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崇禎後,朕與九千歲共江山

第一卷︰潛龍在淵 第十五章︰風起于青萍之末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西子洲 本章︰第一卷︰潛龍在淵 第十五章︰風起于青萍之末

    喬應甲案如同投入死水潭的巨石,漣漪持續擴散,攪動了整個大明朝堂的格局。然而,身處風暴中心的朱由檢卻並未沉浸在初戰告捷的喜悅中,他深知,這僅僅是撕開了一道口子,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他必須利用這短暫的震懾效應,盡快布局,穩固自己的權力基礎,並應對迫在眉睫的外部危機。

    罷黜馮銓後,戶部尚書之位空缺,成為各方勢力角逐的焦點。東林黨人自然希望推舉自己人上位,以便掌控錢袋,推行主張。閹黨雖遭打擊,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魏忠賢絕不會輕易放棄對這一要害部門的控制。連日來,各方推薦的名單、試探的奏疏,絡繹不絕地送到御前。

    朱由檢對此心知肚明。他既不能完全倒向東林,讓黨爭失控,也不能讓閹黨繼續把持戶部,使整頓財政淪為空談。他需要的是一個相對中立,或至少能被他掌控,並且具備一定理財能力的人。

    他在記憶中搜尋,也在暗中觀察。最終,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個有些出乎意料的名字上——畢自嚴。

    畢自嚴並非東林核心,也與閹黨關聯不深,此人以精明干練、熟悉財政事務著稱,歷任戶部主事、郎中,曾在地方督餉,對漕運、鹽政皆有涉獵,是明末少有的財政專家。天啟朝時,他因不附閹黨而被排擠,調任南京閑職。用他,既能打破閹黨對戶部的壟斷,又不會過分刺激東林黨,更重要的是,此人專業能力過硬,或能真正為拮據的國庫想些辦法。

    “擬旨,”朱由檢對侍立一旁的王承恩吩咐道,“起復畢自嚴,授戶部尚書,加太子少保餃,令其即刻赴京任職。”

    王承恩心中微訝,但不敢多問,連忙應下起草詔書。這道任命,無疑又是一記巧妙的平衡手。

    與此同時,朱由檢並未忘記對魏忠賢的“安撫”與“利用”。在畢自嚴的任命詔書下發的同時,另一道密旨也送到了司禮監值房。

    旨意中,朱由檢對魏忠賢“主動”呈報喬應甲罪證(盡管皇帝用了其他渠道的證據)的行為表示了“嘉許”,並重申了對他“繼續為朕監察朝野”的信任。但緊接著,話鋒一轉,提到了另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然,國事蜩螗,非止于內。近接遼東督師袁崇煥急報,建虜今冬雖無大舉,然小股斥候頻繁越邊窺探,其心叵測。陝西流寇之勢亦未平息,竄入山西者,有與當地土寇合流之象。朕心甚憂。廠衛耳目靈通,于邊鎮軍情、流寇動向,尤需加意偵探,旦夕奏報,不得有誤。若有玩忽懈怠,或隱瞞不報者,朕唯爾是問!”

    這道旨意,既給了魏忠賢一顆定心丸,承認其“監察”之權,又將更繁重、更敏感的任務壓給了他——監控邊鎮和流寇。這既是利用廠衛體系獲取真實情報,也是一種無形的鞭策和警告︰若在這些關乎國本的大事上出了紕漏,皇帝絕不會輕饒。

    魏忠賢接到密旨,心情復雜。皇帝的信任有限且附帶條件,但他眼下別無選擇,只能更加賣力地經營廠衛,確保邊情寇蹤能及時準確地報給皇帝,以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處理朝堂人事和駕馭權閹的同時,朱由檢也開始了他的“育才”計劃。孫傳庭被外放為山西按察使司僉事,分巡冀寧道。這是一個位于對抗流寇前線的職位,品級不高,但擁有一定的兵備之權,足以讓孫傳庭施展拳腳,積累經驗。這道任命混雜在大量日常人事調動中,並未引起太多注意。

    此外,朱由檢以籌備經筵、咨詢典章為名,陸續召見了翰林院中一些名聲不顯,但在他看來頗有潛力的年輕官員,如後來在南京殉國的倪元璐、吳甘來等人。他與他們討論經史,間或問及對時局的看法,不動聲色地考察著他們的才具與心性,在心中默默構建著未來可能倚重的班底名單。

    這些舉措,如同春雨,潤物細無聲。朱由檢就像一個耐心的園丁,在布滿荊棘的土壤里,小心翼翼地播下希望的種子。他深知,這些種子需要時間才能發芽、成長,而他,必須為它們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成崇禎後,朕與九千歲共江山》,方便以後閱讀穿成崇禎後,朕與九千歲共江山第一卷︰潛龍在淵 第十五章︰風起于青萍之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成崇禎後,朕與九千歲共江山第一卷︰潛龍在淵 第十五章︰風起于青萍之末並對穿成崇禎後,朕與九千歲共江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