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言請了兩天假。
沒有他在的教室,仿佛少了一種特定的頻率。林夏習慣性地在思考時看向身旁,卻只看到空蕩蕩的座位。
周雨告訴她,宋言的母親舊疾復發,他必須在家照顧。
“他爸爸去世後,他就和他媽媽相依為命。”周雨小聲說,“听說他媽媽身體一直不好。”
林夏想起那本詩集,想起宋言提起父親時平靜下的暗涌。現在,她又知道了另一個他守護的秘密。
周四放學後,林夏站在轉角咖啡館門口猶豫不決。她手里提著一個保溫盒,里面是她按照媽媽教的方子熬的雞湯。她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合適,但想起宋言接電話時緊蹙的眉頭,她還是想做點什麼。
“站在這里思考人生?”
熟悉的聲音讓她猛地轉身。宋言就站在她身後,眼下有著淡淡的陰影,但嘴角帶著一絲疲憊的笑意。
“你...你怎麼來了?”
“媽媽的狀況穩定了,我出來買點吃的。”他看著她手中的保溫盒,“這是?”
林夏的臉一下子紅了︰“我媽媽听說你媽媽不舒服,熬了點雞湯...本來想拜托周雨轉交的。”
宋言怔住了,他看著她,眼神復雜。半晌,他輕聲說︰“謝謝。要不上來坐坐?我家就在樓上。”
林夏這才知道,原來宋言家就在轉角咖啡館的樓上。
公寓不大,但整潔溫馨。陽台上種滿了綠植,書架上塞滿了書。宋言的母親靠在客廳的沙發上,蓋著薄毯,臉色有些蒼白,但笑容溫和。
“你就是林夏吧?”宋母的聲音很輕柔,“言言提過你,說你的文字很有靈氣。”
林夏驚訝地看了宋言一眼,他微微別過臉,耳根有些發紅。
“阿姨過獎了。我媽媽熬了點雞湯,希望您能早日康復。”
“太麻煩你們了。”宋母接過保溫盒,目光溫暖,“言言,去泡茶吧,用你爸爸留下的那個茶具。”
宋言點點頭,走向廚房。林夏跟著他,小聲問︰“需要幫忙嗎?”
他搖搖頭,但示意她可以跟進來。廚房很小,兩個人站在里面,距離變得很近。林夏看著他熟練地燙洗茶具,動作流暢而專注。
“你爸爸的茶具?”她輕聲問。
“嗯。他生前最愛這套茶具,說是結婚時朋友送的禮物。”宋言將茶葉放入壺中,“媽媽身體不好時,我總是用這個泡茶給她。她說,這樣能感覺到爸爸還在我們身邊。”
熱水沖入茶壺,茶香瞬間彌漫開來。林夏看著氤氳的蒸汽中他安靜的側臉,心里涌起一陣柔軟的心疼。
“你經常這樣照顧媽媽嗎?”
“習慣了。”他簡短地回答,但林夏听出了這句話背後的重量。
他們端著茶回到客廳。宋母已經打開了保溫盒,雞湯的香氣與茶香交融在一起。
“真好喝。”宋母嘗了一口雞湯,眼楮微微發亮,“替我謝謝你媽媽。”
“我會的。”
接下來的半個小時,林夏坐在那里,听宋母講述一些關于宋言小時候的趣事——他五歲時就能背誦父親的全部詩作,七歲時寫了第一首像模像樣的詩,初中時因為不願參加作文競賽而和老師鬧矛盾。
“他固執得很,認定的事情,十頭牛都拉不回來。”宋母說著,慈愛地看了兒子一眼。
宋言無奈地搖頭︰“媽,別說這些了。”
“怕什麼,林夏又不是外人。”
這句話讓空氣微妙地安靜了一瞬。林夏低頭喝茶,感覺臉頰發燙。
臨走時,宋母堅持讓宋言送林夏到公交車站。在樓梯口,她輕輕拉住林夏的手︰“謝謝你來看我。言言他...不太善于表達,但他很看重你。”
林夏點點頭,不知該如何回應。
下樓時,宋言輕聲說︰“媽媽很久沒跟人說這麼多話了。”
“我很榮幸。”
走到車站,夜幕已經降臨。初秋的晚風帶著涼意,吹動著他們的衣角。
“謝謝你今天的到來。”宋言看著遠處的路燈,“也謝謝那天的回信。”
林夏想起自己寫給他的那封信,臉又熱了起來︰“不客氣。”
“文化節的節目,”他忽然轉回話題,“我考慮了一下,覺得你的建議是對的。那段音樂確實需要調整。”
“你同意了?”
“嗯。你對于節奏的把握很準確。”他微微揚起嘴角,“我有時候太固執了,需要有人提醒。”
公交車進站的燈光由遠及近。
“明天學校見。”林夏踏上公交車,回頭說道。
宋言點點頭,站在原地,目送公交車離去。
回到家,林夏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
「我是宋言。媽媽讓我謝謝你和你媽媽的雞湯。她很喜歡。」
她保存下這個號碼,回復道︰
「很高興阿姨喜歡。希望她早日康復。」
過了一會兒,他又發來一條︰
「那本詩集第43頁,是我父親寫給我母親的詩。」
林夏立刻從書包里拿出《寂靜的旋律》,翻到第43頁。詩的標題是《茶香》,其中一段這樣寫道︰
「你泡的茶,
總是多一分溫暖。
後來我明白,
那不是水的溫度,
而是你手心的溫度,
和眼中的光。」
她輕輕撫摸著這些詩句,仿佛能透過紙頁,看見一個詩人對妻子深沉的愛意。
那一夜,林夏做了一個溫暖的夢。夢中沒有雨,只有滿室的茶香和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