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燈光照耀之下,上百人的目光中,楊立辛、任保賢倆人上來就對著桌子上的服裝起了爭執。
    一番口角,楊立辛穿上筆挺的“八路”裝,而任保賢則套上並過于肥大的“漢奸”服,倆人神態各異地開始表演。
    楊立辛器宇軒昂,一開口就是字正腔圓的“主角”範兒。而任保賢則是賊眉鼠眼、滿臉地不服氣,一上場那股子小人物的猥瑣與精明勁兒就出來了。
    起初,台下還是帶著節日里看熱鬧的輕松。
    沒想到情節發展如此迅速,大伙逐漸都坐直了身體,有的干脆前傾著想看得清楚些。
    幾句台詞立住人設,“主角”楊立辛一本正經地念著慷慨激昂的台詞。
    而“配角”任保賢一邊故作配合,一邊又因為不服從角色而不斷陷入尷尬、搶戲。
    倆人一番你來我往,笑料包袱不斷,台下的笑聲像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的漣漪,一圈圈擴散開來,成了笑聲的海洋。
    到了後半段,倆人互換身份時,那種角色巨大的反差感一下子讓現場哄堂大笑。
    “哎喲喂!”
    坐在前排的鄧大姐剛喝進嘴的茶差點噴出來,指著台上笑得直拍大腿。
    楊立辛指著任保賢︰“你瞧瞧你這模樣、這身段、這相貌,那是幾千年才出一個啊?”
    任保賢︰“幾千年就出了這麼個東西?”
    楊立辛︰“你不是東西。”
    “你說我不是東西?”
    “哦!你是東西!”
    “我是什麼東西?”
    倆人一番爭吵,坐在一旁的曹宇一邊搖頭,一邊笑得肩膀直抖。
    “這詞兒寫的……太損了!”
    等到最後,當倆人脫離“服裝”,心態上重新回歸“角色”,錯亂的服裝和正確的表演更是讓人笑得合不攏嘴。
    而台下的演員們,在笑聲之外,也咂摸出了幾分滋味。
    對于人藝這樣的話劇團來說,舞台之上是表演,舞台之下是社會,誰都想走到舞台中央大鳴大放,都有不服氣的時候。
    此時舞台上的“主角與配角”,分明是他們每個人在過往歲月、甚至在當下劇院里都或多或少感受過的微妙關系。
    當這種關系被極端化、娛樂化之後,大家開懷一笑間,心態上也放松了不少。
    是啊,從來都是演員服務角色,如果硬要角色服務演員,那就是笑料一樁。
    想到這一層的人們,再看台上的“小品”,立刻就覺得非同凡響。
    台下的夏春偏著頭跟一旁的俞民嘀咕,“這段‘小品’真不錯,感覺跟丁西林那些喜劇相比更有意思。”
    俞民也點頭,“而且立意多好,一段小品,省了咱們好多嘴仗!”
    這些年,為了競爭角色,跑到院長們面前表態爭執的事也常有發生,刁光譚他們幾個可以說都是磨破了嘴皮子。
    沒辦法,手底下都是精兵強將,各個演出水平都很高,誰上誰下,有時候真的挺難說。
    一番表演結束,楊立辛和任保賢台上鞠躬,台下的喝彩聲不斷。
    坐在前排的藍田野回過頭來,看著不遠處的鐘山,“小山,實話說,你寫的吧?”
    鐘山嘿嘿一笑,“集體創作!集體創作!”
    旁邊的藍因海和梁秉鯤對視一眼,都覺得鐘山這小子真不錯,能處!
    一場小品演完,後面的節目里各位演員的專業表演依舊精彩,但台下的觀眾眼中都明白,跟小品相比,這些頓時有些黯然失色。
    兩個小時的聯歡會倏忽而過,溫暖的宴會廳里,大家都覺得今年這個聯歡會讓人前所未有的舒暢。
    散場的時候,楊立辛和任保賢湊了過來,拉著編劇組的仨人喝茶聊天。
    今天這一場“小品”,讓倆人狠狠地在全院職工面前露了一次臉,這種贏得專業人員認可的感覺,可比往常在舞台上受到觀眾歡迎還舒服。
    五個人坐在一起喝茶,四個人都明白,今天這個局面,可以說一多半都是鐘山這個劇本的功勞。
    任保賢拍著鐘山的肩膀,滿面紅光,“兄弟啊,以後有這種‘小品’,你可別忘了叫我!隨叫隨到!”
    楊立辛趕忙跟上,“俺也一樣!”
    鐘山聞言笑了,正要謙虛幾句,忽然看到刁光譚急匆匆沖幾人招手。
    “來來來!都過來!”
    幾人趕忙起身跟著過去,只見曹宇和鄧大姐幾人正站在宴會廳外聊天。
    看到鐘山幾人走過來,鄧大姐臉上頓時掛上了笑容。
    “你們這個‘小品’,搞得真好!前所未有啊,有意思!”
    鐘山幾人謙虛了幾句,鄧大姐擺擺手,看著兩個演員,“我想著,過兩天海里也搞聯歡會,你們能不能辛苦辛苦,再去那邊給老同志們表演一下?”
    這話一出,楊立辛和任保賢肉眼可見的激動起來。
    去那里演出,這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榮耀。
    想當年,教員獨愛侯寶林的相聲,經常找他來演出,侯寶林由此聲名更上一層樓,一躍成為相聲行當里獨一份兒的存在。
    現如今,機會擺在幾人面前,說不激動,那是不可能的。
    任保賢即刻表態,“您這話說得!我們不辛苦!表演能夠得到認可,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好好好……”鄧大姐跟倆人握握手,又看向一旁的編劇組三人,“這個‘小品’這麼成功,劇本創作功不可沒,到時候你們是不是也一起去參加參加?”
    仨人自然是滿口答應,一番對奏結束,眾人簇擁著把幾位老同志送出劇場。
    看著小車遠遠離去,曹宇扭頭看看鐘山,臉上的滿意根本掩飾不住。
    他拍拍鐘山的肩膀,“過完年,《天下第一樓》一定要精心籌備,把咱們這部新話劇造成人藝的保留劇目!”
    這話可以說直接給鐘山的話劇定了調子,就是不計成本,奔著最精品的狀態去了。
    沒出半小時,去海里演出的消息就不脛而走,院里還未離去的演員們听到這個消息,看鐘山的眼神比原來愈發熱情,就連楊立辛和任保賢也受到了不少夸贊。
    鐘山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夜里十點鐘。
    早已放假的鐘小蘭一听說鐘山弄的小品要去海里演出,整個人都楞了。
    她喃喃自語,“那里面得什麼樣啊……”
    發完 癥,她眨著閃亮的眼楮湊在鐘山旁邊︰“哥,你這去一趟,有沒有個留念?”
    第二天一早,剛起床的鐘友為和王蘊如就被按捺不住的鐘小蘭官宣了這個消息。
    倆人不敢置信地再三確認,等到鐘山說出細節才終于相信,興奮地不知如何是好。
    “教員保佑!教員保佑!祖墳冒青煙啊……”
    王蘊如臉上不知是哭是笑,人也成了無頭蒼蠅,“不行,一會兒我得好好上柱香。”
    鐘友為更是對鐘山大加贊嘆。
    “好哇!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你現在可比老爹我當年強多了!”
    鐘小蘭則是拽著鐘山連番叮囑,一定讓他拍拍照片、帶點紀念品回來,目的自然是好回頭拿去學校裝逼。
    ……
    鐘山一開始對于這份榮耀的體會還不算深刻。
    可等到了海里,看著眼前一個個只在前世電視和互聯網上才見過的面貌出現在自己面前,他忽然有一種自己正在參與其中的奇妙感覺。
    一番演出收獲陣陣歡笑,那種仿佛上帝撥弄琴弦的錯覺讓人覺得生活無限美好。
    演出結束後,現場參與表演的演員一起受到了領導們的接見。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現場掠過,鐘山幾人現場鞠躬致謝,人群中央,一位身量不高的老人揚聲問道︰“哪一個是鐘山?”
    鐘山舉手迎上去。
    老人跟鐘山握著手,笑道,“好哇,你的話劇寫得很好。我從你這里也學會了很多,比如小康!比如官二代!”
    第二個詞一說出口,現場又是一陣輕笑。
    這是《法源寺》里,譚嗣同自我介紹時的詞匯。
    “我之前跟他們聊,日本的朋友也講維新,他們對《法源寺》也很感興趣呀,說不得以後還可以搞文化交流。”
    老人說完,又問一旁的演員們,“人藝最近有沒有新作品呀?”
    “有的領導,有的!”
    任寶賢順勢介紹了一下還沒開始排練的《天下第一樓》。
    “好哇!名字好,寓意也不錯!希望你們人藝能繼續創造精品!”
    老人看看鐘山,語重心長,“創作上一定不要怕困難!”
    鐘山聞言心中一動,陪笑道,“創作上倒是沒什麼困難,倒是有個事情,我想請示一下領導。”
    “哦?”老人稍微認真起來,“說說?”
    “燕京烤鴨店這個老招牌‘全聚德’,大伙兒都盼著重新掛回來呢!”
    老人聞言頓時笑了,“一個烤鴨店的招牌,跟你們人藝有什麼關系?”
    “我寫這部作品,就是從烤鴨店得到的靈感,更何況全聚德也算是老字號,燕京的市民文化符合,現在叫燕京烤鴨店,確實不如全聚德順口,大伙都盼望著能把匾額再掛上去呢!”
    “好哇,你這個小子,倒是有點俠氣!”
    老人贊許的點點頭,也沒繼續說話,轉而去慰問下一組表演的演員了。
    下午,從海里出來,回到筒子樓里的時候,鐘山發現鄰居們看自己的眼神已經從原來的親和隨意變成了尊敬和好奇。
    他剛要揮手跟鄰居們打招呼,大伙已經呼啦一下子都圍了上來。
    大伙嘰嘰喳喳地問長問短,表現出來的激動仿佛見了什麼大人物一樣。
    鐘山心里直想笑,但也知道這種狀態今天是改變不了,只能硬著頭皮應付著涌上來的街坊,費了半天勁才終于走回了家。
    “回來啦!”
    王蘊如早已開門等候,等鐘山進來了,她把門一關,一家人開始等待著鐘山分享這份兒獨特的經歷。
    鐘山講述過程的時候,還挺淡定,反而是听故事的三個人頗為激動。
    一番歷程講完,終于到了談收獲的時間。
    王蘊如喜氣洋洋地看著鐘山一樣樣拿東西,還不忘了埋汰鐘友為一番。
    “你看看你,單位發個暖壺都給你歪瓜裂棗的,你就不會跟他們翻臉?”
    “嗨,都是同事,再說這也沒有什麼,都一樣用。”
    鐘友為訕訕地解釋了一句,催促著鐘山。
    “快打開給我們看看!”
    鐘山遂打開一個格外精致厚重的木盒,揭開一看,是一套嶄新的骨瓷茶具。
    這鮮亮的顏色和古樸雋永的造型,一看就不是凡品。
    一家人跟看稀世珍寶一般挨個欣賞。
    鐘友為抖著手拿起大茶壺,看著上面那個特別的地址落款,別提多高興了。
    王蘊如見狀,趕緊搶下來放到桌上,叮囑道,“這玩意兒輕易不能用,咱們還是存起來,留著給小山傳家!”
    “對對對,傳家、傳家……”
    把茶具收起來,鐘山又從兜里掏出一支鋼筆遞給鐘小蘭,“給你。”
    鐘小蘭趕忙搶過來,捧在手里迎著光線仔細觀察。
    “哥,這也是海里的?”
    “哪兒啊,百貨大樓的。”
    “嗨!”
    鐘小蘭頓時有些失望。
    鐘山笑笑,說道,“不過有位老同志拿著個鋼筆給我簽了個名。”
    說罷,他又從包里掏出一個筆記本,遞給鐘友為。
    鐘友為翻開筆記本的扉頁一看,人差點厥過去。
    王蘊如的茶壺,鐘小蘭的鋼筆,鐘友為的筆記本,這一番年貨發放下來,全家人都有了自己的裝逼利器。
    晚上王蘊如特意做了一頓大菜,犒賞鐘山的杰出貢獻。
    一家人快快樂樂地吃完飯,收拾完桌子,鐘友為給鐘山倒了杯茶。
    “明天周末,你跟我去掃墓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