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雲一連幾天都泡在內閣大庫里。
這地方比翰林院的藏書閣還要陳舊,空氣里飄著一股紙張腐爛和灰塵混合的味道。
他表面上翻閱著一卷卷關于漕運、鹽鐵的舊案,尋找四皇子貪腐的蛛絲馬跡。實際上,他的眼楮卻在搜尋著任何與“天庫”有關的記載。
大學士張敬之就像一尊石像,每天都坐在大庫門口唯一的一張書案後,手里捧著一本古籍,眼皮都不抬一下。
他名為監察官,實為看守。
甦雲也不在意,他有的是耐心。
這天下午,甦雲從一堆落滿灰塵的卷宗里抬起頭,走到張敬之的書案前。
張敬之的目光從書頁上移開,落在甦雲身上,眼神像是在看一個打擾他清淨的後生。
“張學士,學生有一事不明,想請教先生。”甦雲恭敬地開口。
“說。”張敬之吐出一個字,言簡意賅。
甦雲將手里的一卷竹簡放在桌上。“學生在查閱《大周水利考》時,發現其中記載,光和三年的黃河大水,決口于陽武。但學生記得,另一卷《光和記事》中,記載同年秋天,京畿有熒惑守心之天象。”
張敬之的眉頭動了一下。
“陽武決口,洪水泛濫,數月方退。若真如此,整個京畿都應是一片澤國,夜間水汽蒸騰,何來清朗夜空,以觀天象?”甦雲的聲音很平靜,“這兩份檔案,必有一份是錯的。”
張敬之盯著甦雲看了一會兒,渾濁的眼楮里閃過一絲波瀾。
他放下手里的書,拿起那兩份檔案,仔 比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