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沒想到會在周末就再次走進“轉角咖啡”。
周雨在電話里熱情洋溢︰“來吧來吧!文學社的周末沙龍可有意思了,你不是想快點熟悉新環境嗎?”
于是周日下午三點,林夏推開了那扇掛著風鈴的玻璃門。咖啡香氣撲面而來,混合著舊書頁和甜點的味道。店內裝修是復古工業風,裸露的紅磚牆上掛滿了黑白照片和學生們的藝術作品,靠窗的一排座位上,幾個熟悉的身影正圍坐在一起。
“林夏!這里!”周雨揮手示意。
林夏走過去,發現宋言也在。他坐在靠牆的位置,面前放著一台筆記本電腦和幾本厚厚的書,手邊是一杯幾乎見底的濃縮咖啡和一顆薄荷糖。
“歡迎來到文學社的據點。”周雨拉著林夏坐下,“今天我們主要是討論下一期雜志的選題。”
林夏數了數,加上自己一共七個人,大多是面熟的同班同學,只有一個戴圓框眼鏡的男生她沒見過。
“這是高三的學長,陳宇,我們雜志的主編。”周雨介紹道。
陳宇推了推眼鏡,溫和地笑道︰“早就听說要來一位文筆很好的轉學生,歡迎你。”
林夏有些不好意思地點頭回應,在宋言旁邊的空位坐下。宋言不動聲色的把桌上的薄荷糖遞給了她。
討論開始了,大家輪流提出下一期雜志的主題設想。林夏安靜地听著,注意到宋言雖然話不多,但每次發言都能切中要害。當有人提出“青春”這個過于寬泛的主題時,他輕輕搖頭︰
“需要更具體的切入點。比如‘未寄出的信’,或者‘轉角遇見’。”
“轉角遇見?”周雨眼楮一亮,“這個有意思!我們學校外面不就是轉角咖啡嗎?可以圍繞‘轉角’這個意象展開。”
大家紛紛贊同,開始討論具體欄目的設置。林夏听得入神,沒注意到宋言悄悄推過來一張便條。
【你想負責哪個欄目?】
林夏愣了一下,拿起筆在下面回復︰
【我可以嗎?剛來就參與編輯工作?】
宋言看完,指尖在便條上輕點兩下,又寫下一行字︰
【你的眼光很準。《雨中的書店》那篇,當初編輯部有爭議,是我力排眾議選上的。】
林夏驚訝地看向他,宋言卻已轉頭參與討論︰“散文板塊可以設置‘轉角風景’,小說板塊做‘轉角相遇’...”
討論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最終確定了各欄目的分工。林夏意外地被分配負責詩歌欄目的初選,這個決定是宋言提議的。
“林夏同學剛來,對大家的作品不熟悉,反而能更客觀地評判質量。”
這個理由讓人無法反駁。
散會後,大家陸續離開。林夏收拾東西時,發現宋言給她點了一杯拿鐵。
“算是歡迎禮物。”他說,聲音很輕。
林夏道謝後接過,暖意從杯壁傳到掌心。
“你怎麼回去?”宋言問。
“坐公交車。”
“我正好要去車站那邊的書店,一起走吧。”
九月的傍晚,微風帶著涼意。兩人並肩走在鋪滿落葉的人行道上,一時無話。林夏小口喝著拿鐵,奶泡沾在唇上,她下意識地舔掉,注意到宋言的目光微微閃動。
“你為什麼力排眾議選我的那篇作文?”她終于問出憋了一下午的問題。
宋言放慢腳步︰“因為真實。太多學生寫作時在模仿成年人的口吻,但你的文字里還能听到十六歲的聲音。”
林夏怔住了。這是她听過最特別的評價。
“謝謝。”她輕聲說,“那...你為什麼喜歡寫作?”
宋言沉默片刻,目光望向遠處︰“因為我有很多說不出口的話,只能寫下來。”
這個回答讓林夏感到意外。在她看來,宋言雖然話不多,但每次發言都條理清晰,不像是表達困難的人。
快到車站時,宋言突然在一家書店前停下︰“我要進去找幾本參考書,你要一起嗎?”
林夏看了眼時間,點點頭。
書店不大,但書目精選,空氣里彌漫著紙墨特有的香氣。宋言顯然對這里很熟悉,徑直走向最里面的書架。林夏在文學區流連,指尖拂過書脊,忽然在一本詩集前停下。
《寂靜的旋律》,作者署名“宋辭”。
她抽出書翻開,扉頁上有作者的親筆簽名,字跡與她見過的宋言的筆記極為相似。
“那是我父親。”宋言不知何時出現在她身後,“他生前出版的唯一一本詩集。”
林夏手一抖,書差點掉在地上。“生前?”
“我小學時他因病去世了。”宋言平靜地說,接過那本詩集,“這本書現在很難找到了,店主是我父親的老友,所以一直保留著幾本。”
林夏不知該說什麼好,只能低聲道︰“抱歉。”
“不必道歉。”宋言將書放回架上,“他的文字還留在這里,這就夠了。”
從書店出來,天色已暗。路燈初亮,在漸濃的暮色中撐開一圈圈暖黃的光暈。走到車站,林夏要等的公交車正好進站。
“周一見。”她踏上公交車,回頭說道。
宋言點頭,站在原地沒動。
公交車啟動後,林夏從車窗回頭,看見他依然站在路燈下,身影在夜色中顯得格外孤單。她突然想起口袋里剛剛宋言給她的那枚薄荷糖,掏出來,剝開糖紙,將糖果放入口中。
清涼的甜味在舌尖蔓延,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苦澀。
周一清晨,林夏提前二十分鐘到達教室。令她意外的是,宋言已經坐在位子上,正戴著耳機听什麼。她輕輕坐下,他這才注意到她,摘下一只耳機。
“早。”他說。
“早。你在听什麼?”
宋言猶豫了一下,將另一只耳機遞給她。林夏接過,小心地放進耳朵——
是雨聲。綿密而溫柔的雨聲,夾雜著遠處模糊的車流聲和偶爾的鳥鳴。
“這是...”
“我錄的環境音。”宋言說,“寫作時听,可以幫助集中注意力。”
林夏將耳機還給他,忽然想起什麼,從書包里拿出一小袋手工餅干︰“周末做的,謝謝你那杯咖啡。”
宋言有些驚訝,接過袋子︰“你會烘焙?”
“跟我媽媽學的。她說過,食物是表達感謝最直接的方式。”
第一節課的預備鈴響起,同學們陸續走進教室。周雨一進來就湊到林夏桌前︰“周六的沙龍感覺怎麼樣?”
“很有意思,大家都很友好。”
“那就好!對了,這周五放學後我們打算去看電影,一起來嗎?”
林夏瞥了一眼旁邊的宋言,他正低頭翻書,似乎沒在听她們的對話。
“都有誰去?”
“我,你,可能還有李明和王璐...”周雨頓了頓,轉向宋言,“社長,你也一起來吧?”
宋言抬頭,先是看了林夏一眼,然後輕輕搖頭︰“這周五我有事。”
周雨夸張地嘆氣︰“你每次都有事!算了算了,就我們幾個去吧。”
午休時,林夏被周雨拉著去了食堂。吃完飯回教室的路上,她們路過公告欄,那里圍著一群人。
“怎麼了這是?”周雨好奇地擠進去,隨即驚呼,“哇!宋言又拿獎了!”
林夏順著她的目光看去,公告欄上貼著一則喜報︰我校高二(7)班宋言同學榮獲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
“這不是很好嗎?”林夏不解周雨為何語氣如此夸張。
“當然好,但這已經是他這學期拿的第三個大獎了。”周雨壓低聲音,“听說他如果明年再拿一個國家級獎項,就有機會保送北大中文系。”
林夏再次看向那則喜報,宋言的名字被印得格外醒目。她想起那本詩集,想起他說“因為我有很多說不出口的話”。
下午的數學課,林夏發現宋言在筆記本上寫東西,不過他寫的不是課堂筆記,而是一些零散的詞句。他寫得很專注,連老師提問都沒听見,還是林夏悄悄提醒了他。
放學時,天空飄起了細雨。林夏沒帶傘,正在教學樓門口猶豫,一把黑色的傘在她頭頂撐開。
“我送你到車站。”宋言說。
兩人共撐一把傘走入雨幕。雨點敲擊傘面,發出細密的聲音,很像宋言早上給她听的那段錄音。林夏偷偷看他,發現他正微微蹙眉,似乎在思考什麼。
“恭喜你獲獎。”她說。
宋言愣了一下,隨即明白過來︰“謝謝。那只是...”
他的話沒說完,一陣風刮來,夾著雨絲撲到林夏臉上。她下意識地閉眼,再睜開時,發現宋言把傘往她這邊傾斜了不少,自己的右肩已經被雨水打濕。
“你不用這樣...”她試圖把傘推回去。
“快到了。”宋言不為所動。
到了車站,林夏鑽進候車亭,轉身對宋言說︰“謝謝你的傘。”
宋言站在細雨中,頭發已經被打濕了幾縷。他點點頭,轉身離開。
林夏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雨幕中,忽然覺得,這個看似冷靜自持的優等生,內心或許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復雜和柔軟。
公交車來了,她上了車,從車窗望出去,雨中的街道模糊成一片水彩畫。她摸了摸書包側袋,那里放著今天課堂上悄悄寫的一首小詩,題為《雨中的黑傘》。
或許有一天,她會鼓起勇氣給他看。但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