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袁頌的幾番接觸,杜衡早已明白,他越是回應,袁頌便越是興起。
他不願理會,收緊韁繩,欲策馬而去。
而袁頌似不願放他走,高聲喚道︰“杜兄這是不信?還是不敢听我說下去?”
此話一出,終使得杜衡勒馬回身,只見他目光冷然,緩緩說道︰“你與螢兒自幼相識,本應最懂她心思。可她幾次三番勸你慎言,你卻一意孤行,從未想過她真正要的是什麼。”
此言一出,袁頌神色一僵,一時竟無言以對。
“再過五日便是春闈。無論如何,你我都當收了心思,螢兒定也希望我二人榜上有名。”
......
入夏是漕運最盛之時,杜府能在兩日之內訂到南下的船已是難得,只是所定之船與甦家的那一艘實是不太能比。
容氏原想著,無論如何,螢兒總歸要跟著自己同船,才叫人放心。怎奈兩船相較,艙房、形制,船速皆差得太多,她又不敢將螢兒獨留在甦家的船上,便早早改了主意,精簡人手,僅帶清雲與岫玉隨行。螢兒亦只留桃溪在側,姨甥二人一同登上了甦家的船。至于其余下人和行李、箱籠,則交由杜府所定的那艘客船護送,隨後而行。
船行不久,甦潤便派了丫鬟給容氏與甦螢斟茶。
“杜夫人,咱們船上別的不敢說,茶定是好的。這是前些日子老奴同老爺從福建安溪購得的鐵觀音,請您和小姐品一品。”
甦潤端的是恭敬客氣,容氏細細听來,卻听出了一些不同于尋常管事的優越之感。
甦建榮營生用的茶,他甦潤便能輕易帶在身邊。雖說是奉命上京接小姐,可這一路來也只有他一人,可見這茶是他自飲之用。
思及此,容氏抬眸將眼前這躬身討好之人打量了一番。初見時,容氏只因他是甦建榮的人,心生厭惡,並未往他那兒細瞧。可眼下這麼一打量,才發現他身上的一套衣裳雖不打眼,但袖口和下擺都收得極為利落,可見做工細致。更別提他腳上那雙靴,分明是仿著京中流行款樣私做的。
如此一來,容氏的心便多了一層提防,甦家派這麼一個人物來接螢兒,這陣仗似乎太大了些。
容氏面上不動聲色,只笑道︰“甦管事有心了。我平日里慣飲雁蕩毛峰,鐵觀音倒是少飲,既如此,那便嘗個新鮮罷。”
甦潤听了,恭敬道︰“夫人品品,這茶飲後自有一股乳香,與毛峰各有千秋。”
容氏只笑著點頭,然而她的手卻始終未曾伸向案上的茶盞。
甦潤見狀,這心就不由得吊了起來。
沉默片刻,容氏不疾不徐緩緩說道︰“如今看這天氣、水向,短則九日,長則十日便可抵達樂清。趁甦管事在,我也好把這幾日的規矩講一講。”
那氣勢,不怒自威,壓得甦潤不敢抬頭。
從前,原配夫人溫婉賢良,他機靈善言,很快便得其賞識,被提拔為老爺貼身隨從。那林氏進門後,端的是精明能干,凡事只要順著她的意,也能鑽些空子,牟些私利。而容氏這個架勢一出,甦潤心里便是一震,只覺這位杜夫人說一不二,一雙眼帶著睿智,似能看穿人心,不好糊弄。
他忙收起方才獻茶時的得意洋洋,即刻俯首听候,不敢多言半句。
容氏冷眼觀察甦潤的表現,繼續施壓道︰“每日辰時,由你來回稟船行情況,把當日行程稟明。船上所有安排供給,必須由我親允方能執行。其余時辰,本夫人和小姐艙房,非召不得擅入。若有事,先稟于清雲,候于艙房外五步之地,不得靠近。”
“听明白了?”
這甦潤倒也機敏,立刻垂首稱是,還順著容氏方才所言,詳詳細細地回稟起船行首日的行程與各項安排。
容氏听罷,只淡淡道了聲“極好”,便將他打發下去。
甦潤離去之後,容氏轉眸看向一旁仍氤氳冒氣的茶盞,神情間似有幾分沉思。
艙中眾人,包括甦螢在內,都少見姨母如此謹慎而嚴肅的模樣,一時屏息靜氣,不敢出聲。
半晌,容氏像是終于拿定了主意,開口吩咐︰“清雲,你去艙房外守著,勿讓人靠近。若有人前來,只管讓他報上姓名、緣由。”
清雲應聲,隨即退了出去。
容氏這才看向坐于一旁的甦螢,她那一聲螢兒,讓甦螢不禁直起身子。
“這甦潤可不是個尋常下人,你父親與那林氏,若只是想讓你回鄉辦個及笄禮,這陣仗未免大了些。”
甦螢怔了一瞬,沒想到姨母與自己想到了一塊兒,這才將心中猜疑道出︰“姨母,這幾日我心中一直莫名惴惴,總覺得這場及笄禮不過是個幌子,是他們哄我回去的借口。只是無憑無據,我不敢隨意亂說,怕叫姨母擔心。眼下听姨母這一說,倒覺我這番思慮,也並非全無緣由。”
容氏一听,有些驚詫,隨即便抬手點在甦螢的額間,佯裝責備︰“你這孩子,既已有猜疑,為何不早同姨母講明?你平時的機靈勁兒都上哪兒去了?”
其實,容氏怎能不知外甥女這般謹慎因何而來?若不是這兩年在甦家如履薄冰,螢兒又怎會如此小心翼翼,心中不免又疼上甦螢幾分。
“忘了姨母同你說的了嗎?這次回去,姨母是帶著你,去找他們算賬的。”
“這些年你外祖父母為了護你,不知私底下給了甦建榮他們多少好處。然而,不管我如何去信詢問,他們卻從來不肯提及。”
她說到這里,輕輕嘆了一聲,聲音雖緩,卻藏著一股壓了許久的怒意。
“若非這次甦建榮與林氏將你胡亂婚配,不知我還要被瞞多久。我本想著,只要甦家信守承諾,不再阻你親事,以往之事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過去算了。沒曾想,如今他們又借口及笄禮,把你要了回去。”
“螢兒,甦家欠你母親,欠你實在太多。記著,你我這次回去,不是認命,是討一個公道。你這兩年在甦家耳濡目染,見過什麼、听過什麼,都不妨從頭講與我听听。咱們這十日水路,便是籌謀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