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很直接地說眼前托盤上的血沁玉蟬是宋朝時期仿制的。
    這句話,推翻了何君豪清仿的說法,也否定了高鳳霞戰漢時期的斷代。
    “宋仿!你有什麼依據?”
    何君豪滿臉疑慮地問。
    李道微微一笑,說道︰“我先說說為什麼不是清仿。清中期是玉器加工的鼎盛期,這一階段國力強盛,經濟繁榮,乾隆皇帝又對玉器非常的喜愛,特別是喜歡仿戰漢的玉器。清代玉工善于借鑒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的成就,集陰線、陽線、圓雕、浮雕、鏤雕、俏色等多種傳統做工及歷代藝術風格的精華,在細節處理上非常到位,能夠很好地再現戰漢時期的風格。”
    “那這只玉蟬不正好體現了你說的這種加工工藝嗎?”
    何君豪極力地引導李道向著他鑒定的方向走,目的也就是想要低價入手。
    李道一笑,放下手中的玉蟬,接著說︰“這只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就是,清代的玉工吸收了外來藝術影響並加以糅合變通,創造和發展了工藝性、裝飾性極強的玉器加工工藝。所以,清代的仿古玉器,雖然仿制了戰漢時期玉器的造型,但整體加工工藝太精細了,造型也太過準確了,沒有了戰漢時期玉器的那種古拙的美感。”
    “那你又怎麼會認為他不是戰漢時期的真品呢?”
    高鳳霞也開口問李道。
    “這個解釋就稍微的抽象點兒了。”
    李道把玉蟬推到了何君豪和高鳳霞兩人中間,接著說道︰“宋仿戰漢古玉,在加工工藝上基本相似,看不出太大的不同。但在玉器的造型上卻有很大的區別。宋代仿古更多的是追求那種古意盎然,並不刻意去復制。造型上基本一致,但精氣神卻要比戰漢時期弱了幾分。如果高老板手里還有一件戰漢真品玉蟬的話,兩件兒放到一起,立見真假。”
    “那這沁色又怎麼解釋呢?宋代到現在也一千多年了,在墓里埋了這麼久,沁色一定會比這個深。”
    何俊豪不服氣地問道。高鳳霞也看著李道,等他的回答。
    “這就更好解釋了。”
    李道說︰“所謂的血沁和墓主人的精血沒有任何關系。形成的原因是埋玉的土里有鐵元素,長時間沉澱下來,三價鐵離子進入到了玉器里面,就變成了紅色。宋代仿古玉除了器型、紋飾仿古,已經可以仿作沁色了。”
    看了一眼何君豪,李道說︰“何老師說這玉蟬是清仿,從沁色上就可以判斷,不對。因為乾隆帝喜歡純色的玉器,特別是羊脂白。他要求玉工琢玉時,一定要去除所有雜色。”
    “哦……”
    听完李道的解釋,何君豪和高鳳霞對視了一眼。兩個人雖然都不願意承認李道說得對,但又拿不出有力的反駁證據。
    “呵呵!其實,這只玉蟬究竟是哪朝哪代的,對你們二位的買賣沒有任何影像。”
    李道繼續說道︰“玉器的市場行情就那樣,現代的玉雕藝術品,只要材料好,雕工好,價格並不低于明清古玉。同樣,明清古玉,只要符合這兩條,價格和宋代玉器也差不多。而戰漢的玉器,除了那些極具代表性的幾件兒東西,如果玉料較差,雕工粗糙,價格上甚至還要低于清仿的。”
    “說得好!”
    沒等何君豪和高鳳霞說話,一個男人的聲音從里間傳了出來。尋聲看去,一個四十多歲微胖,戴一副寬邊眼鏡的男人走了出來。
    “呦!繼濤!你在啊,我還以為你不在呢。”
    “我在不在能怎麼樣?我什麼不得听老婆的。”
    來人應該就是尚繼濤了。沒想到他能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說話不管用。
    “哎!老登!你不是說這只玉蟬是戰國的,至少是兩漢的嗎?到底是不是啊?”
    當著李道和何君豪的面,高鳳霞一點兒面子都不給尚繼濤留,厲聲質問著自己的老公。
    “嘿嘿……”
    尚繼濤尷尬地一笑,說道︰“這只玉蟬我到手後,是戰漢真品,還是宋代後仿的,我也挺含糊。本著就高不就低的原則,我就把它定了個戰漢。嘿嘿……沒想到被這個小兄弟一眼就看出來了。受教了!受教了!”
    “嘿!老登!你竟然敢忽悠我。”
    說著,高鳳霞就伸手薅住了自己老公的耳朵,用力一擰,就把尚繼濤疼得嘴角都要咧到耳朵根兒了。
    “哎呦!哎呦!疼疼、疼……鳳霞!當著朋友,你給我留點兒面子。哎呦……”
    李道和何君豪正欣賞著這對夫妻的窩里斗,門一開,走進來一四十歲左右的男人。
    “誒!來人兒了,快松開。”
    尚繼濤趁機掙扎著脫開了高鳳霞的“魔爪”。
    高鳳霞瞪了他,馬上換上她固有的春意盎然的笑臉走過去,說︰“看點什麼?我這店里的玉器,可是潘家園最好的。”
    她那邊接待客人,何君豪這邊兒趕緊問尚繼濤,“老尚!這只玉蟬你八萬出給我算了。不管是戰漢的,還是宋仿的,你不吃虧。”
    “誒!這事兒我說了不算,你得找我……”
    他們兩個這邊兒討價還價兒,李道的注意力卻被高鳳霞那邊兒吸引了過去。
    “老板!我們這對青花的瓷碗,你收不收?”
    一听口音,應該是山東的。
    “我這里是玉器專賣,瓷器我們不踫啊!”
    嘴上說是不收,高鳳霞的眼楮卻盯著面前盒子里的兩只碗。這是古玩行兒里人的毛病,也算是職業習慣了。不管自己能不能看懂,先上手  一眼再說。
    “我在這兒轉了好幾家店了,都不收。潘家園這麼有名的古玩市場,怎麼就沒人看得懂呢?”
    來人抱怨著說道。
    高鳳霞呵呵一笑,說道︰“老哥兒!你別怪我多嘴,我不是搞鑒定的,但也看出來了這兩個碗不是中國的。你看這里面的字,根本不是中國字啊!”
    這時候,何君豪和尚繼濤也湊過去看了看。
    何君豪一笑,說道︰“真不是中國的。這里面寫的是阿拉伯文,應該是中國生產,買到阿拉伯地區的東西。是老的,但價格不高。”
    “我也知道是外銷器,兩個碗就要五千。再怎麼說,這也是明代的東西啊!”
    說著,他就把盒子開口的那一面轉向李道這面。就在這一眨眼的瞬間,兩道紅光像閃電一樣直刺李道的眼楮。
    隨著紅光的閃過,李道的腦海里馬上跳出了一個聲音,“明正德菱形開光紋青花瓷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