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湘江是紅軍但是啥都不會啊

第150章 延安決斷 擘畫華中新格局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我愛洋芋 本章︰第150章 延安決斷 擘畫華中新格局

    第150章 延安決斷 擘畫華中新格局

    陝北,延安。深秋的夜晚已帶了些許寒意,但楊家嶺的幾孔窯洞里卻燈火通明,氣氛熱烈得仿佛能驅散所有的清冷。空氣中彌漫著煙草和舊紙張特有的味道,與人們激昂而克制的討論聲交織在一起。

    就在不久前,一份來自皖南、篇幅長到需要兩名譯電員輪番工作的絕密電文,被呈送到了幾位首長的案頭。電文詳細匯報了139師自富金山大捷後,如何巧妙應對武漢軍委會的“陽謀”,以”破襲戰為掩護,主力千里奔襲,一舉攻克日軍華中後勤樞紐合肥,繳獲堆積如山;又如何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以丁偉旅為疑兵成功將日軍主力誘向大別山,師主力則攜核心繳獲及數千踴躍參軍的新兵,在南岸特戰隊接應下成功強渡長江,與皖南新四軍勝利會師,並慷慨支援大量武器彈藥物資。

    電文的後半部分,著重闡述了王林與新四軍軍部首長初步商議後形成的關于未來發展的戰略構想︰以139師主力沿長江南岸青陽、南陵、繁昌、無為、廬江一線布防,建立沿江根據地,專司破襲日軍長江航運,屏障皖南山區;以丁偉旅(匯合傷員後兵力增強)在大別山區堅持斗爭,建立鞏固的游擊根據地,牽制江北日軍;以原黃木生江北支隊繼續堅持江北四縣斗爭。三者互為犄角,相互策應。而皖南山區腹地(涇縣、黃山等地)則作為總後方,由新四軍全力鞏固建設。

    這份電報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在延安高層激起了巨大的波瀾和欣喜的漣漪。

    “好!好一個王林!好一個139師!”一位首長用力拍著桌子,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興奮,手中的煙卷都快燃盡了也渾然不覺,“奇襲合肥,虎口奪食!金蟬脫殼,千里轉進!南渡天塹,會師友軍!這一連串的組合拳,打得漂亮,打得解氣!不僅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借刀殺人的企圖,更在華中敵後開闢出了一片嶄新的天地!”

    “說得對啊!”另一位首長拿著電文,反復看著上面的繳獲清單和兵力數字,眼中閃爍著精光,“繳獲之豐,前所未有!自身傷亡雖也不小,但成功帶出了五千新兵,還支援了新四軍大批裝備。此消彼長,我黨我在華中地區的軍事力量得到了空前增強!更重要的是,他們提出的這個戰略構想,眼光獨到,格局宏大!沿江控扼咽喉,山區扎根立足,江北持續襲擾,這完全是一盤活棋,一盤足以改變華中敵我態勢的大棋!”

    第三位首長沉穩地補充道︰“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合肥光復,哪怕只是暫時的,其政治影響亦不可估量。它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人民不可侮,中國軍隊有能力對日寇發起致命反擊。這對那些悲觀論調、投降論調是有力的回擊。蔣介石想壓低139師的功勞?哼,這次可是紙包不住火了!”

    窯洞內響起一陣會心的笑聲。喜悅和自豪的情緒感染著每一個人。

    然而,笑聲過後,是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決策。一位首長敲了敲地圖,將大家的注意力引回到現實問題上來︰“勝利可喜,前景可觀。但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139師目前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三大塊相對獨立但又緊密聯系的作戰區域︰丁偉部所在的大別山區、黃木生支隊活動的江北四縣地區、以及王林主力控制的皖南沿江區域。這三塊區域,地理上被日軍隔斷,指揮上分屬139師管轄,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整合與領導,以形成最大的合力,避免各自為戰,這是我們必須立刻解決的問題。”

    話題立刻變得嚴肅而具體。幾位首長圍攏到那張巨大的華中地圖前,目光銳利地掃過長江沿線、大別山脈、皖南山巒。

    “王林同志在電報中提出的協同作戰構想很好,但需要一個更高層級的、統一的指揮機構來統籌落實。”一位首長沉吟道,“大別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若能在此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向北可威脅平漢線,向東可俯瞰江淮,向西則連接武漢外圍,戰略價值極大。丁偉旅現在兵力加強,又匯合了傷員骨干,是有能力在那里扎下根,發展壯大的。”

    “江北四縣(來安、天長、盱眙、高郵)是我們的老基點,”另一位首長接著分析,“黃木生支隊經營已久,群眾基礎好,且地處津浦路東側,像一把楔子釘在日軍背後,雖然暫時面臨壓力,但絕不能放棄,反而要加強。它與西面的大別山、南面的沿江區域,恰好可以形成一個巨大的‘品’字形戰略布局。”

    “最關鍵的是皖南沿江!”又一位首長的手指重點劃過長江南岸,“王林主力集結于此,裝備精良,士氣高昂,又有新四軍兄弟部隊配合。他們的任務最直接,也最危險——切斷日軍的長江生命線!這項工作做好了,比殲滅鬼子幾個聯隊意義還重大。必須給予他們最強的支持和最明確的指導。”

    討論持續了很長時間,各位首長從軍事、政治、後勤、群眾工作等各個角度深入剖析了三大區域的特點、優勢和面臨的困難。共識逐漸清晰︰必須打破現有的指揮壁壘,將這三塊區域的力量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強大的戰略區,才能應對未來日軍可能發起的更瘋狂反撲,才能真正在華中敵後站穩腳跟,並謀求更大的發展。

    最終,一位首長綜合了大家的意見,做出了總結性的發言,其聲音沉穩而有力,蘊含著決斷的力量︰

    “同志們,綜合大家的意見和前方的實際情況,我提議︰”

    “一、139師正式成立一個全新的戰略區——鄂皖甦軍區。其轄區涵蓋目前139師活動的大別山區、江北地區、皖南沿江地區。這是一個跨省區的軍區,符合當前敵後抗戰的實際需要。”

    “二、軍區領導機構︰任命王林同志為鄂皖甦軍區司令員,統一指揮轄區內所有抗日武裝力量。同時,他仍兼任139師師長,確保對這支主力勁旅的直接領導。軍區政治委員的人選,由王光道擔任,與王林同志搭班子。”

    “三、軍區下轄四大軍分區︰

    大別山軍分區︰以丁偉旅為基礎,整合當地游擊隊、民兵組建。負責在大別山區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牽制與打擊江北、皖西之日偽軍。

    江北軍分區︰以黃木生江北支隊為基礎擴建。堅持並發展江北四縣的斗爭,保持對津浦路及揚州、儀征等地的壓力。

    銅陵軍分區︰以139師部分主力一個旅部隊組成,重點負責銅陵至繁昌段長江南岸防務與破襲作戰。

    蕪湖軍分區︰以139師另一旅主力相應部隊組成,重點負責蕪湖至無為段長江南岸防務與破襲作戰,並伺機向江北滲透。”

    “四、軍區的當前與長期任務︰

    短期︰各軍分區迅速整頓部隊,消化繳獲,補充兵員,鞏固現有區域,積極對敵開展交通破襲、據點拔除、伏擊運輸隊等作戰行動。

    中期︰全力打通四大軍分區之間的戰略聯系。尤其是要創造條件,積極向合肥方向滲透。合肥雖此次未能久佔,但其戰略中心地位未變。要通過地下工作、小部隊游擊、爭取民心等方式,努力使四大軍分區未來能連成一片,至少確保交通線、情報線的暢通。要以合肥為潛在目標,不斷削弱其周邊日偽力量,為將來再次光復創造條件。

    長期︰將鄂皖甦軍區建設成為華中敵後堅強的抗日堡壘,成為插在日軍心髒地帶的一把利刃,有效地配合正面戰場,並為未來的戰略反攻積蓄力量。”

    決議很快得到了在場所有首長的一致通過。窯洞內的氣氛變得更加熱烈而凝重,大家都意識到,這一決策將對華中乃至全國的抗戰形勢產生深遠影響。

    “立刻給皖南回電!”首長最後指示道,“將中央的決定正式通知王林同志、軍部首長及139師、新四軍的全體指戰員。要高度贊揚他們取得的輝煌勝利和表現出來的卓越戰略眼光!希望他們在新的編制和任務下,精誠團結,奮勇作戰,繼續創造更大的勝利!告訴王林,中央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勇挑重擔,盡快拿出鄂皖甦軍區建設和發展的具體方案來!”

    “是!”秘書迅速記錄下要點,轉身出去安排發報。

    電報化作無形的電波,穿越千山萬水,飛向皖南的群山,飛向王林和萬千將士們。

    而在皖南,臨時師部內,王林幾乎在收到延安回電的第一時間,就再次召集了王光道、鐘光邦以及新四軍軍部的幾位首長。

    當他朗聲讀出中央的決議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隨後眼中爆發出無比激動和振奮的光芒。

    “鄂皖甦軍區!司令員!”王光道用力地推了推眼鏡,聲音因激動而有些顫抖,“中央這是把整個華中敵後的重擔,都交給我們了!”

    軍部首長緊緊握住王林的手︰“王司令員!恭喜!也祝賀我們!從此以後,我們就是真正的在一個鍋里吃飯,在一個戰場上打鬼子了!”

    王林的心情同樣澎湃,他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榮譽和權力,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和中央無比的信任。他看著地圖上那被圈定的廣闊區域,目光銳利如鷹。

    “感謝中央的信任!感謝同志們的支持!”他的聲音沉穩而堅定,“任務艱巨,但意義重大!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立刻行動起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湘江是紅軍但是啥都不會啊》,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湘江是紅軍但是啥都不會啊第150章 延安決斷 擘畫華中新格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湘江是紅軍但是啥都不會啊第150章 延安決斷 擘畫華中新格局並對穿越湘江是紅軍但是啥都不會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