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見二人沉默,對自己的問題避而不答,眸中掠過一道冰冷的寒芒。
他身為帝王,決不允許任何潛在的威脅動搖國本!
他負手而立,俯瞰著腳下宏偉的長安城,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凜冽的殺意︰“既然二位愛卿無法可解,那便簡單些!解決掉產生問題的根源,亦是良策。”
解決根源?!
袁天罡和李淳風渾身劇震,臉色一變。
若是因為他們今日之言,導致一位身負特殊命格的少女無辜枉死,這其中的因果業力,引發的天道反噬,簡直不敢想象!
他們二人作為“泄密者”,絕對難逃干系,遭受天譴都是輕的!
“陛下!萬萬不可!”
袁天罡急聲勸阻道︰“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妄動殺孽,尤其是身負異數之人,恐折損國運,引來不祥啊!”
李淳風忙出聲附和︰“陛下!《道德經》有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然,天道亦有好生之德!強逆天命,非但不能化解,反而可能使劫數加劇,衍生更大變數!請陛下三思!”
李世民冷哼道︰“哼!休要與朕談這些虛妄之言!朕只知,防患于未然!為了大唐江山穩固,朕不介意做任何事!”
他對兩人的勸諫置若罔聞,帝王的冷酷與決絕在此刻展現得淋灕盡致。
袁天罡和李淳風心中叫苦不迭,冷汗直冒。
他們看得出,李世民絕非虛言恫嚇,他是真的動了殺心!
情急之下,李淳風腦中靈光一閃,連忙說道︰“陛下!命數如江河,堵不如疏啊!武氏之命格乃是天定之劫數!”
“陛下今日若殺了武 ,天道之下,必然還會催生出下一個應劫之人!此乃定數,避無可避,強行扼殺,只會讓下一次的波瀾來得更加凶猛酷烈!”
袁天罡連連點頭︰“淳風所言極是!陛下,劫數已生,如同種子落地,您拔掉這一株,還會孕育出另一株,甚至更多!絕非解決之道啊!”
還會出現下一個?避無可避?
李世民聞言,臉色驟然陰沉如水,猛地轉身,目光如劍,直刺二人,森寒帝王威壓環繞周身,八卦台的溫度仿佛都下降了幾分。
袁天罡和李淳風心頭一凜,他們知道,陛下這是動了真怒,若再拿不出一個能說服他的辦法,今日恐怕難以善了。
李淳風咬了咬牙,硬著頭皮,將最後,也是唯一可能打消陛下殺念的“變數”拋了出來︰“陛下!其實此局並非無解!有一人,或可扭轉乾坤!”
李世民目光微凝,寒聲問︰“誰?”
“林侯!”
李淳風臉色一肅,斬釘截鐵道︰“林侯乃天降祥瑞,身負鴻蒙紫氣,他的命格奇特,超脫于尋常命理之外!”
“他能潛移默化地改變身邊人的命數軌跡,任何棘手之事,遇到他,往往都能逢凶化吉,轉向有利的一面!”
袁天罡立刻心領神會,接口道︰“正是如此!陛下請想,自林侯出現以來,獻醫方、制新犁、獻祥瑞、乃至辯倒佛儒!”
“哪一樁不是化不可能為可能?此等能力,已非尋常命數可以揣度!他與武家二娘子已然相識,此乃天意牽引!”
“只要他二人能多接觸,成就一段良緣,以林侯的祥瑞之氣籠罩、中和武娘子的命格,則波瀾自平,凶兆自解!甚至可能因禍得福,于國于家,反生助益!”
為了增加說服力,李淳風更是引經據典︰“《易經》有雲,‘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林侯便是那‘變’數,可引動‘和’局!此乃順應天道,而非逆天而行啊陛下!”
袁天罡補充道︰“陛下,強行扼殺是下下之策,引煞化祥方為上策!林侯便是那化解煞氣,轉注祥瑞的關鍵之人!”
兩人一唱一和,將林平安捧成了唯一能“降服”或者說“轉化”武 命格的“靈丹妙藥”。
李世民緊蹙的眉頭漸漸舒展,眸中的森寒殺意如同冰雪消融般緩緩褪去。
回想起那小子確實總能搗鼓出些意想不到的事物,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還能听到他的心聲,由此可見其本身的存在就是一個巨大的變數。
若真如二人所言,他能化解此劫,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結果。
總好過讓自己背上一個枉殺功臣之後的惡名,以及承擔那虛無縹緲卻令人忌憚的“天道反噬”。
李世民身上的戾氣盡去,點頭道︰“嗯!二位愛卿所言,不無道理。既如此……朕便再看看。”
袁天罡和李淳風見狀,不禁長松了一口氣,心頭大石落地,忙拱手齊聲道︰“陛下聖明!”
李世民再次將目光投向腳下的長安城,眸光閃爍,不知在想些什麼。
…………
時近正午,陽光正好。林平安從兵部衙門里晃悠出來。
衙門里的公務餐食實在不對他胃口,便信步來到了自家產業——醉月樓。
二樓專屬的雅間內,精致的小炒和溫好的烈酒很快上桌。
他剛拿起筷子,雅間的門便被輕輕推開,一道英挺的身影走了進來。
“林兄,叨擾了。” 來人面帶笑容,正是吳王李恪。
林平安見狀,微微一笑,起身相迎︰“原來是殿下,快快請坐!何來叨擾之說,正好一同用膳。”
兩人相對而坐,添了碗筷,邊吃邊聊。幾杯酒下肚,李恪放下了筷子,神色間帶著一絲即將遠行的感慨與不易察覺的憂思。
“林兄,再過五日,我便要離京,前往西域鎮藩了。”
林平安舉杯示意︰“這是好事,恭喜殿下!西域之地,雖如今臣屬,然三十六國林立,心思各異,正是男兒建功立業之所在!”
“殿下此去,當如蛟龍入海,爭取將那萬里西域,徹底納入我大唐版圖,做個名副其實的‘西域王’!”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殿下需知,西域諸國,畏威而不懷德,乃是牆頭草。”
“唯有以雷霆手段,恩威並施,使其徹底歸心,方能長治久安!
“若有機會,當逐步廢其國,置州縣,行我大唐教化,方為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