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佩牽緣︰真假千金滬上行

第0082章南北初芒(上)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清風辰辰 本章︰第0082章南北初芒(上)

    平行時空下,南方的阿貝在漁村展露驚人的商業嗅覺,為養父母解決生計危機;北方的瑩瑩則在滬上貧民窟,以超越年齡的智慧與堅韌,為母親化解了一場鄰里風波,其不凡氣度初現端倪。

    場景一︰江南水鄉,晨曦微露

    • 背景︰ 太湖畔的莫家村,水汽氤氳,漁船如織。

    • 情節︰

    • 十二歲的阿貝(貝貝)早已起床,利落地幫養母整理漁網。她身形矯健,皮膚是健康的小麥色,眼神清澈而靈動,脖頸上用紅繩系著的半塊玉佩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晃動。

    • 養父莫老憨蹲在門口,愁眉不展地抽著旱煙。連日暴雨導致魚獲減少,加之魚販子壓價,家中積蓄所剩無幾,連阿貝弟弟的束(學費)都成了問題。

    • 阿貝听著父母的小聲商議,目光落在岸邊幾大筐因品相不佳(個頭小或種類普通)而被魚販拒收的雜魚上,若有所思。

    • (沖突/機遇)鄰家嬸子送來一小壇自家腌制的臭鱖魚,抱怨道︰“這些小魚蝦,賣不掉又吃不完,真是糟蹋東西。”

    • 阿貝的靈光一閃︰ 阿貝眼楮一亮,突然問道︰“嬸子,這臭鱖魚雖然聞著怪,吃起來是不是特別香?”得到肯定答復後,她腦中迅速形成一個想法。

    • 行動與展現︰

    1. 市場調查︰ 她向養父母提議,將這些“廢品”雜魚利用起來。她拉著弟弟,跑到村里幾戶擅長腌制水產的人家,仔細觀察、詢問做法,甚至嘗遍了各家不同風味的腌魚、蝦醬。

    2. 整合資源︰ 她發現村里各家做法不一,風味獨特但不成規模。她提議莫老憨統一收購這些低價的雜魚,請村里手藝最好的幾位婆婆統一腌制,並給產品起了個通俗易記的名字——“太湖三鮮醬”(實則包含小魚、小蝦、螺螄肉等)。

    3. 初步嘗試︰ 她說服養父,用最後一點錢買了些小陶罐,將第一批“太湖三鮮醬”裝罐。她並未在本地與魚販競爭,而是讓常去甦州城里送魚的堂哥,將醬作為“搭頭”送給城里的酒樓伙計、掌櫃品嘗。

    • 結果︰ 幾天後,竟有甦州城里的貨郎主動尋到村里,指名要買這“滋味鮮美的怪醬”。雖然量不大,但價格遠比賣雜魚可觀,成功解了莫家的燃眉之急。莫老憨夫婦又驚又喜,看著阿貝的眼神充滿了驕傲與不可思議。阿貝則默默計算著成本與利潤,心中對“做生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場景二︰滬上閘北,午後悶熱

    • 背景︰ 擁擠、嘈雜的貧民窟“滾地龍”,空氣中彌漫著煤煙與馬桶混雜的氣味。

    • 情節︰

    • 同樣十二歲的瑩瑩,正坐在自家狹小但收拾得異常整潔的板房門口,就著天光安靜地習字。她的衣物雖舊打補丁,卻漿洗得干干淨淨,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眉眼間繼承了母親林氏的精致,更添一份過早成熟的沉靜。她身邊放著一個針線笸籮,里面是她接來的繡活,用以貼補家用。

    • 母親林氏在屋內低聲咳嗽,多年的憂勞拖垮了她的身體。

    • (沖突/風波)隔壁張婆子家晾曬的咸魚少了幾條,她一口咬定是瑩瑩家偷的,在弄堂里指桑罵槐,引來眾人圍觀。張婆子素來潑辣,言語刻薄︰“有些人啊,看著清高,以前還不知道是干什麼的呢!如今落了難,手腳就不干淨了!”

    • 瑩瑩的應對︰

    1. 冷靜分析︰ 瑩瑩放下筆,並未立即爭辯。她仔細觀察張婆子家的晾衣竿和地面痕跡,又掃視了一圈圍觀的鄰居。

    2. 從容應對︰ 她走到人群中央,先是對張婆子行了個半禮,語氣平和卻不失力度︰“張婆婆,您丟了東西心急,我們理解。但無憑無據,這話卻不好亂說。我家雖貧,母親自幼教導‘人窮志不短’。”

    3. 邏輯推理︰ 她指出幾點︰一,自家門口正對弄堂口,人來人往,偷東西極易被發現;二,母親病弱,自己整日在門口做活,並無作案時間;三,她注意到鄰居王家的小兒子褲腳沾著魚鱗,眼神躲閃。

    4. 巧妙化解︰ 瑩瑩並未直接指認王家小子,而是對張婆子說︰“婆婆,您看這地上有碎鱗,像是往那邊水溝方向去了。許是野貓叼了去,或是掉在哪個角落。大家鄰里住著,不如一起幫您找找?為幾條魚傷了和氣,不值當。”

    • 結果︰

    • 眾人覺得在理,紛紛幫忙尋找。果然在水溝旁的破筐下找到了被野貓啃了一半的咸魚。

    • 張婆子訕訕無語,圍觀鄰居對瑩瑩的沉著機智贊不絕口。

    • 暗地里,齊家派來暗中關照的管家將這一幕看在眼里,回去後向齊老爺匯報時,特意提道︰“……那莫家小姐,年紀雖小,氣度見識卻非同一般,臨危不亂,頗有乃父之風。”

    • 風波平息後,瑩瑩回到母親身邊,林氏握著女兒的手,眼中含淚又帶笑︰“我的瑩瑩,長大了。”

    場景一︰江南水鄉,風波再起

    阿貝的“太湖三鮮醬”初獲成功,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莫家村漾開層層漣漪。

    幾天後的黃昏,莫老憨家難得飄起了肉香——這是用賣醬得來的錢割的一小條五花肉,算是給家里,尤其是給功臣阿貝打牙祭。飯桌上,弟弟吃得滿嘴流油,莫老憨夫婦臉上也多了許久未見的笑容。

    “阿貝,你這腦子是咋長的?”莫老憨抿了一口劣質的燒酒,感慨道,“那些沒人要的小魚小蝦,經你這麼一弄,竟真能換來銅板。”

    養母莫嬸也連連點頭,給阿貝夾了一大塊肉︰“是啊,多虧了咱阿貝。這下,你弟弟的束總算湊齊了。”

    阿貝心里高興,卻並未沉醉于這點成功。她一邊吃飯,一邊在心里盤算︰“爹,娘,我覺得這醬還能做得更好。我打听過了,甦州城里的富貴人家,喜歡吃更精細的東西。我們可以試著把魚刺挑得更干淨些,或者加點香菇、筍丁進去,做成更貴的‘八寶醬’。”

    莫老憨听得一愣一愣的︰“這……這能行嗎?本錢可就大了。”

    “試試看嘛,”阿貝眼神堅定,“總比一直賣便宜醬強。而且,堂哥不是說,酒樓掌櫃問能不能保證長期供應嗎?這說明咱們的東西有人要!”

    正當一家人憧憬未來時,麻煩找上門了。

    村里最大的魚販子,人稱“王扒皮”的王老大,帶著兩個膀大腰圓的兒子, 當一聲推開了莫家那扇不甚結實的木門。

    “莫老憨!可以啊,不聲不響搞起副業了?”王老大皮笑肉不笑,三角眼在簡陋的屋子里掃了一圈,最後落在阿貝身上,“听說,是你這小丫頭弄出來的什麼醬,搶了我收雜魚的生意?”

    莫老憨臉色一白,連忙起身,下意識地把阿貝擋在身後︰“王……王老大,您這話說的,就是孩子們瞎鼓搗點東西,貼補家用,哪敢搶您的生意……”

    “貼補家用?”王老大冷哼一聲,“你們把雜魚都收去做醬了,我那邊的魚飼料貨源就不夠了!這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懂不懂?”

    他身後的兩個兒子往前一站,氣勢洶洶。

    阿貝的心怦怦直跳,但她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她從父親身後走出來,仰頭看著王老大,聲音清脆卻不怯懦︰“王伯伯,咱們村每天打上來的雜魚那麼多,您以前也只收一小部分,大部分不還是爛掉或者喂了自家的雞鴨?我們只是把那些原本要浪費掉的東西利用起來,怎麼算是斷您財路呢?況且,我們做醬賣的錢,也比直接賣雜魚給您要多一點,村里好幾戶人家都因此多了收入,這是好事呀。”

    王老大被一個黃毛丫頭說得一愣,隨即惱羞成怒︰“牙尖嘴利!我說斷了就是斷了!從明天起,不準你們再收雜魚!否則……”他威脅地拍了拍旁邊的桌子,震得碗筷亂響。

    莫老憨嚇得連連作揖︰“使不得,使不得啊王老大……”

    阿貝看著父親卑微的樣子,心里一陣酸楚,但更多的是不服。她知道,硬踫硬肯定不行。她腦筋飛快轉動,忽然想到堂哥提起過,王老大雖然霸道,但最怕他在鎮上當稅吏的小舅子。

    她深吸一口氣,語氣放緩了些︰“王伯伯,您先別生氣。其實我們做這個醬,也是踫巧。前兩天我堂哥去鎮上送魚,還遇見了您那位在衙門當差的連襟(指王老大小舅子),他嘗了我們的醬,還說味道獨特,問是哪來的呢。要是他知道這醬是咱們莫家村特產,說不定還能幫咱們宣揚宣揚,對村里也是件有面子的事,您說是不是?”

    阿貝這話半真半假,她堂哥確實去過鎮上,但遇沒遇到稅吏,稅吏說沒說話,就只有天知道了。但她精準地戳中了王老大的軟肋。

    王老大臉色變了幾變。他小舅子確實好一口鮮,而且最看重“政績”,如果這醬真能成了莫家村的“特產”,上面老爺們一高興,說不定還真能算他姐夫一份“引導有功”?他狐疑地打量著阿貝,這小丫頭片子,說話條理清晰,還會借勢?

    “哼,少拿話唬我!”王老大語氣雖然還硬,但氣勢已然弱了幾分,“你們搞這些東西,亂了村里的規矩!”

    阿貝趁熱打鐵︰“王伯伯,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您看這樣行不行?以後我們收雜魚,優先按您之前的價格從您這里過一道手,就當是您批給我們的。這樣您既賺了差價,我們也有了穩定的原料。咱們互利互惠,總好過爭來爭去,讓外人看了笑話。”

    這番話,既給了王老大人情和實惠,全了他的面子,又解決了原料來源問題,還避免了直接沖突。

    王老大眯著眼琢磨了半天。按阿貝的說法,他平白多一筆收入,還不費力氣,似乎……也不虧?他哼了一聲︰“小丫頭倒會說話!既然你這麼說了,我王老大也不是不講理的人。就按你說的辦!不過,價格得再議!”

    一番討價還價後,王老大終于帶著兒子們走了。莫老憨癱坐在凳子上,抹了一把冷汗︰“嚇死我了……阿貝,你膽子也太大了!”

    阿貝也松了口氣,後背驚出一身冷汗。但她知道,這一關,她們算是過去了。不僅化解了危機,還為“太湖三鮮醬”找到了一個看似霸道、實則穩定的供應商。這次經歷,讓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商業世界不僅有利潤,還有無處不在的算計和風險。

    場景二︰滬上閘北,暗流涌動

    瑩瑩巧妙化解咸魚風波,贏得了鄰里表面的尊重,但貧民窟的生活,從未真正平靜。

    幾天後的下午,林氏咳得更厲害了,臉色蒼白。瑩瑩心急如焚,家中僅剩的錢已不足以請像樣的大夫。她緊緊攥著剛剛完成的一幅精美繡品——一只栩栩如生的錦鯉戲蓮圖,這是她熬了好幾個夜晚才繡成的,指望著它能換回母親的藥錢。

    “娘,我去‘彩雲軒’交繡活,順便請陳大夫過來看看您。”瑩瑩將繡品仔細包好,輕聲對林氏說。

    林氏虛弱地點點頭,眼中滿是愧疚與憐愛︰“路上小心……咳咳……”

    “彩雲軒”是閘北一帶頗有名氣的繡莊,東家是個精明的中年婦人,姓孫。她認得瑩瑩,知道這小姑娘手藝極好,出的繡品往往能賣上好價錢,因此態度還算和藹。

    “喲,瑩瑩來了,這次又帶了什麼好活計?”孫掌櫃笑著接過布包。

    瑩瑩展開繡品,陽光從窗欞透入,照在錦鯉的鱗片上,仿佛泛著粼粼波光,蓮花花瓣層次分明,嬌嫩欲滴。

    孫掌櫃眼中閃過一抹驚艷,但隨即迅速收斂,換上挑剔的神色︰“嗯……針腳還算細密,配色也大膽。不過嘛,這鯉魚的神韻還差了點,蓮葉的脈絡也不夠清晰……罷了罷了,看在你年紀小,又急著用錢的份上,給你八十文吧。”

    瑩瑩心里一沉。這幅繡品用料、工時都遠超平常,按市價至少值一百二十文。她知道孫掌櫃是故意壓價。

    她並未立即爭辯,而是微微垂下眼簾,語氣依舊恭敬,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持︰“孫掌櫃,您見識廣,自然看得出好壞。這幅‘錦鯉戲蓮’,用的是甦繡里的‘擻和針’與‘套針’,光是這魚鱗就用了五種深淺不同的金線。前日‘富源綢緞莊’的李管事路過,瞧見我繡了一半,還說若是成品,他願意出一百五十文收去給他家老太太賀壽呢。”

    瑩瑩這話亦是半真半假。李管事確實路過夸了一句,但並未明確開價。她深知,在談判中,適時地展現自己的價值和潛在的“競爭者”,至關重要。

    孫掌櫃臉色微變,重新打量了一下瑩瑩。這小丫頭,不僅手藝好,心思也玲瓏。她確實不想失去這個好繡娘,更怕真被對頭挖了牆角。

    “呵呵,你這丫頭,倒會說話。”孫掌櫃干笑兩聲,“既然李管事都看好,那我也不能虧待了你。這樣,一百文,不能再多了!咱們合作這麼久,總得講個情分。”

    “一百二十文。”瑩瑩抬起頭,清澈的目光直視孫掌櫃,聲音不大,卻異常堅定,“掌櫃的,我知道您有您的難處。但這幅繡品值這個價。以後我的繡活,只要您價格公道,我都優先送到‘彩雲軒’來。”

    孫掌櫃看著瑩瑩那與年齡不符的沉靜眼神,以及那隱隱透出的、不容輕侮的氣度,心里竟有些發怵。這哪里像個十二歲貧苦女孩該有的樣子?

    “……行吧行吧,就依你,一百二十文!”孫掌櫃揮揮手,仿佛吃了多大虧似的,但心里明白,自己還是賺的,“下次有好的,記得先拿來給我看。”

    “謝謝掌櫃。”瑩瑩接過錢,仔細數好,小心放入內袋。她沒有絲毫得意,只有一種憑借自身能力贏得應有回報的踏實感。

    拿著錢,瑩瑩匆匆去請了陳大夫。陳大夫診脈後,開了藥方,面色凝重︰“令堂這是憂思過度,積勞成疾,加上早年虧空了身子,需得好生靜養,用藥也不能斷。否則……恐成痼疾。”

    瑩瑩的心揪緊了。藥費是一筆持續的、不小的開銷。光靠繡活,恐怕難以為繼。

    抓了藥,煎好服侍母親睡下後,瑩瑩坐在昏暗的燈下,看著跳躍的火苗,陷入了沉思。她想起白天在“彩雲軒”听到的閑話,說齊家老爺近年生意越做越大,在城南開了新的洋布行,需要識文斷字、心思細密的學徒……

    一個念頭在她心中萌生。

    她知道自己身份敏感,不能輕易暴露與莫家的關系。但若是以貧苦孤女的身份,去爭取一個靠勞作吃飯的機會呢?齊家感念舊情,暗中接濟多年,或許……會給她一個機會?即便不能,她也必須嘗試更多的途徑,為母親掙得一線生機。

    就在這時,窗外傳來輕微的響動。瑩瑩警覺地抬頭,只見一個熟悉的身影一閃而過——是齊家那個經常暗中送來米糧的老管家。他似乎在窗外停留了片刻,方才悄然離去。

    瑩瑩心中一動。齊家,一直在關注著她們。這既是庇護,或許……也是一個潛在的契機?她需要好好籌劃一番。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玉佩牽緣︰真假千金滬上行》,方便以後閱讀玉佩牽緣︰真假千金滬上行第0082章南北初芒(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玉佩牽緣︰真假千金滬上行第0082章南北初芒(上)並對玉佩牽緣︰真假千金滬上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