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的各項事宜在兩家人的默契分工下迅速捋順,仿佛一切都踏上了順暢運行的軌道。
    這股順遂似乎也蔓延到了林窈的工作中,然而,她迎來的並非簡單的順利,而是一個令人心跳加速的、突破性的進展——只是這進展,最初是以“沖突”的形式出現的。
    連續幾天的高強度數據挖掘和模型調試後,林窈盯著屏幕上最終跑出的結果,微微蹙起了眉。
    數據清晰地顯示,在某個特定的產業結構區間內,“數據壁壘”對創新效率的影響並非如經典理論所預測的那樣呈線性遞減,而是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反常的“平台期”,甚至略有回升。
    這與既有理論和他們之前的假設都相悖。
    是哪里出錯了?
    林窈的第一反應不是興奮,而是深刻的自我懷疑和嚴格的自我審查。
    她沒有立刻聲張,而是深吸一口氣,如同她當年在事務所復核關鍵審計證據時一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從頭梳理。
    她重新扎進數據海洋,首先審視數據質量︰數據來源是否可靠?樣本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存在系統性偏差?她反復核對原始數據與清洗日志,確認每一個數據點的錄入和處理都準確無誤。
    接著,她聚焦模型設定︰計量模型選擇是否恰當?是否遺漏了關鍵的解釋變量或控制變量?是否存在因為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導致的內生性問題?她嘗試引入了幾個可能相關的潛在變量,調整了模型形式,但那個反常的“平台期”依然頑固地存在。
    最後,她進行了多輪穩健性檢驗︰更換關鍵變量的度量方式,使用不同的模型進行估計,將樣本拆分成不同的時間區間分別回歸……一系列操作下來,那個“平台期”的身影雖然幅度略有變化,但始終沒有消失。
    結論異常穩健,但這穩健的結論,卻指向了理論與現實的裂痕。
    林窈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她迅速整理好所有的數據過程、模型代碼和穩健性檢驗結果,拿著平板電腦走到了組長老秦的工位旁。
    “秦老師,”她的聲音盡量保持平穩,但眼底閃爍的光芒泄露了她的激動與謹慎,“我這邊遇到了一個情況,可能需要您把關。”
    老秦從厚厚的文獻中抬起頭,推了推眼鏡︰“嗯?怎麼了小林?”
    林窈將平板遞過去,指著上面的圖表和結果,條理清晰卻又難掩急切地匯報︰“關于數據壁壘與創新效率的關系,我在細分產業結構後,發現了一個與既有理論不太一致的地方。
    您看這里,在這個區間,理論預測影響應該持續減弱,但實際數據卻顯示出了一個短暫的平台期,甚至微升。
    我已經初步做了數據質量核查、模型敏感性分析和穩健性檢驗,排除了幾種常見的誤差可能,但結果……依然如此。”
    老秦的眉頭立刻鎖緊了,表情變得無比嚴肅。
    他沒有立刻評價結果,而是直接追問︰“數據清洗過程復核了?所有異常值都處理妥當了?模型設定的幾個關鍵假設,尤其是關于殘差項的,都嚴格檢驗過了?”
    “都檢查過了,秦老師。”林窈肯定地回答,並將自己詳細的核查步驟和結果一一指給他看。
    老秦接過電腦,一言不發,目光銳利地掃過屏幕上的每一行代碼、每一個圖表、每一個統計量。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動,不時放大某個細節,沉吟片刻。
    辦公室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只剩下他偶爾敲擊屏幕和林窈略顯緊張的呼吸聲。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終于,老秦猛地抬起頭,厚厚的鏡片後,那雙原本嚴肅的眼楮里迸發出一種近乎灼熱的光芒,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揚起,連聲音都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好!好!小林,你這個發現……可能真的抓到東西了!”
    他激動地用手點著屏幕︰“如果排除了所有技術性錯誤的可能,那麼這個‘異常’,就不是錯誤,而是寶藏!這說明現有的理論框架在這里可能存在局限性,我們的數據捕捉到了理論尚未覆蓋的新機制,或者揭示了某個關鍵的中介變量、調節變量!
    這正是我們實證研究的價值所在——不是簡單地驗證理論,而是去發現、去修正、甚至去挑戰理論!”
    他猛地站起身,拿著林窈的電腦,語氣急促而興奮︰“走!立刻跟我去向劉所長匯報!這是個緊急情況,也是重大進展!我們需要所里的支持,可能需要組織更深入的研討,甚至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論證!”
    看著平日里古板嚴謹的老秦如此激動失態,林窈先是一愣,隨即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探索的興奮感涌上心頭。
    她立刻點頭,跟上老秦的步伐,心中充滿了對未知領域進行開拓的期待與決心。
    這不僅僅是一個數據發現,更可能是一扇通往新知識的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