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曄從未想過,身為君王的趙佶會跟自己道歉。
他自然猜到趙佶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其實已經準備犧牲自己,以保全自身。
這個懦弱的皇帝,從來不是一個承擔責任的人。
哪怕自己用預言化解了自己身上的危機,可皇帝並不需要為自己的事情道歉。
君王罪己,談何容易?
不過趙佶此時自然而然的態度,卻也讓吳曄看到了他另外一面。
也許作為君王,他膽小懦弱,不知自己肩上千鈞重擔,承的是萬民生死。
可是作為一個【人】,吳曄不得不承認,這個皇帝並沒有多少架子。
“陛下言重了,貧道惶恐!”
“先生神通莫測,又與朕有夙世因緣,只可惜朕被天機蒙昧,卻記不得先生的好,也忘了先生的本事。
朕在過去一個月,常受外臣蠱惑,差點就犯了大錯……”
宋徽宗一副後怕的情景,讓吳曄頗為無語。
他的這套說辭,倒是真忽悠了趙佶。
古人信鬼神,固然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但吳曄更認為,是宋徽宗願意主動去相信他的說辭,主動催眠自己。
他終歸,就是一個逃避現實的懦夫而已。
“不怪陛下,陛下當年舍身應劫,本就要遭受萬魔蠱惑,此乃劫數,非陛下之過!”
“先生認為,太師是魔?”
宋徽宗頓了一下,忍不住問出一句話。
他眼中多了幾分迷茫,也多了一份隱瞞。吳曄聞言笑了,果然蔡京第二次逼宮的事情,終歸給皇帝留下陰影。
蔡京在皇帝心中的作用,主要是為他平衡朝局和為他斂財享樂。
但到政和六年的當口,皇帝同樣意識到蔡京尾大不掉,所以他有心借助蔡攸,王黼等人,去削弱和平衡蔡京的勢力。
但他又舍不得,蔡京帶給他的好處。
但凡事皆有尺度,他就算再軟弱,也是君王。
當蔡京第二次逼宮,以吳曄為棋子去阻攔皇帝成為道君皇帝的時候,那種情感逐漸減弱了。
“身處魔世,臣不敢說!畢竟臣還想陪著陛下經歷魔考,此時尚不到臣舍命之時!”
吳曄輕描淡寫,避開皇帝尋求的答案。
宋徽宗聞言,冷笑幾聲,卻不言說。
“你說朕下人間,乃是歷劫,那朕的劫難在哪?”
皇帝繼續追問,吳曄回答︰
“陛下有一日,會覺醒宿慧,自然知曉!
臣並非不願跟陛下言說,而是說了陛下也將信將疑。
且,臣雖然能回憶起前世種種,卻畢竟已經沒有宿世神通……”
“但……”
知道宋徽宗並不滿意自己的回答,吳曄話鋒一轉︰
“陛下在過去的一個月,不也感受到那種無力和不甘?”
他一句話,讓皇帝陷入長長的沉默中,皇帝閉上眼楮,回憶起過去一個月被壓制怒火。
身為君王,很多時候,他做事並不能隨心所欲。
就如過去一個月的逼宮,他為了自己的安全,差點放棄自己所做的事。
這念頭發散,他也想起自己初登基的意氣風發,到如今的處處掣肘。
這魔念一起,皇帝心生許多不甘。
吳曄只是靜靜地站在皇帝身旁,默默觀察這個史書上的人物,史書上的宋徽宗,不過是一個代表昏君的符號。
可眼前這個人,卻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吳曄能感受到他的懦弱,他的不甘,也能明白他如今的自暴自棄,是一個意志本就不堅定的人在熱血涼透之後的沉淪。
能不能讓他血性喚醒,吳曄並無把握,他也沒有任何使命感。
反正,他只是個趴在皇帝身上吸血,攫取香火的妖道而已。
對于能否改變此人,他只是隨性為之!
“昔日神宗皇帝變法,重用王安石,這變法好壞與否先不說,當神宗皇帝提出以百姓為天下先之時,文彥博反對,說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吳曄語氣淡淡,提起先皇之時的一則舊聞。
“臣一直想不明白,這文臣何時與君王,已經平起平坐?
甚至……”
宋徽宗心中魔念,隨著吳曄舊事重提,變得越發熾烈。
這則舊聞是後人理解也許各自不同,但對于神宗的兒子,宋朝的皇帝來說。
這絕不是什麼好事!
哪位君王甘願與他人共分天下,而不是自己集權?
這無非是現實的無奈,君王也不得不妥協而已。
可是,吳曄隱約指明這不對勁,或者說在皇帝的認知里,它本來就不應該存在的事。
可是……
一想到現實,皇帝登時泄氣了。
不管是神宗皇帝還是他趙佶,都無法面對一個他們不想面對的事實。
那就是,文彥博那句話所映射的現實,讓他們無能為力。
“算了,不提他!”
果然不出吳曄所料,在面對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時。
皇帝對他的交心,已然變成了逃避現實。
“陛下的《道德經》注釋得如何?”
吳曄莞爾一笑,皇帝轉移話題,他並不意外。
作為一個意志不堅定的人,宋徽宗也許想要努力過,但他最後還是對現實妥協了。
這種妥協從人性角度而言,並不可恥。
就如前世他身邊的普通人一樣,想要努力上進,卻一次次被現實擊潰一樣。
人性的軟弱,並不是罪。
只是命運將眼前人推到皇帝的位置,他的軟弱讓他卻要禍害天下人。
皇帝既然無法直面自己心中的魔念,吳曄就將此事放在一邊。
所謂妖道,蠱惑人心,不是直來直去的諫言,而是潤物細無聲的影響。
宋徽宗見吳曄提起道德經,登時變得興奮起來。
自從知道自己是上天真仙下凡,他注釋道德經的熱情高漲。
“朕正想請教先生,來人……”
皇帝朝著身後的太監喊去,很快有人送上一本道德經。
趙佶就如一個等待吳曄驗證的學生,將這本經書,推到吳曄面前。
“請先生過目!”
他語氣中不自覺帶著一絲緊張,讓吳曄十分滿意。
自己裝神弄鬼這麼久,不就是為了換來皇帝一點敬畏?
不過面對眼前的《道德經注》,吳曄沒有打開。
“昔日在神霄天上的時候,也听過陛下注疏道德經,不如讓微臣背誦一番,看可印證陛下今生所言?”
吳曄淺笑,不等宋徽宗回答,自顧背誦道德經文,他背的不是道德經的原文。
而是前世讀過的宋徽宗注釋的《御注道德經》。
這本從未有別人看過的道德經注疏,卻被吳曄一一誦出。
宋徽宗從一開始的錯愕,到驚訝,再到激動崇拜。
吳曄再次以預言的神通,給宋徽宗下了一個強烈的心理暗示。
那就是他們真有夙世因緣。
只是念到某些段落,宋徽宗蹙眉……
因為吳曄念出的這些片段,卻和他的理念,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