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深根固本 擘畫江淮新天地
冬日的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鄂皖甦軍區臨時指揮部所在的院落里。院中一棵老槐樹早已落盡了葉子,枝干虯勁地指向天空,仿佛也在這略顯寒意的清晨中靜靜聆听著什麼。
指揮部內,炭火燒得正旺,驅散了皖南冬季特有的濕冷。王林、王光道、鐘光邦三人圍坐在一張八仙桌旁,桌上鋪著一張手繪的鄂皖甦邊區略圖,旁邊散落著幾本寫滿字跡的筆記本和一杯杯早已涼透的茶水。
連續數日的會議和部署讓三人臉上都帶著一絲疲憊,但眼神卻格外明亮,那是看到清晰未來、並正著手將其變為現實時所特有的光芒。
“政委,參謀長,”王林用鉛筆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大圈,將長江南北、大別山東麓至蕪湖以西的廣闊區域都囊括其中,“咱們這鄂皖甦軍區,架子是搭起來了,四大軍分區的主官也各就各位,部隊初步安頓。但這就像剛打下了一座空城,城牆是咱們的,可城里的人心、糧草、防務,都還是千頭萬緒。光靠軍隊,站不穩,更打不長久。”
王光道推了推眼鏡,接口道︰“師長說得對。我們現在控制的區域,村鎮眾多,人口稠密,物產也算豐富,這是好事,也是極大的挑戰。群眾對我們既抱有期望,也心存疑慮。日偽勢力雖一時被逐,但其影響猶在,地主鄉紳觀望,土匪潰兵滋擾。若不能迅速建立起有效的治理,改善民生,鞏固根基,等日軍重兵回過頭來,我們很可能陷入被動。”
鐘光邦指著地圖上的幾條主要河流和交通線︰“軍事上,我們目前采取守勢,以練兵和鞏固為主,是正確的。但各軍分區之間聯系還不夠緊密,情報網絡剛剛搭建,效率不高。後勤補給雖然有了合肥的底子,但坐吃山空,必須盡快實現自給自足,至少部分自給。否則,大軍每日人吃馬嚼,消耗驚人。”
王林點點頭,深吸一口氣,將桌上那份他自己反復斟酌、寫滿了密密麻麻字跡的《鄂皖甦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初步設想》文稿推到中間。
“所以,我們不能停,更不能滿足于現狀。接下來這幾個月,乃至明年一年,將是我們能否在華中真正扎下根的關鍵期。”他的語氣沉穩而堅定,“我初步想了想,咱們這根據地的建設,必須三條腿走路,齊頭並進︰政治、軍事、民生,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軟。”
王光道和鐘光邦立刻凝神,目光聚焦在那份文稿上。
“先說政治,”王林的手指敲了敲桌子,“這是根基。咱們不是流寇,是共產黨的隊伍,要建立的是抗日民主政權。我的想法是,立刻推行‘三三制’。”
他詳細解釋道︰“在所有咱們控制的鄉村,最遲明年開春,普遍選舉產生鄉、村兩級抗日民主政府。共產黨員、進步分子、中間派,各佔三分之一。用投豆子、舉手表決這些老百姓能看懂的方式選。這樣做,不僅是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更要讓政權從根本上具備廣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我們不是一黨專斷,而是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共同執政。讓老百姓自己選出信得過的人來管事,他們才會覺得這政府是自己的,才會真心擁護。這樣的政權,在法理上源于人民的授權,在實踐中得到各階層的認可,才能立得穩、叫得響,即便重慶和南京方面,也難以在道義上指責我們搞‘割據’。”
“中層,要盡快成立各縣的抗日民主政府,統一政令。縣長人選,咱們黨委推薦,也要通過縣參議會表決,要兼顧能力和影響力,有些開明士紳、有名望的讀書人,只要抗日,都可以團結。”
“高層,”王林的目光掃過兩位戰友,“等條件成熟些,明年下半年,咱們要召開‘鄂皖甦邊區臨時參議會’,把轄區內那些有名望、有影響力的士紳、學者、商人,還有工農代表,都請來。共同選舉產生‘鄂皖甦邊區行政公署’,頒布咱們的《施政綱領》。要從法理和程序上,讓咱們的政權立得住,走得遠!”
王光道听得連連點頭,補充道︰“政權建設必須和黨組織建設同步。要立刻在南陵開辦‘黨員干部短期訓練班’,批量培養基層黨務工作者,派到各個村子去,發展黨員,建立支部。目標是‘雙百’︰百日之內,在百個關鍵村建立黨支部!黨的神經末梢必須滲透到根據地的每一個角落。”
鐘光邦則從軍事角度提出︰“政權穩固,情報和後勤才能有保障。群眾組織起來,民兵體系建立起來,咱們的防御縱深就大大加強了。否則,光靠主力部隊,防不勝防。”
“沒錯。”王林接過話頭,“這就是第二條腿——軍事。目前咱們主力四個旅,加上直屬部隊,近四萬人。不能散著用,要攥成拳頭,更要練成精兵。”
他指向地圖︰“我的意見是,兩位主力旅調整部署。一旅放在南陵西北,面向長江和蕪湖,負責警戒日軍主力,保衛總部,同時作為戰略預備隊。二旅放在南陵東南,面向宣城、寧國,警戒杭州方向,並向銅陵軍分區靠攏,協助其鞏固。他們的核心任務,暫時從進攻轉為防御和建設︰高強度軍事訓練、協助地方剿匪、只派出小股部隊對敵進行騷擾性破襲。”
“同時,要大力加強地方武裝建設。從主力旅和軍分區主力抽調連長、營長級別的骨干,搭配老兵,與各軍分區原有的游擊隊合編,形成每個分區至少一至兩個有戰斗力的‘基干團’。縣里編縣大隊,區里編區中隊,負責本地的警衛和清剿。最重要的,”王林加重語氣,“是普遍建立不脫產的村民兵自衛隊!發給他們土槍、大刀、長矛,負責站崗、放哨、查路條、送情報。要把根據地變成一張巨大的網,讓日偽特務寸步難行,讓咱們‘全民監視、處處耳目’!”
“訓練必須抓牢!”王林斬釘截鐵,“開展‘大練兵’運動!技能上,射擊、投彈、刺殺、土工作業,搞競賽!戰術上,重點練游擊、伏擊、夜戰、村落戰!政治上,反復講‘為誰當兵,為誰打仗’,保證部隊的魂不變!參謀部要立刻制定詳細的訓練大綱和考核標準。”
鐘光邦迅速記錄著︰“明白。防御工事也要同步搞,在南陵周邊和各軍分區交界的險要地點,修築隱蔽的火力點、 望哨、簡易碉堡,形成梯次防御體系。”
“除此之外,”王林繼續說道,語氣更加深沉,“我們還需要一個清晰的總體戰略思路。我考慮的是︰‘滲透式擴張+游擊樞紐網絡’。”
他進一步闡釋道︰“我們不尋求佔領大城市,而是控制農村、水路、山區交通節點,建立‘游擊走廊’。以連、排為單位分散活動,避免集結大部隊引起日軍注意。充分利用水網、山地地形,建立秘密交通站、情報點、物資中轉站。與地方黨組織、游擊隊、抗日民團合作,擴大群眾基礎。”
“具體到各區域的軍事部署,”王林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幾個關鍵方向,“巢湖方向,由蕪湖軍分區李雲龍部負責,任務是滲透巢湖北岸,控制水陸交通線。行動包括派出便衣偵察隊潛入合肥周邊建立情報網,控制巢湖沿岸漁村、碼頭,建立水上運輸線,襲擊日軍運輸船、小型據點,繳獲物資,逐步擴大影響。”
“安慶方向,由銅陵軍分區周志明部負責,向西南延伸,控制安慶以東長江南岸地區。沿江設立隱蔽觀察哨,監視日軍江上動向;派出小部隊潛入安慶周邊山區,建立游擊據點;與皖西游擊隊取得聯系,形成夾擊之勢。”
“滁縣全椒方向,由江北軍分區黃木生部負責,鞏固現有江北四縣——來安、天長、盱眙、高郵,並向西延伸至滁縣、全椒。加強津浦鐵路沿線的破襲行動,切斷日軍後勤;派出武工隊潛入滁縣、全椒農村,發動群眾,建立民兵組織;與當地開明士紳、幫會勢力合作,建立抗日統一戰線。”
“大別山軍分區,丁偉部作為戰略後方與策應力量,鞏固山區根據地,向西威脅武漢、向東策應皖中。派出小股部隊向東滲透至六安、舒城一帶,與皖南主力呼應;建立秘密交通線,輸送干部、物資、情報到江北與皖南。”
“還要統一情報與通信體系,”王林看向王光道,“由軍區敵後情報處統一協調各分區情報工作。使用電台、交通員、信鴿等多種方式保持聯絡,建立‘情報共享—快速反應’機制,應對日軍掃蕩。”
“開展‘經濟戰’與‘民心戰’也同樣重要,”王林強調,“在控制區推行‘二五減租’、建立合作社,爭取民心;發行‘邊幣’,控制物資流通,打擊偽幣;通過貿易站從敵佔區購買藥品、電池、五金等緊缺物資。”
“為避免日軍大規模掃蕩,我們需采取以下策略︰不主動攻擊大城市,避免刺激日軍中樞;行動低調、分散、夜間化,減少暴露風險;多次佯動、聲東擊西,迷惑日軍判斷;與偽軍、地方保安團建立‘默契’,甚至策反其部分人員;及時轉移主力、物資,避免固守一地。”
王林最後總結道︰“我們將分階段實現目標︰第一階段,鞏固現有四大分區,建立初步情報與交通網絡;第二階段,滲透至合肥、巢湖、滁縣、全椒郊區,建立游擊據點;第三階段,實現各分區之間的物資、人員、情報互通;第四階段,形成‘點—線—面’結合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網絡。”
“第三條腿,是民生和經濟。”王林的聲音放緩了一些,但更加凝重,“這是贏得人心、支持長期戰爭的根本。咱們打鬼子,最終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他首先提到土地政策︰“立即頒布法令,在所有根據地內,堅決執行‘二五減租’和‘分半減息’!工作隊下鄉,確保政策落地。這是發動基本群眾、鞏固咱們基本盤的最核心政策!但同時,要明確規定農民減租減息後必須依法交租交息,要穩住地主階層,減少抵抗。”
“要組織部隊和群眾,利用冬閑和春閑,興修水利,整修塘堰、水渠,防治水旱災害。鼓勵無地少地的農民開墾荒地,定下規矩‘誰開墾,誰擁有’,三年內免征公糧。”
王光道插話道︰“這方面,政治部要組織大量宣傳,讓老百姓明白,咱們的政策是為了大多數人,是為了長期抗戰。”
“經濟上,要管好錢袋子。”王林繼續道,“廢除國民黨那數不清的苛捐雜稅,實行合理的統一累進稅,賺得多得多交,賺得少得少交。成立咱們‘鄂皖甦邊區銀行’,發行‘邊幣’。”
他特別強調邊幣的信用︰“關鍵是建立信用!第一,允許老百姓隨時拿邊幣到銀行兌換銀元或者糧食、鹽這些實物;第二,政府收稅,只收邊幣!這樣,才能把偽幣和法幣擠出去,咱們自己掌握金融主權。”
“還要成立‘物資統制局’,”王林的思路非常清晰,“對根據地的重要物資,比如糧食、棉花、油料、藥材,實行統購統銷。組織精干的貿易隊伍,進行‘對外貿易’,用咱們的土特產,秘密到敵佔區換回藥品、電池、五金、布匹這些緊缺物資。”
“工商業要發展。鼓勵群眾組織各種合作社——生產、消費、信用合作社,集體買農具、賣產品、低息借錢,對抗奸商盤剝。咱們自己要集中力量辦幾家最急需的工廠︰兵工廠(復裝子彈、造手榴彈、地雷、修槍)、被服廠(做軍裝被褥)、造紙廠/印刷廠(滿足辦公宣傳)、制藥所(用中草藥制簡單藥品)。同時,要保護守法商戶的正常經營,鼓勵他們從敵佔區進貨,活躍市場。”
最後,王林談到了社會事業︰“醫療衛生,要在南陵建起核心醫院,各分區建分院,培訓醫護人員,開展衛生運動,防止瘟疫。文化教育,要恢復和創辦中小學,編印抗日教材,大辦夜校、識字班,掃除文盲。對于根據地的災民、難民,要有效救濟,可以以工代賑,組織他們修水利、道路,讓他們有飯吃,有力氣,更能看到新政權的好。”
王林一口氣說完,拿起涼掉的茶水喝了一大口,看著陷入沉思的王光道和鐘光邦。
屋內一時安靜下來,只有炭火偶爾發出的 啪聲。
良久,王光道長長舒了一口氣,眼中滿是欽佩和振奮︰“師長,你這考慮得太周全了!政治、軍事、經濟民生,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這不僅僅是一份建設方案,這簡直就是為我們鄂皖甦根據地繪制的一幅詳盡藍圖!照此實施,何愁根據地不固,何愁民心不向?”
鐘光邦也感慨道︰“尤其是‘三三制’政權、發行邊幣、‘二五減租’、發展合作社和軍工這幾條,真是抓住了要害。既能發動基本群眾,又能團結中間力量,還能支撐長期戰爭。我完全贊同!”
王林擺擺手︰“這只是個初步設想,很多細節還需要你們,需要地方政府,需要廣大干部群眾一起去完善、去實踐。關鍵是立刻行動起來。”
他目光炯炯地看著兩位最重要的搭檔︰“政委,政治建設和民生經濟這一大攤子,尤其是政權建設、統戰工作、宣傳教育、土地改革、經濟活動,你要多擔起來,政治部和即將成立的邊區政府是你的主要力量。”
“參謀長,軍事方面的調整、部署、訓練大綱、防御工事規劃、情報體系整合,你要立刻抓起來,參謀部和各部隊主官必須高效運轉。”
“我負責總抓,協調各方,並重點關注對敵斗爭和後勤保障。咱們三個人,就是這三條腿的支柱,必須穩,必須協調一致。”
王光道和鐘光邦霍然起身,神色肅然而堅定︰“是!司令員!我們立刻分頭去落實!”
“等等,”王林叫住兩人,目光再次落在地圖上的長江,“還有一件緊要事,關乎我們未來能否真正扼住鬼子咽喉。”
王光道和鐘光邦重新坐下,面露疑惑。
王林的手指重重地點在蜿蜒的長江上︰“長江,是日軍的命脈,也是我們最大的機會。不能光靠陸上襲擾,我們必須把力量延伸到江上!”
他看向兩人,語氣堅決︰“我決定,立即著手組建一支專門的水上作戰力量——長江游擊支隊!”
“長江游擊支隊?”王光道和鐘光邦幾乎同時出聲,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化為濃厚的興趣。
“對!”王林肯定道,“光有沿江的根據地不夠,我們必須能下水,能控制一段江面,至少能讓鬼子的運輸船不得安生!這事關我們能否真正切斷日軍後勤,支援江北斗爭,甚至未來跨江作戰!”
他接著詳細闡述了組建這支特殊部隊的具體構想,完全遵循了那份詳盡的方案︰
“一、人員構成與編制
核心骨干從張紅土的特戰營里抽,要水性好、會偵察、懂爆破、敢夜戰的,先來100人。
兵員三個來源︰一是李雲龍的蕪湖分區、周志明的銅陵分區,抽調熟悉水性的本地戰士;二是合肥戰役解救的戰俘里,原海軍、船工、漁民出身的,優先選拔。
總規模先定300到500人,編成3到5個中隊,職能涵蓋偵察、爆破、火力、運輸等。
二、裝備配置
船只初期以改裝為主,征集漁船、渡船、舢板,加裝輕機槍、擲彈筒、偽裝網。以後繳獲了鬼子巡邏艇、機動駁船,優先配給他們。
武器要輕便好用,MP18沖鋒槍、手榴彈、炸藥包、弩箭、匕首是主打。火力支援配歪把子輕機槍、擲彈筒,迫擊炮要能拆開攜帶。還要搞點簡易水雷、漂浮炸藥,用來水上布雷。
通訊不能落後,配便攜電台,必須保證和軍區、各分區聯絡暢通。
三、任務與作戰模式
初期任務︰先熟悉水域、建立據點。偵察勘測南岸水文、暗流、淺灘、渡口,摸清鬼子巡邏規律,繪制詳細地圖。在蘆葦蕩、江心洲、山區岬角這些隱蔽地方建立秘密補給點和登陸場。開展小規模襲擾︰夜間偷襲日軍巡邏艇、運輸船;破壞碼頭、浮橋、通訊線路;護送我方人員、物資過江。
中期發展︰擴大作戰範圍與效能。組建‘水鬼隊’,專精潛水和爆破,執行水下破壞任務。開展‘經濟戰’︰攔截日軍物資船,繳獲糧食、藥品、燃油;保護我方商船、漁民。加強與陸上部隊協同︰配合李雲龍的蕪湖分區、周志明的銅陵分區行動;為黃木生的江北軍分區提供渡江支援。
長期目標︰建成正規水上作戰力量。培訓艦艇操作人員,學習駕駛、維修、火炮操作,為將來奪取或建造更大艦艇做準備。建立‘水上抗大分校’,培養水上作戰、水文氣象、艦艇維修等專業人才。
四、訓練與後勤保障
訓練內容︰水上技能是基礎——游泳、潛水、船只駕駛、水上射擊、登船作戰。特種作戰技能是關鍵——夜間滲透、爆破、信號聯絡、偽裝。政治教育是保證——確保部隊紀律性、保密性和戰斗意志。
後勤支持︰由林火旺的後勤部統一保障,優先供應燃油、炸藥、電台電池、防寒衣物。在沿江建立秘密倉庫,儲存糧食、彈藥、藥品、船只維修材料。與地方黨組織合作,動員漁民、船匠提供支援與掩護。
五、指揮與協同機制
這支隊伍暫由軍區司令部直接指揮,支隊長由張紅土擔任,給他配個政委,人選可以從延安派來的政工干部里選。
情報共享至關重要,必須和政委你負責的軍區情報處緊密配合,及時獲取日軍江上動向。
跨區協同要形成機制︰與李雲龍的蕪湖軍分區、周志明的銅陵軍分區建立聯合指揮機制;與黃木生的江北軍分區保持渡江通道暢通。”
王林一口氣說完組建長江游擊支隊的完整構想,目光灼灼地看向王光道和鐘光邦︰“這件事,要立刻辦,而且要辦好!這是我們能否真正在華中立足,乃至將來反攻的關鍵一環!”
王光道推了推眼鏡,沉吟道︰“司令員這個構想極具戰略眼光!控制長江一段,就等于掐住了鬼子的脖子。人員抽調、政治工作、後勤保障,我這邊立刻著手協調落實。”
鐘光邦也興奮地補充︰“軍事訓練、情報對接、協同機制,參謀部會盡快拿出細則。特別是與蕪湖、銅陵分區的協同,要形成常態化。”
“好!”王林重重一拍桌子,“那就這麼定了!立刻形成文件,下發執行。告訴張紅土,讓他盡快拿出一個詳細的組建時間表和人選方案報上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