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試的風波剛剛平息,學政周大人便端坐明倫堂。
他指節輕輕敲著紫檀案幾,心中對林閑這“怪才”的興趣非但未減,反而像被貓爪撓過一樣愈發濃烈。
此子經義務實,判詞老辣,但那首《詠耕》總覺意猶未盡,帶點離經叛道的匠氣。他真正的文學底蘊如何?心志究竟朝向何方?
學政捻須沉吟,對左右吩咐︰“也罷!既然眾說紛紜,不如再加試一場,專考詩賦。題目嘛……就定為《述志》。” 他倒要看看,在這最能見真性情的題目上,林閑能寫出什麼花樣來。
消息傳出,考場重開加試。
留下的秀才們面面相覷,雖覺意外但听到《述志》這題目,心下大多一定。
這可是讀書人的送分題啊!誰還不會寫點“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豪言壯語?
頃刻間,考場內響起一片自信的研磨聲和唰唰的落筆聲,個個搜腸刮肚,恨不得將畢生所學的華麗辭藻、典故成語都堆砌上去,務求志向顯得高遠磅礡,氣吞山河。
林閑拿到題目先是一愣,隨即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揚起,差點笑出聲。
“《述志》?這不就是高考作文《我的理想》或者入職申請的職業生涯規劃嗎?跟一幫卷王比誰口號喊得響?太內卷了,沒意思。得來點不一樣的,走差異化競爭路線。”
他腦海中瞬間閃過幾個念頭。
直接抄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太狂,抄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又有點悲情。得有點新意,有點網感,還得能體現格局……
“有了!先扔個梗震震他們,再慢慢上價值!”
他略一沉吟,提筆蘸墨,破題第一句,就直接扔出了個王炸︰
“人生得意須盡歡,先定一個小目標。”
寫到這里,他故意頓了一下,想象著閱卷官的表情,惡趣味地笑了笑,才寫下後半句︰
“比方說,中個舉人瞧一瞧?”
好家伙!滿考場都是“致君堯舜”、“經緯天地”的****中,突然混進來這麼一句大白話,還帶著點戲謔的口吻!這畫風,簡直像是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里突然有人掏出嗩吶吹起了《忐忑》。
果然,首位閱卷的是一位年近花甲、治學嚴謹的副考官。他看到這開篇,手猛地一抖,朱筆上的紅墨差點滴在考卷上!他扶了扶老花鏡,湊近了仔細看,眼楮瞬間瞪得像銅鈴,花白的胡子氣得一翹一翹︰
“這…這這這…成何體統?!市井俚語,嬉皮笑臉!安登大雅之堂?!此子果然是個狂徒!” 他胸口起伏,幾乎要提起朱筆直接畫個大大的叉!
但礙于程序,他強忍怒氣,耐著性子往下看。只見林閑筆鋒不停,畫風依舊“清奇”︰
“不想中舉的秀才,不是好廚…呃,好秀才。”
(林閑內心吐槽︰差點把“好廚子”寫上去,還好剎住車了,不然老頭非得當場心梗。不過“好秀才”也挺押韻,完美!)
副考官看到這里,嘴角抽搐,血壓飆升,已經準備拂袖而去,將此卷直接打入“不通”之列。他心中怒吼︰“廚子?他還想當廚子?!簡直侮辱斯文!”
然而,就在副考官的精神忍耐達到極限之時,試卷上的詩意卻陡然一轉,如同溪流匯入江河,格局豁然開朗︰
“然中舉非終點,宦海亦驛站。 (清醒認知)
吾心之所向,不在凌霄殿。 (不慕虛權)
但求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鰥寡孤獨皆有所依。 (化用《禮記》,民生關懷)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曉廉恥。 (引用《管子》,務實根本)
使阡陌無饑饉,坊間有笑談。 (具體願景)
若得機緣遂我志,豈敢忘懷範公言? (自然過渡)
先憂天下之憂而憂,後樂天下之樂而樂! (升華格局,致敬範仲淹)”
從“小目標”的詼諧自嘲,到“非終點”的清醒認知;從“老有所養”的具體關懷,到“先憂後樂”的宏大抱負。全詩有梗有料,俗中見雅,節奏張弛有度,意境層層遞進,最終落腳于儒家最高理想之一,顯得無比扎實而真誠。
副考官的表情,從最初的震怒鄙夷,到中間的驚疑不定,再到最後的沉思動容。他反復將這首詩讀了三遍,越讀越覺得味道十足!這林閑,並非無才輕狂,而是大智若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這種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反而更顯其志向的真摯與格局的開闊!
“妙啊!”副考官終于忍不住,輕輕一拍案幾(不敢太響,怕影響他人),臉上已滿是贊賞,“看似戲謔,實則胸有丘壑!此子之志,不在虛名,而在實干,在民生!這才是真正的經世致用之心!”
他不敢再有任何輕視,連忙工工整整地將這份“奇葩”卻又無比精彩的試卷,作為重點推薦對象,呈送到了主考官學政周大人的案頭。
學政大人看到副考官那激動又復雜的表情,心生好奇,接過考卷。當他看到那“先定一個小目標”時,也是眉頭一挑,但當他一氣呵成讀完全詩,尤其是最後那鏗鏘有力的“先憂後樂”時,他沉默了良久。
最終,學政大人放下考卷,長長舒了一口氣,眼中精光閃爍,喃喃自語︰
“林閑,林閑……你到底是憊懶無賴,還是…大巧不工?本官,倒是越來越期待你接下來的表現了。”
這場加試,林閑用他獨特的“泥石流”風格,再次給了傳統科舉文章一記漂亮的“回馬槍”,裝逼于無形,打臉于無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