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蕭景辰坐在新公司休息室的沙發上。
面前寬大的茶幾上散落著十幾本裝幀精美的項目冊子。
一下午的時間,他翻完了林海帶來的、據說是近期市面上投資最大的劇本大綱和劇組介紹。
林海端著兩杯茶水走進來,將其中一杯放在蕭景辰面前,自己在對面坐下,帶著些許期待問道︰
“怎麼樣?有沒有感覺還不錯的本子?這幾個項目,平台和資方都很有實力。”
“而且遞過來的可全是男一號的角色,給的待遇也都不錯。”
蕭景辰端起茶水抿了一口,他的目光從那些本子上掃過,語氣近乎冷酷︰
“爛劇本。”
他放下杯子,看向林海。
“通篇陳詞濫調,劇情經不起推敲,人物單薄如紙。”
“實話說,沒有一個角色,讓我有‘想演’的沖動。”
林海臉上的期待僵了一下,隨即化為一聲長長的嘆息。
臉上帶著從業者早已習慣的無奈︰
“景辰,我也知道這些劇本不行,但現在的市場就是這樣。”
他認真解釋道︰“現偶、古偶、仙俠,現在是絕對的主流,來錢快,造星快,容易爆。”
“粉絲愛看,平台愛推,資本自然趨之若鶩。”
“好劇本、好劇組,不是沒有,但可遇不可求,我們等不起,也未必踫得上啊。”
蕭景辰靜靜地听著。
他沉默了片刻,再開口時,便直指問題核心︰
“追逐快錢,迷信流量,輕視內核。”
“長此以往,不過是竭澤而漁。”
“總有一天,觀眾們會失望、會離開。”
他抬起眼,目光銳利如刀,仿佛要剖開這繁華表象下的本質。
“這些大制作都如此,說明粗制濫造已經成了常態,有問題的就不是一兩個劇組,而是整個行業了。”
林海重重地點了點頭,深有同感道︰“你說到根子上了。”
“現在就是這個樣子——用心搞創作的人越來越少,因為熱門IP自帶粉絲和話題。”
“演員不再追求演技,因為有流量就有龐大的粉絲群體願意無條件買單。”
“甚至口碑都不重要了,因為龐大的宣發和水軍公司足以在短期內覆蓋、混淆大部分負面評價。”
林海攤了攤手,語氣帶著一絲嘲諷和深深的無力。
“這是一個被資本綁架藝術的時代,我們身處其中的一環……沒得選……”
"有的選!"蕭景辰目光如炬,斬釘截鐵地打斷他。
“對于一部作品來說,我認為編劇其實才是作品的靈魂與核心!”
"可這些編劇,大多卻被擠壓到連生存都成問題,林哥,我認為破局之道就在這里。"
蕭景辰至今已經輾轉了三個劇組,也見識、听說了不少事情。
曾經《紫禁深秋》的一名編劇就曾跟他吐槽過不少事情。
編劇熬夜修改的劇本被演員一句話全盤否定。
許多編劇連自己作品的署名權都爭取不到。
甚至更慘一點的,劇組里開車司機的"建議"都比編劇的專業判斷更有分量。
劇本可以任由外行指手畫腳,創作要為一堆不相干的因素讓路。
這樣下去,怎麼可能出好作品?
蕭景辰看向林海,眼神愈發銳利︰"真正熱愛這行、滿腹才華的創作者如今正被劣幣驅逐。"
"我建議可以去接觸那些還在堅持的獨立編劇,再成立一家以編劇為核心的公司。”
“先從小成本電影開始,我們自己投資自己拍。”
“讓創作回歸創作,讓專業得到尊重。"
蕭景辰指向桌上的冊子︰"我認為比演這些爛劇,要有意義得多。"
林海張了張嘴,眼中情緒復雜——有驚愕,有震撼,有難以置信。
但更多的是一種被點燃的、壓抑已久的興奮。
他聲音有些發干︰"可是景辰......如果真這麼做,就是在動搖整個行業的賺錢根基。”
“到時候,他們會用盡一切手段讓我們失敗,讓我們停手。"
蕭景辰聞言,眼中出現一抹桀驁之色。
"雖千萬人,吾往矣。"
"林哥,"他面上露出一抹笑意,"觀眾一定會站在我們這邊。"
"別忘了,"蕭景辰自信一笑,"在這個市場里——"
"觀眾,才是真正的甲方。"
窗外陽光正好,落在蕭景辰的身上。
房間內陷入短暫的寂靜。
林海望著面前總是語出驚人的蕭景辰,只覺得一股久違的熱血在胸腔里翻涌。
當初因為內心的一些堅持,他被寰宇打壓,幾乎被整個行業針對。
這些年沉沉浮浮,他早已在現實的濁流中學會審時度勢,習慣了權衡利弊。
可此刻,他還是在蕭景辰那句“觀眾才是真正的甲方”面前,心甘情願的敗下陣來。
“好!”林海重重一拍膝蓋,眼中重新燃起銳利的光芒,“那就干!”
在點頭的瞬間,他在對面蕭景辰的眼中,仿佛又看到了二十年前那個懷揣夢想、滿腔志氣的少年。
三天後,林海按照地址,在城郊一個老舊小區里,找到了十年前合作過的編劇周明軒。
開門的中年男人穿著一件起毛的T恤,眼底帶著長期熬夜留下的青黑,以及一絲被現實磋磨後的麻木。
狹小的出租屋里堆滿了書籍和稿紙,空氣中彌漫著泡面和舊紙張混合的氣味。
周明軒開門看到林海時愣了一下,顯然十分意外。
隨即臉上閃過一絲窘迫,側身將林海讓了進來,苦笑道︰
“林大經紀人,沒想到你會來找我?真是稀客啊,我這兒……有點亂,別介意。”
林海進門後環顧四周,目光落在書桌上一沓沓修改得密密麻麻的手寫稿上,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記得十年前合作時,周明軒還是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筆下的故事靈氣逼人。
“明軒,別來無恙。”林海沒有寒暄太多,直接說明了來意。
“我這次找你,是想看看你這些年,有沒有攢下什麼好的本子,我正在尋找值得投資拍攝的原創劇本。”
周明軒聞言,眼神波動了一下。
那是一種混雜著希望、害怕和長久壓抑後的復雜情緒。
他轉身走到一個上了鎖的抽屜前,從里面小心翼翼地捧出幾個本子。
“林哥,你看看這些吧。”
他的聲音有些沙啞。
“這個,《落日》,拿了上屆‘晨曦’最佳原創劇本獎;這個,《無聲的證詞》,前年‘金筆頭’一等獎……”
“都有導演找上門,談過,甚至有的都打算立項了……”
他頓了頓,嘴角扯出一個苦澀的弧度,“最後,卻都沒拉到投資。”
他干脆破罐子破摔,把原因說明︰
“資方說‘沒有市場’、‘不夠商業化’、‘不會賺錢’,就都退回來了。”
周明軒認為林海看完後肯定也會這麼想,這幾年所有接觸他的制作人都是這麼說的。
林海沉默地拿起這些沉甸甸的劇本,逐一翻閱。
他看得很快,但眼神越來越亮。
這些故事結構精巧,人物立體,對白犀利。
更重要的是,它們都帶著一種久違的、直指人心的力量和對現實的深刻關照。
與市面上那些流水線產品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