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散仙

第十章 工欲利其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張文長 本章︰第十章 工欲利其事

    那晚之後,我們習慣了的生活壁壘仿佛有一道無形的閘門被開啟了。雖然研究所的生活依舊按部就班,周敬墓的後續整理研究報告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但在我們三人之間,流動著一種秘而不宣的緊張與興奮。表面上的工作成了掩護,真正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了那場遠赴新疆的秘密行動上。

    李文瀚教授展現出了與他年齡不符的縝密和效率雖然他的很多信息都過時了。。但他依舊像一位即將發動一場關鍵戰役的老帥,運籌帷幄,調兵遣將,只不過這場戰役的棋盤是廣袤的戈壁,士兵只有我們三個,而補給和路線,都要悄悄的行動,打槍的不要。

    第一次詳細的行動計劃會議,是在教授家里那間堆滿了書籍和拓片的書房進行的。窗簾拉得嚴嚴實實,只有一盞舊台燈散發著昏黃的光暈,將我們的影子投在牆上,顯得有幾分鬼祟,卻也增添了幾分冒險的真實感。

    教授攤開一張巨大的、邊緣已經磨損的中國地圖,又拿出一張同樣有年代感的更為詳細的新疆區域地圖。他的手指,帶著老年人特有的、微微的顫抖和老年斑,卻異常堅定地落在了烏魯木齊的一個區域。

    “看這里,”他用紅鉛筆圈出了一個範圍,那里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地圖上標示著大片代表荒漠戈壁的土黃色,地名稀疏而陌生。“我當年下放的村子,就在這一帶。而那個地方……”他的筆尖向沿著一條痕跡淡淡的虛線更深處移動,點在一個畫了圓圈的位置,“出了烏魯木齊還要一天的車程才能進戈壁,進了戈壁還要一天的車程。當時我們是跟著礦脈走的,偏離了常規道路,有些地方連路都沒有,因為是單位保密原則我只靠著記憶畫了路線圖,但是具體坐標……”

    他抬起頭拿出早就沒有封皮的筆記本,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既有對記憶模糊的懊惱,也有對那片神秘土地的敬畏。“我憑借當時的記憶和簡陋的羅盤,做了標記,也記錄了一些顯著的地貌特征。但幾十年過去了,風沙會移動沙丘,雨水(雖然極少)會改變沖溝,記憶也可能出現偏差。精確的GPS點是沒有的,我們只能依靠我當年的筆記和大致方位,結合現場的地形地貌去重新定位。”

    這無疑增加了此次行動的難度和不確定性。我們面對的,不是考古計劃中那個有明確探方和坐標的遺址,而是一個存在于老人記憶和模糊筆記中的“傳說”。

    “路線規劃如下,”教授用筆在地圖上劃出一條曲折的線,“我們先乘火車到烏魯木齊,這是最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到了烏魯木齊,我們不能使用研究所的名義去尋求當地同行或政府的幫助,必須完全靠自己。我們需要購買一輛性能可靠的越野車,最好是北京吉普212或者類似的車型,底盤高,結構簡單,易于在野外維修。同時,要備足汽油,裝在額外的油桶里。”

    他看了看我和三蛋子︰“駕駛技術,你們怎麼樣?”

    我點點頭︰“我會開,但戈壁越野經驗不多,但是教授您可能很久沒開車了,你說的那兩台車都是老古董了,而且一點也不可靠,最重要的是會修的也沒幾個人了,選車的事咱還得仔細研究研究。”

    “好吧,我其實也不是很會開車,只是記憶里,戈壁上都是212馳騁戈壁的影子和煙塵”說完他又看了看三蛋子。

    三蛋子撓撓頭︰“我……我就會開拖拉機,在老家地里。還有卡丁車。。這個。。”

    教授沉吟一下︰“問題不大,會搓方向盤就行了,主要路段小陳來開,戈壁灘上開闊,練練就會了。蛋子跟著學學,戈壁灘上沒交警,學一下就學會了。”

    三蛋子打岔到“教授!教授!我的小名是三!三蛋子!”

    教授揮了揮手表示自己記住了,繼續規劃︰“在烏魯木齊置辦好車輛和油料等問題後,按照我以前在地圖上的標記和我記憶中的方向前進,離開任何成型的道路後,進入戈壁。最後的那一段路,將是真正的荒野求生,沒有路,沒有信號,只能依靠指南針、地圖和我當年的記憶碎片了,這一趟可能是玩命。”

    三蛋子忍不住插嘴︰“教授,那地方……真有您說的那麼神?龍脈結穴,王侯大墓?”

    教授的眼神瞬間變得銳利︰“絕不會錯!那種氣勢,那種天然形成的拱衛朝揖之勢,是人工無法營造的。下面埋著的,絕非等閑之輩。柴世武信里那支‘金發碧眼’、‘龜甲陣’的軍隊,更讓我確信,那片區域在唐末甚至更早,可能存在著我們認知之外的、具有高度組織性和獨特文化的勢力群體。這個大墓,很可能就是解開這些謎團的關鍵!”

    他的話語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瞬間驅散了我們心中因路線模糊而產生的一絲疑慮。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開始分頭秘密準備。教授負責制定詳細的裝備清單和掏錢。清單之詳盡,遠超一次普通的野外調查,更像是一次小型的軍事探險或盜墓行動——當然,我們在內心始終堅稱這是“私人考古勘探”。

    裝備清單核心部分︰

    1.大功率手電筒、頭燈及備用電池兩箱,甚至還包括了一台手搖發電機,一台小型柴油發電機。

    2. 導航與定位︰ 除了教授那本泛黃的筆記本和記憶,我們配備了最好的指北針、等高線地形圖(教授通過私人渠道弄到的舊版軍用地圖,比民用版詳細得多)。令人驚喜的是,教授不知從哪里搞來了一台早期的手持GPS設備,雖然精度和穩定性遠不如後世,但在茫茫戈壁中,這無疑是給我們上了一道寶貴的保險。

    3. 勘探工具︰ 這是核心中的核心。為了避免引起研究所注意,我們沒有動用所里的任何專業設備。教授動用了他的私人收藏和人脈,搞到了幾把造型怪異的鏟子、毛刷、篩子、測量皮尺、畫板、繪圖紙、以及大量的標本袋和標簽。他還特意準備了一架徠卡牌的舊望遠鏡,觀測距離極遠。

    4. 生存保障︰ 高原(戈壁)專用帳篷三頂,加厚防潮墊,羽絨睡袋(應對新疆巨大的晝夜溫差)。便攜式煤氣爐、卡斯爐、鋁鍋一個、足夠的壓縮餅干、罐頭食品、脫水蔬菜、大量食鹽、白糖和維生素片。飲用水是重中之重,我們在烏魯木齊根據車輛空間裝滿25升的塑料水桶。

    5. 安全與醫療︰ 一個內容詳盡的急救包,包括止血帶、紗布、消毒藥水、抗生素、止痛藥、蛇藥(盡管教授說那片戈壁毒蛇不多,但以防萬一)以及治療腸胃不適和感冒發燒的常用藥。

    6. 其他雜項︰ 相機和足量的膠卷(記錄地貌和可能發現的遺跡)、筆記本、鉛筆、防水袋(保護重要資料)、結實的長筒皮靴、防風沙的沖鋒衣褲、寬檐帽、防曬霜、護目鏡……

    物資的采購分散進行。我利用周末跑遍了省城的各個勞保市場和戶外用品店,分批次購買那些不引人注目的物品。三蛋子則發揮他本地人的優勢,在一些鄉鎮集市上采購食物和普通工具。反正少量多批次購買避免引起異常惹得別人關注我們。

    至于車輛我們覺得還是在新疆本地采購一台並且進行必要的改裝。

    經費像流水一樣花出去。教授果然兌現了他的承諾,沒有讓我們出一分錢。看著他拿出存折,取出大半生的積蓄,我和三蛋子在感動之余,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這次行動,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五十萬的承諾像一座金山在前方閃耀,而教授孤注一擲的決心,更讓我們無法回頭。

    我挺好奇教授為什麼有這麼多錢,是不是貪污了還是倒賣文物了,而教授則淡淡的一笑說“你應該多學學歷史,在我哪個年代能上得起私塾,還能上到大學的,家里能不富裕?我祖上傳下來不少東西,前幾年認識一個京城的同行,我們相見恨晚越聊越投機,最後他以10萬一枚的價格買走了我奶奶陪嫁的一封銀元。”

    那一共多少錢?我和三蛋子異口同聲的問。

    教授想了想說“五十個大頭是一筒兩筒是一封。”

    听完這話,我們真的無語了,我和三蛋子家祖上怎麼就沒留點什麼給我兩。

    如何長時間離開研究所而不引人懷疑,是個技術活。我們統一了口徑。

    我以“家中長輩病重,需要回南方老家長期照料”為由,向教授遞交了長假申請。教授作為領導,自然“深表同情,予以批準”,還當著其他同事的面安慰了我幾句。

    三蛋子(許穆彥)的借口更簡單,他聲稱老家親戚給他介紹了個對象,催他回去相親,並且可能要在老家幫一段時間忙順帶合適結個婚,也順利請到了假。

    教授自己則放出風聲,說周敬墓的項目告一段落,他多年勞累,身體有些不適,需要靜養一段時間,研究所的日常事務暫時由副所長負責。

    這些理由看似平常,但在有心人眼里或許仍有破綻。不過,考古所本就人事關系松散,大家各忙各的,加上我們兩個都是邊角料人物,只要不是正式立項的集體項目,很少有人會深究他人去向。

    在出發前最後幾天,我們三人又秘密聚在教授家一次,將所有裝備和物資最後清點、打包,由托運公司運走,看著塞滿面包車的物資,一種真實的、即將踏上征途的感覺撲面而來。快遞員也是興奮的不得了,表示從業三四年都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單子。

    教授最後檢查了他的筆記本,那上面除了路線草圖,還有一些他憑借記憶繪制的墓穴可能形制的推測圖,以及他對“龜甲陣”與可能墓主身份之間關聯的思考片段。他的眼神,在台燈下閃爍著近乎狂熱的火焰。

    “都準備好了嗎?”他沉聲問。

    我和三蛋子對視一眼,用力點頭,心髒在胸腔里擂鼓。

    “記住,”教授的目光掃過我們,“從現在起,我們不再是研究所兢兢業業的螺絲釘。我們是探險者,是去尋找一個被遺忘的秘密。前途未知,可能有風險,但機遇更大。管住自己的嘴,相信彼此的能力。”

    “明白,教授(義父)!”我們異口同聲。

    出發的日子定在一個凌晨。天色未明,城市還在沉睡。我們悄無聲息帶著隨身行李上了火車。教授坐在窗戶邊,風吹過他的白發,透過眼鏡的目光堅定而有力,完全不像一個古稀老人。

    隨著火車發出的轟鳴,熟悉的城市輪廓,逐漸模糊、遠去。

    車廂里很安靜,沒有人說話。三蛋子看著窗外飛速掠過的風景,眼神里充滿了對未知的興奮與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我則摩挲著口袋里他硬塞給我保平安的小佛像,感受著金屬冰涼的觸感,心中五味雜陳。有對巨額回報的渴望,有對學術大發現的憧憬,有對違規操作的隱隱不安,但更多的,是一種被卷入歷史洪流、即將親手揭開塵封秘密的激動。

    教授目視前方,神情專注而堅定。他的人生起落,他沉寂數十年的野心,他畢生所學所盼,都寄托在了這次孤注一擲的西行之上。

    新疆,戈壁,王侯大墓,五十萬……所有這些元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張充滿誘惑與危險的大網。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盜墓散仙》,方便以後閱讀盜墓散仙第十章 工欲利其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盜墓散仙第十章 工欲利其事並對盜墓散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