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人生第一課听起來有些許離奇,有些許驚駭。
阿嬸是父親人生第一堂課的重要人物,十七八歲,情竇初開,懵懂無知,少女的情愫慢慢纏繞。
阿嬸是一個一米六幾的大個子女人,身材並不苗條,家里還有好幾個阿姐都已經結婚了,阿嬸的年紀在當時也是到了嫁娶的時候了,村里的男同志就屬父親和她關系最好。
秉承著離家近的原則,阿嬸想要父親娶她。父親並不喜歡阿嬸,他認為阿嬸只是兒時伙伴,沒有男女之間的情愛。
父親在一次次拒絕後想到了較為兩全的辦法。
突然有一天,奶奶的娘家親戚來訪,梁平想要邀請父親一起去內蒙古打工,听說那邊工資高,有熟人介紹,唯一缺點就是太遠了,爺爺奶奶並不同意,不願意家里唯一的兒子遠離家鄉去到相隔幾個省的邊境工作,但父親年輕向來不听勸,他想趁著年輕多去見見世面,最主要的是,他可以擺脫一直“糾纏”他的阿嬸。
第二天,父親就給阿嬸說了他要出門的消息,阿嬸並不開心,她不想父親出去,一心只想和父親結婚。
不過很快,阿嬸回家問了阿奶和阿爺的想法,阿奶也是覺得父親很是可靠,讓阿嬸跟著父親和梁平一起去內蒙古打工,說不定兩個人在相處過程覺得合適,再回來結婚也可以。
梁平很高興,有兩個老鄉一起去工作,有照應。父親也很高興,想著阿嬸一起出去工作,遇見別人然後在一起更是了卻了心事兒。阿嬸也很高興,可以和父親一起出去,見見世面,培養感情。
三個年輕人滿腔熱枕從湖北大山出發了,兩天兩夜才到達了心心念念的內蒙古。
梁平隨處找了一家當地人歇腳,傍晚,三個湖北人手舞足蹈的混跡在載歌載舞的當地人群中。篝火照亮整片夜空。
時間來到第二天,蒙古包里,所有人都還在沉睡,只是梁平沒了蹤影。
阿嬸搖醒了熟睡的父親,梁平不見了,無疑,對兩個年輕人來說,沒了主心骨沒了心安。立馬起身去尋找。
蒙古包主人家召集了所有親戚圍住了準備找人的父親和阿嬸,兩人心里一緊,大概猜到原因︰梁平將兩人賣給了當地做工人。阿嬸頓時大哭,從未見過這種場面。
為首的主人操著一口黏糊的普通話告訴父親,你可以走,不過阿嬸必須留下。阿嬸抹干眼淚,為何?
父親詢問緣由才知道,梁平已經將阿嬸以一千塊賣給了蒙古包主人,白紙黑字畫押,無法抵賴。對方人多勢眾,無法起正面沖突。
父親不同意,未經阿嬸意願賣她,無疑是無視法律,可對面人多勢眾,縱有諸葛的口才群戰舌儒,也不能奈他幾何。
千鈞一發之際,阿嬸見主人面相生的不似其他人那般凶神惡煞,便是同意了這門“買賣”。
父親不解,這一同意,以後可是要在草原上生活一輩子,阿嬸不以為然,年紀到了,有誰願意娶她,盡管方式有些有悖傳統,她也心甘情願。
鬧成這樣,阿嬸覺得父親不應該在這里找工作,畢竟是非之地確實不易長待。
阿嬸讓父親一個人回家,父親思索半天,覺得自己一個人回家,無法給阿嬸父母交代,盡管賣阿嬸的不是自己。
阿嬸立即找紙,寫了一封家書,交代了自己留下的緣由,並保證這件事和父親並不相干。
父親猶豫半響,覺得可以先回家找阿嬸父母商量,于是父親拿著所謂的家書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這一路上,父親非常惆悵,不似來時那份熱情,心情異常低落。盡管拿著家書,還是害怕難以交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