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代當知縣

民生疾苦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葉河那拉提 本章︰民生疾苦

    第二日天剛亮,劉滿倉就帶著老陳和兩個衙役,去了城西的村莊。

    村里靜悄悄的,土坯房的煙囪大多沒冒煙,偶爾能听見幾聲孩子的哭鬧。他們走到一戶人家門口,只見院門虛掩著,里面傳來咳嗽聲。劉滿倉推門進去,看見個中年漢子躺在床上,蓋著床破棉絮,臉色蠟黃,旁邊個婦人正用勺子給他喂水。

    “這位大哥,您這是怎麼了?”劉滿倉上前問道。

    婦人抬頭,見是穿著官服的人,嚇了一跳,連忙站起來行禮︰“大人……我男人得了肺癆,沒錢治,只能在家躺著。”

    劉滿倉看了眼屋里的陳設——土炕、破桌子、牆角堆著些干草,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家里的田呢?”他問。

    “田……”婦人眼圈紅了,“租的是趙老爺家的田,今年鬧蝗災,沒收成,交不上租,田被收回去了。現在只能靠挖野菜過日子,可天冷了,野菜也挖不到了。”

    這時,里屋傳來孩子的哭聲,婦人連忙跑進去,抱著個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孩子出來,孩子的臉蠟黃,嘴唇干裂,哭起來都沒力氣。

    劉滿倉心里發酸,從懷里摸出些碎銀子,遞給婦人︰“先去給孩子買點吃的,再給大哥抓點藥。”

    婦人接過銀子,“撲通”一聲跪下,連連磕頭︰“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從那戶人家出來,劉滿倉又走了幾戶,情況都差不多——要麼田被鄉紳收回,要麼交完租子就沒了余糧,只能靠救濟過日子。只有一戶人家,院里種著菜,煙囪冒著煙,看著還算殷實。

    他推門進去,看見個老農正在劈柴,動作麻利,不像其他農戶那樣面黃肌瘦。“老丈,打擾了。”劉滿倉拱手。

    老農放下斧頭,上下打量他,見他穿官服,卻沒像其他官員那樣擺架子,便笑道︰“是新知縣吧?我听說你昨天到了。”

    “老丈認識我?”劉滿倉有些驚訝。

    “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老農搬來個小板凳,“坐吧。我姓周,叫周老實。家里有三畝田,是自己的,不是租的,所以日子還過得去。”

    劉滿倉坐下,問︰“村里像您這樣有自己田的,多嗎?”

    周老實搖頭,嘆了口氣︰“不多,也就三四戶。大部分人的田,都被王老爺、趙老爺他們佔了。他們用低價買,要是不肯賣,就找借口把人抓起來,最後田還是得歸他們。前幾年,村東頭的李老三,就是因為不肯賣田,被趙老爺的家丁打斷了腿,最後還是把田交了出去。”

    “就沒人告官嗎?”劉滿倉問。

    周老實嗤笑一聲︰“告官?前幾任知縣,要麼收了鄉紳的錢,要麼怕他們背後的靠山,誰會管咱們百姓的事?再說,鄉紳們都有功名,按規矩,百姓不能告士紳,告了也是白告。”

    劉滿倉沉默了。他知道周老實說的是實情——清朝的律法規定,士紳享有“特權”,百姓不能直接控告士紳,必須通過地方官轉達,而地方官往往偏袒士紳。這也是官紳一體納糧難以推行的原因之一。

    “要是……我能讓鄉紳和百姓一樣交糧納稅,你們願意支持我嗎?”劉滿倉看著周老實,認真地問。

    周老實愣了愣,隨即眼楮亮了︰“大人說的是真的?要是真能這樣,那我們百姓就有救了!我第一個支持您!村里的人,只要知道您是為我們好,肯定都會支持您!”

    從村里回來,劉滿倉心里有了底。他立刻讓人貼出告示,定于三日後在縣衙大堂召開鄉紳會議,商議稅賦事宜。

    告示貼出去的當天下午,王德全就來了縣衙。他還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樣,手里提著個食盒,里面裝著燕窩、魚翅,說是“給知縣老爺補補身子”。

    劉滿倉沒接食盒,直接道︰“王會長來,是為了三日後的會議吧?”

    王德全放下食盒,嘆了口氣︰“知縣老爺,實不相瞞,我是來勸您的。官紳一體納糧這事兒,在京城都沒推行開,咱們清豐縣小地方,就別折騰了。您剛到任,先安穩幾年,等熟悉了情況再說,不好嗎?”

    “安穩幾年?”劉滿倉冷笑,“百姓都快餓死了,我怎麼安穩?王會長,你家里有一千兩百頃田,卻只按三百頃報稅,剩下的九百頃,每年少交兩萬七千石糧。這些糧,夠全縣流民吃半年。你覺得,我能眼睜睜看著百姓餓死,而你們卻錦衣玉食嗎?”

    王德全臉上的笑徹底沒了,語氣也冷了下來︰“劉知縣,說話可得有憑據。誰告訴你我家有一千兩百頃田?那都是謠言!我家在冊三百頃,就是三百頃,多一畝都沒有。”

    “有沒有,查一查就知道了。”劉滿倉拿出那本冊子,放在桌上,“這是前幾任知縣留下的稅賦冊子,上面寫得清清楚楚。三日後的會議,我會請各位鄉紳核對田畝數,按實際田畝交糧納稅。”

    王德全的臉漲成了豬肝色,他猛地站起來,指著劉滿倉︰“你別不識抬舉!清豐縣的鄉紳,不是你能惹的!趙老爺是禮部侍郎的表親,你要是敢動他,小心烏紗帽不保!”

    “烏紗帽算什麼?”劉滿倉也站了起來,目光堅定,“我既然當了這個知縣,就不是為了烏紗帽,是為了百姓。別說趙老爺是侍郎的表親,就是皇帝的親戚,該交的糧,也得交!”

    王德全氣得渾身發抖,甩袖就走︰“好!好!你等著!三日後,我倒要看看你怎麼收場!”

    王德全走後,老陳擔憂地說︰“老爺,您把他得罪慘了,他肯定會聯合其他鄉紳對付您。”

    “我不怕。”劉滿倉拿起冊子,“只要百姓支持我,他們就奈何不了我。對了,你去把那個李秀才請來,我有事找他。”

    老陳愣了愣︰“李秀才?就是那天迎接您時,站在最後面的那個?”

    “對。”劉滿倉點頭,“我看他不像其他鄉紳那樣油滑,或許能幫上忙。”

    半個時辰後,李秀才來了。他還是穿那件粗布長衫,手里抱著卷書,見了劉滿倉,恭敬地行禮︰“學生李青,見過知縣老爺。”

    “坐吧。”劉滿倉指了指椅子,“我找你來,是想問問你,對官紳一體納糧,你怎麼看?”

    李青愣了愣,隨即道︰“學生覺得,這是好事。士紳享有特權,久矣。百姓終歲勞作,卻要承擔大部分稅賦,而士紳不耕不織,卻坐享其成,實在不公。只是……”他頓了頓,“推行起來,怕是阻力重重。鄉紳們大多有功名,又與朝中官員有聯系,不好得罪。”

    “你說得對。”劉滿倉點頭,“但我還是要推。我需要有人幫我整理鄉紳的田畝資料,核對稅賦數字。你是秀才,識字斷文,又熟悉縣里的情況,能不能幫我這個忙?”

    李青猶豫了一下,隨即抬起頭,眼里閃過一絲堅定︰“學生願意。學生雖然是鄉紳子弟,但也看不慣他們欺壓百姓的行徑。能為百姓做些事,是學生的榮幸。”

    劉滿倉心里一喜,連忙拿出冊子︰“好!那咱們現在就開始。你先把縣里所有鄉紳的名字、功名、在冊田畝數整理出來,再和實際田畝數對比,列出差額。三日後的會議,咱們要用這些數據說話。”

    接下來的兩天,劉滿倉和李青幾乎沒合眼。他們趴在書桌上,一頁頁核對冊子上的數字,又派人去各村調查,收集鄉紳佔田的證據。李青果然細心,不僅整理出了詳細的表格,還找出了幾個被鄉紳逼迫賣田的農戶,記下了他們的證詞。

    到了第三天早上,表格終于整理好了。劉滿倉看著桌上厚厚的一疊紙,心里松了口氣。這時,老陳匆匆跑進來︰“老爺,不好了!外面來了好多鄉紳,還有些家丁,手里拿著棍棒,說是要找您‘理論’!”

    劉滿倉走到門口,只見縣衙門口擠滿了人,王德全和一個穿錦袍的中年人站在最前面。那中年人約莫五十歲,面色紅潤,眼神傲慢,腰間掛著塊很大的玉佩,想必就是趙富貴。

    “劉滿倉!你給我出來!”趙富貴叉著腰,嗓門洪亮,“你憑什麼要我們交糧納稅?我們是士紳,享有免稅特權,這是朝廷的規矩!”

    劉滿倉走出去,站在台階上,目光掃過人群︰“朝廷的規矩?雍正元年,皇上就頒布了新政,推行官紳一體納糧。這才是現在的規矩!你們佔著全縣過半的田畝,卻不交稅,讓百姓承擔所有負擔,這是哪門子的規矩?”

    “新政?”趙富貴冷笑,“那是京城的規矩,管不到我們清豐縣!我表兄是禮部侍郎,他都沒說要交糧,輪得到你一個小小的知縣指手畫腳?”

    “就是!我們不交!”人群里的鄉紳們跟著起哄,家丁們也揮舞著棍棒,場面亂糟糟的。

    劉滿倉沒慌,轉身對身後的衙役道︰“把桌上的表格拿出來,念給大家听!”

    衙役們立刻把表格拿出來,站在台階上,大聲念道︰“王德全,在冊田畝三百頃,實際佔田一千兩百頃,差額九百頃,應補交糧兩萬七千石……趙富貴,在冊田畝五十頃,實際佔田兩千頃,差額一千九百五十頃,應補交糧五萬八千五百石……”

    每念一個名字,人群里就安靜一分。那些鄉紳的臉色,從傲慢變成了驚訝,再變成了慌張。尤其是趙富貴,听到自己的差額時,臉都白了,指著劉滿倉︰“你……你胡說!我沒有那麼多田!”

    “是不是胡說,問問百姓就知道了。”劉滿倉朝人群外喊了聲,“周老實,你們進來吧。”

    只見周老實帶著十幾個農戶,從人群外走了進來。他們手里拿著地契、租約,還有些被打斷的農具。周老實走到台階前,舉起手里的地契︰“大人,這是我鄰居李老三的地契,五年前被趙富貴用武力搶走,現在地契還在我們手里!”

    另一個農戶舉起租約︰“我租的是王德全家的田,每年要交七成的租子,今年沒收成,交不上租,就被趕出來了!”

    越來越多的農戶站出來,訴說自己被鄉紳欺壓的經歷。人群里的百姓們听了,都義憤填膺,紛紛指責鄉紳們的惡行。那些家丁見百姓人多,也不敢再揮舞棍棒,悄悄往後退了退。

    趙富貴和王德全的臉一陣紅一陣白,想反駁,卻被百姓們的指責聲淹沒。王德全拉了拉趙富貴的袖子,低聲道︰“趙老爺,咱們先撤吧,百姓們情緒激動,再鬧下去,怕是要出事。”

    趙富貴狠狠瞪了劉滿倉一眼,咬牙道︰“好!劉滿倉,你有種!咱們走著瞧!”說完,帶著鄉紳和家丁們,灰溜溜地走了。

    百姓們見鄉紳走了,都歡呼起來。周老實走到台階前,對著劉滿倉深深一揖︰“知縣老爺,您是好官啊!我們百姓,終于有盼頭了!”

    劉滿倉連忙扶起他,心里暖暖的。他知道,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更難的仗要打。但只要有百姓支持,他就有信心,把官紳一體納糧推行下去,給清豐縣的百姓,裝滿糧倉。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清代當知縣》,方便以後閱讀我在清代當知縣民生疾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清代當知縣民生疾苦並對我在清代當知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