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關鍵人物發揮了重要作用——葛洛莉亞•馬丁內斯。
葛洛莉亞是夜之城醫療中心的一名緊急醫療技術人員。
她年紀大約三十七八歲,面容帶著長期熬夜工作留下的憔悴,眼下的黑眼圈即使用妝也難以完全遮蓋。
她的雙手因為經常清洗和佩戴醫用手套而顯得有些干燥發白。
葛洛莉亞身高約一米六五,體型偏瘦,但搬運醫療設備和傷員時卻顯示出與實際體型不符的力氣。
她通常穿著洗得有些發白的藍色醫療制服,外面套著一件多功能背心,上面塞滿了急救用品和個人物品。
她獨自撫養著正在讀中學的兒子大衛。
為了給兒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她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輪班制讓她的作息極不規律。
葛洛莉亞住在海伍德區一棟中低檔公寓樓里,那里的租金相對便宜,但治安狀況一般。
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將兒子送進荒阪學院,擺脫如同泥潭般的底層生活,而這需要一筆巨額的學費。
為了籌集這筆錢,葛洛莉亞利用工作之便,從事著一項灰色職業——收尸人。
與那些毫無底線、甚至會為了義體而對活人下手的清道夫不同,葛洛莉亞的目標僅限于那些已經確認死亡的傷患或尸體。
她會在正規醫療程序或者NCPD處理現場之前,利用技術和機會,小心翼翼地取下死者身上尚且完好的、有價值的義體。
這項工作同樣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充滿了風險。
她需要避開同事和執法者的注意,需要面對血腥的場面,還需要與黑市的買家打交道。
但她別無選擇,這份“外快”是她供養兒子和籌集學費的重要來源。
曼恩團隊通過過去的合作關系與她建立了聯系。
那是在六個月前,葛洛莉亞在一次夜間出診時,遇到了一伙想黑吃黑的混混。
恰好在附近執行任務的曼恩小隊出手相助,幫她擺脫了困境。
此後,他們看中了她能穩定獲取“一手”義體的渠道,而她則看中了曼恩團隊出價公道,並且相對“守規矩”,不會輕易黑掉她的貨。
隨著曼恩團隊需求的增加,葛洛莉亞也更加賣力。
她冒著更大的風險,利用在醫療中心的信息優勢,關注著每一次可能產出“高價值貨物”的意外事件或暴力沖突。
她會像禿鷲一樣,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或者通過內部渠道提前獲知尸體轉運的路線。
“又搞到一件,‘千替4型’斯安威斯坦,雖然有點燒灼痕跡,但核心單元應該沒壞。”在城里據點的一次秘密交接中,葛洛莉亞將一個密封的冷藏箱遞給曼恩,她的語氣帶著疲憊,也有一絲完成交易的放松,“是從一個倒霉的‘動物幫’小頭目身上弄下來的,他在碼頭區和莫克斯幫的火並里被流彈打中了脖子。”
曼恩打開箱子檢查了一下,里面浸泡在生物保鮮液中的神經驅動裝置結構精密,即使有些損傷,也散發著昂貴技術造物的氣息。
他點點頭,將一個裝滿不連號歐元的信封遞給葛洛莉亞︰“辛苦了,葛洛莉亞。價格按上次說的上浮百分之十,最近這東西緊俏。”
葛洛莉亞迅速清點了一下鈔票,小心地收好,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發自內心的笑意︰“謝謝,曼恩!大衛下學期的學費……又湊夠一部分了。”她頓了頓,補充道,“我听說最近憲章山那邊不太平,好像有個網絡監察的官員在家 被發現了,你們要是對那邊的‘貨’感興趣,我可以試試看。”
“有消息隨時聯系,老規矩,加密頻道。”曼恩沒有多問,只是強調,“安全第一,如果感覺不對勁,立刻停手。”
葛洛莉亞點點頭,將信封塞進內袋,仔細拉好拉鏈。
這個動作她已經重復過無數次,每次拿到錢後,她都會立即規劃好用途,多少存入學費賬戶,多少用于這個月的房租水電,多少留作大衛的課外輔導費。
她很少為自己添置新東西,身上那件外套已經穿了三年,鞋底也磨損得厲害。
但每次看到大衛的成績單,看到兒子又長高了一點,她就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返回醫療中心的路上,葛洛莉亞習慣性地檢查了自己的裝備。
她備有一把小口徑手槍,藏在醫療包的最底層,這是她在經歷了幾次危險後不得已采取的自保措施。
作為一名醫療技術人員,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生命的脆弱,但作為一名母親,她必須堅強地活下去,直到看著大衛順利完成學業。
——
帶著新收獲的義體,曼恩團隊返回了廢鎮。
他們將這些東西,連同從其他渠道收集來的各種武器模塊、電子腦插件、強化肌腱等,一起送到了陳瑜的工坊入口。
他們通常只是將物品放在指定的接收區域,然後默默離開,不敢輕易打擾工坊深處那位存在的沉思與研究。
他們能感覺到,陳瑜對于這些“貢品”是認可的。
偶爾,陳瑜會通過伺服顱骨傳遞出一些簡短的指示,比如需要某種特定類型的義體,或者對某件送來的樣本表示出額外的興趣。
這時,曼恩團隊就會像接到聖旨一樣,全力去搜尋和滿足。
這種收集工作並非沒有代價,他們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更多的街頭紛爭和地下交易。
有一次,皮拉和麗貝卡在接手一件從黑市流出的“大猩猩手臂”時,遭到了另一伙不明身份佣兵的伏擊,對方顯然也看中了這件強化義體。
雙方在惡土的一個廢棄加油站爆發了激烈交火,最終憑借麗貝卡等離子手槍的威懾和法爾科精準的駕駛技術,他們才帶著貨物和些許輕傷突圍而出。
這次事件讓曼恩更加警惕。
“我們被盯上了。”他在事後總結,“不光是公司,還有城里的其他勢力。他們可能猜到了我們在大量收集高性能義體,要麼想分一杯羹,要麼想摸清我們的底細。”
盡管如此,他們並沒有停止。
對定制化改造的渴望,以及對陳瑜力量的敬畏,驅動著他們繼續冒險。
每一次將珍貴的義體送入工坊,他們心中都懷著一份期待,或許下一次,老板就會認為他們積累的“貢獻”足夠了,會召喚他們,開始那承諾已久的、脫胎換骨的改造。
廢鎮的據點日益堅固,逐漸有了“家”的輪廓。
但他們知道,真正的安全感,並非來自這些厚重的牆壁和防御系統,而是來自工坊深處那沉默的身影,以及他所代表的、超越這個時代的強大技術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