允。

    在安靜的古琴雅舍里,沒有媒體,沒有外人。沈老仔細鑒賞著那架古琴,手指輕撫過琴身,眼中流露出痴迷的光芒。江以辰並未急于談合作,只是與羅伯特先生聊著古琴修復與音韻的專業話題,姿態尊重而內行。

    林清音則安靜地在一旁泡茶,動作行雲流水。當她把一盞清茶恭敬地放到沈老面前時,沈老終于將目光從古琴上移開,看向她,忽然問︰“林丫頭,你剛才會上說的‘寫意’與‘印象’,有點意思。你那首《月影敦煌》里,那段用古笛模擬風沙掠過鳴沙山的聲音,是怎麼想的?”

    這是一個純粹的專業探討。

    林清音心中一動,知道這是一個關鍵的信號。她認真地解釋了自己的靈感來源和音色處理技巧,沒有賣弄,只有真誠的交流。

    沈老听著,偶爾插話問幾句,氣氛融洽而深入。臨走時,他看著林清音,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年輕人,路子可以野,但根子不能歪。你這根子……目前看來,還算正。”

    這已是他能給出的、極高的評價。

    就在研討會看似取得突破性進展,沈老態度明顯緩和之時,暗處的冷箭,猝不及防地射來。

    第二天清晨,一則名為【起底‘新國風’黑幕!某姓冠軍選手作品涉嫌抄襲網絡冷門創作者!】 的帖子,突然在幾個大型網絡社區同時發酵。帖子指名道姓,稱入圍“新國風計劃”決賽圈的一位熱門選手,其參賽作品的核心旋律,與某網絡音樂平台上一首發布更早、但知名度極低的純音樂高度雷同,並附上了詳細的音頻對比和譜例分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姓冠軍選手”、“抄襲”、“黑幕”……這些關鍵詞瞬間引爆了輿論。盡管“辰音文化”官方第一時間發布聲明,表示已啟動內部調查,並將秉持公正原則處理,但質疑和嘲諷的聲音已經如同野火般蔓延開來。

    【果然資本入場就沒好事!比賽都有黑幕!】

    【還說什麼是創新計劃,原來是抄襲溫床!】

    【心疼其他認真比賽的選手!】

    【江以辰和林清音出來解釋!】

    這無疑是針對“新國風計劃”的一次精準打擊,意圖在項目最關鍵的時刻,摧毀其公信力。

    “辰音文化”的辦公室內,氣氛降到了冰點。項目團隊人人面色凝重。

    江以辰看著電腦屏幕上洶涌的負面輿論,眼神冰冷,下頜線繃緊。他拿起內線電話,聲音如同淬了冰︰“技術部,半小時內,我要看到那兩段音頻的詳細頻譜分析和所有可能修改的時間戳記錄。公關部,準備好所有法律文件。”

    他處理危機的方式,依舊是如此直接而強悍。

    林清音推開他辦公室的門走進來,臉上沒有驚慌,只有冷靜。她將一杯剛煮好的咖啡放在他桌上。

    “查到了嗎?”她問的是抄襲指控的真偽。

    “技術部在分析。”江以辰揉了揉眉心,語氣帶著壓抑的怒火,“時間點卡得太準。”

    林清音沉默了一下,忽然說︰“我記得,這位選手提交作品時,附上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創作手記,里面提到了他采風的地點,甚至記錄了當時的環境聲音。”

    江以辰抬眸看她。

    “或許,”林清音眼神銳利起來,“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音頻像不像,而在于‘誰’先‘創造’了它。如果那位網絡發布者,無法提供比選手更早的、完整的創作證據鏈呢?”

    她的思路,跳出了簡單的“對比”,直指創作本源。

    江以辰瞬間明白了她的意思,眼底閃過一絲寒光。他立刻拿起電話,追加指令︰“讓法務部同時準備材料,向那個網絡發布平台和賬號持有人,正式發出律師函,要求其提供該作品的原始工程文件、創作記錄及一切可證明其創作時間和過程的證據。立刻!”

    放下電話,他看向林清音,緊繃的神色緩和了些許,伸手將她拉到自己身邊坐下。

    “害怕嗎?”他低聲問,指腹摩挲著她的手背。

    林清音搖了搖頭,靠在他肩膀上,感受著他身上傳來的、令人安心的力量︰“有你在,不怕。”

    她頓了頓,輕聲補充,語氣帶著一絲冷意︰“只是覺得,這些躲在暗處放冷箭的人,真髒。”

    江以辰低笑一聲,攬住她的肩膀,聲音低沉而篤定︰

    “髒了,”

    “那就洗干淨。”

    研討會的交鋒剛剛落幕,

    暗處的冷箭已至。

    但這一次,他們握緊了彼此的手,

    準備迎接更猛烈的風雨。

    第六十八集 完)

    下一集預告︰

    抄襲風波真相究竟如何?選手能否自證清白?“辰音文化”又將如何應對這場信譽危機?江瀚在此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而沈墨老先生在得知此事後,態度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敬請期待《學長,這里不可以》第六十九集︰《真相與反擊》。

    喜歡學長,這里不可以請大家收藏︰()學長,這里不可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學長,這里不可以》,方便以後閱讀學長,這里不可以第68章 研討會的交鋒與暗處的冷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學長,這里不可以第68章 研討會的交鋒與暗處的冷箭並對學長,這里不可以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