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荊州!

第十三章︰思潮激蕩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巷野 本章︰第十三章︰思潮激蕩

    長洲島的盛夏,悶熱如同巨大的蒸籠,連珠江上吹來的風都帶著黏稠的濕氣。白日里,操場上口號震天,槍械與裝備踫撞發出金屬的鏗鏘,汗水砸在滾燙的土地上,瞬間蒸騰無蹤。然而,當夜幕降臨,熄燈號悠長的余音消散在潮濕的夜空,另一種無聲卻更加激烈的“戰斗”,便在營房的角落、在芭蕉林的陰影下、在借著月光偷偷閱讀的字里行間,悄然展開。這是思想的交鋒,是靈魂的踫撞,是塑造黃埔靈魂的真正熔爐。

    謝文淵感覺自己正身處一個前所未有的思想漩渦之中。政治課上聞所未聞的理論,周恩來主任那些振聾發聵的演講,如同在他封閉已久的精神世界強行打開了數扇窗戶,刺目的光線和喧囂的風聲一齊涌入,讓他既感興奮,又難免暈眩和無所適從。

    同隊的王啟明(化名),那個來自湖南、眼神里總閃爍著探究光芒的青年,成了他思想上的第一個引路人。王啟明似乎讀過很多“禁書”,對時局的見解也往往比旁人更為尖銳和深刻。在一次夜間秘密的交談中,他壓低聲音對謝文淵說︰“文淵,你看這軍校里,表面上一片革命氣象,可內里,思潮派別,暗流涌動啊。”

    謝文淵心中一凜,不由問道︰“派別?”

    “不錯。”王啟明目光掃過四周,聲音更低了,“粗略分之,有信仰孫文學說、堅持純正三民主義的一派,他們多是國民黨的忠實信徒,認為三民主義足以救中國,強調國民革命的統一戰線;另一派,則更傾心于馬克思主義、工產主義,認為只有徹底的接機斗爭和社會革命,推翻一切剝削制度,才能實現真正的平等與解放,他們多在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這是當時黃埔校內左派學生組織的一個概括性代稱,實際名稱或有不同)中活動。”

    謝文淵沉默了。他想起了那本讓他心驚肉跳又忍不住反復翻閱的《馬列宣言》節選本,想起了里面“消滅私有制”、“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那些石破天驚的語句。這與他自幼接受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與父親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士大夫情懷,差距何止千里。

    “那……我們該如何自處?”謝文淵感到一種深切的迷茫。

    王啟明嘆了口氣︰“這正是考驗人的時候。有人隨波逐流,有人固執己見,也有人……在思考,在辨別,在尋找真正能救中國的道路。文淵,你從湖北來,一路見聞,感觸當比我更深。你覺得,是溫和的改良能鏟除吳家墩那樣的地主,能趕走盤踞在中國的列強,還是需要更徹底的……革命?”

    “徹底的革命……”謝文淵喃喃道,眼前浮現出母親咳血的面容,吳家管事猙獰的嘴臉,還有逃難路上那累累的白骨。一股混雜著痛苦與憤怒的情緒在他胸中翻涌。溫和?改良?那些壓在底層民眾身上的大山,何曾給過溫和的機會?

    思想的激蕩並非僅僅停留在私下交談。在政治部的組織下,軍校里常有辯論會和討論會。議題往往極具爭議性,如“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還是封建主義?”、“土地問題應該如何解決?”、“軍隊是否應該保持政治中立?”等等。

    謝文淵曾親眼目睹一場關于“中國革命前途”的激烈辯論。一方同學引經據典,論證三民主義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唯一正道,強調國民革命的全民性,反對過于激進的接機斗爭;另一方則慷慨陳詞,以大量農村凋敝、工人受苦的事實為依據,指出不徹底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買辦階級,不實行土地革命,就不可能真正動員佔人口絕大多數的工農,革命便有夭折的危險。

    雙方唇槍舌劍,引用的理論、列舉的數據,許多都超出了謝文淵的知識範圍。他坐在台下,如同一個闖入巨人國度的侏儒,內心受到巨大的沖擊。他發現自己過去那種基于個人遭遇和樸素情感的“革命”認知,是多麼的片面和蒼白。革命,不僅僅是拿起槍桿子,它背後是無比復雜和深刻的社會矛盾、階級關系和理論斗爭。

    這種思想上的分裂,有時甚至會影響到日常的訓練和生活。不同思想傾向的同學之間,雖表面上仍維持著同窗之誼,但私下里的疏離感、甚至偶爾因觀點不合而引發的爭執,也時有發生。謝文淵性格內斂,不喜爭辯,更多時候是作為一個沉默的觀察者和思考者。他既被工產主義那種徹底改造社會的宏偉藍圖所吸引,又對其中激烈的反傳統和接機斗爭學說感到本能的遲疑;他認同三民主義中民族獨立和民權自由的目標,卻又覺得其某些部分在面對中國積重難返的沉痾時,似乎顯得有些……無力。

    這種精神上的撕扯和求索,比任何體能訓練都更消耗心力。他常常在深夜無法入睡,望著窗外長洲島稀疏的星斗,思緒萬千。父親謝明遠若在世,會如何看待這些紛繁復雜的主義?他會選擇哪一條路?母親只期望他“活下去”、“堂堂正正”,可在這大時代里,究竟怎樣才算“堂堂正正”?是忠于某一個黨派,還是忠于自己的良知和對國家前途的判斷?

    他唯一能確定的是,那個只知聖賢書、只曉個人恩怨的舊我,正在這思潮的激蕩中加速瓦解。他如饑似渴地閱讀著一切能接觸到的書籍和文章,無論是三民主義的闡釋,還是馬克思主義的介紹,甚至是無政府主義的一些主張,他都努力去理解,去思考。他知道,自己必須盡快在這歷史的十字路口,做出自己的選擇。這不僅關乎個人的前途,更關乎他手中即將掌握的槍,最終會為誰而鳴。

    月光下,他再次摩挲著那方紫石硯,冰涼的觸感讓他紛亂的思緒稍稍沉澱。硯台無言,卻仿佛承載著千年文脈的厚重。在這新舊思潮猛烈踫撞的黃埔軍校,他,謝文淵,這個從荊楚大地走來的青年,正經歷著一場遠比軍事訓練更為深刻、也更為痛苦的——靈魂重塑。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荊州,荊州!》,方便以後閱讀荊州,荊州!第十三章︰思潮激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荊州,荊州!第十三章︰思潮激蕩並對荊州,荊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