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理寺當神探

第17章 我把自己繞進了死胡同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小九點九 本章︰第17章 我把自己繞進了死胡同

    沈觀徹夜未眠。

    燭火在值房中搖曳,映得他眼底一片青灰。

    案上攤開五卷卷宗,墨跡斑駁,紙頁翻得起了毛邊。

    四人劣跡昭彰︰貪墨軍餉、勾結鹽梟、私放死囚、偽造戶籍——樁樁件件皆有刑部存檔、地方呈報為證,確鑿無疑。

    可那第五人,禮部員外郎周崇文,卻像一粒嵌入腐肉的白玉,格格不入。

    此人三十七歲入仕,十年未遷宅、未納妾,俸祿常捐賑災,連府中老僕都只穿洗褪色的靛藍布衣。

    他曾當庭撕毀酷刑令狀,直言“法不可濫,刑不可虐”,為此被貶出京三年,歸來仍不改鋒芒。

    這樣一個人,怎會與“雪魄散”毒殺案牽連?

    又怎會被列入那份指向權謀黑手的名單?

    沈觀指尖輕敲桌面,目光落在“雪魄散”三字上,如刀刻入骨。

    他閉目,心念微動︰【案件推演模擬器•啟動】。

    意識沉墜,虛擬時空重構。

    這一次,他不再以死者視角回溯,而是將焦點鎖定于周崇文府邸——一座位于城東靜巷的舊式院落。

    青瓦白牆,門楣低矮,守衛僅兩名老卒輪值,後牆因年久失修,藤蔓攀附處有一尺寬的裂縫。

    這是個可乘之機。

    沈觀在模擬空間中反復測試潛入路徑,最終鎖定最佳方案︰子時三刻,借雨聲掩步,由西偏院塌檐躍上屋頂,沿瓦脊匍匐至書房飛檐,再以鉤索垂降,破窗而入。

    全程避開關哨、繞開夜巡犬,不留痕跡。

    就在他第三次推演時,畫面突然凝滯。

    一名黑衣刺客翻過圍牆,左膝微頓——似有關節舊傷。

    那人動作嫻熟,落地無聲,身形貼牆而行,竟與沈觀剛剛構想的“理想作案路徑”分毫不差!

    甚至連翻牆時左手扶壁的角度、右足點地的力度,都如鏡像復刻!

    沈觀心頭猛震,猛然睜眼。

    冷汗順著額角滑下。

    這不是巧合……這是復制。

    他昨日設想的“完美犯罪”,此刻竟成了現實證據的一部分!

    若非警覺,今日差役搜查周府後院,挖出那包未使用的“雪魄散”殘粉時,便會理所當然認定︰此乃刺客遺留,人贓並獲!

    可真相是——那路線,根本不是來自任何目擊或物證,而是出自他的思維。

    【警告︰行為模型遭外部采樣,推演空間完整性受損。

    建議立即終止當前推演序列,並對核心數據源進行隔離審查。】

    系統提示浮現眼前,猩紅刺目。

    沈觀呼吸漸沉,緩緩起身,反手鎖死了值房門窗。

    他從暗格中取出一份泛黃的檔案復印件——陸九思,《疑獄輯要》手稿影本。

    此人曾為刑部秘檔官,專研冤案反偵手法,七年前因“泄露機密”被革職流放,自此銷聲匿跡。

    一頁頁翻過,沈觀瞳孔驟縮。

    《輯要》第七章赫然記載︰“審訊者最易陷于‘自我驗證’之盲區。其所見線索,未必為真;其所信邏輯,或為誘餌。善設局者,不造偽證,而導其自構罪鏈,使其以為洞悉全局,實則步步踏陷阱。”

    文中更提出一種名為“逆向心理植入”的詭術——通過精準投放碎片信息,引導調查者在腦海中自行補全“合理”情節,最終將虛構路徑誤認為事實依據。

    而這套術語、這套邏輯、這種對人心弱點的拿捏……與眼下布局如出一轍!

    沈觀指節發白,死死按住那頁紙。

    陸九思沒走。

    他一直在看著,等著,用一場跨越數年的棋局,測試著每一個踏入大理寺的“聰明人”。

    而自己,幾乎就成了下一個被思維反噬的祭品。

    窗外天光微亮,晨鐘未起,整座大理寺尚在沉睡。

    沈觀卻已清醒至極。

    他緩緩收起卷宗,將“雪魄散”殘粉樣本單獨封存,貼身藏好。

    眼神深處,理智如刃,冷靜如冰。

    也不能再依賴“想出來”的答案。

    真正的破局之道,不在模擬之中,而在懷疑一切的起點。

    他提筆,在空白竹簡上寫下三個字︰

    “誰給的?”無需修改

    沈觀沒有點燈。

    值房內一片幽暗,唯有窗外漏進一縷殘月的清輝,斜斜地切過案台,將半卷《疑獄輯要》影本照得明暗交錯。

    他盤膝而坐,雙目微闔,卻不再召喚【案件推演模擬器】——那曾是他破局的利器,如今卻成了最危險的盲區。

    他不能確定,下一次進入模擬空間時,是否又會被一雙無形之手悄然牽引,走向早已設好的終點。

    “誰給的?”這三個字仍刻在竹簡上,墨跡未干,像一道尚未愈合的傷口。

    他開始反向拆解整樁案子,不從“真相是什麼”出發,而是追問︰“這些線索,為何會出現在我面前?”

    他列出所有已知證據︰周崇文府中挖出的雪魄散殘粉、刑部檔案中的四名罪官名單、密信提及“第五人”的措辭、甚至包括他自己腦海中浮現的潛入路徑——全部列為可疑項。

    真正的陷阱,不是偽造證據,而是讓人深信不疑地相信它真實存在。

    他逐條驗證每項線索的可復制性。

    那份四人劣跡的卷宗?

    來源清晰,地方呈報、刑部歸檔,看似鐵證如山,但若有人提前七年便布局,完全可能通過操控地方官吏制造“歷史”。

    周府後牆裂縫?

    年久失修確有其事,可偏偏被刺客選為突破口,且路徑與自己設想一致——這已非巧合,而是鏡像誘導。

    唯有“雪魄散”的配制之法,無法輕易偽造。

    此毒需以三年陳梅花露調和,取冬至初雪所凝寒梅之氣,輔以辰砂、冰片等七味奇藥,工序繁復,京城僅有三家藥鋪掌握古方︰濟世堂、回春閣、安和局。

    次日清晨,沈觀換下官服,披了一件灰袍,混入市井。

    他先訪濟世堂,掌櫃言辭閃爍,只道“曾有一人購得整壇梅露”,再問細節,便推說賬冊遺失;回春閣更干脆,直言“從未售出此類存貨”;直到踏進安和局後院,一位老藥師才低聲透露︰半月前確有一戴玄色帷帽男子獨來,不語不笑,付銀兩錠,取走最後一壇陳梅露。

    付款時,對方右手微顫,一枚指腹印留在了契票邊緣。

    “當時覺得古怪,便悄悄拓了下來。”老藥師從懷中取出一方薄紙,“那人左手始終藏在袖中,像是斷指。”

    沈觀心頭一震。

    回到大理寺密室,他取出那枚殘留指印,置于燭火之上,默念系統指令︰【痕跡殘留可視化•激活】。

    淡青色光暈升起,空氣中浮現出一枚半透明的指紋輪廓,紋路清晰,主峰偏左,外側有細微裂痕——與常人迥異。

    他隨即調出陸九思七年前在刑部簽押《疑案封存令》時留下的印模記錄,二者重疊對比——

    完全吻合。

    不是相似,是同一人。

    沈觀終于明白,這場棋局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殺人滅口,而是一場針對“破案者”的遴選。

    陸九思故意留下可追查的線索,卻又層層嵌套心理誘餌,只為測試後來者能否識破“思維即陷阱”的本質。

    他提筆研墨,緩緩展開一幅長卷圖紙。

    紙上無案情,無尸首,只有無數箭頭與節點,串聯起一條條信息流︰哪條線索何時出現,由誰傳遞,如何激發調查者的推演沖動,最終如何導向對周崇文的誤判。

    這是《信息誘導路徑圖》,一張描繪“認知操控”的地圖。

    系統低鳴震動,虛擬界面浮現︰

    【偵破進度達70%】

    【檢測到高階心理對抗行為】

    【解鎖新功能︰多人心理側寫聯動Lv.1】

    沈觀望著圖紙,嘴角緩緩揚起,冰冷如刃。

    “你想考校我……看我是否會淪為執子之人?”

    他蘸墨落筆,在圖末添上一行小字︰

    “織網者,亦在網中。”

    而在城南荒廢多年的慈雲破廟里,一名披著舊簑衣的老者正燃起一簇火苗,將一頁寫滿批注的筆記投入其中。

    火光映著他半邊臉,另一側隱在陰影里,唯有一聲輕嘆隨風散去︰

    “第三關……開始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大理寺當神探》,方便以後閱讀我在大理寺當神探第17章 我把自己繞進了死胡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大理寺當神探第17章 我把自己繞進了死胡同並對我在大理寺當神探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