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農家子的權臣之路

第151章 傳臚大典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江河大爺 本章︰第151章 傳臚大典

    讀卷官們身上各自都揣著墨帕,這圈畫得也就格外圓。

    判卷久了,人總有疲乏之時。

    讀卷官們都是朝中重臣,年紀自是不小,待到寅時,不少讀卷官已是頭暈眼花,直到看見一份大罵光祿寺的答卷出現,讀卷官們無不是精神一振。

    他們雖是重臣,白日里吃的均是光祿寺提供的飯菜。

    眾人早已憋了滿腔怒火,此刻瞧見如此文章,只覺鞭闢入里,用典精準,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必要給個大大的圈。

    此番閱卷,徐門與清流可謂刀光劍影,絕不相讓。

    可到了此篇文章,徐門和清流們竟齊齊達成統一,紛紛給圈,恨不能讓此人位列一甲。

    只一人例外,那就是光祿寺卿曾昌。

    此考卷傳入曾昌手中時,已有了十個大大的圈,曾昌提筆就給了個大大的叉。

    然他一己之力並不能扭轉局面,此卷因圈數最多被放在另外十一份答卷之上,待到天亮後由首輔徐鴻漸捧著呈給天子。

    曾昌每每想到那份大罵光祿寺的答卷,便覺如鯁在喉。

    答卷由汪如海接過,呈到永安帝面前,永安帝給汪如海使了個眼色,立刻有內侍搬來椅子,扶著徐鴻漸坐了上去。

    其余讀卷官垂手立在其身後,靜待永安帝閱覽。

    原本答卷該由首輔給天子誦讀,讓永安帝敬徐鴻漸年事已高,並不想讓其過于操勞,便自行閱覽。

    拿起最上面的答卷閱覽一番,永安帝目光就落在了十個朱圈和那個大大的叉上,便抬頭用目光掃向底下站著的一眾臣子,最終將目光落在曾昌身上。

    永安帝雖有御膳房,然一些宮宴上也會吃到光祿寺的吃食,每每在那時,永安帝便覺自己的臣子們也頗為不易,那幾日就會對眾臣子頗為寬容。

    “曾愛卿以為此卷竟如此之差,竟要打個大大的叉?”

    曾昌一听趕忙跪下叩首,朗聲道︰“臣以為此文可為點,只是諸位大人均打了圈,實在過于高估此文,臣便打個叉以均衡一二。”

    永安帝不置可否,將文章放置一旁,再看第二篇。

    第六篇一入眼就認出是陳硯的字跡。

    正所謂字如其人,陳硯此人終究還是鋒芒畢露。

    不過文章出乎意料,並未抨擊整個文官集團,而是提出改革措施。

    讀完一遍,永安帝心有所感,又讀了第二遍,便覺此題如此解方才是正道。

    再看向標記,心中冷笑,面上卻不動聲色將文章放下,繼續讀下一篇。

    只是心中所想盡是陳硯文章的官吏改革,再讀其他文章,便覺文采有余,于朝政毫無幫助。

    待十二篇看完,永安帝看向眾人,道︰“眾愛卿為國取材不辭辛勞,朕心甚慰,此十二份答卷俱是上乘之作,以這第六卷尤甚。”

    “朕深居宮中,竟不知地方官員如此困境,如這考生所言,也該改一改考核之細則,讓良臣不至于就此埋沒。”

    眾人雖心思各異,卻也不能左右天子點狀元。

    此後的榜眼探花也盡數點出。

    永安帝點了點此卷,道︰“此卷文采雖不及一甲,然情感真摯,又頗為實用,便為傳臚。”

    傳臚乃是二甲第一名,也就是第四名。

    一想到此文會在程文集中排在第四,供天下讀書人拜讀,曾昌的臉色就極難看。

    這些人還是吃得太好了!

    天子將名次定下後,將答卷還給首輔徐鴻漸後便離去了。

    次日就需放榜,眾讀卷官就要拆考卷,按名次填榜,自是又忙碌起來。

    ……

    會試之後,吏部一共送來兩套衣衫,一套貢士服一套進士服。

    貢士服在殿試當日已穿了,傳臚大典上,眾進士需穿另一套進士服。

    進士巾與烏紗帽極像,以黑色紗制成,頂部微平,兩側展角長五寸,寬一寸,並配有垂帶,簪上翠葉絨花,其上銅牌刻有“恩榮宴”。

    只是這帽子于陳硯而言實在太大,一帶上去便往下滑,楊夫子就將衣服剪成布條,在他頭上纏幾圈,方才不會掉。

    袍服為深藍,以青羅滾邊,袖廣,青色革帶束腰,飾以黑角,再配朝靴氈襪。

    此服送來時頗大,楊夫子將其與貢士服一同送往裁縫手中改小,此時穿在陳硯身上極為合身。

    穿此一身,便是少年意氣,頗有春風得意之姿。

    待三人送陳硯到皇城外,眾穿著進士服的士子俱是忐忑。

    苦讀多年,要在今日收獲。

    眾人既已歷經萬難來此,無不想名冠皇榜,名揚天下。

    名次越靠前,入官場的起點就越高,一步落後,便會步步落後,頂峰終究不同。

    作為會元,陳硯依舊立于眾新晉進士之首。

    就連陳硯的手心也是汗津津。

    于他而言,一旦中了狀元,那就是連中三元,此後不止力壓天下讀書人,更是可載入史書。

    自科考以來,能連中三元者只寥寥之數,千百年來被無數文人所敬仰。

    誰能抵擋名留千史的誘惑。

    再者,連中三元方才能在徐門的打壓下能有一絲自保之力。

    于他而言,這狀元的頭餃遠遠比其他人更重要。

    奉天殿為紫禁城朝外三大殿之首,正對午門、端門、承天門,乃是宮中最大最高之殿宇。

    登基大典、朝賀等皆在此。

    今日的傳臚大典,便是在豐天殿舉行。

    時辰到,鴻臚寺少卿領著新科進士入宮,立于午門前等候。

    透過午門,陳硯眼角余光能看到奉天殿外一路鋪紅,宮廷仗樂分立兩側,三位傳臚官分立大殿丹陛之上,從殿前到台階之下。

    文武百官入班,天子坐于奉天殿寶座。

    如此威嚴之勢,實乃新科進士們僅生所見,一個個便連呼吸聲都不敢發出。

    鴻臚寺鳴贊官鳴鞭三次,傳臚大典正式開始。

    丹陛大樂響起,新科進士們與文武百官一同朝天子行五拜三叩禮。

    宣制官捧著金榜,朗聲宣讀︰“辛未年三月艷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三人,賜進士及第;第二甲二十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二百五十七人,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陳硯!”

    立于台階最高處的傳臚官用嘹亮的嗓音傳唱︰“第一甲第一名——陳硯!”

    第二位傳臚官繼續傳唱︰“第一甲第一名——陳硯!”

    立于最末台階的傳臚官傳唱︰“第一甲第一名——陳硯!”

    一次唱畢,陳硯之名響徹廣場。

    如此並未結束,一甲唱名三次,第二次緊隨其後,聲音由遠及近︰“第一甲第一名——陳硯!”

    一時間,整個廣場盡是陳硯之名。

    第一次聲音還未散去,第二次傳唱聲音已在廣場飄蕩,第三次傳唱已漸漸傳來︰“第一甲第一名——陳硯!”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科舉,農家子的權臣之路》,方便以後閱讀科舉,農家子的權臣之路第151章 傳臚大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科舉,農家子的權臣之路第151章 傳臚大典並對科舉,農家子的權臣之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