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連日休沐。
京城,卻血流成河。
寒風呼嘯,卷著血腥氣在街巷間盤旋,濃得幾乎凝成霧。
可詭異的是,百姓並未惶恐。
相反,他們紛紛換上新衣,成群結隊走上街頭,神情輕松,談笑如常。
原因極其簡單,那些被斬首之人,全都有其取死之道。
在每一次行刑之前,崇禎命人將罪狀白紙黑字張貼城門,細述前因後果。
百姓讀罷,無不拍手稱快。
隨之而來的是米價回落,布價下跌。
“看到了沒?早說了,米貴、布貴,全是這些狗官、勛貴在作祟!”
“殺得好!全都該殺!”
街頭巷尾,笑聲和議論此起彼伏。
自大明開國以來,百姓第一次真切地感到,自己被皇帝重視。
這一刻,他們腰桿挺得筆直,目光里透出久違的光亮。
……
而在千里之外,老臣袁可立坐在自家農舍里,听著風聲嘆息。
他早已對大明朝堂心灰意冷。
對那位年少天子也不報任何期望。
哪怕聖旨三次下到家門口,他也懶得理會。
“我就抗旨不遵,看那狗太監能奈我何。”
可當告榜傳來,當他听說皇帝親自向百姓鞠躬致謝;
當他听說勛貴盡滅、秀才特權廢除,京營叛亂被平。
這一刻,這位老臣的手不受控制地顫抖起來。
沉寂多年的眼眸,忽然重新亮了。
“進京……進京!”
他顫抖著吩咐,“現在就走!”
……
御書房內燈火搖曳,一名面帶儒雅之氣的青年正立于殿前。
他,就是孫傳庭。
此刻的他略有局促,卻更困惑。
他不懂,陛下為何召他。
更不懂,為何自入殿後,皇帝就這樣靜靜地盯著他。
崇禎望著眼前的孫傳庭,心中百感交集,幾乎掀起驚濤駭浪。
後世史家稱他為明末定海神針,其地位之重,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孫承宗。
若傳庭不死,大明未必亡,這種說法在後世廣為流傳。
更令人唏噓的是,這位橫掃亂世的名將,竟出身文官,被後人尊稱儒將。
他到底有多強?
論統籌與調度,不在孫承宗之下;
論身先士卒、驍勇善戰,反勝曹文詔半籌。
憑借就地募兵所組之軍,竟能與坐擁千余關寧鐵騎的曹文詔旗鼓相當。
初代闖王高迎祥,便是敗于他手,被活捉後押送進京斬首。
自此才有了二代闖王李自成的崛起。
然而,孫傳庭的死,和曹文詔一樣,讓人扼腕嘆息。
到了崇禎晚年,朝廷的腐朽已深入骨髓。
孫傳庭在前線孤軍奮戰,京師卻只下了一道冷冰冰的命令,“括民財以充軍資”。
換句話說就是,朝廷沒錢了。
你搶陝西百姓的財務當軍資吧。
可那時的陝西,早已民不聊生,饑荒四起。
即便如此,仍有百姓一心向朝廷,不肯隨叛軍作亂。
可這一道括民財的聖旨,徹底摧毀了他們最後的忠心。
饑民與官軍成敵,叛軍之勢再不可遏。
上天似乎也放棄了這片苦難之地。
春夏之交,久旱無雨。
入冬之際,寒雨如刀。
糧盡兵疲,戰士們在冰雨中啃著澀得難以下咽的生柿子,非戰減員蔓延全軍。
更要命的是,京師催戰不止。
“速剿流寇,不得退守!”
無奈之下,孫傳庭出戰潼關。
浴血奮戰,終以身殉國。
西安城隨之失守。
富甲天下的秦王為求苟活,傾家財獻敵,換得一條命。
數月後,北京陷落。
崇禎登煤山自縊。
這便是大明的宿命。
一個文臣出身的儒將,背著腐朽朝廷的重擔死戰疆場。
而那些身居廟堂者,卻用一紙命令將天下忠良與黎民一並推入深淵。
崇禎聲音有些干澀。
“朕觀你乃文武雙修。為何終選文職?”
孫傳庭俯身叩首。
“家父曰,行文與祖有榮,行武則被人所輕。”
崇禎輕嘆,都是這重文輕武之禍。
“不考慮這些,你自己如何想?”
“臣,自幼向往軍旅。”
崇禎伸手示意王承恩,將曹文詔與孫承宗提出的平定遼東之法整理成冊,交給孫傳庭。
孫傳庭接過一看,雙目一亮。
許久,他微微搖頭,拱手一拜。
“敢問陛下,此策出自何人?”
崇禎指了指一旁的王承恩。
孫傳庭先是微微頷首,隨即神色肅然,緩緩吐出三個字,“瞎指揮。”
御書房的空氣,驟然一緊。
王承恩額頭冒出冷汗,幾乎以為這位大人要沒命。
要知道這份作戰方案,可是由孫承宗與曹文詔二人聯手所定。
老曹的法子是“磨”。
以糧為餌,引敵攻城。
讓皇太極自陷泥潭。
四王輪政,誰主攻、誰主守、如何打,全由我定。
讓他一時敗、一時勝、再敗、再亂,以此逼出建奴的內斗之勢。
孫承宗則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
斷其商路、封其補給,與韃靼互市,逼得建奴無糧可食,無物可用。
那便只能轉頭劫掠韃靼。
而韃靼一旦富足,也必回咬建奴。
此消彼長,等二者俱疲,大明再起雷霆一擊,連根拔起!
這套法子,崇禎當初拍案叫絕。
文武兼施、遠近兼顧,簡直是後世兵書都會稱頌的上策。
可眼前這位籍籍無名的孫傳庭,竟敢給出瞎指揮的評價。
王承恩臉都快抽抽了。
他親耳听過孫承宗與曹文詔的陳述,那是連他這個閹人都听得熱血沸騰的神策。
而這小子,居然敢在皇帝面前說瞎指揮?
崇禎發問,“為何說是瞎指揮?”
孫傳庭略一沉吟,“以糧誘之,費力甚,且變數多。”
話音未落,他頓了頓,語氣轉冷。
“或擒其妃,或發其塋,盡奪其衣,置于城頭,或懸其棺于樓上。其怒必熾,不得不出兵,且必來攻之!”
崇禎差點沒從龍椅上跳起來。
他的意思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完全可以抓皇太極的妻子妃嬪,扒了衣服立于城頭羞辱。
或者刨了皇太極的祖墳把尸首掛于城頭。
逼迫皇太極不得不來攻打。
王承恩更是愣得嘴都沒合上。
這還是那位儒雅的孫傳庭?
“以粟誘之,須待數月;以辱激之,不過一夕。
若彼不至,威名失;若彼至而破,國乃亡。此計直中要害,毒而必效。”
崇禎心頭暗贊一聲狠。
難怪他能滅高迎祥于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