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進度條走到盡頭,文件上傳成功的提示彈了出來。亞瑟盯著那行字看了兩秒,像是在確認它是否真實存在。指尖還搭在鼠標側鍵上,微微發涼,他緩緩將手指移開,輕輕搓了搓有些發僵的指節。一夜未眠的疲憊從手腕蔓延至肩頸,但他沒有起身,也沒有說話,只是把椅子往後推了半寸,靠進椅背深處,目光越過桌面,落在窗外。
天已經亮了,灰藍色的晨光鋪在樓宇之間,像一層薄紗。樓下的街道開始有了動靜——清潔工推著灑水車走過,金屬輪子碾過地磚接縫時發出輕微的咯 聲,水霧斜斜地噴灑出去,在初陽下泛出細碎的虹彩。遠處傳來早班公交開門的氣壓聲,還有行人匆忙的腳步和低語。城市正一點一點甦醒,而他的世界,剛剛完成一次靜默的引爆。
他低頭看了眼手表,七點十七分。這個時間,公司系統應該已經開始接收第一波用戶反饋。那些埋藏在深夜代碼里的期待,此刻正在千萬台設備間悄然流轉,被閱讀、被評論、被轉發。他屏住呼吸,打開後台監控面板。頁面刷新的瞬間,數據流如潮水般滾動起來︰訪問量比昨日同期高出百分之四十二,評論區新增留言三百多條,熱搜詞中“舊城敘事”躍升至第七位。其中一條被頂到了最上方︰“你們真的會看這些嗎?還是只是做樣子?”
亞瑟盯著那句話看了很久。這不是質疑,是試探,是一顆懸著的心在叩門。他點進去,在下方敲下回復︰“每一條都在看。今天下午三點,我們會發布第一輪調整說明。” 發送後,他停頓了幾秒,又補了一句︰“謝謝你提出來。”
剛合上電腦,辦公室門被敲響。節奏很輕,卻堅定。小亞明站在門口,手里拿著平板,神情平靜得不像個十七歲的少年。他的眼楮有些紅,顯然也是一夜未睡,但眼神清明,帶著某種難以言喻的專注。
“我看了上傳內容,”他說,“用戶互動率在十分鐘內翻倍。有三個冷門項目點擊量暴漲,尤其是‘舊城敘事’系列,現在是熱度榜第三。”
亞瑟點頭,把屏幕轉向他︰“你來安排下一步。調人手,做快速迭代,四十八小時內出測試版。”
小亞明沒問為什麼選這三個方向,也沒提資源分配的問題,只說︰“明白。”轉身前頓了一下,“我會拉個臨時組,今晚通宵。”
“辛苦你了。”
“不辛苦。”少年笑了笑,嘴角揚起一個干淨的弧度,“這本來就是我想做的事。”
門關上後,亞瑟站起身,走到數據牆前。整面牆由六塊大屏拼接而成,實時顯示著流量分布、用戶畫像、話題熱詞、情感傾向分析。幾分鐘前還平穩如湖面的曲線,此刻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上爬升,像一根被點燃的引信,正朝著未知的高點奔襲。他伸手觸了觸其中一塊屏幕,指尖傳來微弱的溫熱——那是無數請求交匯產生的熱量,是活的數據在呼吸。
上午十點,產品組會議結束。會議室里氣氛復雜,有人興奮,有人遲疑。一名資深產品經理提出質疑︰“這種模式能撐多久?觀眾新鮮勁一過,熱度回落怎麼辦?我們可不能靠情緒吃飯。”
亞瑟沒有反駁,只問︰“過去我們靠什麼留住客戶?”
“口碑,渠道,資源。”對方答得干脆。
“現在呢?”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空氣仿佛凝滯。有人低頭翻筆記,有人輕咳掩飾沉默。
“靠他們自己願意留下。”終于,一個年輕設計師低聲說。
亞瑟點頭︰“那就讓他們有參與感。不是听我們講故事,而是和我們一起寫故事。當一個人的聲音被听見,他的心就不再是個旁觀者。”
中午,一份內部簡報傳遍公司︰新模式上線首日,平台跳出率下降至行業平均值的一半,用戶平均停留時長突破二十三分鐘。財務主管在群里發了個表情——一只眯眼笑的貓,沒說話,但所有人都懂那是什麼意思。
下午兩點,亞瑟正在修改演示文稿,手機響了。來電顯示是A公司項目負責人。對方語氣沉穩︰“我們想提前考察,明天上午能安排嗎?”
“可以。”
“這次不只是走流程。我們要看實際運轉效率,包括用戶反饋如何轉化為產品調整。”
“沒問題。”亞瑟聲音平靜,心里卻已迅速調度全局,“明天見。”
掛了電話,他叫來小亞明︰“準備一場真實的演示。不彩排,不預設結果,就按現在的節奏來。”
“懂了。”少年坐到操作台前,調出實時數據流,手指在觸控板上滑動如飛,“正好‘舊城敘事’的測試版剛上線,用戶投票結果也出來了——八成以上希望增加角色背景支線。”
“那就加。”
“可原計劃里沒有這部分預算。”
“現在有了。”亞瑟打開審批系統,批了一筆應急資金,“先做出來,再談成本。信任一旦建立,就不能讓它等。”
第二天九點,A公司代表準時到達。一行三人,穿著深色西裝,表情嚴肅,腳步整齊得像閱兵。亞瑟沒帶他們去會議室,而是直接進了數據監控室。大屏正在滾動播放用戶留言摘要,文字不斷浮現、滾動、消失,像一場無聲的對話洪流。其中一條被放大顯示︰“如果主角小時候見過海,他的選擇會不會不一樣?”
負責人皺眉︰“這是……真實反饋?不是運營引導的?”
“來自三千兩百名讀者的真實留言,”小亞明接過話,聲音不高,卻清晰有力,“這是最高頻的提問。我們據此重寫了主角童年片段,並在昨晚發布了新版本。目前滿意度提升十九個百分點,社區討論熱度增長近三倍。”
對方沒說話,盯著屏幕看了很久,眼神從審視慢慢轉為思索。演示結束後,幾人低聲交談幾句,領頭的男子對亞瑟說︰“你們現在做的事……有點意思。不是迎合用戶,是在重建關系。”
當天晚上,續約協議發了過來,附帶一封郵件︰追加試點項目預算,要求一個月內提交階段性成果。
晚上十一點,辦公室燈還亮著。亞瑟站在玻璃幕牆邊,看著樓下逐漸稀疏的車流。城市的燈火像星群落進人間,一層層鋪展向遠方。手機震動了一下。來電顯示是一個熟悉的名字。
“听說了。”艾迪的聲音從听筒里傳來,語氣平緩,卻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震動,“他們簽了。”
“嗯。”
“還追加了預算?”
“說了。”
她停頓了一瞬,仿佛在衡量這句話的重量︰“你終于走到了我能看見的地方。”
亞瑟望著遠處樓宇間閃爍的燈光,嘴角微微揚起,沒回答,只是輕輕笑了笑。三年前,他們在一次行業峰會上相遇。那時他說︰“我想做一個讓用戶說話的產品。”她笑︰“那你得先讓人相信你在听。”如今,他們終于走到了那個“相信”的起點。
電話掛斷後,艾迪坐在剪輯室角落,手里握著一杯涼透的茶。監視器還在播放未定稿的劇本畫面,鏡頭緩緩掃過一條老巷,牆上斑駁的涂鴉寫著︰“別忘了我們說過的話。”她盯著看了一會兒,眼神柔和了一瞬,然後伸手按下暫停鍵。
第三天早晨,周例會在公司大會議室召開。財務主管翻開報表,眉頭緊鎖︰“短期回升確實明顯,但投入成本也在增加。人力、服務器、臨時開發……照這個速度,三個月後現金流可能吃緊。”
沒人接話。氣氛有些凝滯,像暴風雨前的寧靜。
這時,小亞明站起來,走到投影前,切換頁面︰“這是上線七天的數據對比。”他指著圖表,聲音沉穩,“獲客成本下降百分之三十七,用戶月留存率達到百分之六十八,是行業平均的兩倍。另外,基于用戶反饋推出的三個測試項目中,有兩個已產生實際訂單,預計本月可回款一百二十萬。”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這不是熱度,是信任在轉化。用戶不再只是消費者,他們是共建者。”
會議室里響起幾聲輕咳,有人點頭,有人低頭記筆記。有人小聲說︰“這孩子……有點東西。”
亞瑟接過話︰“從今天起,成立創新孵化基金,專項支持快速迭代項目。小亞明擔任執行負責人。”
財務主管抬起頭,眉頭更深︰“這孩子才十七歲。”
“但他比我們更早看懂這個模式。”亞瑟看著小亞明,語氣堅定,“你說呢?”
少年站在投影光斑里,神情沉穩,像一棵正在破土而出的樹︰“我爸常說,真正的創新不是顛覆,是讓所有人覺得‘本來就應該這樣’。”
話音落下,掌聲從後排響起,接著是第二陣、第三陣。有人吹了聲口哨,還有人笑著喊︰“以後得叫你總監了!”
散會後,幾名同事圍住小亞明問數據模型的事。他一一解答,聲音不大,但邏輯清晰,條理分明。直到走廊盡頭只剩他一個人,他才停下腳步,抬頭看了眼天花板,呼出一口氣,像是要把整夜的緊張都吐出去。
亞瑟站在數據監控室中央,屏幕藍光映在他臉上。增長曲線全線飄紅,用戶活躍度持續攀升。他脫下西裝外套搭在椅背,卷起袖子,指尖輕輕敲著桌面,節奏平穩,像在听一首只有他自己能听見的樂章。
這是三個月來第一次,他感覺呼吸順暢。不再是孤軍奮戰,不再是閉門造車,而是有千千萬萬個聲音在背後推動著前行。
手機又震了一下。是一條新聞推送標題︰“亞瑟團隊新模式引發關注,競爭對手稱將重新評估其市場價值”。
他看完,把手機放在桌上,轉身看向大屏。實時評論區最新一條寫著︰“原來我們說的話,真的有用。”
他盯著那句話看了幾秒,抬手點了贊。
樓下傳來電梯開門的聲音,接著是腳步聲由遠及近。小亞明出現在門口,手里拿著打印出來的用戶畫像分析表。
“爸。”他說,“有個問題我想確認一下。”
亞瑟轉過身︰“說。”
“如果我們繼續這麼透明地做下去,以後是不是所有決策都要公開?”
“是。”
“包括那些可能會被誤解的?”
“包括那些可能會被誤解的。”
少年點點頭,把文件放在桌上,手指在邊緣輕輕敲了一下,像是在衡量什麼,又像是在給自己打氣。
窗外,城市燈火漸次亮起,一層層鋪展向遠處。監控大屏上的數字仍在跳動,一條新的留言浮現在頂部︰“你們敢不敢讓我們決定結局?”
亞瑟看著那句話,笑了。他拿起手機,撥通技術主管的號碼︰“啟動‘全民編劇’模塊,權限開放三級審核,今晚上線內測。”
掛掉電話,他對小亞明說︰“我們不是不敢,是等這一天,等得太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