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五年,三月廿三,京城貢院外的老槐樹剛抽新芽,劉滿倉攥著那張燙金的“捷報”,指節都泛了白。他身後是攢動的人群,有哭罵落第的舉子,有喜極而泣的新貴,唯獨他站在原地,像被抽走了魂魄——鄉試第三十七名,賜同進士出身,授陝西甘泉縣知縣。
“劉兄!劉兄!”同科的王翰林拍他肩膀,錦緞官袍擦過他洗得發白的藍布長衫,“恭喜啊!甘泉雖偏,也是一方父母官,可比我這在翰林院抄書強多了!”
劉滿倉勉強扯出笑,心里卻翻江倒海。他是山東兗州府的窮秀才,十年寒窗靠鄉鄰湊的幾石粟米撐下來,原想著考個功名能讓老娘過幾天好日子,可陝西離兗州千里之遙,這一去,不知何時能歸。更讓他發慌的是,臨行前恩師偷偷塞給他的紙條︰“甘泉多弊,豪強盤踞,前任知縣三月即走,慎之。”
四月底,劉滿倉帶著一個老僕劉忠,坐著騾車出了京城。一路向西,越走越荒涼,過了黃河,道旁的樹都瘦了,土坡上稀稀拉拉長著些耐旱的沙棘,偶爾能看見逃荒的流民,個個面黃肌瘦,見了騾車就撲上來討口吃的。劉滿倉讓劉忠分了些干糧,流民們搶著磕頭,額頭撞在土路上砰砰響,有個半大孩子沒搶著,趴在地上哭,哭聲像被風揉碎了,飄得老遠。
“老爺,”劉忠趕著車,聲音發沉,“這陝西地界,怕是比咱老家還苦。”
劉滿倉望著遠處光禿禿的山,沒說話。他想起雍正爺登基後推行的新政,攤丁入畝、火耗歸公,說是要整頓吏治、惠及百姓,可眼前這光景,哪有半分“惠及”的樣子?
等進了甘泉縣城,劉滿倉更心涼了半截。城牆是土夯的,塌了好幾處,城門洞下坐著幾個閑漢,見了他的官轎也不起身,只斜著眼打量。城里的街道坑坑窪窪,翻著黑泥,兩旁的鋪子十家有三家關著門,掛著的幌子褪了色,在風里耷拉著。縣衙倒是佔了塊不小的地,可朱漆大門掉了皮,門前的石獅子缺了條腿,像是被人用錘子砸過。
“知縣老爺到——”衙役們有氣無力地喊了一嗓子,門里才慢吞吞走出個穿著青色袍服的人,是縣丞周德海。周德海五十來歲,臉上堆著笑,眼角的皺紋里像是藏著算計,“劉知縣一路辛苦,下官已備好了接風宴,就在後堂。”
劉滿倉跟著他往里走,穿過雜草叢生的庭院,進了後堂。桌上擺著四菜一湯,一盤炒雞蛋,一盤腌蘿卜,一碗青菜豆腐,還有個裝著幾塊臘肉的盤子,看著倒不算鋪張。可坐下沒吃兩口,周德海就開始嘆氣︰“劉知縣,不是下官怠慢,實在是甘泉太窮了。去年大旱,秋糧歉收,百姓們交不起賦稅,縣衙的俸祿都快發不出來了。”
“賦稅多少?”劉滿倉放下筷子問。
“按朝廷規定,每畝地交糧三斗,可咱這兒地薄,能收上來一斗就不錯了。”周德海端起茶杯抿了口,“再說,縣里還有幾戶大鄉紳,比如城西的張大戶,他家佔了全縣一半的地,可賦稅從來沒交齊過,前任知縣去催,反被他告了一狀,說知縣勒索鄉紳,最後只能卷鋪蓋走人。”
劉滿倉心里咯 一下,果然如恩師所言,豪強難惹。他沒接話,只默默吃飯,心里盤算著得先摸清情況。
接下來幾天,劉滿倉沒急著升堂,只讓劉忠陪著,穿著便服在城里城外轉悠。他發現周德海沒說假話,百姓們確實窮,有戶人家住的是土坯房,屋頂漏著天,婦人抱著餓得哭不出聲的孩子,見了他就躲,像是怕被搶了什麼。可他也發現了不對勁——城西張大戶家的莊子,牆高院深,門口拴著幾匹高頭大馬,莊里的佃戶們扛著鋤頭進進出出,臉上卻沒什麼表情,像是被抽去了魂。
有天傍晚,劉滿倉轉到莊外的小河邊,看見個老佃戶蹲在河邊洗野菜,就湊過去搭話︰“老丈,這菜看著新鮮,是自己種的?”
老佃戶抬頭看了他一眼,又趕緊低下頭,聲音壓得很低︰“不是,是在張大戶的地里挖的,不敢讓他家的人看見,看見了要挨打的。”
“張大戶的地租多少?”
“五成。”老佃戶嘆了口氣,“收了糧食先交五成地租,再交朝廷的賦稅,剩下的不夠吃,只能挖野菜填肚子。去年旱得厲害,地里沒收成,張大戶還是要收地租,有幾戶交不上,被他派人把房子拆了,趕到山里去了。”
劉滿倉攥緊了拳頭,指節泛白。五成地租,再加上朝廷的賦稅,百姓哪里吃得消?這哪里是鄉紳,簡直是惡霸。
回到縣衙,他立刻讓衙役把賦稅冊子拿來。翻開一看,果然,張大戶名下的地明明有兩千畝,冊子上卻只寫了五百畝,交的賦稅還不到規定的一半。他氣得把冊子拍在桌上,正要叫周德海來問,卻見門房進來稟報︰“老爺,張大戶派人送了禮來,說是給您接風。”
不一會兒,兩個家丁抬著個大箱子進來,打開一看,里面裝著二十兩銀子,還有兩匹上好的綢緞。劉滿倉看著那些銀子,心里冷笑,這是想堵住他的嘴?他讓人把箱子抬出去,對家丁說︰“告訴你們家老爺,本官不收禮,讓他把該交的賦稅補上,否則,別怪本官按律辦事。”
家丁臉色一變,灰溜溜地走了。劉滿倉知道,這一下算是和張大戶撕破臉了。
果然,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擊鼓鳴冤。升堂時,劉滿倉坐在公案後,見堂下跪著個衣衫襤褸的漢子,旁邊躺著個渾身是傷的婦人,像是快不行了。
“堂下何人?有何冤情?”
“小人李二,求知縣老爺為小人做主!”漢子磕著頭,額頭淌出血來,“昨天小人媳婦去張大戶的地里挖野菜,被他家的管家看見了,管家說她偷東西,讓人把她打得半死,還說要是敢告官,就把小人一家都殺了!”
劉滿倉拍了驚堂木︰“傳張大戶的管家!”
衙役們去了沒多久,就空著手回來︰“老爺,張大戶說管家不在家,還說李二媳婦是偷了他家的菜,該打!”
劉滿倉怒了,正要下令去拘人,周德海卻湊到他耳邊低聲說︰“老爺,不可啊!張大戶和知府大人是親戚,咱們惹不起!”
“惹不起也要惹!”劉滿倉站起身,“朝廷設知縣,是為了為民做主,不是為了怕這怕那!備轎,本官親自去張大戶家!”
周德海攔不住,只能跟著他去。到了張大戶家,門子果然不讓進,劉滿倉直接讓人砸了門,帶著衙役沖了進去。張大戶正在院子里喝茶,見了他也不起身,只斜著眼問︰“劉知縣,你這是干什麼?私闖民宅,可是要治罪的。”
“張世貴!”劉滿倉指著他,“李二媳婦挖你家野菜,你為何讓人把她打成重傷?還有,你隱瞞田產,拖欠賦稅,該當何罪?”
張世貴笑了,慢悠悠地喝了口茶︰“劉知縣,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講。我家的地,冊子上寫得明明白白,賦稅也交了,你可別血口噴人。至于李二媳婦,她偷了我的菜,打她是應該的,再說,她現在不是還活著嗎?”
“你!”劉滿倉氣得說不出話,他知道和張世貴講道理沒用,只能下令︰“把張世貴和他的管家帶回縣衙,嚴刑審問!”
衙役們剛要動手,就見從里屋沖出十幾個家丁,個個拿著棍棒,和衙役們對峙起來。張世貴站起身,拍了拍衣服︰“劉知縣,別給臉不要臉。我勸你還是趕緊回去,把我放了,再把那二十兩銀子收下,咱們井水不犯河水。不然,你這知縣的位子,怕是坐不穩。”
劉滿倉看著眼前的場面,心里發沉。他帶來的衙役只有五個,根本打不過對方。周德海拉了拉他的袖子︰“老爺,先回去吧,從長計議。”
沒辦法,劉滿倉只能帶著衙役們撤了。回到縣衙,他坐在公案後,半天沒說話。周德海嘆了口氣︰“老爺,我說過,張世貴不好惹。他不僅和知府有關系,連省里的按察使都認識。前任知縣就是因為和他作對,被安了個‘貪贓枉法’的罪名,流放邊疆了。”
劉滿倉沉默了,他不是不怕,他寒窗十年才換來這個功名,要是被流放,老娘怎麼辦?可他一想到李二媳婦躺在地上的樣子,想到那些逃荒的流民,心里就像被針扎一樣。他不能就這麼算了。
“周縣丞,”他抬起頭,眼神堅定,“你把甘泉的賦稅冊子、土地冊子都整理出來,還有張世貴歷年的交稅記錄,都給我。另外,你去打听一下,那些被張世貴逼走的佃戶,現在在哪里。”
周德海愣了愣,沒想到他還不放棄,猶豫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好,下官這就去辦。”
接下來的半個月,劉滿倉沒日沒夜地看冊子,把張世貴隱瞞的田產一筆一筆記下來,又讓李二帶著衙役去山里找那些被趕走的佃戶。佃戶們一開始不敢出來,怕被張世貴報復,直到李二說劉知縣是真心想幫他們,才敢跟著回來。一共有十幾戶人家,個個衣衫襤褸,見了劉滿倉就磕頭,說只要能討回公道,就算死也願意。
劉滿倉看著他們,心里更有底了。他寫了份奏折,把張世貴隱瞞田產、拖欠賦稅、毆打百姓的事一五一十地寫了下來,還附上了佃戶們的證詞和整理好的冊子,讓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城。他知道,這是一場賭,賭雍正爺能看到這份奏折,賭朝廷的新政不是空談。
可沒等奏折有回音,張世貴就先動手了。那天早上,劉滿倉剛起床,就听見外面一片喧嘩,出去一看,只見縣衙門口圍了一群人,舉著牌子,上面寫著“貪官劉滿倉,勒索鄉紳,欺壓百姓”。周德海慌慌張張地跑進來︰“老爺,是張世貴雇來的人,說是要告你!”
劉滿倉剛要出去,就見知府的人來了。為首的是個穿著藍色袍服的通判,拿著知府的手令︰“劉滿倉,有人告你貪贓枉法,濫用職權,跟我們走一趟吧。”
“我沒貪贓枉法!”劉滿倉爭辯,“是張世貴隱瞞田產,毆打百姓,我是在為民做主!”
“是不是,到了知府大人面前再說。”通判根本不听,讓人把他綁了起來。
劉忠想攔,被衙役推到一邊。劉滿倉看著圍在門口的百姓,他們有的低著頭,有的眼神躲閃,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他說話。他心里一陣發涼,難道這就是為民做主的下場?
被押上囚車的時候,他看見張世貴站在不遠處,臉上帶著得意的笑,像是在看一場好戲。劉滿倉瞪著他,心里發誓,就算拼了這條命,也要把他的罪行揭露出來。
囚車一路顛簸,往府城去。劉滿倉坐在里面,看著路邊的風景,想起了老娘。他出來的時候,老娘拉著他的手,說讓他做個好官,別欺負百姓。他當時答應了,可現在,卻成了階下囚。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越來越近。只見幾個穿著黃馬褂的人騎著馬沖過來,攔住了囚車。為首的人拿出一份聖旨,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甘泉知縣劉滿倉,清正廉潔,為民請命,揭露鄉紳張世貴罪行,功績卓著。現免去其罪名,升任陝西按察使司僉事,負責徹查甘泉縣及周邊地區豪強隱瞞田產之事。張世貴目無王法,立即捉拿歸案,嚴加審訊。欽此。”
劉滿倉愣了,半天沒反應過來。直到黃馬褂的人解開他的綁繩,他才敢相信,自己賭贏了。原來,他的奏折不僅送到了京城,還被雍正爺看到了。雍正爺正想找個例子推行新政,劉滿倉的事正好撞在了槍口上,既懲治了豪強,又能給其他官員做個榜樣。
回到甘泉縣的時候,百姓們都出來了,站在街道兩旁,看著他,眼神里滿是敬畏。張世貴已經被抓了,他的莊院被查抄,隱瞞的田產都收了回來,分給了無地的百姓。縣衙門前的石獅子被換了新的,朱漆大門重新刷了漆,看著亮堂了不少。
那天晚上,劉滿倉坐在後堂,周德海端著酒過來,臉上的笑真誠了許多︰“劉知縣,不,現在該叫劉僉事了。您真是好膽識,要是換了別人,早就認慫了。”
劉滿倉喝了口酒,望著窗外的月亮,心里卻沒那麼輕松。他知道,這只是開始,陝西還有很多像張世貴這樣的豪強,還有很多受苦的百姓。他這個僉事,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周縣丞,”他放下酒杯,“明天開始,咱們就去周邊的縣查,把那些隱瞞田產的豪強都揪出來,讓百姓們能好好過日子。”
周德海點了點頭,重重地應了聲︰“好!”
月光灑在庭院里,照亮了地上的雜草,也照亮了劉滿倉的臉。他想起了京城貢院外的老槐樹,想起了逃荒的流民,想起了李二媳婦的眼淚。他知道,自己選擇的這條路不好走,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危險,更多的算計,但他不後悔。
因為他是劉滿倉,是雍正年間的一個知縣,是百姓們的父母官。他要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良心,守住這片土地上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