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粗重不一的呼吸聲,以及東妙看清了說話者是江昭寧後僧袍下擺那無法控制的、細微的抖動聲。
江昭寧的目光轉向禪廣大師,微微頷首示意。
“現在請東山縣委江書記給諸位法師,諸位同仁講話。”
“江書記?!”所有的僧眾面露驚駭之色,東山縣城說一不二的人物?
這樣的人也來了?
這重視程度有些逆天!
“諸位稍安勿躁。”江昭寧語調沉穩。
他的目光掃過場中一張張神色各異、但皆屏息凝神的臉,最後落定在智遠身上。
“智遠大師非是尋常大德。”
“諸位可知,他乃省佛協理事、市佛協秘書長,乃正信道場培養的科班精才。”
“畢業于國內頂尖佛學院,四年寒窗,精研三藏,佛學造詣深厚,經義解悟精熟,禪修功夫扎實。”
“論典藏功底、說宗門機要、辯修證次第,在當代佛法大師中實屬翹楚!”
禪廣大師也不失時機,接過話,他眼中閃過真切的欣賞,“正如江書記所言,智遠大師可謂……滿腹經綸,才學橫溢!”
“更難得持戒精嚴,德行高遠。”
“實為我禪門真正薪火相傳的人物!”
他的聲音微微揚起,在空曠處激起回音。
引得眾多僧人眼中精光閃現,不由自主頻頻點頭,臉上的不安被一種隱隱的期待所取代。
禪廣大師的話語帶著由衷的推重,“清涼寺歷經千年,法脈曾何其昌盛!”
“歷代高僧祖德何其巍巍莊嚴!然近歲因循萎靡,法運不彰。”
“幸得政府明察,特禮請智遠大師于此危難之際,重振寺宇!”
“智遠大師非空有其名之輩,其才其德,深契佛祖禪心奧義,實乃上佳之選!”
“由智遠大師執掌清涼寺法席,乃古剎之幸,僧眾之福。”
禪廣大師目光灼灼,“老衲深以為幸,亦信心滿懷!”
“相信假以時日,在智遠大師的清淨律己與如法行持下,清涼寺必能撥亂反正,滌除濁氣,歸復莊嚴清淨之根本!”
“使此千年古道場,真真正正……成為一方清修向道的福田淨土。”
最後一句,字字千鈞,激蕩人心。
所有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智遠大師身上。
這位新晉方丈依舊神色平靜,無喜無悲。
他緩步上前,在法座前站定,雙手緩緩合十,舉至胸前。
他的動作從容而堅定,目光澄澈,緩緩掃過台下每一張神色各異的面孔。
在東妙那張慘白失魂的臉上,也未作過多停留。
“阿彌陀佛。”他的聲音清朗平和,不高亢,卻奇異地壓住了禮堂內所有殘余的躁動,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承蒙江書記,佛協、宗教局信任,禪廣大師抬愛,諸位法師同道不棄,智遠德行淺薄,才疏學淺,唯深感責任重大,如履薄冰。”
他微微一頓,聲音里注入了一種沉靜而堅定的力量︰“小僧來此,非為名利,只為護持道場,光大法門。”
“自當與眾位同道,同心同德,精進修持,參禪明理,以戒為師,弘揚正法。”
“清涼古剎,農禪並重本是祖訓,亦當遵循。”
“唯有腳踏實地,持戒清修,方能滌除積弊,重振宗風。”
智遠大師的聲音帶著一種奇異的韻律感,清晰平穩地繼續流淌︰“共參無上菩提妙理,返照清淨本來面目。”
前一句如經文頌唱,後一句若老禪機鋒!
智遠大師的話,讓江昭寧頻頻點頭。
他的目光變得深邃而悠遠,仿佛穿透了禮堂的屋頂,望向了這座古剎歷經滄桑的飛檐斗拱,“我衷心希望廣大僧眾,在智遠大師的引領之下,讓這千年道場,真正回歸它應有的樣子——清淨、莊嚴、和合、精進。”
“應有的樣子”這五個字,他說得異常清晰,如同重錘敲響洪鐘,余音在驟然又歸于寂靜的禮堂內久久回蕩。
東妙依舊僵立在原地,頭顱深深地垂著,幾乎要埋進胸口。
江昭寧那平和的話語落在他耳中,卻字字如刀,句句似箭,冰冷地刺穿了他最後的僥幸。
他感到自己正被一股無形的、沛然莫御的力量,徹底剝離出這座他苦心經營、視若私產的寺廟。
那卷厚重的工業布匹下所掩蓋的一切,似乎正被這新升起的日光,無情地照亮。
一股滅頂的寒意,從腳底直沖天靈蓋。
將他徹底凍結在這初升的陽光與冰冷的現實之間。
宣布完畢後。
江昭寧與禪廣大師及隨行人員在智遠方丈的恭送之下,下寺門離去。
山門巍峨,古剎肅穆。
最後一聲悠揚的鐘聲余韻裊裊散去,如同沉入深潭的石子,只留下圈圈看不見的漣漪,輕輕拂過寺院中那株千年銀杏蒼老的枝干。
智遠方丈雙手合十,寬大的僧袖被山風微微鼓起。
他立于石階頂端,身形沉穩如山,目光平靜地追隨著三輛黑色公務車緩緩駛離寺院下的停車場。
車窗外,幾抹陽光斜斜地映照在江昭寧沉靜的臉龐上。
他隔著玻璃,微微頷首,目光與智遠隔短暫交匯。
車輪碾過寺前青石板鋪就的坡道,發出低沉而規律的聲響。
車內,檀香殘留的氣息與新式皮革的味道交織在一起,有些奇異。
王濤坐在江昭寧側後方,看著窗外急速倒退的寺廟飛檐和古松剪影。
他忽然低笑一聲,打破了車內短暫的寧靜︰“江書記,看禪廣大師他們現在也安安穩穩坐在這小轎車里了……”
“嘖,江書記,和尚現在坐上車了?”
“都說佛法無邊,可還得四個輪子往山下溜。”
話語里帶著一絲慣常的、不易察覺的調侃意味,目光卻謹慎地投向江昭寧。
江昭寧的目光並未從窗外流動的山景收回,只是唇邊掠過一絲極淡的、幾乎難以捕捉的弧度,聲音平穩得像山澗深潭的水︰“王濤,時代洪流,泥沙俱下,也裹挾著眾生前行。”
“出家人也是眾生。”
“他們不能騰雲駕霧,難道還不能與時俱進?”
“佛法講隨緣不變,不變的是那顆菩提心,至于行住坐臥,那便是‘隨緣’二字了。”
“不能與時俱進,難道要佛法自絕于人間煙火麼?”
他的語氣平淡,卻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份量,仿佛在陳述一個再樸素不過的真理。
王濤聞言,臉上那點調侃的笑意立刻收斂,唯余恭敬,連忙應道︰“是,書記說的是,是我眼界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