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穩了穩心緒,“建奴非弱,妃與祖廟守備甚嚴,汝此策安得施行?”
孫傳庭抱拳一禮︰“陛下,建奴崇佛為重。臣聞其皇妃每朔望出城入寺禮佛,扈從寡少,以示誠心。”
崇禎微微頷首。
此事他也听聞過,倒也有幾分可信。
只是下一句差點讓王承恩噎死。
“棺槨一式,朽骨無別,發冢可也,無須攜還。”
好家伙,這意思是,只需要派人去把皇太極的祖墳刨了,不需要帶回來。
然後隨便找個枯骨、棺板一掛,反正建奴也分不清是誰的。
崇禎半晌才低笑一聲,“好一招以辱攻心,狠得很。
那與韃靼開互市如何?”
孫傳庭微微拱手,神色依舊沉穩︰“韃靼性鄙,若令其圖建奴者,自為良策。
然其性鈍,毋若豢養以待。
昔太祖收蒙古遺裔,久而豢養,終得其心。
今若開互市,使其貴冑入京為質,久處富貴,漸失本性。
歲月既久,遂為吾民。
慕中夏者欲留,欲留者必效我俗。
陛下若許,滅建奴者封王、賜地入明,其民與我民同享利權,其銳甚于他等爭地者。”
這一句出口,王承恩直接把眼楮閉上了。
他這才徹底明白,陛下為何召見這名籍籍無名的布政司官員。
更明白一件事,這家伙,比孫承宗還要陰損百倍。
韃靼、瓦剌的貴族若知滅建奴能得封王封地、子嗣可入中原為官,那還得了?
必然玩命的干建奴。
貴族是平民的風向標。
貴族若向往大明,平民也會跟風。
此時只需一道詔令︰“滅建奴者,封王;其民,與我民同權。”
那便等于點燃了整個草原的欲望。
只要願效忠、願學習、願從科舉登堂入仕,便是大明子民。
這不是空想,也不是誑語。
因為朱元璋,早就這麼干過。
當年朵顏三衛,那可是元朝最凶悍的鐵騎,殘暴程度十倍于漢軍。
但降明之後,朱元璋給他們地、給他們官、給他們榮譽。
于是鐵騎化家為民,鐵血成文臣。
到了如今,他們雖因林丹汗而叛出,但仍有無數部落在明、林丹、後金之間搖擺不定。
孫傳庭的意思很簡單。
再造一百個朵顏三衛。
他最後那句話,其銳甚于他等爭地者,才是真正的殺招。
意思就是,與其喂飽韃靼讓他們心安理得地去打建奴,不如讓他們為立功封王而拼命。
吃飽的人打仗是為了填閑,想封王的人打仗則是拼命。
“事若成,可得類朵顏者眾,而無反復。”
孫傳庭話音落地,殿中一靜。
崇禎的眼里有火光在閃。
這才是真正的帥才。
不止能打仗,還能織天下之勢。
他看得出孫傳庭的戰法不是單純的軍事,而是從民族結構到文化歸化的系統性布局。
這是在用文明滅國。
殺人者千千萬,能殺掉一個民族的根的,唯此一人。
如果他能去遼東,若能與曹文詔聯手,建奴怕不只是被滅族,而是從血脈到信仰都要被拔干淨。
崇禎目光一沉。
這是他見過的最可怕,也最完美的謀士。
崇禎按住茶盞,緩緩問道︰“西南叛亂,卿以為何?”
孫傳庭微微一頓,語出驚人。
“殺官。”
崇禎眉頭一挑。
“西南之亂,實乃土司壓迫民眾。欲脫朝廷之控,其源在官。民之怨非天生,皆由漢官苛虐而起。
欲平叛,必先除土司,使其群龍無首。
然此治標也。
治本者,泄民怨,殺官以贖。”
字字珠璣。
民怨如火,堵之反爆,不如順勢而泄。
殺土司以絕其權,殺貪官以安民心。
讓那些被欺壓的百姓看見,朝廷在為他們申冤。
崇禎緩緩點頭,唇角微揚。
孫承宗是帥,曹文詔是將。
而孫傳庭,是能以一人之智,斷天下之局的人。
“朕打算讓你前往西南協助秦老夫人平叛。”
崇禎清楚,奢安之亂若不絕,西南永無寧日。
沙普之亂、奢崇明叛皆由此起,若今日不剪除干淨,後世必成爛根。
這是他穿越來的那一刻就定下的基調。
建奴固然可恨,卻非致命。
真正能毀掉大明的,是內亂與天災。
孫傳庭心中一震,卻無懼。
“臣遵旨。”
起身一拜,語氣中有一絲藏不住的激動。
“敢問陛下,賜臣幾許兵馬?”
一個自幼習武、胸懷戰志的布政司文官,能有機會帶兵平叛,這是他多少年來的夢。
然而崇禎開口的下一句話,卻讓他愣住。
“無兵卒。”
頓了頓又道,“但朕給你二十萬兩白銀,自行募兵。”
孫傳庭心頭一顫。
“兵可再募,人心難聚。朕要的,是能為大明死戰的軍,不是靠俸祿吊命的兵。”
這一刻,孫傳庭明白了。
崇禎不是不給他兵,而是給他一個造兵的機會。
後世稱大明三強軍︰關寧鐵騎、秦軍、天雄軍。
再往後,有洪承疇的洪兵,還有曹化淳整編的勇衛營。
而這其中,只有秦軍是從無到有造出來的。
秦軍的根,在榆林。
榆林,明朝九邊之一,直面蒙古。
那里的人,上馬殺敵,下馬種地,連孩童都拿人頭骨當玩具。
一到家里收成不好、孩子餓了,十幾個榆林漢子就敢出關。
拎著刀,去砍蒙古正規軍的人頭。
明軍的軍功以人頭計,他們腰間一圈血淋淋的頭顱,便是全家的口糧。
榆林人,他們從來不怕死。
史載︰李自成攻榆林,青壯盡亡,只余老弱婦孺守城。
硬是與李自成大軍巷戰十三日。
最後死傷相當。
死一個榆林人,必帶走一個賊軍。
那可是只剩下老弱婦孺的孤城。
崇禎心底一嘆。
大明虧陝西,尤虧榆林。
若當年物資充沛,哪須遼東養萬軍?
只要榆林衛調往關外,再配狼兵、川軍,建奴根本活不過十年。
崇禎抬頭,語氣肅然。
“朕給你的二十萬兩白銀,你可自定去處。
但,不得強招,不得克扣!
那是士卒用命換的錢!”
孫傳庭跪地,鏗鏘應聲。
“臣以性命擔保,不強征、不克扣!”
抬頭,又道︰“臣已有募兵之所,還望陛下允之。”
崇禎微微一笑,“說。”
“陝西榆林衛。”
果然,果然還是榆林。
那里是忠勇之根,烈性之源。
若能以榆林漢子為骨、延綏綏德人為筋,秦兵必成大明最鋒銳之矛!
“允!”
孫傳庭謝恩,眼底閃爍著光。
但又猶豫開口︰“不知陛下,派哪位公公監軍?”
崇禎聞言,眉頭一挑,隨即冷笑。
“區區西南平叛,也要朕派個太監教你如何打仗?
無監軍!滾出去!”
孫傳庭被喝退,卻滿心滿眼的興奮。
他知道,自己遇到了真正的明主。
御書房內,崇禎獨坐良久,低聲道︰
“監軍,是對忠臣的侮辱。”
歷史上,崇禎派監軍,是因為不信。
但在他看來,真正的忠勇之士,是不需要任何監視的。
此生大明,不再辱英雄。
翌日,孫傳庭被任命為平西南前鋒將軍,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領兵部右侍郎。
一個籍籍無名的文官,一躍為掌兵重臣。
朝野震動。
但崇禎心中篤定,他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